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世界的本源,人們叩問已久了。史前的心聲我們只能從考古的一星半點實物中去猜度了,比如從圖騰推測。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古人大腦的思維功能尚未形成時,比如人直立行走以前,他們肯定只著眼于目前而不會追問歷史的。
自從人直立行走以后,人腦的機能與思維功能便逐漸從人的勞動中孕育成熟,直到創(chuàng)造出語言符號。
如果考證人類第一次對世界本源的思考,可以佐證的資料便是神話。第一則神話的誕生便昭示著人類關于世界觀的學問的起源。但神話能慰藉人心,卻不能解決真理問題,所以,還有人如屈原繼續(xù)要發(fā)《天問》。
在人類可考證的文物和文獻中,最有力的證據(jù)便是文字。不管古人對世界的觀點如何,但在文字的創(chuàng)造中可以看出:人在自然之后,意義在人之后。比如:日、旦、月、山、水、田……象形文字的形成便說明:觀念、意識、精神是源于物質和實踐的,先有日、月、山、水等客觀物質實體,后有人對這些物的認識和反映并抽象為符號,又賦予符號意義。當然就文字的符號意義來說,也有反映唯心主義的文字,如祭祀類文字,就反映了上古人們神靈的觀念,而且神話與宗教的起源本身說明,古人更崇尚唯心。唯物論的成氣候則是科學有了發(fā)達之后。人們給文字賦予的唯心意義是唯心世界觀產(chǎn)生以后的事,并不能證明物質與意識何為第一性,而且不論文字代表什么意義,作為符號并賦予符號意義的是人之所為。
人在符號之前,人也在意義之前,這就足以說明物質特別是相對于人的物質是先于人的。
物質世界的規(guī)律反映到人的觀念上,形成人對物質世界的看法,這些看法構成理論,被人們掌握,又指導人們進一步認識和改造世界。但是,這種人古來是很少的。首先識字的人并不多;其次,系統(tǒng)掌握一門理論和科學的人也不多;再次,一個人能掌握各門知識更不可能。但是,這并不妨礙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一個人可以什么都不懂,不識字,不懂數(shù)理化文史哲經(jīng)管外,但他要完全或必須與數(shù)字、物理、化學等等接觸,比如:沒有人不同物理反應、機械反應、化學反應以及社會運動發(fā)生關系,只要你生存,便要衣食住行,要生產(chǎn)、要消費、要交流,這本身就是各種形式的運動。
沒有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理論知識,并不影響人的生存,沒有知識,人并不會因此死亡;有了知識,人也并不會因此長生不老!而且人類就是從動物分化出來,從一無所有發(fā)展起來,從沒有知識到有知識。
但是有了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理論,人會生活得更好。為什么會產(chǎn)生語言符號呢?為什么會產(chǎn)生知識理論呢?就是人為了更好地交流、發(fā)展,為了自由于自然和社會。這個目標在人類的起初可能是不明晰的,甚至是本能的,但隨著人自身的發(fā)展和文明的積累,目標漸趨明晰,認識和改造自然便成為人與自然的永恒關系。
沒有意識并不意識到它的重要,但有了意識,意識便有相對的獨立性,甚至成為可以支配人們行為的巨大力量。如同人們生產(chǎn)了商品(財富),商品(財富)卻反過來成為奴役人們的力量,這就是一種異化現(xiàn)象。同樣,自從有了意識,而且意識又不能窮盡物質,這樣便產(chǎn)生宗教,這由人創(chuàng)造的宗教反過來統(tǒng)治了人千萬年,在科學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它依然與科學分庭抗禮,牢牢禁錮著貧弱疾困的人,甚至高官和科學家。
看來,人一日不能超越自然,便從觀念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代表人本身來與自然對立。但是,人作為自然的一分子,怎么能超越自然呢?自然以時空為形式,表現(xiàn)為無始無終的存在,但人無論從類還是從個體來看,都是有限的存在。有限怎么能超越無限呢?不能超越并不能遏制人超越的欲望,也不能遏制人超越的努力。這可能意味著唯心論會長存下去,而且根據(jù)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只要唯物論存在,唯心論也不會消亡,只是哪一個占主導地位而已。
關于世界的本源的叩問依然在進行,甚至在有限的個人看來屬徒勞無益。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研究雖然不斷,但爭論似乎并不激烈了,中世紀那種你死我活的水火不容局面少見了,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現(xiàn)實和未來發(fā)展的問題上了。不過我們知道,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在這個問題上的態(tài)度總是由雙重目的決定的,即所謂的探索精神和政治利益。
這一結論的證據(jù)并不難尋找也并不難理解:哲學是有階級性和黨性的,對世界的認識最終都歸結為政治集團的世界觀,他們必須依照這種觀點認識和改造世界,也認識和改造社會,甚至認識和改造人。
我們看到:物質世界已被民族、階級、國家瓜分完畢,基于物質世界的理論學說也必然要為它們服務。從何處來?向何處去?這真不是一種個人行為取向,而始終是一種集體行為取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