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點釋義
《考試說明》對考查文言句式和用法有明確的限定——“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同時又對其作了具體的說明——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近幾年,這一考點都列入了加*的內(nèi)容,《考試說明》明確規(guī)定:加*的內(nèi)容,不列入本年度考試范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列入考試范圍的內(nèi)容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經(jīng)常以各種不同的面目出現(xiàn)在試卷之中,而且絲毫沒有消亡的跡象。因此,首先不能簡單把“加*的內(nèi)容”理解為就是不考查的內(nèi)容,倒是可以理解為不會單獨命題;其次,京滬卷近兩年的試卷都出現(xiàn)過專門考查文言句式和用法的題型,不能不引起重視。從另一方面講,文言翻譯很難完全避開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真正做到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沒有句式和用法作基礎(chǔ),也是很難想象的。所以,文言文復(fù)習(xí)的過程中,對本考點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一般來講,對文言句式的考查不要求學(xué)生去死記硬背一些句式的具體格式,而是著眼于應(yīng)用,考查根據(jù)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理解和辨別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從命題實踐來看,高考試題并沒有完全避開這一內(nèi)容,但一般不單獨命題(由于京滬兩地語文科考試說明的具體要求與全國卷的略有不同,因此在本考點的命題上也有些差異),往往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這一考點結(jié)合在一起,詞類活用又常與文言實詞的考查結(jié)合在一起,文言句式的標志性詞語也常出現(xiàn)在文言虛詞的考查題目中。
能夠應(yīng)用,首先得知道這幾種文言句式的基本構(gòu)成和常見的判定方法。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最常見的典型形式是“……者,……也”;簡化式有“……者,……”、“……,……也”、“……,……”;變化式有“……,……者也”;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現(xiàn)代漢語的典型判斷句式為“……是……”。
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動詞后用介詞“于”表被動,“于”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用“見”、“見……于……”表被動;用“為”,“為……所……”表被動;用“被”表被動?,F(xiàn)代漢語的典型被動句式,一般把介詞“被”放在動詞謂語前表示。
賓語前置主要有三種情況:(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這種類型的句子關(guān)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
省略句式大致有四種類型:(1)主語省略;(2)謂語省略;(3)賓語省略,主要有兩種類型:①承前或?qū)υ捴械氖÷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②介詞“于”“以”“為”后的賓語省略,即代詞“之”的省略。(4)介詞(主要是“于”“以”)省略。介詞賓語以及介詞的省略是文言特殊現(xiàn)象,要重點注意;省略成分在翻譯的時候要補出。
詞類活用是指某詞在通常情況下屬甲類詞語,其詞性是比較固定的,但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當作乙類或丙類詞用的語法現(xiàn)象。由于這種現(xiàn)象一般只有實詞才會發(fā)生,也叫“實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
復(fù)習(xí)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定要結(jié)合具體例句,并密切對照上下文特定語境予以分析和判斷。
試題示例
(1)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003年北京卷)
A.(師)于是遂就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p>
(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2002年全國卷)
①其李將軍之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2003年全國卷)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一句中的“猿掛蛇行”用現(xiàn)代漢語怎么翻譯?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繪洞穴可怖的景象?為什么?(5分)(2003年上海卷)
猿掛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002年全國卷)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軍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 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003年全國卷)
A.為伯父讓之所鞠 身死國來,為天下笑
B.以夸諸戎狄,終月而罷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C.咸私哂其矯飾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
D.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 府吏聞此變,因難求假暫歸
解題思路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全國卷雖然明確規(guī)定“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列入考試范圍,但是實際上沒有完全回避這一內(nèi)容,基本上融合在其他的考點中進行考查,而句式和用法又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得分點。因此,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有文言句式和用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判斷方法和翻譯要求,從而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1)此題直接考查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成分省略。能力層級為B級。把握全文大意,然后從上下文語句的聯(lián)系中仔細分析。A項和B項省略的都是“原”,D項省略的是“孫崧”,所以答案是C。
