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建筑庭院空間的源流和發(fā)展

        建筑庭院空間的源流和發(fā)展

        時間:2023-10-28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在整個建筑空間中,庭院空間是室內(nèi)空間的調(diào)諧和補充,是室內(nèi)空間的延伸和擴展,可以認為是整個建筑空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建筑與墻垣、廊廡,共同圍合空間以成庭院空間 在我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與民居中,都采用這種靈活多變的形式。按位置和功能分類 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類型按庭院在建筑中所處的

        3 建筑庭院設計

        [教學要求]

        ■了解建筑庭院空間的源流和發(fā)展;

        ■掌握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圍合形式;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的幾種情況。

        [知識要點]

        ■運用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進行空間設計。

        3.1 建筑庭院空間的釋義

        3.1.1 建筑庭院空間的定義

        “庭院”二字在《辭源》中是這樣解釋的:庭者,“堂階前也”;院者,“周垣也”;“宮室有垣墻者曰院”。所以,“庭院”二字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建筑庭院空間的基本概念:由建筑與墻圍合而成的室外空間,并具有一定景象。

        我們不論是從對人類文化歷史資料的考察中,還是對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了解中都可以看到,伴隨著建筑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建筑的庭院空間也就自然產(chǎn)生了。

        人類的兩種活動:室內(nèi)活動和室外活動要求人類不僅需要營建房屋,而且需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外部空間。即建筑的室內(nèi)空間和建筑的外部環(huán)境空間,而在建筑的外部環(huán)境空間中,其主要的部分,常常是建筑的庭院空間。

        人們不僅需要在室內(nèi)躲避風雨,御寒避暑,在室內(nèi)起居、勞作、攻讀、聚會和休息,也還需要在室內(nèi)眺望室外,欣賞室外景色,以消除視覺的疲勞;更需要走到室外接受陽光、山水、花木的撫慰,領略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同時領略和享受人們自身創(chuàng)造的庭院空間環(huán)境的美。特別是現(xiàn)代城市的喧鬧和交通的繁忙,使人們和大自然隔離。人們在繁忙緊張中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向往著優(yōu)美的大自然,而庭院空間正是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要。在庭院空間的設計中,建筑師對庭院或賦之以形,或賦之以景,在形、景之中,也就含蘊了情。這樣,建筑的庭院空間就成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形式,它是人為化、人性化了的自然空間,是在某種程度上再現(xiàn)自然(即藝術化了的自然)的一種空間藝術。

        在整個建筑空間中,庭院空間是室內(nèi)空間的調(diào)諧和補充,是室內(nèi)空間的延伸和擴展,可以認為是整個建筑空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建筑空間和自然空間之中,庭院空間用以作為人們室內(nèi)活動場地的擴大和補充,并可有組織地完善與自然空間的過渡。庭院空間又是建筑與自然的中介性和過渡性空間。

        3.1.2 建筑庭院空間的源流和發(fā)展

        1)西方建筑庭院空間的發(fā)展

        人類圍合空間的本能,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如英國薩利斯巴利(Salisbary)發(fā)現(xiàn)的原始人石環(huán)(圖3.1)就說明了這種本能的特點。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原始人類的最樸素的空間意識和庭院空間的觀念。

        圖3.1 英國薩利斯巴利原始人石環(huán)

        由于東西方對于美學和空間哲學的認識差異,造成了他們對庭院空間處理的不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古埃及的神廟建筑布局中,往往以完整封閉的三合院,作為神殿建筑空間序列的前導(圖3.2),類似這種庭院空間的手法,幾乎成為歷史上古典建筑運用前導空間的傳統(tǒng)手法,在其后的各種建筑布局中不斷出現(xiàn)。古代西亞和古希臘、古羅馬都曾在住宅、宮殿中出現(xiàn)過“天井”和“中庭”的庭院空間。如兩河流域烏爾城的住宅中所示的兩層回廊環(huán)繞而成的內(nèi)院形態(tài)(圖3.3),是現(xiàn)代建筑中經(jīng)常采用的處理手法之一。古代羅馬大型府邸建筑中曾創(chuàng)造了兩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庭院空間:如果我們分析龐貝城的潘薩府?。℉ouse of Pansa公元前二世紀,圖3.4),就可以看出:一是在府邸前部正中的所謂明廳(Atrium),廳的屋面中央開有采光口,下有接受雨水下注的水池,即現(xiàn)代建筑中的“共享空間”構思的起源;二是在明廳之后,則是一個以列柱回廊環(huán)繞的中庭,在這個中庭中央布置有一個較大的供人觀賞的規(guī)則形水池,在另一個處理手法類似的維蒂府?。℉ouse of Vetti圖3.5)中,這種中庭的水池設計是自由曲岸狀,并配以草花、雕像、石柱等建筑小品,使這類中庭具有了更多、更高的觀賞價值。

        圖3.2 古埃及卡納克孔斯神廟

        圖3.3 古代兩河流域烏爾城住宅內(nèi)院

        圖3.4 古羅馬龐貝城潘薩府邸

        中古時期的歐洲,這種內(nèi)向的庭院空間也曾在各種建筑布局中出現(xiàn)過,尤其是在伊斯蘭建筑中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如著名的西班牙格蘭納達的阿爾罕伯拉官(Alhambra 13—14世紀)(圖3.6),它的建筑群主要是圍繞兩個意境不同的內(nèi)向庭院展開的,一個是以長方形水池為主的水景庭院,一個是以華麗裝修為主的鋪面庭院。

        圖3.5 古羅馬龐貝城維蒂府邸中庭

        圖3.6 西班牙格蘭納達阿爾罕伯拉宮姚金娘庭院

        2)東方建筑庭院空間的發(fā)展

        歷史記載中,最早的以墻和廊圍合空間以成院落的建筑實例,當推我國河南偃師二里頭發(fā)掘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庭院遺址(圖3.7),可以認為是四合院落最早的雛形。

        圖3.7 河南省偃師二里頭商代庭院遺址

        中國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間在世界建筑藝術寶庫中一直表現(xiàn)出獨特的姿態(tài)。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特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使用了木構架支柱體系,使建筑空間非常自然地與室外的空間相互交融,并成為一體;另一方面是建筑空間以庭院空間為核心而構成空間原型。中國古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帶一庭,一屋帶幾庭,幾屋圍一庭等形式,以此構成了中國古建筑的空間原型。這種近乎標準而又靈活可變的原型,通過組合、排列、拼接、圍合、展開,等等,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空間形態(tài),諸如宮殿宮邸、民居、園林、廟宇、陵墓,等等。不同類型的建筑,實質(zhì)是千變?nèi)f化的建筑類型與千變?nèi)f化的庭院空間的統(tǒng)一體,是千變?nèi)f化的庭院空間形態(tài)和序列組織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可以說庭院空間是中國古代建筑原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庭院空間在中國古建筑中呈現(xiàn)著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我國特有的空間意識——把建筑空間和庭院空間視為一體影響下的傳統(tǒng)建筑中的庭院空間經(jīng)過了幾千年民族文化的錘煉,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這種庭院空間的生命力經(jīng)久不衰:建筑庭院空間的形態(tài)更加多樣,庭院空間處理更加精美,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充分地融于一體。

