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
(1)取穴:主穴為肩髃、膈俞、肩髎、臂臑;局部痛點、肩前、天宗、巨骨。配穴為曲池、合谷、四瀆、陽池、條口。
(2)灸法:艾灸穴位要有較強的刺激感,每穴灸的時間要短,火力要促,可用艾炷或艾條灸,疼痛最明顯處可刺絡拔罐。肩周穴位可用中強刺激。在病變壓痛處拔火罐,留罐20分鐘,2~4日1次,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方法二
(1)取穴:肩髃、肩貞、肩髎、臂臑、肩井、曲池。
(2)灸法:將用純艾絨制成灸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距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20分鐘,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5日。施灸期間應加強肩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并避免重體力勞動。
方法三
(1)取穴:肩髃、肩貞、肩髎、臂臑、肩井、曲池。可選配穴天宗、抬肩、后溪、養(yǎng)老、足三里。
(2)灸法:將點燃的艾卷接近施灸部位平行往復回旋熏灸(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20分鐘,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5日。
方法四
(1)取穴:肩貞、肩髃、肩髎、肩井、阿是穴。
(2)灸法:取艾葉數(shù)片,先將艾葉浸入盛燒酒的容器中,施灸時浸透燒酒的艾葉置于所選穴位之上。然后取燈心草1根(約10厘米長),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漬寸許,點燃燈心后,以靈捷而快速的動作,對準艾葉中心,隔著艾葉直接點觸于穴位上爆灸。一觸即離去,并聽到爆響“叭”之聲,即告成功。此稱為1壯。每日每穴施灸1~2壯,10日為1個療程。本病治療時,應排除肩關節(jié)結核和腫瘤等疾病。本法隔艾葉灸可減輕燒傷,且療效較好,宜堅持灸之。
方法五
(1)取穴:肩髃、肩貞、肩髎、臂臑、肩井、曲池。
(2)灸法:每次選用2~4個穴位,將姜洗凈后切成厚1~2毫米的薄片,放置在穴位上;再將艾炷制成如棗核大,點燃上端后置于生姜片之上,待燃至下端后,換置另一艾炷,每次施灸5~10壯。隔日灸1次,5~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日。施灸時可選天宗、尺澤、養(yǎng)老、足三里等穴與上穴交替使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