(2)此題考查文言翻譯,但都涉及到文言句式。譯文必須要反映句式的變化,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否則難以達到翻譯的基本要求。句(1)涉及賓語前置,需要調(diào)整語序,全句可譯為:“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或“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句(2)涉及成分省略,翻譯時需要補出省略內(nèi)容,可譯為: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3)此題考查文言翻譯,但是得分的關(guān)鍵是詞類活用,重點是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詞作狀語,因此要翻譯為“當廷”、“當面”。
(4)此題直接考查詞類活用的翻譯問題,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關(guān)鍵是要體現(xiàn)名詞活用作狀語的特點??勺g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行?!?/p>
(5)此題考查的是實詞的意義,但B項中含有詞類活用的考查?!皩⒈保瑑蓚€名詞在一起,其中一個往往要活用,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將”活用作動詞。
(6)此題考查的是虛詞的用法,但也涉及到作為被動句式的標志的介詞“為”,對這種句式的基本特征必須有所了解?!跋趟竭悠涑C飾焉”中的“焉”很明顯是語氣詞,“猶且從師而問焉”中的“焉”則是代詞“之”;A項兩個“為”皆是表被動的介詞;B項的“以”則都是表目的的連詞“來”;D項的“因”都是連詞“于是”的意思。答案為C。
模擬訓(xùn)練
(一)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贈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崩讶缙溲?,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
(《晉書》)
(1)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p>
A.導(dǎo)令(門生)就東廂遍觀子弟
B.(王氏諸少)然聞信至,咸自矜持
C.(門生)訪之,乃羲之也
D.(鵝)善鳴,(王羲之)求市未能得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p>
A.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 從:堂房親屬
B.當舉群相贈耳 舉:全
C.?察而異之 異:奇怪,驚奇
D.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 書:寫
(3)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或用法特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以女妻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以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戰(zhàn)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蹦苏偈毯p之曰:“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shù)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北娫唬骸爱斉c從事議之?!背唬骸凹獌礇Q于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眾曰:“善?!背跻梗鞂⒗羰客继敔I。會天大風(fēng),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后,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庇嗳讼こ直髪A門而伏。超乃順風(fēng)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超曉告撫慰,遂納子為質(zhì)。還奏于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帝壯超節(jié)。
(《后漢書》)
(1)與“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p>
A.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B.子何恃而往?
C.大王來何操? D.夫晉,何厭之有?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p>
A.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 修:研究,學(xué)習(xí)
B.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 恥:以……為恥辱
C.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 遂:于是,就
D.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 屬:類
(3)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或用法特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少孤貧好學(xué),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從事,轉(zhuǎn)奉朝請。
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隨景素在南兗州。廣陵令郭彥文得罪,辭連淹,系州獄。淹獄中上書曰: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風(fēng)襲于齊臺。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依,始謂徒語,乃今知之。伏愿大王暫停左右,少加憐鑒。
下官本蓬戶桑樞之民,布衣韋帶之士,退不飾《詩》《書》以驚愚,進不買名聲于天下。日者謬得升降承明之闕,出入金華之殿,何嘗不局影凝嚴,側(cè)身扃禁者乎?竊慕大王之義,為門下之賓,備鳴盜淺術(shù)之余,豫三五賤伎之末。大王惠以恩光,眄以顏色。實佩荊卿黃金之賜,竊感豫讓國士之分矣。常欲結(jié)纓伏劍,少謝萬一,剖心摩踵,以報所天。不圖小人固陋,坐貽謗缺,跡墜昭憲,身限幽圄。履影吊心,酸鼻痛骨。下官聞虧名為辱,虧形次之,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陰,左右無色。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捶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下官雖乏鄉(xiāng)曲之譽,然嘗聞君子之行矣。其上則隱于簾肆之間,臥于巖石之下;次則結(jié)綬金馬之庭,高議云臺之上;次則虜南越之君,系單于之頸:俱啟丹冊,并圖青史。寧當爭分寸之末,競刀錐之利哉!然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糜骨。古則直生取疑于盜金,近則伯魚被名于不義。彼之二才,猶或如此;況在下官,焉能自免。昔上將之恥,絳侯幽獄;名臣之羞,史遷下室,如下官尚何言哉!夫魯連之智,辭祿而不反;接輿之賢,行歌而忘歸。子陵閉關(guān)于東越,仲蔚杜門于西秦,亦良可知也。若使下官事非其虛,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何以見齊魯奇節(jié)之人,燕趙悲歌之士乎?