        3)東西方建筑庭院空間的差異

        總起來說,在西方主要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為代表的幾何形園林中,庭院空間講究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案的組織,庭院本身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關系中去,一切都表現(xiàn)為一種人工的創(chuàng)造,強調(diào)人工美。在東方,主要以中國古典主義為代表的再現(xiàn)自然山水式園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著眼于自然美。相應的庭院空間的處理上是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圖3.8)。

        圖3.8 兩種哲學兩種路子

        3.2 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

        3.2.1 中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

        1)中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圍合與構成

        歸納起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圍合形式有以下5種(圖3.9):

        (1)以院墻圍合建筑或建筑群以成庭院空間 當建筑規(guī)模較小時,院墻與建筑構成主要的庭院空間;當建筑規(guī)模較大時,院墻往往成為建筑群的境界。

        (2)以建筑圍合室外空間以成庭院空間 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常用建筑布局形式,往往是一正二廂,有時加上倒座下房,形成我國典型的三合或四合院落。

        (3)以建筑與墻垣、廊廡,共同圍合空間以成庭院空間 在我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與民居中,都采用這種靈活多變的形式。

        (4)以建筑圍合建筑以成庭院空間 這種圍合往往是為了突出中心的主要建筑,庭院空間常常因此而成為很好的過渡空間,在不少寺廟與宮殿布局中常常采用。

        (5)以庭院圍合庭院的形式 即院中套院、院中有院,形成“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幽深的空間意境。

        圖3.9 我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圍合形式

        2)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類型與平面布局

        不僅是中國,東西方的庭院類型及平面布局均依劃分標準不同而異。

        (1)按位置和功能分類 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類型按庭院在建筑中所處的位置和相應具有的使用功能來劃分,可將庭院分為前庭、內(nèi)庭(中庭)、后庭、側(cè)庭和小院5種。

        ①前庭:前庭通常位于主體建筑的前面,作為室外空間與室內(nèi)空間的過渡空間,主要供人們出入和組織交通,也是建筑物與道路之間的人流緩沖地帶(圖3.10)。

        ②內(nèi)庭:內(nèi)庭又稱中庭。一般指多院落庭院的主庭,作為人們起居休息、游觀靜賞和調(diào)劑室內(nèi)環(huán)境之用(圖3.11)。

        ③后庭:后庭位于屋后(圖3.12)。

        ④側(cè)庭:側(cè)庭古時多屬書齋院落,庭景十分清雅(圖3.13)。

        ⑤小院:小院一般空間體量較小,在建筑整體空間布局中多用以改善局部環(huán)境,作為點綴或裝飾使用(圖3.14)。

        (2)按地形環(huán)境分類 一般分山庭、水庭、水石庭和平庭4種。

        ①山庭:依一定的山勢作庭者,稱為山庭。

        ②水庭:以水景組織庭院者,稱為水庭。

        圖3.10 前 庭

        圖3.11 廣州山莊旅舍內(nèi)庭平面

        ③水石庭:在水景中用景石的分量較多者,則稱作水石庭。水石庭中或以石為主,或以水為主,或水石兼勝。

        ④平庭:庭之地面平而坦者,稱為平庭。平庭一般地坪的標高變化不大。

        圖3.12 蘇州拙政園聽雨軒后庭

        圖3.13 南通狼山準提庵側(cè)庭

        圖3.14 拙政園海棠春塢天竺小院

        (3)按平面形式分類 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布局按平面形式分類,庭院一般有對稱式和自由式兩種。

        ①對稱式:對稱式庭院,依單院落和多院落有所區(qū)別。

        a.對稱式單院落庭院,功能和內(nèi)容較單一,占地面積一般不太大(圖3.15)。

        b.對稱式多院落組合空間的庭院,其院落根據(jù)建筑物的主、次軸線作對稱布局,依不同用途有規(guī)律地組成(圖3.16)。

        圖3.15 西班牙格蘭納達阿爾罕伯拉宮姚金娘庭院平面圖

        圖3.16 中國革命及歷史博物館庭院

        ②自由式:自由式布置的庭院,也有單院落與多院落之分,其共同的特點是構圖手法比較自如、靈活,顯得輕巧而富于空間變化。

        a.自由式單院落空間庭院,它因地制宜,在一塊不規(guī)則的地段內(nèi),靈活安排建筑空間和庭院空間,做得曲折有致(圖3.17)。

        b.自由式多院落組合空間的庭院,一般是由建筑物之間的空廊、隔墻,景架或其他景物相連而成,由此分割出來的若干個院落空間,其相互間又相對地保持著獨立性,但彼此相互聯(lián)系,互相滲透,互為因借。每個小園都有各自的使用要求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圖3.18)。

        圖3.17 蘇州半園、鶴園總平面圖

        圖3.18 泮溪酒家庭院局部

        3)中國建筑庭院空間的構成要素

        (1)建筑要素 殿、堂、樓、閣、軒、館、門、房都是組成庭院的建筑要素。它們自身具有室內(nèi)空間,同時也都具有明確的使用功能。在一個庭院中處于主要地位的單體建筑,可以看做是庭院空間的主體建筑。由于主體建筑往往處于庭院空間的中軸線上,對庭院空間的規(guī)模、氣度、功能性質(zhì)等起到?jīng)Q定性的制約作用。庭院中的廂、側(cè)房在空間構成以及功能地位上則處于主體建筑的次要和補充地位。

        (2)圍墻要素 圍墻作為劃分庭院內(nèi)外的分界線,在庭院中起到一個圍合界面,限定空間的作用。院墻內(nèi)部為私密的空間,院墻外部為庭院以外的空間。院墻可以阻隔人流、限定視線。對于居住在院墻內(nèi)部的人來說,院墻還有一定的安全防御功能,在抵御外界不良氣候影響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衛(wèi)作用。院墻在空間上人為地制造了一種私有的領域概念,恰好迎合了生存在封建私有制社會的人的心理需求。

        (3)連接和引導要素 廊子的作用最初是為方便雨雪天行走方便,在空間轉(zhuǎn)換上連廊具有引導、指示的作用。廊子上有頂,兩側(cè)或一側(cè)由欄桿、柱子圍合,在有些庭院中間,廊下的柱與柱之間還可以供人坐下休息、停留。照壁、屏壁都可以作為庭院中的視覺引導因素。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的行走路線,在前進時正面遇到墻壁或阻礙時,會不自覺地在行走中改變路線方向。照壁、屏壁作為隱性標識的指示界面,它所包含的信息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是對人的引導、指示。

