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吃虧,實則受益
看似吃虧,實則受益
“難得糊涂”與“吃虧是?!笔青嵃鍢蛟?jīng)書寫過的兩幅志趣相同的條幅。前者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被世人奉為處世哲學(xué)。相比之下,“吃虧是?!钡玫秸J(rèn)可的人數(shù)卻少得多。
其實,天上的日月不可能永遠盈,也不可能永遠虧,天道尚如此,人間更難離這個規(guī)律。所以人們對盈虧,不要過于計較,因為很多時候,看似吃虧,實際上是一個得到補償?shù)倪^程。
佛羅里達州有一位農(nóng)夫,買到了一塊非常差的土地,那片地壞得使他既不能種水果,也不能養(yǎng)豬,那里能生長的只有白楊樹及響尾蛇。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沮喪,而是冥思苦想以圖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態(tài),他要把那片地上所有的東西變作一種資產(chǎn)。
很快,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要利用那些響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個人都很吃驚,因為他開始做響尾蛇肉罐頭。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他養(yǎng)的響尾蛇體內(nèi)所取出來的毒液,運送到各大藥廠去做治蛇毒的血清;響尾蛇皮以很高的價錢賣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
裝著響尾蛇肉的罐頭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顧客手里,有很多人買了印有那個地方照片的明信片,在當(dāng)?shù)氐泥]局把它寄了出去。每年來參觀他的響尾蛇農(nóng)場的游客差不多有兩萬人。為了紀(jì)念這位先生這個村子現(xiàn)在已改名為佛州響尾蛇村。
看了這則故事,誰能說這個農(nóng)民是吃虧了呢?“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因為有了前面的痛苦的“吃虧”,才有了后面的受益。能吃虧的人不會用種種負面的假設(shè)去證明自己的正確。“社會太不公正”,“我總是吃虧”,“我處處不如意”,他們很樂意承認(rèn)自己的虧損,同時想辦法改變這一虧損。吃虧不是一種消極、頹廢,不是悲觀、懦弱,相反,它是一種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一種為人處世的風(fēng)格,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永久鞭策。這樣的吃虧就是福啊。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于己則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內(nèi)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边@是鄭板橋?qū)懡o一個叫鄭煊的遠親的勉詞。
有一次鄭煊做木材生意,貨運到外地,貨價狂跌,眼看就血本無歸。這時,鄭板橋便送給鄭煊這幅勉詞。果然應(yīng)了鄭板橋的話,沒過幾天,木材的價格突然漲起,鄭煊意外地發(fā)了財。他認(rèn)真思考著鄭板橋給他的題詞,從中體會出了人生哲理,并題詞作為家訓(xùn),刻在墻壁上以示后人。
也許你認(rèn)為“吃虧是?!笔且环N“傻瓜”行為,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或者傻到極點的人才能認(rèn)為“吃虧是?!?。把“吃虧”當(dāng)成“?!睔鈱Υ?,那么首先就要“損于己”,方能“益于彼”,然后“外得人情之平”。吃虧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一個一點都不懂得忍讓的人,一個永遠都咄咄逼人的人,時間長了,只會讓人覺得了無情趣,而且在永遠不想吃虧的斤斤計較中總是在恐懼中面臨下一次的吃虧。過于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舍本逐末。當(dāng)失誤擺在面前,而且很快地找到教訓(xùn)后,就應(yīng)該迅速將這件事沉淀下來了,找到下一個出口。過多的計較會使自己陷入過往的沮喪情緒里,這種情緒會抑制我們的自信,甚至影響判斷,如果這樣正應(yīng)了那句話,“在你錯過太陽時,你選擇沮喪,那么你又要錯過星群了”。因此,承受吃虧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這種做法需要一種勇氣,也需要一種超脫,更是一種智慧。
有時,退一步,讓自己在海闊天空中放松,無論是心情還是人情,在看似吃虧的過程中,已經(jīng)得到了補償。你想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你認(rèn)為自己是“吃虧”。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你自詡為這才是一種“?!?。其實未必得到的就是“?!?有時失去也是一種“?!?。塞翁失馬“虧”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損于己則益于彼”,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經(jīng)過一道反射后,則又回到“益于己”上面來了。比如說有一條凹凸不平的路,路上還有積水,而你穿了雙新鞋子走在路上,當(dāng)然要找干凈的路面走,躲開那些水洼。這時候,身后開過來一輛汽車!如果你采取“虧于己則利于彼”的做法,就會立刻跳進水洼里,把干凈的路面讓給那輛車過。跳到水洼里,看似吃了虧,可是如果讓車從水洼里開過,那豈不是更糟糕?可能你濕污的地方就不光是一雙鞋子而已。
于是有人問了:“可是如果你身邊有人總打著小算盤算計你,你知道但不愿傷害這個人,那怎么辦?”我可以告訴你:“這好辦,你幫他把算盤打打清楚,看看怎么成全他?!碧煜卤緹o事,庸人自擾之。為人處世要瀟灑豁達,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對眼前的一切境遇,不要認(rèn)為吃虧而怨天尤人,這樣,你自然心境開朗。
真聰明者愿意吃虧,因為吃虧雖然有暫時的舍棄與犧牲,但卻會有長久的收益,因此,他們根本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眼前的方寸之間,而是高瞻遠矚,做一個長遠的計劃。
反思與領(lǐng)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dāng)下的吃虧,未必就是壞事。更多的時候,損失蠅頭小利會換得巨額大利。因此,吃虧是福,不要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在斤斤計較中錯過了獲取另外收益的機會。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智慧新語
有些吃虧,看似“虧”,實則在積蓄“贏”,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就要敢于吃這樣的虧。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