方今圣歷欽明,天下樂業(yè),青云浮雒,榮光塞河。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莫不浸仁沐義,照景飲醴。而下官抱痛圜門,含憤獄戶,一物之微,有足悲者。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于沉首;鵠亭之鬼,無恨于灰骨。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zhí)事以聞。此心既照,死且不朽。
景素覽書,即日出之。尋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zhuǎn)巴陵王國左常侍。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退不飾《詩》《書》以驚愚”一句中的“驚”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p>
A.昔上將之恥,絳侯幽獄 B.漁人甚異之
C.項伯殺人,臣活之 D.吾從而師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p>
A.飛霜擊于燕地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況在下官,焉能自免 萬鐘于我何加焉
C.而下官抱痛圜門,含憤獄戶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D.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3)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或用法特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信而見疑,貞而為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shù)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鎮(zhèn)東南,介胄之土,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士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diào)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tài)”者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zhí)吩炅猓说贸?。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蜃猿指珦羝破漕^,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蛞岳F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鈔錄,今未至。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袁宏道《徐文長傳》)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币痪渲小翱汀钡挠梅ú煌囊豁検牵ā 。?/p>
A.左右欲刃相如 B.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C.文長皆叱而奴之 D.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數(shù)奇,屢試輒蹶 奇:命運不好
B.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 奇:少
C.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 奇:以……為奇
D.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奇:好;佳
(3)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A.(胡宗憲)會得白鹿 B.(文長)有王者氣
C.或拒不納(顯者) D.呼下隸與(文長)飲
(4)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或用法特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介胄之土,膝語蛇行,不敢舉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shù)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蓖跽偎瘟x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彼瘟x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ⅲ萑缪?,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蹦饲财渥铀蜗逑帻R,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表椨鸪砍蠈④娝瘟x,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碑斒菚r,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中的“堅”“銳”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素善留侯張良
C.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2)下列各句與“趙舉而秦強”的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p>
A.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B.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C.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D.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
(3)下列各句與“何敝之承!”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p>
A.甚矣,汝之不惠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或用法特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首立楚者,將軍家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一)譯文:
王羲之平常喜歡服食丹藥,涵養(yǎng)性情,不喜歡住在京城,他剛剛渡過浙江,便產(chǎn)生了在這里住一輩子的想法,會稽這個地方山清水秀,名士大都住在這里,謝安沒有從政時也住在這里。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因文章和氣節(jié)聞名于世,他們都在江東一帶建筑別墅,和王羲之成了好朋友。王羲之曾經(jīng)與志同道合的人在會稽山北面的蘭亭里聚會,王羲之親自動手,寫了一篇序,講述了他對這次聚會的感受。
王羲之生性喜歡鵝,會稽有一位孤寡老人養(yǎng)了一只鵝,很善于鳴叫,羲之想買這只鵝,卻未能如愿,于是就攜親友坐車前去觀看,老人聽說王羲之即將到來,就把鵝烹殺了,用來招待王羲之,王羲之為此哀嘆了很久很久。此外,在山陰有一個道士,養(yǎng)了很好看的鵝,王羲之前往欣賞,并且非常喜歡這些鵝,并愿意把這些鵝全買下來,道士說:“為我抄寫一部《道德經(jīng)》,我會把所有的鵝都贈送給你?!濒酥廊惶峁P寫成,把得來的鵝全部裝在籠中回到了家,心里面樂滋滋的。王羲之就是這樣達觀放任的人。有一次他到一門生家去,看見家里的筐子和桌子都很光滑干凈,便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是真書,一半是草書,后來,這些字被門生的父親不小心刮去了,門生痛苦了好幾天。王羲之又曾在蕺山見到一位老太太,拿著六角竹扇出售,他在扇子上寫了字,每把扇子上各寫了五個字。老太太剛開始還有些怨恨,王羲之便對她說:“你只說這是王右軍寫的就行了,這樣一來,你的扇子可以賣一百錢。”老太太就按照王羲之所說的辦了,人們果然爭相購買。隔了幾天,這位老太太又拿了些扇子來,王羲之笑了笑,沒有答應(yīng)。王羲之的書法受到社會的推崇竟然到了這種地步。王羲之常常自己夸自己:“我的書法與鐘繇不相上下,與草書大師張芝更是相為伯仲?!?/p>
答案:(1)此題考查文言句式中的成分省略,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確定C項省略的應(yīng)該是“太尉郗鑒”,因為后文有“遂以女妻之”。故選C。
(2)此題考查實詞在文中的意義,C項中的“異”在此處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解釋中沒有體現(xiàn)詞類活用的特點,故選C。
(3)①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叭宋粗妗爆F(xiàn)代漢語的語序是“人未奇之”??梢宰g為:羲之年幼的時候,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遲鈍,大家并不認為他有什么奇異之處。
②被動句:“為……所……”表被動??梢宰g為:很受伯父王敦、王導(dǎo)的器重。
③詞類活用中的名詞用作動詞:“女”在此處用作動詞??梢宰g為:于是郗鑒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二)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志向高遠,不拘小節(jié),然而本質(zhì)上卻是個孝順謹慎的人,平時在家也常常勤苦勞作,不認為勞動是件恥辱的事情。班超有口才,且愛讀書。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召任校書郎,他與母親也隨兄前往洛陽。由于家境貧寒,班超常常替官家抄書以供家用。天長日久,非常辛苦。一次,他曾扔下手中抄書的筆,對天長嘆道:“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應(yīng)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他鄉(xiāng)異域建功立業(yè),來獲取封侯的地位,怎能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被筆墨紙硯牽著走呢?”旁邊的人聽了,都取笑他。班超說:“你們這班平庸之輩哪里了解壯士的胸懷?”