        (4)綠化要素 中國古代對園的處理追求詩化的意境。庭院中栽植樹木、花卉,堆砌山石,在人工的基礎上再造自然氛圍。綠化因素在庭院中四時變化,豐富庭院的空間構成,突出庭院空間的時令格調(diào),改善庭院的小氣候和人的居住環(huán)境。因此,綠化在中國傳統(tǒng)庭院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建筑小品要素 庭院中的小品,充當了庭院的設施、點綴物,如石桌、石凳、井臺、香爐等,小品體量不大,卻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例如,皖南民居的庭院中留有獨特的下水口作為庭院的排水設施,因為在這些民居中所有的屋面都是朝向自家院子排泄雨水,這樣排水的目的是強調(diào)“肥水不流外人田”。

        4)中國建筑庭院的發(fā)展

        中國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間在世界建筑藝術寶庫中一直表現(xiàn)著獨特的姿態(tài)。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特征,包含兩個方面:

        ①由于使用木架支柱體系,使建筑空間非常自然地與室外的空間相互交融,并成為一體;

        ②建筑空間以庭院空間為核心而構成的空間原型。中國古代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帶一庭、一屋帶幾庭等形式,以此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原型。

        不同類型的建筑,實質(zhì)是千變?nèi)f化的建筑類型與千變?nèi)f化的庭院空間相統(tǒng)一。所以,庭院空間是中國古代建筑原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庭院空間在中國古建筑中呈現(xiàn)著非常巨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經(jīng)過幾千年的錘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進步,庭院空間的生命力依然可以經(jīng)久不衰。

        由于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伴隨著城市化的急速推進。城市土地已經(jīng)嚴重地過度開發(fā),人口過分擁擠,居住密度過大,綠地減少。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guī)劃和設計,使得人與自然逐漸地被隔離。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質(zhì)量的日益重視,要擁有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自然、清山綠草和新鮮空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對自然的需求,還要遵循與環(huán)境之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建筑師和環(huán)境工作者必須更重視對庭院空間的研究,它作為我們中國建筑文化的精華部分,必然為城市建設和景觀設計帶來新的氣息。

        3.2.2 日本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

        日式庭院注重人造形式,但卻是大自然的最好縮影,清新雅致,帶給人淳樸、禪宗的感受。日式庭院設計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最早源于日本皇室和禪院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散播開來,成為一種大眾藝術,并不斷地吸收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具有獨特精神世界的日式庭院。日本庭院種類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它們代表著日本民族精神內(nèi)涵。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庭園》中曾這樣說過:“純?nèi)毡久赖淖罡弑憩F(xiàn)是日本的庭園?!迸c中式庭院相比,在對自然的詮釋中,日式庭院更注重對大自然的提煉與升華,它能把無比紛繁的對象,通過藝術性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能使人入靜入定、超凡脫俗的心靈撞擊和沉醉。人們追求樸素淡雅的山水田園,總是會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間,用山水以解憂,用草木以怡情。而禪意化的日式庭院追求的是超然于萬物的純凈之美,重視內(nèi)在的永恒以及歸屬,表達出“物我一如”的禪境。

        庭院空間是人為化的自然空間,是建筑室內(nèi)空間的延續(xù),人們除了在室內(nèi)生活外,還需到室外空間呼吸新鮮空氣,沐浴金色的陽光與大自然親密的互動活動以及與朋友家人聊天、散步、娛樂的日常休閑活動,庭院就為這些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日式庭院在空間上追求峰回路轉(zhuǎn),無窮無盡,景色以含蓄地“藏”為最佳,因此在平面布局上日式庭院多采取不對稱的設計,道路、水岸、地形相互依存的同時合理地劃分了整個庭院空間,做到移步換景,增加了日式庭院景觀的趣味性。

        3.2.3 歐洲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

        大約從公元前3000年至今,歐洲的庭院一直在不斷地發(fā)展。古代時期的古希臘園林和古羅馬園林主要建筑庭院的類型是庭院園林、宮苑園林、別墅莊園和中庭式園林等,園林布局多采用規(guī)則式以求得與建筑協(xié)調(diào);中古時期歐洲建筑庭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寺院園林、法國城堡園林。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意大利的臺地園、莊園,法國的城堡莊園、城堡花園、府邸花園,英國的宮苑園林,德國庭園,已經(jīng)形成了歐洲庭院特有的風格。勒諾特爾式時期歐洲園林代表主要是法國,勒諾特爾式造園對歐洲各國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大約1750年,自然風景式園林產(chǎn)生,這個時期的代表是英國的自然式園林。

        總起來說,歐洲的園林基本由宮苑園林、宗教和祭祀性園林、貴族花園、公共園林幾類構成,初期有明顯的實用性,如果蔬、香料的種植,后期逐漸加強了園林的觀賞性、裝飾性和娛樂性。歐洲的園林傳統(tǒng)中,尤其關注對自然的“人工化”處理,建筑、水體、園路、花壇、行道樹、綠籬等,無不展現(xiàn)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藝術魅力。

        3.2.4 韓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

        韓國位于朝鮮半島南部,自然地形和地帶性氣候與我國相近,中韓之間有著深遠的文化交流。韓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造園手法的影響,與中國的古典園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時,韓國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資源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使韓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自立于世界園林民族之林。

        基于“比自然更自然”的造園理念,韓國傳統(tǒng)庭院營造出渾然天成的景致。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相比,韓國傳統(tǒng)庭院具有3個方面的造園特色:崇尚自然,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前園后庭,具有精巧宜人的空間尺度;質(zhì)樸實用,彰顯獨特的本土文化。比如在中國的韓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廣州海東京畿園充分體現(xiàn)了這3個方面的造園特色(圖3.19)。

        圖3.19 廣州海東京畿園庭院空間

        3.3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

        3.3.1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探索

        隨著19世紀現(xiàn)代建筑的興起,現(xiàn)代建筑師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汲取古典園林建筑庭院的處理方法,結合現(xiàn)代建筑的特點,在探索如何進行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設計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F(xiàn)代建筑師開始把庭院空間作為建筑的一個有機部分,在創(chuàng)作中進行巧妙的設計構思。如20世紀初其中著名的實例,美國建筑師萊特(FrankLloyd Wright)設計的1922年建成的日本東京帝國大飯店(圖3.20)和米斯(Mies Van Der Rohe,Ludwig)1929年設計建成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圖3.21),這兩個著名實例所取得的成就和帶來的影響為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設計構思開拓了新的途徑。

        東京帝國大飯店的設計構思,是把建筑空間和庭院空間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考慮的,庭院空間和建筑空間的序列同步展開。它以傳統(tǒng)的三合院庭院空間作為整個建筑的前導空間,建筑的主體圍繞著中庭布局。庭院中都以水池為主景,因而使比較嚴謹布局中的建筑外觀獲得了生氣,而且庭院中的景物、小品均與建筑主體的細部手法取得呼應和一致,從而使該建筑與庭院空間渾然一體。

