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交車??空九_時,車門剛一打開,車上的乘客還未下來,一位穿著光鮮的女士就從人群中沖了上去,這時一位穿著樸素的中年人友善地制止道:“女士,請你到后面排隊,有秩序地上車?!迸坎粣偟卣f:“鄉(xiāng)巴佬,你連坐公交車的資格都沒有,還有資格叫我排隊?給我滾一邊去!”
在這個例子中,那位插隊的女士犯了一個常見的邏輯錯誤——人身攻擊。所謂人身攻擊,指的是反駁別人的觀點時,不是針對對方的論點、論據、論述方式,而是針對提出該觀點的人的出身、職業(yè)、長相、地位、道德品質等與論題沒有直接關系的方面進行惡意的攻擊,并以此為依據去駁斥對方或支持自己的論點。
上例中,那位女士避開自己的錯誤行為,用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而并不是針對中年人的觀點進行質疑反駁,這種論證的手法就是“人身攻擊”。人身攻擊在拉丁語中,意思是“向著人”,即反駁的觀點不是針對論敵的論點,而是針對論敵本人,貶低、誹謗對方的思想主張、人格道德,甚至直接給對方貼標簽、惡意謾罵,是赤裸裸的無理行為。
◎盤點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是一種邏輯謬誤,其定義簡單易懂,但真正涉及具體的例子時,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準確地區(qū)分開來。
例1:
甲:所有狗都是哺乳動物,牛不是狗,所以牛不是哺乳動物。
乙:你的邏輯有問題,按照你的說法,狗是哺乳動物的一個子集,但事實上,牛雖然不在狗的這個子集內,但依然可以放在哺乳動物這個子集中。
分析:甲與乙都沒有人身攻擊,他們雖然意見相左,但不代表進行了人身攻擊。
例2:
甲:所有狗都是哺乳動物,牛不是狗,所以牛不是哺乳動物。
乙:你的這個邏輯有問題。
分析:乙說甲的邏輯有問題,這是符合客觀情況的,而且針對的是對方的觀點,并不存在人身攻擊。
例3:
甲:所有狗都是哺乳動物,牛不是狗,所以牛不是哺乳動物。
乙:你的這個邏輯有問題,很明顯你根本不懂邏輯。
分析:乙犯了人身攻擊的邏輯錯誤嗎?沒有,因為乙的前半句話是針對甲的觀點,后半部分雖然針對乙個人,但這是建立在前半句話的基礎上的,并不存在刻意地轉移話題,對甲進行人身攻擊。乙的說法可以理解為諷刺的成分居多,但諷刺并非諷刺甲的人格、道德等,而是諷刺對方的邏輯有問題。所以,算不上人身攻擊。
例4:
甲:所有狗都是哺乳動物,牛不是狗,所以牛不是哺乳動物。
乙:你的腦子有問題吧?怎么能有如此荒誕的推導呢?你的推導肯定是錯的。
分析:乙一開始就羞辱甲的腦子有問題,然后又說甲的觀點荒誕,這是典型的人身攻擊,即不針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反駁,而是攻擊對方其他方面。
在判斷一個人是否犯了人身攻擊的邏輯謬誤時,一定要牢牢把握對方觀點的指向性,看是指向論敵的觀點,還是指向論敵本人。當然,人身攻擊也有例外,哲學家李天命認為:“其實只要沒有將品格批判當作駁論的理據,那批判就沒有犯人身攻擊的謬誤。否則的話,父母責罵子女,法庭判詞批評罪犯的操行,便全都犯了人身攻擊的謬誤了。”由此可見,判斷人身攻擊邏輯謬誤的關鍵在于:是否將品格的批判當作駁斥的理據。
◎臭雞蛋VS臭嘴巴
德國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講過一個故事:
市場上,有個女商販在賣雞蛋。一位女顧客挑選雞蛋后,覺得雞蛋不好,說了句“你賣的雞蛋是臭的呀”就準備走,沒想到這句話惹怒了女商販,她大動肝火:“什么?我的雞蛋是臭的?你自己才是臭的呢……你爸爸吃了虱子,你媽媽跟法國人相好……你的帽子和漂亮的衣裳大概也是用床單做的吧?除了軍官們的情人,誰會像你這樣靠穿著打扮來出風頭……”
看看這個女商販的狡辯,可謂咄咄逼人、鋒芒畢露,然而,她滿嘴都是對女顧客的人身攻擊,其反駁與雞蛋的質量有什么關系呢?看了這個故事,你對人身攻擊的邏輯謬誤肯定有深刻印象了。
其實,黑格爾講述的這種事例,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沒有,有些攤販見顧客提出質疑時,比如“東西太貴了”“質量不太好”,等等,攤販可能馬上不屑一顧地反駁道:“買不起別買,你還是去買便宜的吧!”這種話語與上述故事中的女商販一樣,都是惡語相向的人身攻擊。對于這種詭辯,如果你與對方講邏輯恐怕不行,趕緊遠離他們才是正道。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作為消費者,當你覺得商家的產品不如你意時,最好不要妄加評價,愿意買就買,不愿意買就走開,千萬不要既不想買,還要硬生生地評價幾句:“這個產品質量真差!”“太貴了,有的店家便宜得多。”類似這樣的評價對商家來說,就是一種否定,甚至在有些敏感的商家看來,這如同扇了他們一個耳光,其不生氣才怪呢!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輕易給別人中傷你、誹謗你、侮辱你的機會,這才是避免遭到人身攻擊的有效手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