永平十六年,官為奉車都尉的竇固奉命討伐匈奴,任命班超為代理司馬,領(lǐng)兵出擊伊吾,班超在蒲類海打了一仗,大勝而歸。竇固認為他很有才能,便派他與身為從事官的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人到了鄯善國,國王盛情款待,禮節(jié)周到。沒多久,鄯善國王對班超一行人忽然變得疏遠、怠慢起來。見此情形,班超對他的部下說:“你們感覺出國王禮遇的變化沒有?我想這一定是匈奴派了使者到鄯善來威脅國王,所以國王猶豫不決,無所適從,才這樣冷淡我們。聰明人能在事情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覺察其征兆,何況目前的事情已十分明顯了?!庇谑墙衼硎毯蛩漠?shù)厝耍儐柕溃骸靶倥拐咭呀?jīng)來了幾天了,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侍者立刻驚慌失措,只好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的交代出來。班超聽后,把這名侍者關(guān)了起來,然后召集三十六名隨從一起飲酒,待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故意拿話激怒他們說:“大家和我同樣在這極其邊遠的地方,為的是想建功立業(yè),謀求富貴人生?,F(xiàn)在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而鄯善國王對我們便怠慢起來。如果現(xiàn)在國王把我們抓起來送到匈奴,我們只會落得個尸拋荒野,葬身豺狼之腹的下場。各位,怎么辦?”大家齊聲說:“今天,我們身處危亡之地,不論是死是活,都跟著您干。”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目前的形勢看,我們只有主動出擊,夜間用火攻擊匈奴,這樣,他們不知道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馬,必定會聞風(fēng)喪膽,我們便大功告成了?!北娙苏f:“應(yīng)當與從事商量一下?!卑喑f:“是吉是兇就看今天。從事官不過是個文弱平庸之輩,聽說我們的計劃,必定會因害怕而泄漏我們的計劃,大家也會遭到滅頂之災(zāi)。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哪還算是個壯士!”大家一起說:“好!”天一黑,班超便帶領(lǐng)眾隨從直奔匈奴使者住處。當夜正好刮大風(fēng),班超命令十個人手持戰(zhàn)鼓藏在匈奴使者下榻的房舍后面,約定道:“大家一看見火起,就一起擊鼓大喊?!庇肿屍溆嗟娜耸治展诜块T兩邊埋伏下來。他自己在上風(fēng)燃起火來,眾人見火,一起吶喊。屋內(nèi)的匈奴使者驚慌失措,向門外沖來,班超手起刀落砍倒三人,眾人一呼而上,把使者及三十多名隨從的頭砍了下來,共有一百多人都被烈火燒死。班超于是召來鄯善國王,把斬下的匈奴使者的頭顱給他看,舉國為之震動。班超通告全國,安撫民心,鄯善王就決定將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做人質(zhì),表示與漢結(jié)盟。班超回到竇固那里報告了情況,竇固一聽非常高興,把班超的功績一五一十地向朝廷作了匯報?;噬鲜仲澷p班超的節(jié)操。
答案:①答案為A。A項是一般疑問句,其余都是賓語前置。
②此題考查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其中B項含有詞類活用中的形容詞意動用法。A項中的“修”的解釋有誤,應(yīng)為“修飾”之意。答案為A。
③此題考查文言句式中的成分省略,翻譯時要補出省略的成分??梢宰g為:班超于是把這名侍者關(guān)了起來,然后召集全部三十六名隨從,與(他們)一起飲酒,待(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班超)就拿話激怒他們說。