        圖3.20 日本東京帝國大飯店

        圖3.21 西班牙巴塞羅那1929年國際博覽會德國館

        巴塞羅那德國館是米斯設計思想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除了早已為人們所注意到的清晰、簡潔、具有抽象美的平面布局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具有劃時代意味的流動空間外,它的庭院空間可能是這個建筑取得成功的關鍵。那丌字形的大理石長墻所圍成的水庭和雕像,給整個建筑空間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整個建筑和建筑空間清澈、明亮、剛?cè)峒鎮(zhèn)洹?/p>

        隨著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建筑師把庭院空間作為建筑的一個重要的有機部分,進行設計構思,已成為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傾向。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著名建筑師山琦實(Minoru Yamasaki)和斯東(Edward Dwell Ston),就是以其作品中特有的庭院空間稱著于世。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建筑學的發(fā)展,不少建筑師刻意追求建筑環(huán)境的完美,不少建筑物由于巧妙地運用了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而取得了動人的藝術效果,宜人的建筑環(huán)境和獨特的建筑表現(xiàn)力,使庭院空間的形態(tài)更加多樣了。

        我國建筑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注意到在現(xiàn)代建筑中運用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的重要性。如在那個時期設計建造的北京兒童醫(yī)院、北京木材綜合利用展覽室、韶山毛主席紀念陳列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和同濟大學教工俱樂部等建筑,這些建筑的設計構思汲取了我國園林建筑的傳統(tǒng)庭院空間處理手法,創(chuàng)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間和建筑環(huán)境。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之間,廣州市建筑設計院在研究我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的基礎上,在探索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如何運用我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手法上取得了出色的成果,相繼設計建造了廣州友誼劇院、礦泉客舍、白云山莊、東方賓館、白云賓館等著名建筑,在這些建筑的設計構思中,把庭院空間的構成和整個建筑空間序列的展開統(tǒng)一起來,對庭院空間處理、組景、置景都作了精心的設計,頗具一番匠心,表現(xiàn)了我國建筑庭院空間的巨大魅力。這些建筑的成就,對我國現(xiàn)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設計構思,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近年來,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已為廣大建筑師所重視,在一些公共建筑設計中廣為運用,并有了新的發(fā)展。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的空間設計在繼承傳統(tǒng)庭院空間優(yōu)秀品質(zhì)的同時,時代的前進決定了庭院的功能乃至庭院構成方式等的改變。

        3.3.2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

        1)現(xiàn)代住宅庭院空間設計

        住宅庭院空間是指以住宅建筑為主的外部空間,包括被建筑群包圍的外部觀賞空間。它是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自然延伸與補充,與泛指的“園林”有區(qū)別又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而更接近民居庭院和私家園林的布局特點。

        以下從人與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住宅庭院空間設計方法,提出各個要素對住宅庭院空間設計的重要性。

        (1)庭院設計的原理 庭院設計原理包括4個方面的內(nèi)容:

        ①整體統(tǒng)一性。對于別墅區(qū)的庭院來講,包括3個方面:庭院應和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一致,能利用的部分盡量借景,不協(xié)調(diào)的部分想方設法視覺遮蔽;庭院應與自家建筑渾然一體,與室內(nèi)裝飾風格互為延伸;園內(nèi)各組成部分有機相連,過渡自然。

        ②視覺平衡。庭院的各構成要素的位置、形狀、比例和質(zhì)感在視覺上要適宜,以取得“平衡”。在庭院設計上還要充分利用人的視覺假象,如在近處的樹比遠處的體量稍大一些,會使庭院看起來比實際的大。

        ③觀賞庭院引導視線往返穿梭,從而形成動感。動感決定于庭園的形狀和垂直要素,如正方形和圓形區(qū)域是靜態(tài)的,給人寧靜感,適合安置座椅區(qū)。而兩邊具有高隔的狹長區(qū)域或植被,則有神秘性和強烈的動感。不同區(qū)間的平衡組合,能調(diào)節(jié)出各種節(jié)奏的動感,使庭園獨具魅力。

        ④色彩的冷暖感會影響空間的大小、遠近、輕重等。隨著距離變遠,物體固有的色彩會深者變淺淡,亮者變灰暗,色相會偏冷偏青。因此,暖而亮的色彩有拉近距離的作用,冷而暗的色彩有拉遠距離的作用。庭園設計中把暖而亮的元素設計在近處,冷而暗的元素設計在遠處就會有增加景深的效果,使小庭院顯得更為深遠。

        (2)庭院設計的構成

        ①入口設計:由居住區(qū)道路進入庭院,應使人感到空間的變化,入口起到了提示及限定空間領域的作用,它必須能起到喚起人們對空間變換的意識。入口一般可在庭院,亦可偏離中心,它的位置與庭院的關系,決定著內(nèi)部交通形式與庭院布置方式。入口的形式可模仿建筑的大門,可采用“雕塑”方式。

        ②空間區(qū)域劃分:庭院空間根據(jù)人的活動性質(zhì)不同,可以分為運動空間和停滯空間。運動空間希望開闊平坦,無障礙物。停滯空間應為創(chuàng)造安寧的心態(tài)提供舒適的設施和效景,應設計得輕松、悠閑、大小隨意??捎檬熘慕ㄖ蜗蟆⒘鲿车木€條及柔和的光線創(chuàng)造悠閑的空間特色。

        ③庭院綠化造型:庭院綠地是居民在居住區(qū)中最常使用的休閑場所,設計時應強調(diào)開放性與外向性,以便于居民游覽。綠地形式應適合人們的生活、行為與心理,體現(xiàn)時代感?;芘c樹冠等可作為空間的水平界面,形成一定的潛在空間意識和安全感。而現(xiàn)代住宅庭院中,有人不滿足于只是把五顏六色的植物種在花盆里的遺憾,想要更直接地親近大自然,在庭院中辟出一方園地,種植各種花卉和蔬菜,進行休閑式種植,既綠化了家園,美化了環(huán)境,也增添了一份農(nóng)家樂趣與收獲的喜悅。

        ④小品形態(tài)塑造:雕塑小品主要起裝飾作用,設計時應與整體環(huán)境有機結合,以便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另外,雕塑作為庭院景觀的點綴,應更多地關注生活氣息的渲染。水是大自然中最壯觀、最活潑的因素,它的風韻、氣勢及流動的聲音給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在庭院中布置小橋流水或設置一個噴泉、水池,能在展示庭院空間層次與序列的同時達到情與景的交融。

