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員工總是不愿意為公司多付出一些,他們總是斤斤計較,比如:自己的才華高于目前的職位、薪水等等,總是抱著一種爭名奪利的念頭,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害了自己。其實,這種矛盾有一個利益的平衡點,那就是爭可爭之爭。那么,什么才是可爭的呢?那就要看看你是否為公司的“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然,作為一名員工,首先必須對自己的價值有一個正確的估計。你說一根草繩值多少錢?
【思考】
一根草繩,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與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價;與青蟹綁在一起就是青蟹價!
你是公司的員工,因為公司在當地享有比較高的聲譽,受到大家的尊敬,所以你出去時就代表公司的價值。
我們與誰捆綁在一起,這很重要!一個人與不一樣的人在一起也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價值!一個人與不一樣的平臺綁在一起也會體現(xiàn)不同的價值!
公司就是你的依靠。你有沒有想過,離開公司這個平臺,你的身價幾許?
如果你認為工作只是給老板看的,拼命工作僅僅是為了拿一份屬于自己的工資,那無論是朝九晚五還是三班倒,對你來說都無所謂。因為你沒有更高的追求,僅僅是為了掙錢,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已。可以斷定,這樣的員工除非上天的眷顧,否則不會做出什么成績。因為他的腦子里只有薪水而沒有工作,即使他自不量力地去爭也不會有所收獲。在就業(y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你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只有真正做出成績來,為公司贏得利益,才能獲得老板的信任和重托,才能使你工作穩(wěn)定,飯碗有保障,進而爭取多拿一點獎金或多提一級工資。你為公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你的名利才有了一個可爭的平衡點。
如果你連公司的發(fā)展前途都看不到,那么你也就沒有可爭的平衡點。下面一則故事將會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小故事】
在這里能夠學到本領
有位老師為她的兩個優(yōu)秀學生弗蘭多和西里亞介紹了一份工作。這兩個學生都是很聰明的年輕人,讀書時成績都十分優(yōu)秀,興趣和愛好很相同,對于他們來說,有許多工作機會可供選擇。而老師為他們介紹的職業(yè)是一家小型公司,職位是助理。他們倆分別去應聘。第一位前去應聘的是弗蘭多,面談結束后他打電話給老師,用一種厭惡的口氣對老師說:“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給月薪400美元,我拒絕了他?,F(xiàn)在,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600美元?!?/p>
后來西里亞去了,盡管對方公司開出的薪水也是400美元,盡管他同樣有更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當他將這個決定告訴老師時,老師問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覺得太吃虧了嗎?”他說:“我當然想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對您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能從他那里多學到一些本領。我覺得這個公司能發(fā)展,我也會在這里得到發(fā)展。所以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在那里工作將會更有前途?!蹦俏焕蠋煘橛羞@樣的學生而高興。3年后,弗蘭多在另一家公司的薪水從年薪7200美元升到了8750美元;而最初年薪只有4800美元的西里亞,為公司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公司贏了,同時他也贏了,他的固定薪酬變成20000美元每年,外加紅利。
這兩個人的差異到底在哪里呢?弗蘭多沒有找好工作的平衡點,他看不到公司的發(fā)展前途,被最初的賺錢機會蒙蔽了,爭了不可爭之爭;而西里亞卻基于公司能發(fā)展,自己才能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工作,因此,最終他自身的創(chuàng)造價值也獲得了平衡。
尋找工作是如此,工作的過程也是如此。單為工資工作永遠都不是員工成長的平衡點。維護公司利益不僅是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也是員工尋求將來發(fā)展的一個平衡點。只有公司先贏,員工才有機會贏。
作為公司的一員,努力維護和建設這個平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自覺主動地維護公司利益是一個員工起碼的職業(yè)道德,每一位員工都應以公司利益為第一,堅決反對有損公司利益的行為。那些懷揣一己私利、恣意破壞公司利益的人永遠不會找到利益的平衡點。
記得挪威一位偉大的劇作家易卜生曾經說過:“青年時種下什么,老年時就收獲什么?!毕嘈磐ㄟ^你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會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希望的果實。
一滴水融入大海將變成永恒,一個人鐘情于自己的平凡崗位,他的人生就會更精彩。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yè)的每一個崗位都很重要,它就像一臺機器中的每顆螺絲,只有將每一顆螺絲擰緊,這臺機器才能穩(wěn)定、快速運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我們需要與公司風雨同舟、共同發(fā)展。
人人努力工作,公司才能興旺發(fā)達。公司發(fā)展得好,個人才能有發(fā)展的空間和豐厚的回報,公司需要我們,我們也要依靠公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