傳承“靠自己”的原則
傳承“靠自己”的原則
李嘉誠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親。
與眾多溺愛孩子的家長不同的是,李嘉誠絕少把對孩子的疼愛形之于色。在孩子尚處于幼年階段,他就試著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精神。一次,剛學會走路的二兒子李澤鍇,不小心碰上一塊石頭,他立刻號啕大哭,邊哭邊望著大人,希望大人能來哄他、拉他,此時,李嘉誠不僅自己不去拉孩子,也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李嘉誠想以此讓孩子懂得:凡事都要靠自己去努力。
當兩個兒子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要求他倆在召開董事會時必須列席旁聽。李嘉誠這樣做,是想讓兄弟倆從小就明白做生意絕非易事。他說:“帶他們到公司開會,目的不是教他們做生意,而是教他們明白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開很多會議,才能成事?!?/p>
兩個貪玩的孩子,會上一坐幾小時,苦不堪言。夫人疼愛孩子,便勸李嘉誠:“孩子太小,等他們長大了再跟你們學習也不晚。”李嘉誠卻對夫人說:“是的,他們年齡小還不懂事,但是我想早一點對他們進行啟蒙教育,讓他們從小就知道父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學習父輩頑強拼搏的精神,長大了才能成為棟梁之才。如果現(xiàn)在放松了對他們的早期教育,他們成了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再教育就遲了?!眱蓚€兒子沒有像其他許多富商子弟一樣成為游手好閑、花天酒地、只懂揮霍不知創(chuàng)造的紈绔子弟,李嘉誠對他倆的近乎嚴厲的早期教育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兩個兒子在美國讀大學時,李嘉誠只支付倆人的生活費,至于零花錢則靠自己打工去掙。李嘉誠這樣做當然不是出于吝嗇,而是想讓兒子通過打工接觸并了解社會,學會與人相處。小兒子李澤鍇就曾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據(jù)李澤鍇后來回憶說,這段做球童的經(jīng)歷,鍛煉了他的體力,培養(yǎng)了他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特別是與上流社會打交道,李澤鍇說,所有這一切使他終身受益。老大李澤鉅、老二李澤鍇雙雙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美國斯坦福大學,正當他倆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想在父親的公司大顯身手時,李嘉誠卻拒絕了,他對兩個兒子說:他的公司不需要他們,雖然他的公司有足夠的職位,甚至安置二十個兒子也夠,但是李嘉誠希望他的兒子們自己去闖,自己打下江山,以實踐來證明自己的真才實學。他不希望他們未經(jīng)社會的風雨就直接進入自己的公司,他覺得他們不合格。
兄弟倆明白,父親是希望他們通過實踐,將自己鍛造成才。
兩人去加拿大發(fā)展,后來李澤鉅開設(shè)了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李澤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伙人。在港的李嘉誠也常常通過電話對兄弟倆噓寒問暖,想要提供幫助。但兄弟倆卻總是堅持困難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
當然,李嘉誠也不過是想試探一下,并不是真的要幫助他們。父親的這一點,是兄弟倆最為熟悉的了。即使你真的求父親幫助解決困難,這也是不可能的。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父親的冷漠實在是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兄弟倆一點也不怪他,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兄弟倆都一一克服,公司銀行都小有業(yè)績,并成為加拿大商場中的佼佼者。
這時,李嘉誠才將他倆招至麾下。在告知兄弟倆可以來公司任職時,李嘉誠又補充了一句:“你們同別人具有平等的機會。”一句話提醒了兄弟倆,在父親的公司里,他倆除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沒有任何特權(quán)可享。
溫室里長不出大樹,院子里跑不出駿馬。一個不經(jīng)風雨、不見世面的人,即使聰明絕頂、滿腹經(jīng)綸,也很難適應重合作、重交際的當今社會。
所以,李嘉誠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自立意識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xiàn)在有時會談生意,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p>
在李嘉誠的言傳身教下,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兩個兒子脫穎而出,相繼成為香港聲名顯赫的商界精英,老大李澤鉅穩(wěn)重踏實,精明能干,頗得乃父之風,已成為李嘉誠指定的接班人;二兒子李澤鍇更是銳意進取,長袖善舞,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已被港人譽為新超人,躋于身“全球50位數(shù)碼精英”之列,成為一代青年的新偶像。
李嘉誠成功哲學: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盡力達到理應達到的自立水平,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自立精神。這是當代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基礎(chǔ),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統(tǒng)”的基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