        (3)庭院設計的色彩與色調(diào)處理 色彩是一種語言,在設計中可作為一種信號對不同的設施給予不同的色彩。人工光和自然光都能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給空間增加另一向度。不同的色調(diào)給人不同的距離感,高明度的暖色系令人感覺親近,低明度的冷色系使人感覺后退縮小。相同色調(diào)的顏色容易統(tǒng)一,而對比色更容易變化,庭院空間要創(chuàng)造親切近人的氣氛,就應采用明快的暖色,形成色彩清新、豐富和諧、變化有致的空間環(huán)境。

        總之,住宅庭院設計應符合多樣統(tǒng)一的美學原則,擁有清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人性化的空間景觀。庭院空間中的各景觀造型應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襯托,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形成一個有序的空間序列。人們需要創(chuàng)造出有個性意義的環(huán)境,個性化的設計是通過可見的形狀、尺度、色彩和質(zhì)感來表現(xiàn)的,而深層內(nèi)涵的性格認同與氣氛感受則是通過人的生理、心理體驗來表達,最終創(chuàng)造出具有特色的居住環(huán)境。

        2)現(xiàn)代公共建筑庭院空間設計的設計構思

        現(xiàn)代公共建筑庭院空間設計的設計構思,這里主要是指對于建筑空間和建筑庭院空間關系的處理,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同步”的設計構思 即庭院空間的組織隨著建筑空間的空間序列的展開而同步展開。

        這種設計構思多把庭院空間和建筑空間融合成為整體,使建筑空間更易融于環(huán)境,融于自然,如前面所說的萊特設計的東京帝國大飯店,我國的韶山毛主席紀念陳列館都是典型實例,在一些旅館建筑和學校、幼兒園、陳列館之類的建筑中常被采用。北京香山飯店(圖3.22)的設計就是采用了這種設計構思,它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空間和園林藝術的特色,把庭院空間和建筑布局揉為一體,這個建筑在整體上有以流華池為中心的主要庭院,客房部分結合地形,依山就勢又圍合出了十一個大小不一的小院,創(chuàng)造了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感,具有各種形態(tài)、各種意境的庭院空間。

        (2)“核心”的設計構思 即把庭院空間作為建筑空間的核心和樞紐,建筑組合圍繞庭院空間展開。

        圖3.22 北京香山飯店

        在這種設計構思中,庭院空間常常成為建筑空間構成的核心,同時也是人流分配的樞紐空間,這種空間具有靜謐、內(nèi)向、聚集的空間效果,使人們置身其中而又感到另有天地、別有洞天。我國廣州的白云山莊(圖3.23)、礦泉客舍(圖3.24)的設計構思和美國20世紀50年代著名建筑師斯東設計的美國駐印度大使館(圖3.25)都是如此。有些博覽館建筑也常采用這種設計構思,如桂林市的花橋展覽館(圖3.26)、美國西雅圖的21世紀世界博覽會美國館(圖3.27)的建筑空間布局,都是以一個庭院空間為核心,參觀者都經(jīng)過這個核心空間或圍繞這個核心空間通向各個展室或其他建筑。西雅圖美國館的設計為了創(chuàng)造活躍氣氛,建筑采取自由錯落的形式,并把中心庭院處理成有層次的水庭,設計構思別致、有趣。

        圖3.23 廣州白云山莊平面圖

        圖3.24 廣州礦泉客舍

        圖3.25 印度新德里美國駐印度大使館

        圖3.26 桂林花橋展覽館

        圖3.27 美國西雅圖21世紀世界博覽會美國科技館

        (3)“抽空”的設計構思 在現(xiàn)代建筑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和設計標準化、系列化以后,在建筑設計上常常出現(xiàn)成片的建筑布局。這種建筑物整齊劃一,但稍欠活潑。為了克服成片建筑空間的單調(diào)感,為滿足設計中局部處理的靈活性以及采光通風等技術要求,常采用抽空建筑中的局部空間,以形成庭院空間,如美國密歇根州的歐普強公司(圖3.28)就是這種設計構思的典型。某些地下建筑部分,如圖3.29所示美國耶魯大學珍本圖書館,為了要取得庭院空間,以調(diào)節(jié)建筑環(huán)境和創(chuàng)造安靜的室外環(huán)境,也采用“抽空”的設計構思,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耐人尋味的“共享庭院”。

        圖3.28 美國密歇根州歐普強公司

        圖3.29 美國耶魯大學珍本圖書館共享庭院

        (4)“圍合”的設計構思 圍合而成庭院空間,是構成庭院空間最基本的設計構思。這種庭院空間并不作為樞紐空間,也不作為主要人流的分配空間,而常常作為觀賞之用的空間,使之對室內(nèi)空間起到補充和調(diào)劑的作用。

        圍合的設計構思可以是開敞的,也可以是封閉的;可以是規(guī)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正如我國明代計成的園林名著《園冶》中所說:“如方如圓,似偏似曲?!毙螒B(tài)千變?nèi)f化,樣式不拘一格。

        常用的“圍合”設計構思有以下幾種:

        ①封閉的圍合:這種設計構思是指庭院空間四周均為建筑物或其他建筑實體圍合而成。這種庭院空間主要作為靜態(tài)觀賞之用,如天津大學外國專家樓中庭(圖3.30)。另一種是兼具動態(tài)和靜態(tài)觀賞之用,并兼具空間聯(lián)系和人流交通分配作用的庭院空間,如白云賓館大廳與餐廳之間的內(nèi)庭(圖3.31)、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的生態(tài)內(nèi)庭(圖3.32)等建筑庭院空間。

        圖3.30 天津大學外國專家樓中庭

        圖3.31 廣州白云賓館大廳與餐廳圍合的內(nèi)庭平面圖

        圖3.32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內(nèi)庭

        ②通透的圍合:這也是一種常用的“圍合”設計構思。這樣圍合而成的庭院空間,開敞、暢快、活潑、具有流動感。如一般建筑中常用的三合院形式,或在圍合的一側(cè)或兩側(cè),采用支柱層、空廊、門洞、空花墻、矮墻,或用綠化、山石等手法圍成的四合院,使在庭院空間中的觀賞者的視覺有延伸和超越的可能,使人感到這種庭院空間圍而不閉、輕松自由,既使觀賞者有穩(wěn)定的擁有感,又使觀賞者有捉摸不定之意;既可使觀賞者能看到咫尺近景,又可使觀賞者借看遠處景色。如同濟大學教工俱樂部的三合院(圖3.33),桂林榕湖飯店四號樓內(nèi)庭(圖3.34)等。以上采用這種設計構思的庭院空間都取得了很好的空間藝術效果。

        圖3.33 上海同濟大學教工俱樂部

        ③松散的圍合:這種“圍合”的設計構思,似圍非圍、似閉非閉。庭院空間四周的建筑物和其他建筑實體呈松散狀態(tài)和不規(guī)則狀態(tài),如圖3.35所示,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聯(lián)邦德國館的建筑布局,它由幾個類似的展館,根據(jù)展線和人流的組織,采用不規(guī)則的松散的手法圍合了一個與建筑風格相協(xié)調(diào)、與地段環(huán)境相配合的庭院空間,氣氛輕松。又如這個博覽會的瑞士館(圖3.36),以六角形的展廳為母體并由廊子松散地圍合一個以水池為中心的庭院空間,明快宜人。