(三)譯文: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年輕時成了孤兒,非常貧困,但很好學(xué)。性格沉靜,很少與外界交游。后來進入官場,先是任南徐州從事,后來又被調(diào)任奉朝請。
劉宋王朝有一個親王,即任建平王的劉景素,很喜歡有才學(xué)的人士,江淹跟隨景素,住在兗州。后來廣陵縣令郭彥文被判罪,供詞牽連到了江淹,因而江淹被抓進了州郡所設(shè)的監(jiān)獄里。江淹在獄中給平王劉景素寫了一封信,信里寫道:
“從前,卑微的臣子鄒衍對燕惠王竭志盡忠,可是惠王聽信讒言而將鄒子抓捕入獄,鄒子仰天大哭,使盛夏時節(jié)的燕國天空降下了層層繁霜。劉國一個寡婦被侄女誣陷,寡婦向著蒼天痛訴冤情,終于感動蒼天,并發(fā)出電閃雷鳴,擊破齊景公的宮臺。在下我每每讀到這些典故,都要把書放在一邊,然后痛哭流涕。為什么?因為士為知己者死,而好女也從不嫁二夫。非常真誠,卻被懷疑,非常忠貞,卻遭殺頭,所以壯夫義士蒙受了最大的恥辱。在下我聽說過:‘仁不可恃,善不可依?!瘎傞_始時我還認為那是廢話,今天才知道那話說得有理。我懇切希望大王少聽一點左右的讒言,稍微對我給予一點憐憫和考察。
在下我本是出身貧賤之人,地位也很卑微,退后一步,我不鉆研《詩》《書》等經(jīng)典以嚇唬愚笨之人,前進一步,我也不指望在天下沽名釣譽。從前,我曾經(jīng)在朝廷做官,那時候,我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在宮廷上小心謹慎。后來,我仰慕大王您的情操氣節(jié),并且成為您的門下之賓,愿意笑納一點雞鳴狗盜之術(shù),奉獻一點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大王您賜給我恩惠,對我給予了特別照顧,真使我感覺受到了荊軻那樣的待遇,發(fā)誓要像豫讓那樣盡到自己的職分。我經(jīng)常打算要為大王出生入死,以報答大王的無盡恩惠。我甚至要剖心析肝,摩頂放踵,以報答我最敬愛的大王。我從來沒有顧自己是多么鄙陋,更沒有考慮到會招來什么批評和毀謗,也沒有想到會觸犯國家的根本大法,自己也鋃鐺入獄?,F(xiàn)在我形影相吊,內(nèi)心十分痛苦,真是痛入骨髓。在下我聽說過:一個人最大的恥辱,就是玷污了自己的名聲,然后就是使自己的形體受到了傷害,常常在腦海深處冒出來的一個念頭,整天若有所失。加上時間又過去了十天半月了,眼看晚秋就將到來,天空一片陰晦昏暗,左右的一切都顯得沒有色彩,身非木石,整天與獄卒為伍,這也就是漢代的任少卿要仰天捶心,眼淚灑盡,便繼之以鮮血。下官雖然在鄉(xiāng)里沒有什么美好的聲譽,但是我也曾聽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有道德素養(yǎng)的君子,最佳選擇是隱逸山林,其次是在朝廷做官、為社稷江山的建設(shè)而慷慨陳詞,再其次就是將南越的君主抓獲,將單于的脖子捆上繩索;使自己的英名永垂青史。我怎么會去爭蠅頭小利呢?下官還曾聽說過:積毀銷金,積讒磨骨。像漢代的南陽人直不疑,那樣的高士都被人懷疑偷了金子,漢末的伯魚也冤枉遭到不義的貶斥。像這樣高潔的兩位人士,尚且如此,何況像下官我這樣的人,又怎么能夠免除有關(guān)的災(zāi)禍呢?從前,像絳侯周勃那樣的將軍,尚且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連司馬遷那樣的名臣都被處以宮刑并打入囚室,因此,像我這樣的下官,又有什么可說的呢?像魯仲連那樣聰明絕頂?shù)娜宋铮谷灰o去利祿而不返官場,接輿那樣的志士仁人,也要浪跡江湖,行令澤畔而忘記回歸。子陵在東越把自己關(guān)閉起來,仲尉在西秦停止了與人來往。這些人的做法,真是可以理解啊。如果下官真的犯了這些罪,真的做了這些事,那我一定鉗口吞舌,躺在匕首之下而自殺身亡。可事實并不如此啊,大王難道沒聽說過齊魯奇節(jié)之人,燕趙悲歌之士么?
