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海洋污染:人類失去的不僅是食物
地球的總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有1.49億平方千米,海洋有3.61億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積占據(jù)了地球總面積的十分之七,因此,五大洲點綴在這龐大的水體中間,就顯得很小了。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795米,總體積為13.7億立方米,地球上97%的水都集中在海洋里。
海洋,人類生存空間的永恒伴侶,它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氣候現(xiàn)象,為地球上的人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較為適宜的居住環(huán)境。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有一位海洋學家說:“人類起源于海洋,總有一天還要回到海洋?!边@里所說的“回到海洋”,不是說讓人類變?yōu)轸~蝦,而是說海洋作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環(huán)境因素,人類對它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大。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海洋資源,它們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海洋動物的種類繁多,蹤跡遍布海洋的每個角落。其中與人類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海洋魚類,它們是人類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還有屬于軟體動物的各種貝類、螺類,屬于甲殼動物的蟹類、蝦類,屬于棘皮動物的海參、海膽,屬于腔腸動物的水母等,也都可以供人們食用。有人估計,海洋每年約生產(chǎn)1350億噸有機碳,可提供30億噸水產(chǎn)品,滿足300億人的需求。海洋提供食物的能力,是全世界所有耕地農(nóng)產(chǎn)品的1000倍。海洋每年能提供蛋白質4億噸,相當于全球人類總需要量的7倍。目前,人類食用蛋白的6%來自海洋,海洋蛋白占動物蛋白的17%。除了可供食用的海洋動物外,還有一些動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物種豐富的海洋是我們人類的起源
海洋孕育了生命,它是人類發(fā)展和進步的搖籃,更是人類未來賴以生存的新的生產(chǎn)能源和生活資源。然而現(xiàn)在,同廣闊的陸地一樣,神奇而迷人的海洋正在遭受污染的侵襲。
在美國大西洋海岸,散發(fā)著陣陣令人作嘔的氣味,有些國家的海岸不得不對游泳者關閉。由于海水污染而造成水生動物死亡的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如1987年7月,墨西哥灣共有750只海豚暴死。沖到海岸上的海豚,皮膚大片大片地脫落,口部、闊鰭和尾巴布滿水皰和紅斑。以往被公認為是健康食物的魚類,現(xiàn)在由于海水污染而中毒,已給人類帶來各種疾病,包括胃腸炎、肝炎和霍亂等。巴西的瓜納巴拉灣,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大量排入海域,海灣水質變壞,生活在這里的魚類和鳥類正在急劇減少。1988年春天,由于化學物質污染,北海港灣海藻大量繁殖,使數(shù)百萬鮭魚窒息死亡,斯堪的納維亞的漁業(yè)生產(chǎn)遭受嚴重打擊。
北海、波羅的海海草成患。在卡特加特、斯卡格拉克、大貝爾特海峽生長著一種連綿數(shù)千米的海草“云”。這是一種生長極快,在潮流和風的作用下移動的海草,它們分泌出的毒汁可以毀滅許多海洋生物。導致這一災難的原因是: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許多國家將大量工農(nóng)業(yè)廢物傾入海中。目前,海草生長得十分茂盛,并聚集起來,涌向波羅的海。
在我國三亞海灘出現(xiàn)的大量海藻
歐洲昔日魚蝦豐富的卡特加特海峽近年來由于海水中缺氧,魚蝦已近絕跡??ㄌ丶犹睾{位于瑞典西海岸與丹麥之間。1987年10-12月,瑞典一海洋生物站的科研人員在這一海域多次試捕,結果竟沒有撈到一只蝦,魚也極少。而在過去的正常年景,使用拖網(wǎng)每次可捕獲魚蝦200~250千克。海洋生物學家雷夫?皮爾說,發(fā)生這一情況是因為海水中缺氧造成的,而缺氧又是因為海水中營養(yǎng)過度造成的。他指出:“氧氣會由于向海水中傾倒的有機物增多而減少。海水富營養(yǎng)化造成海藻大量繁殖,是缺氧的根源?!逼柟烙嫞ㄌ丶犹睾{中的蝦已全部死亡。“海蝦在缺氧狀況下難以生存,它們不能像魚那樣游往其他海域逃生?!?/p>
廢棄塑料污染海洋。在第六次海洋清潔問題討論會上,專家們強調指出,塑料廢物和石油和重金屬一樣,是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太平洋中部群島上發(fā)現(xiàn)的50只死亡的信天翁中,有45只是因吞下塑料碎物而致死的?,F(xiàn)在,全世界商船每年拋向大海約64萬個塑料廢箱和包裝材料。