        圖3.34 桂林榕湖飯店4號樓內(nèi)庭

        圖3.35 布魯塞爾1958年世界博覽會前聯(lián)邦德國館庭院空間

        圖3.36 布魯塞爾1958年世界博覽會瑞士館庭院空間

        有的建筑采取使建筑只呈兩個面的掎角之勢,然后與庭院中的環(huán)境景物組合成一種松散的圍合。這種圍合只是一種意境的圍合,這樣的庭院空間不拘一格,氣氛灑脫。如日本精雅飯店的入口前庭(圖3.37)、日本茨城縣歷史博物館的側(cè)庭(圖3.38)、廣州白云賓館餐廳前庭院空間(圖3.39),都運用了這種意境的圍合手法。還有一種松散的圍合手法,就是由兩幢建筑互為掎角之勢,圍合而成庭院空間。如圖3.40所示,其中美國著名建筑師山琦實設計的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麥格拉紀念會議中心,這個設計巧妙地分割了折尺形的庭院空間,于規(guī)則中見巧妙。

        圖3.37 日本精雅飯店入口前庭

        圖3.38 日本茨城縣歷史博物館側(cè)庭

        圖3.39 廣州白云賓館餐廳前庭院空間

        圖3.40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麥格拉會議中心庭院空間

        (5)“鍥入”的設計構思 這種設計構思,就是把庭院空間與建筑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猶如鍥入建筑之感,形成一種建筑之中有庭院,庭院之中有建筑的“復合空間”。如日本福崗銀行入口的獨特處理(圖3.41)。就是把庭院空間鍥入整個建筑的一角,建筑的主要入口在庭院空間之中,庭院空間是建筑的一個構成部分?!板浫搿钡脑O計構思還可以敞開建筑的底層或有關樓層的空間,使庭院空間延伸到建筑內(nèi)部中來,或與內(nèi)庭連成一體,如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圖3.42)就是采用這種構思的手法,整個建筑內(nèi)外通達,建筑空間與自然環(huán)境不受界限地交匯融合。

        圖3.41 日本福岡銀行

        圖3.42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

        3)現(xiàn)代廠區(qū)庭院空間設計

        (1)現(xiàn)代廠區(qū)庭院空間設計原則

        ①功能性原則:功能性是廠區(qū)建筑庭院空間設計中的重要原則。不同的廠區(qū)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依據(jù)廠區(qū)的需要設定不同的功能性。例如蛇口南海意庫3號廠房改造方案,這個廠房被改造成了生態(tài)節(jié)能建筑,它的功能是生態(tài)功能和節(jié)能功能(圖3.43)。

        圖3.43 蛇口南海意庫3號廠房改造建筑

        ②特殊性原則:要體現(xiàn)廠區(qū)的特點與風格,充分體現(xiàn)庭院的整體效果。根據(jù)廠區(qū)的規(guī)模、行業(yè)特點,建筑物格局所處的環(huán)境,庭園使用的對象,布置的風格和意境等因素,表現(xiàn)出新時代的精神風貌,襯托出廠區(qū)的敞朗、整齊、宏偉,使廠容、廠貌格調(diào)高雅,面目鼎新,體現(xiàn)該廠區(qū)的獨特風格。比如聊城市東阿縣污水處理廠庭院環(huán)境設計,該設計的其中亮點之一就是可以展示污水凈化處理的生態(tài)教育意義,讓參觀者了解污水處理的全過程——變害為利,恢復水之固有靈性,同時展示污水處理設備所呈現(xiàn)的獨特工業(yè)景觀。

        ③以人為本原則:體現(xiàn)以人為本,為人們提供必要的休憩、觀賞場所,這是每一個廠區(qū)庭院設計最基本的原則。

        ④因地制宜原則:尊重廠區(qū)現(xiàn)狀的特點,尊重場地的環(huán)境特質(zhì),充分利用當?shù)靥赜械脑兀\用保留、改造、再利用和再生的方法進行設計,做出適合于人的廠區(qū)庭院設計,為自然而設計。

        (2)廠區(qū)庭院綠化設計 針對廠區(qū)不同功能區(qū)的特點,因地制宜,適地種樹,盡量做到四季有景可賞。辦公科研區(qū)強調(diào)簡潔明快,比如雪松等,景觀娛樂區(qū)要求靚麗清新,富有變化,水景區(qū)種些具有凈化水體功能的植物,具有投資少、維護和運行費用低、管理簡便、可改善和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回收資源和能源以及收獲經(jīng)濟植物等諸多優(yōu)點。

        (3)小品形態(tài)塑造 廠區(qū)庭院需要一個小品形態(tài)塑造,作為本廠區(qū)的形象標識。雕塑小品不僅起到標識作用,還有裝飾作用,設計時應與整體環(huán)境有機結合,以便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3.3.3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處理

        通過設計構思所形成的各種形態(tài)的庭院空間,需要進行處理,從而使庭院空間獲得意境、獲得藝術感染力和觀賞價值?,F(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處理著重在4個方面:即空間的處理,人性化的處理,視覺的處理和境界的處理。這4個方面又互相補充、互相聯(lián)系,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1)空間的處理

        它包括庭院空間的形態(tài)和比例、空間的光影變化、空間的劃分、空間的轉(zhuǎn)折和隱現(xiàn)、空間的虛實、空間的滲透與層次、空間的序列等。處理的目的,在于使庭院空間的形態(tài)更加動人,更為宜人,使空間增添層次感和豐富感,使室內(nèi)外空間增添融合的氣氛以及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的空間意圖。在這些方面的處理上,我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法,如用建筑物圍閉;用墻垣和建筑物圍閉;借助山石環(huán)境和建筑物圍閉等完成空間的圍閉與隔斷;可以利用空廊互為因借;利用景窗互為滲透;利用門洞互為引申等完成空間的滲透與延伸。這些手法在現(xiàn)代建筑中如運用恰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廣州東方賓館的庭院,把建筑的一側(cè)做成支柱層,全部透空,使得由高層建筑圍合的規(guī)則空間,氣氛頓時顯得活躍起來;又如白云山莊的內(nèi)庭采取了隨地形高低而使空間錯落有致的手法,同樣使長方形的圍合空間看起來有一種素雅生動之感。礦泉客舍是通過一段帶廊的過道庭院以后,再進入主要庭院空間,獲得了先收后放、豁然開朗的空間效果。桂林榕湖飯店餐廳小院,是通過曲折的過道和透窗的暗示,先藏后露,形成引人入勝的空間意境。

