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高貴者何過于人呢?但是在本性中人是有些賤的。譬如小孩子,總是愛哭愛鬧,你要是耐心侍候,他會鬧得更厲害。但當你改用另一種辦法,粗暴的辦法,他會求饒,并立刻安靜乖巧下來。所以,人都有一條經(jīng)驗說:“老漢勸不得,娃娃慣不得?!痹絼裨綉T他越不像話!當了官也一樣,不覺意間就“麻訴”[注]起來,煩人,只想清靜。特別是有點權了,套近乎,求他辦事的人多了,這時尤其不愿見人,確切地說是不愿見沒權沒錢而且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人,所以就造成了許多上訪“專業(yè)戶”。但是,當權力失去了,門前自然冷落了,此刻他卻感到孤寂,希望有人來,極熱情地與來訪者說話,但人又無事不登三寶殿,這結(jié)果又讓他以為世情太薄,人情太惡,人也太勢利,感覺到世態(tài)炎涼,正印證了人走茶涼的說法。
這真是很矛盾的。但這矛盾反映出不光老人、小孩賤,中青年人也賤;無權的人賤,有權的人也賤。
還有比這賤的。為了大的或小的,物質(zhì)的或榮譽的目的,而且榮譽絕不是人人或大多數(shù)人都可得的,于是競爭。競爭之一法便是找關系,自己不能戰(zhàn)勝或缺乏某種實力,便拉大旗。另一方面,榮譽、權力豈是可以給誰都給的呢?話又說回來,給誰不都是給呢?這就給求之者提供了根據(jù)。于是,求與被求便成了一種角逐,但這絕對是一條看不見的戰(zhàn)線,大家都是“地下工作者”。一方把人格尊嚴裝在了口袋里,一方把正人君子變成了面具。這樣的遭遇之前后,心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求之者運用孫子兵法,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并為此忐忑不安,“先予之”而神清氣爽;被求者呢?其心態(tài)就更其微妙,或滿足,或憤懣,或坦然,或惕怵,或悲涼,不一而足。
人不賤則不貴啊!所謂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者何?今日的賤為了來日的貴。
但是,不賤而貴有乎?
熱情是從平等中產(chǎn)生的,平等是從權力中產(chǎn)生的。權力失去的同時也是能力的失去。這種被人認可、理解或承認的客觀實在,讓失去了官位的人不再厭煩有人求他辦事,他便也可以與常人一樣與常人交往。常人對失去了官位的人也沒有了敬畏,因為對官產(chǎn)生的所謂敬畏在本質(zhì)上仍然是權力的映射。
可見,官的賤是由權力孳生的,民的賤也是由權力培植的,一旦權力失去,官和民的賤氣就頓消,平等和熱情也就同生!
[注]:“麻訴”:寧夏西海固地區(qū)方言,意即擺架子,架子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