歐洲議會環(huán)境委員會主席施萊歇爾要求為治理地中海的嚴重污染而采取緊急拯救措施。她要求盡快建立凈化廠,嚴格限制有害物質及廢棄物的排放、傾倒,并對地中海的有害物質濃度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這次歐洲議會的代表認為,地中海的污染現(xiàn)狀已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每年排入地中海的有害污染物的數(shù)量是驚人的:酚1200萬噸,洗滌劑6000萬噸,磷32萬噸,硝酸鹽80萬噸和汞100噸。這些污染物都是從地中海沿岸14萬座工廠排放出的化學物質。另外,每年清洗運輸輪船倉時還要排入100萬噸石油及動力燃料,還有居民排放的13500萬噸廢水。到了夏季,近1億旅游者的到來,使地中海的污染負荷再度升高。
萊茵河流經(jīng)德國的河段,又遭兩次污染,河面出現(xiàn)油膜,兩岸油泥沉積。為清除污染,德國方面就得采取措施。據(jù)當?shù)貓蠹垐蟮?,由于荷蘭一家運輸公司1989年3月28日有一部分重油因泄漏流入萊茵河,使波恩附近巴特?霍納夫至科隆的萊茵河河段兩岸遭受污染,長約30千米。據(jù)目擊者說,兩岸的一些水鳥因被油泥粘住不能起飛而“徹夜鳴叫不歇”。
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沿海地區(qū)人口稠密,工業(yè)不斷發(fā)展,生活污水和含有害物質的工業(yè)廢水大量流入海洋。日本一年排到海里的污水就超過130億噸;美國排到海里的污水超過200億噸,還有超過7000萬噸的工業(yè)廢渣;俄羅斯每天有300萬噸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波羅的海。
油船、海上和近海油田造成石油污染;一些放射性的物質被投到大海深處;水土流失造成含有化肥、農(nóng)藥的表層土壤通過河流進入大海。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資料表明,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和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各種工業(y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數(shù)量正在成倍增長,一些淺海已被垃圾填成了“小島”?!吨袊萍紙蟆返奈恼抡f,僅傾入大海的船上廢物一項,全世界每年就達640萬噸;扔進大海的塑料集裝箱為18.25億萬個;商船、漁船傾倒入海的塑料包裝材料2.2萬噸、塑料網(wǎng)繩、救生衣為13.6萬噸。僅塑料污染這項,每年全世界要死去100萬只海鳥,10萬只鯨類生物。在各種污染的綜合作用下,美麗的大海變得骯臟不堪,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迅速惡化,嚴重地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
近20年來海上石油污染事件頻頻發(fā)生,甚至還發(fā)生了氫彈丟失在地中海里的事件,現(xiàn)舉幾例。
布列塔尼沿海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最大的海上石油污染事件。1978年3月16日,掛著利比里亞國旗行駛的美國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斯”號通過英吉利海峽。因為天氣極壞,撞到名為“門高倫”的巖石上。6天之后,泄露到大海中的石油將近18萬噸,在海面上構成一個寬29千米、長130千米的石油地毯。海浪將石油層推向布列塔尼海岸,在海濱210千米長的地段形成了一層黏稠的石油膜。這層膜對于那里的動物和植物都有致命的作用。這次海洋污染事件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1.64億美元,其中不包括死于溢油污染的1萬多只海鳥及5000多噸的牡蠣。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位于美國西部華盛頓州南海岸,該公園96千米長的海灘是美國最長的原生海灘區(qū),它也是聯(lián)合國命名的世界遺址,被列入與埃及金字塔、法國凡爾賽宮和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平原屬同一類別的保護行列。每年該公園接待游客3500萬人,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tǒng)中居第4位。2000年,俄勒岡庫斯灣海洋拖輪公司一艘石油駁船和一艘拖船在華盛頓州南海岸格雷斯港不遠處的海面上相撞,造成35.8萬升石油泄露到海面的嚴重污染事件。由于暴雨沖刷,石油漂浮到海岸,致使自溫哥華島、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到俄勒岡州波特蘭的482.7千米英里海岸線受到影響。位于這段海岸線中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海灘被鋪上一層厚厚的石油“地毯”,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了嚴重破壞。
據(jù)推測,絕大部分油污染不是來自油輪的海損事故,而是通過裝卸港口密封不好的油管漏到海水中去的,或者是隨排放油輪上被石油污染的廢水而流入大海的。
海上石油污染