        空間序列的形成依院落不同而異。單院落庭院空間的層次和節(jié)奏感最簡單、最基本,空間形式單一(圖3.44)。如圖中I是自然空間,Ⅱ是庭院空間,Ⅲ是建筑內(nèi)部空間。當人未踏入院門,是處于漫無邊際的自然空間里,客觀上是庭院空間的預備階段,它可以用列樹、花壇、廣場之類的手段,使Ⅰ空間與Ⅱ空間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一旦從I空間跨入院門,人們即被墻垣圍成的庭院空間所吸引,如果院墻高度在60 cm以下時,自然空間與庭院空間的界限,在視覺上只是有所感覺,兩者在空間上仍融為一體,將院墻增高到90 cm時,庭院空間的感覺就較明確,如果院墻高達160 cm以上,人的平視線完全在庭院的范圍內(nèi),和自然空間基本“隔絕”,墻外的高桿喬木和天空景色,在眺望上成了庭院空間的擴大,這種感覺在人坐下來觀賞時特別強烈。Ⅲ空間在庭院誘觀作用下,使人從庭院空間自然轉(zhuǎn)入建筑內(nèi)部空間,實際成了Ⅱ空間之引申。通過這一圖例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有效地利用庭院空間的處理,既可作出空間的序列,又能呈現(xiàn)空間的層次,從而演化出庭景的情趣:這種單院落庭院空間層次與景物序列在四合院或三合院的民居中不難找到。

        圖3.44 單院落庭院空間的層次與序列

        與單院落庭院相比,多院落庭院在空間組合上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提供了異常有利的空間層次和景物序列的演化條件。多院落庭院的空間組合,不只是在一個庭院空間里組景,而是在建筑空間的限定、穿插與聯(lián)絡的多種情況下,形成了景物不同、空間不同、景效不同的數(shù)個庭院空間,同時又把這些個性各異的庭景,有機地串成一個整體。多院落庭院不能把各個院落孤立地分別考慮,必須以整個庭院的布局作為各庭組景的依據(jù),并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來配備各庭景物,構出在統(tǒng)一基調(diào)下的各自特色,使全院取得有主有次、有抑有揚、有動有靜的安排,既可近賞靜觀,又能供人徘徊尋踏。這樣,從一個庭院空間過渡到另一個庭院空間,景色各異,但一脈相承,呈現(xiàn)出極具韻律的豐富層次(圖3.45)。

        圖3.45 網(wǎng)師園中多院落庭院空間組合

        2)人性化的處理

        主要建筑庭院空間中環(huán)境設施需要“人性化”的設計。因為從滿足人的需求來看,建筑庭院空間設計不僅應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應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在人際關系日益淡漠的今天,建筑庭院空間應該給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交往環(huán)境,一個人性化的環(huán)境。據(jù)研究,現(xiàn)代庭院空間中人們的行為主要有運動、散步、休憩3種,以憩為主。“小坐”可以看做是這種行為的最為重要的條件。作為一種自發(fā)性活動,它對周圍的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要求。首先,必須滿足人體功能學設計的要求,需要考慮座位的尺度、材料、質(zhì)感;其次,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和交往需求。例如,人們就座時,往往選擇人流無法穿過、有所依賴的座位。交往的需求表現(xiàn)為“交談”以及“人看人”兩種方式。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交談愿望的人往往需要一定領域感的空間交流信息,L形、多凹形或凹凸兩邊形的座位設置可滿足他們的需要。人在獲得安全感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刺激度,這是形成“人看人”這種行為模式的理論依據(jù)。人們可以通過這種視覺交流的手段來體驗自我表現(xiàn)存在和價值。所以在人來人往的場所邊緣設置座椅可以為這種行為提供較好的觀察點,人們從中獲得大量的信息和愉快的體驗??偨Y一下就是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視,坐有所安(圖3.46)。

        圖3.46 人對座位的選擇

        此外還可以適量進行環(huán)境設施的靈活性設計,即一部分環(huán)境設施可以采用不固定的方式設置,如花缽、坐凳、陽傘等,以形成靈活多變的組合,適應不同的天氣、氣候和場合的需要。在德國,人們對32個城市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如下的結論:人們喜歡靈活可變的環(huán)境,而不喜歡由固定的不能變動的設計元素組成的各種空間,因其難以適應人們的不同愛好和需要,無形中限制了人們的活動。總之,這種靈活性設計可以使人們根據(jù)各自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組合方式,獲得參與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的滿足感,使得庭院建筑空間更加人性化。

        3)視覺處理

        視覺處理也是庭院空間處理的重要方面,一般來說每個庭院空間(尤其是以觀賞為主的庭院空間),都應該組織視覺中心,也就是所謂的“組景”,“組景”可以是一個視覺中心,也可以一主一輔,兩個視覺中心。在我國傳統(tǒng)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泉水、盆景、花木(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引壁題劍等藝術手段作為視覺中心。蘇東坡的名句“寧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就是說到庭院中要栽竹為伴方為高雅,把竹處理成視覺的中心。在尺度較大的庭院中,還常建亭子作為視覺中心,這些傳統(tǒng)處理手法,在我國現(xiàn)代建筑的庭院空間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運用和發(fā)展,為我國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增添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與魅力。

        (1)石景 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石景、山石,不能直接搬用傳統(tǒng)的疊石手法、傳統(tǒng)的“透、瘦、漏、皺、丑”的山石審美標準,而更應該賦以時代的特征。形態(tài)宜整體,不宜瑣碎,如廣州的白云賓館、東方賓館和北京香山飯店的山石處理,尺度合宜,體態(tài)得當,給人以一種富有時代特點的美感。當布置群石時,仍如《園冶》中所說“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并要注意置石的韻律感(圖3.47~圖3.50)。

        圖3.47 石景之一

        圖3.48 石景之二

        圖3.49 石景之三

        圖3.50 石景之四

        (2)池水 以山泉、池水山庭院空間的視覺中心,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手法之一,在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中常被采用。水是自然界中與人關系最密切的物質(zhì)之一,水可以引起人們美好的情感,水可以“凈心”,水聲可以悅耳,水又具有流動不定的形態(tài),水可形成倒影,與實物虛實并存,扣人心弦,這些特有的美感要素,使中外古今很多庭院空間都以水為中心,而取得了完美的觀賞效果。水在庭院空間中首先要有一定的形態(tài),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中稱之為“理水”,在我國現(xiàn)代建筑中大都運用了傳統(tǒng)手法,水的處理采取了自然形態(tài),即使水面的形態(tài)趨于自然,少用或不用規(guī)則直線。池岸有的圍以山石,或有的圍以卵石,有的用混凝土做成樹橋形式或混凝土曲線岸邊,等等。池岸的處理屬于境界的處理,境界的處理過于瑣碎就與建筑不相協(xié)調(diào),所以在現(xiàn)代建筑中又常以光潔的池岸為主,西方現(xiàn)代建筑多采用直線池岸,以取得和建筑相協(xié)調(diào)的效果。

