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芪 豆科植物黃芪或內(nèi)蒙古黃芪的根,其味甘,性微溫。入脾經(jīng)及肺經(jīng)。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瘡排膿、利尿消腫等。黃芪有很好的強心作用,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升高冠心病患者血中SOD活性,從而減輕各種原因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傷。黃芪還可明顯提高冠心病患者紅細胞鈉泵的功能,使細胞內(nèi)鈉濃度降低,一方面可恢復紅細胞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心肌細胞的營養(yǎng)代謝。臨床常用于冠心病心氣不足,以氣短乏力為主癥的患者。
2.丹參 丹參味苦,性微寒。功效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入心經(jīng)及肝經(jīng)。古人曾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說法。臨床廣泛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是各種活血化瘀藥中使用最多的藥物。丹參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能有效改善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實驗動物黏滯血癥度,減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有抑制凝血及促纖溶作用,還可解除微血管痙攣。丹參還有輕度擴張冠狀動脈及開放冠脈側(cè)支循環(huán)的作用,能減小實驗動物缺血時心肌梗死范圍,清除自由基,減輕缺血和心肌再灌注時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損傷。臨床常用于冠心病心血瘀阻,以面色口唇爪甲青紫為主癥的患者。
3.川芎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主要有效成分是川芎嗪。據(jù)藥理研究,川芎具有多種心血管藥理作用。它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縮小實驗性心肌梗死的范圍,降低纖維蛋白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類似阿司匹林樣作用,但沒有阿司匹林的易引起消化性潰瘍等副作用。
4.紅花 紅花味辛溫,歸心、肝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之功能。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紅花黃色素。張教授說,紅花具有強心作用,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減小心肌梗死范圍,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血管擴張作用,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臨床針對心血瘀阻證,常配伍使用川芎、紅花類藥以通經(jīng)活血。
5.葛根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功效解肌退熱,升陽止瀉,透疹,通經(jīng)活絡,生津止渴。葛根素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等藥理作用,是近年來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藥物,臨床患者出現(xiàn)背痛或頸項不適也常配伍應用葛根。
6.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其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當歸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可對抗心肌缺血,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當歸醇提取物具有類似奎尼丁樣作用,顯著延長心電平臺期時間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當歸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并可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此外,當歸可抗動脈粥樣硬化,調(diào)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當歸所具有的補血和血作用臨床也常在心脾兩虛的冠心病中配伍使用,以補血養(yǎng)心。
7.枳實 枳實本為理氣藥,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脾、胃經(jīng)。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之功效。枳實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可用來治療冠心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枳實的強心成分為羥福林和N-甲基酪胺,通過興奮α和β受體而起強心作用。枳實注射液具有升壓、強心、利尿作用。能增加心腦腎血流量,可增強心肌的收縮力,明顯改善心臟的射血能力,有較好的利尿作用。對皮膚和骨骼肌的血管則有收縮作用。針對臨床冠心病患者所出現(xiàn)的心下痞滿、食后脘腹脹悶之癥,也常配伍應用枳實。
8.赤芍 赤芍性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要含有赤芍精、芍藥苷、沒食子酸。赤芍可使心率減慢,心搏出量減少,冠脈流量增加,血壓下降,抗心肌缺血,通過抑制凝血酶、抗纖溶酶原、抗血小板聚集等,發(fā)揮抗血栓作用,并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清除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赤芍養(yǎng)血和血,入絡破血行瘀,《名醫(yī)別錄》言赤芍能“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川芎辛香行散,溫通血脈,上走下達,活血行氣,行血之中以和血,行氣之中以散郁,為血中之氣藥。二者相用,則行血而不破血,補血而不滯血,倪朱謨的《本草匯言》謂“川芎,上行頭目,下調(diào)經(jīng)水,中開郁結,血中氣藥”,配伍組合,可除瘀血心痛。
9.瓜蔞 瓜蔞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效。主要含有三萜皂苷、有機酸、樹脂、糖類合色素。具有擴張冠脈、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并具有抗衰老作用。瓜蔞滌痰散結,寬胸理氣,調(diào)暢血脈,通達陽氣,故能除胸中痰濁,散胸中瘀阻,常與薤白相伍,因薤白苦降辛散,辛散則助陽氣以行,苦降則滌痰散瘀,并下行通陽調(diào)氣以止痛。二藥相用,滌痰之中能通陽,散瘀之中能通脈,走心竅而除痹癥,兼療痰中有瘀、瘀中有痰之胸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