1966年1月,在一次空中加油演習失敗之后,美國空軍的一架B-52轟炸機在西班牙南部省份阿爾梅里亞的帕洛馬雷斯海濱墜毀了。這架飛機上載有4枚氫彈,每個氫彈的爆炸威力都相當于1945年美國扔到廣島的原子彈的上千倍。飛機失事后一天,人們在一塊西紅柿地里找到3枚氫彈。但是第4枚氫彈卻在海中丟失了。經(jīng)過美國海軍80多天的拼命尋找,終于把那枚氫彈從762米深的海底撈上來。這一意外事故導致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抗議游行,游行隊伍從安達盧西亞出發(fā)向馬德里前進。抗議游行的參加者們要求西班牙政府禁止美國飛機載著核武器飛越自己國家的領空。
1967年3月18日,掛利比里亞國旗的“峽谷號”油船泄漏了約12.3萬噸原油,污染了法國和英國之間方圓180千米的海面。
1976年3月13日,滿載25萬噸石油的“奧林匹克·巴伐凡利號”油船在法國附近海面突然一分為二,全部原油傾倒入海。法國用了3個月時間才清掃干凈。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灣一油井爆炸,造成當時最大的石油污染事件。4個月內,100萬噸石油流入大海,該油井直至9個月后才被封死。
1983年3月,兩伊戰(zhàn)爭期間,伊朗琉魯茲油田被炸毀,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原油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由于戰(zhàn)爭關系,污染范圍至今無法計算。
每年由各種原因和途徑排入和泄露海洋的石油達1000多萬噸,占世界石油總產(chǎn)量的0.5%。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此外,還影響到海洋漁業(yè)。大量石油進入海洋,造成海水缺氧,油容易堵塞魚類呼吸器官,使海洋魚類死亡。石油還影響魚類的繁殖,甚至使幼魚出現(xiàn)畸形。除石油污染之外,大量的工業(yè)廢水、廢渣直接排入海域,再加上陸地上的各種廢物經(jīng)江河的運移,最終在海洋里找到歸宿。藍色的寶庫竟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箱”,每年約有6.5億噸垃圾排入海洋。
赤潮現(xiàn)象
近年來,在一些國家的海域內經(jīng)常發(fā)生海洋哺乳動物大批死亡事件。美國科學家研究指出,造成這些慘劇的是多氯聯(lián)苯。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羅蘭·培恩研究指出,對海洋污染最多的就是多氯聯(lián)苯,而目前,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每年有110多萬噸的多氯聯(lián)苯流入海洋。日本發(fā)生的水俁病,就是由于大量工業(yè)廢水排入海洋,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使魚貝類受到污染,人食用后,甲基汞在體內積累,當人體內甲基汞含量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就會患水俁病。人類把有害物質傾注入海,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20世紀60年代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的大量排放,造成沿海和海灣水域海水富營養(yǎng)化。浮游生物的急劇繁殖,造成海水中氧氣的大量減少,致使魚類窒息死亡,所以在赤潮時,海面上常有死魚現(xiàn)象。此外,當某一海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一些赤潮生物得以迅速繁殖和高度聚集,一些魚貝吃了這些赤潮生物,特別是吃了有毒性的赤潮生物,往往會大量死亡;這些魚貝類又會接著分泌毒素,毒害其他生物,最終使大片海水發(fā)臭變色,形成赤潮災害。它的危害主要是損害海洋漁業(yè)資源和生產(chǎn),某些赤潮生物通過一些海產(chǎn)品的積累、傳遞,進而危害人體的健康。海域里一旦發(fā)生赤潮,會給海洋環(huán)境造成新的污染。
赤潮在日本沿海各地不斷發(fā)生,日本內海每年會出現(xiàn)上百次赤潮現(xiàn)象,1971年日本沿海發(fā)生了133起,有的持續(xù)1700天不退。1987年的一次赤潮導致100多萬條鯡魚死于非命,損失大約1500萬美元。赤潮的發(fā)生,對海洋生物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它如同漫延的火災一樣,一旦發(fā)生,就很難“撲滅”。昔日紅潮(即赤潮)曾為一時觀賞的奇景,現(xiàn)已成為海洋漁業(yè)的最大禍害。
大海給予人類的很多,它是那樣的無私、慷慨和博大,然而人類卻盲目地污染它、傷害它。人們似乎覺得大海很大,污染物進入大海就會化解,就會稀釋。但是,大自然的自凈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大海也是會被污染的。多次油輪泄露石油、沉船失事,造成石油污染,大批水鳥、魚類死亡。全世界的大城市每年向海洋排污以百億噸計,日積月累,再大的海洋也會容納不了。長此下去,總有一天,海洋不再蔚藍,大海的生命將會減少和滅絕,充滿生命的海洋將會變成死海。人類必將自食其果!科學家們強烈呼吁,為了人類的生存,必須努力保護好海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