        水景的處理離不開山石,山石因水而生動,所謂“山得水而活”,水中立石更宜散漫,而且石形要整,或兀然挺立,或與水相親,不宜形成堆砌之感。水是有聲有色的,要善于利用水的聲和色,加強水景的觀賞效果,如可用人造泉水點綴石上,造成水的流淌。以池水作為庭院空間的視覺中心,是很吸引人的,所以要進一步考慮到便于人與水的接近,造成一種人與水面的親和之感,滿足人們的親水天性。一種手法是將庭院空間中主要靜態(tài)觀賞點的有關建筑,廊子、平臺等挑出水面,或伸入水面,或飄浮于水面之上,如香山飯店流華池中的曲水流暢平臺、蘇州飯店餐廳與水面的關系,廣州東方賓館觀賞平臺與水面的關系,都使人有置身水上,輕快愜意之感。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麥格拉紀念會議中心水庭上的平臺處理立意新穎,并與建筑取得了很好的協(xié)調(diào)效果,還有一種手法,就是讓人能涉水而過,在水面上做橋或汀步,橋與汀步都要平整,接近水面,而且曲折多姿;西方現(xiàn)代建筑中還常于水中置抽象雕塑,或其他建筑小品、噴泉等,手法多樣,值得借鑒(圖3.51~圖3.55)。

        圖3.51 水與雕塑噴泉

        圖3.52 某居住區(qū)庭院水空間處理

        圖3.53 平臺與水面

        圖3.54 曲橋與水面

        (3)景墻 視覺中心的處理還可集中于墻面之上,并使墻面與主要觀賞點形成對景關系。墻面是庭院空間中的主要境界面,把視覺中心集中在墻面上也容易取得突出的效果,在空間尺度較小的情況下,是一種常用的處理手法。墻面上的視覺中心可以是雕塑,可以是鑲嵌藝術,也可以是泉壁,等等。為了擴大庭院的空間感,渲染墻面視覺中心的藝術效果,還常常在臨墻一側(cè)置以池水。景墻的處理,如廣州白云山莊的三疊泉、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中庭的建筑之門浮雕都是比較成功的實例(圖3.56、圖3.57)。

        圖3.55 汀步與水面

        圖3.56 廣州白云山莊 帶玻璃庭院的“三疊泉”壁

        圖3.57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館中庭

        4)境界的處理

        室內(nèi)空間都需要有地面境界、頂面境界和三維的垂直境界面構成,而室外庭院空間只需要地面境界和其他兩維垂直境界面即可構成,但不同設計構思的庭院空間其垂直境界面的多少又有所不同。這里所講的境界處理,其一就是要對地面和構成庭院空間的其他垂直境界實體進行處理。其二是要對庭院空間中各不同境界實體之間的交接關系進行處理。如前面所說的將視覺中心集中處理于墻面之上的手法,也是境界處理的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建筑實體或墻面要盡可能處理得簡潔統(tǒng)一,以便突出主題墻面,加強視覺中心的形成。如果視覺中心處理在庭院空間之中,則四周建筑實體或綠化樹木都應該處理成為該視覺中心的背景為好。在我國傳統(tǒng)手法中,還常在庭院空間的死角處置景,以減弱空間境界面所形成的死角的單調(diào)感。同時,在墻面與地面交界處也常作置石等處理,以消除交角的生硬,這些手法在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處理中常被采用。境界的處理還可以達到室內(nèi)外交融的效果,如室內(nèi)的墻面延伸到室外,室外的地面,室外的花池、水池等建筑小品伸進室內(nèi)等手法。

        境界的處理還包括庭院空間中各部分的交接處理,如綠化(主要指草坪)與鋪面的交接、水面與鋪面的交接,這些交接部位的處理和這些不同境界之間的視覺關系、視覺效果,直接影響到庭院空間的觀賞價值。好的境界處理的原則應該是:

        ①境界面宜少不宜多,宜簡不宜繁,尤其是在小空間的庭院中更是如此。

        ②境界面宜純不宜雜。純則自然、清雅、樸實大方;雜則做作、混亂、庸俗不堪。

        ③境界面要有對比效果。恰當?shù)膶Ρ炔拍艹霈F(xiàn)良好的效果。

        ④境界交接要保持境界面的完整,不宜在交接處增加其他境界物。

        如圖3.58所示的美國芝加哥大學藝術中心的內(nèi)庭,全部是草坪,上置抽象雕塑一二,大樹遮陽,氣氛極為自然、清雅。圖3.59所示芝加哥伊利諾大學戲劇系內(nèi)院則全部是一色鋪面處理,配以具有對比效果的休息坐凳,樸實大方。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聯(lián)邦德國館(圖3.60)庭院中休憩中心的處理,對比效果也運用得很好,圓形明凈的涌泉盤,放在粗卵石的襯底上,然后又與庭院鋪面作不規(guī)則的交接,手法清新、別致。香山飯店的庭院也很注意境界質(zhì)感的對比,如圖3.61所示,散置之石與圓形平臺從構圖和視覺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以鋪面為主的庭院中,其鋪面的處理同樣具有觀賞價值,還要考慮到鋪面的圖案美,還要考慮到俯瞰時的視覺效果。有的地面處理還可以加強建筑空間的相互關系和表現(xiàn)環(huán)境特點。美國康州人壽保險公司辦公樓,外部庭院的地面處理,結合休息點的布置和綠化,整個鋪面具有統(tǒng)一的抽象的圖案美(圖3.62)。日本琦玉文化廳的地面,結合圓形花壇的特點使整片的鋪面不失單調(diào)(圖3.63、圖3.64)。在規(guī)則鋪面處理上,還可以把草坪或其他不同質(zhì)感的材料作為鋪面分塊的交接處理。

        圖3.58 美國芝加哥大學藝術中心庭院

        圖3.59 美國芝加哥伊利諾戲劇系內(nèi)院俯瞰

        圖3.60 布魯塞爾1958年世界博覽會前聯(lián)邦德國館庭院休憩中心的處理

        圖3.61 香山飯店“路臺觀景”處散石與平臺的處理

        圖3.62 美國康州人壽保險公司辦公樓庭院地面處理

        圖3.63 日本琦玉文化廳的庭院處理

        圖3.64 日本琦玉文化廳的庭院景觀

        庭院空間的處理手法,應該是多樣化的,不能固守一格;對于傳統(tǒng)手法的運用,應該是靈活的、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的。要把建筑庭院空間與建筑空間看成一個整體進行設計,構成適宜的空間形態(tài),為人們創(chuàng)造優(yōu)美宜人、風格多樣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思考練習

        1.傳統(tǒng)建筑庭院空間的圍合形式有哪些方法?

        2.現(xiàn)代建筑庭院空間的設計構思有哪幾種情況?

        3.境界處理的原則是什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