今天,正值英明盛世,天下樂業(yè),洛水之上漂浮著青青的云彩,黃河水上,一片光彩奪目。無論是西邊的臨洮、狄道,還是北邊的飛狐、陽原,都沐浴著太平盛世的一片光芒。然而,下官卻仍然身處大牢,痛泣長嘆,請大王注意,只要忽略一件小小的東西,都應(yīng)該感到悲哀,我抬起頭來,盼望大王稍稍主持一點公道,那么,我即使蒙受冤枉恥辱,也還有個想頭,我傾訴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希望大王聽到了,如果我的話被大王理解,那么就死且不朽了。”
劉景素看到這封信后,當天就把江淹從獄中拯救出來,不久又舉為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不久調(diào)任巴陵王國左常侍。
答案:①答案為B。B項與題干都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A項沒有活用,C項是動詞的使動用法,D項是名詞的意動用法。
②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答案為C。其中含有句式的因素,A項第二句中的“于”在此處是被動句的標志。
③此題考查了文言句式中的被動句,判斷標志有介詞“見”為”??勺g為:非常真誠,卻被懷疑,非常忠貞,卻遭殺頭。
(四)譯文:
徐渭,字文長,是山陰生員,聲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試官時,對他的才華感到震驚,視之為國士。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yīng)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說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長每次參見胡公,總是身著葛布長衫,頭戴烏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wù)撎煜麓笫?,胡公聽后十分贊賞。當時胡公統(tǒng)率著幾支軍隊,威鎮(zhèn)東南沿海,部下將士在他面前,總是側(cè)身緩步,跪下回話,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一生員對胡公的態(tài)度卻如此高傲,好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獵得一頭白鹿,以為祥瑞,囑托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滿意。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長,所有疏奏計簿都交他辦理。文長深信自己才智過人,好出奇制勝,所談?wù)摰挠帽铰酝兄锌萧?。他恃才傲物,覺得世間的事物沒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卻總是沒有機會一展身手。
文長既然不得志,不被當?shù)揽粗兀谑悄朔爬诵魏?,肆意狂飲,縱情山水。他游歷了山東(齊魯)、河北(燕趙),又飽覽了塞外大漠。他所見的山如奔馬、海浪壁立、胡沙滿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風(fēng)雨交鳴的聲音和奇木異樹的形狀,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華熱鬧,以及奇人異士、怪魚珍鳥,所有前所未見,令人驚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他都一一化入了詩中。他胸中一直郁結(jié)著強烈的不平奮爭精神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所以他的詩有時怒罵,有時嬉笑,有時如山洪奔流于峽谷,發(fā)出轟雷般的濤聲,有時如春芽破土,充滿蓬勃的生機。有時他的詩像寡婦深夜的哭聲那樣凄厲,有時像逆旅行客沖寒啟程那樣無奈。雖然他詩作的格調(diào),有時比較卑下,但是匠心獨運,有大氣象和超人的氣概。那種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詩作是難以望其項背的。徐文長于為文之道有真知灼見,他的文章氣象沉著而法度精嚴,他不為墨守成規(guī)而壓抑自己的才華和創(chuàng)造力,也不漫無節(jié)制地放縱議論以致傷害文章的嚴謹理路,真是韓愈、曾鞏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長志趣高雅,不與時俗合調(diào),對當時的所謂文壇領(lǐng)袖,他一概加以憤怒的抨擊,所以他的文字沒人推重,名氣也只局限在家鄉(xiāng)浙江一帶,這實在令人為之悲哀!
文長喜好書法,他用筆奔放有如他的詩,在蒼勁豪邁中另具一種嫵媚的姿態(tài)躍然紙上,歐陽公所謂的美人遲暮是另具一種韻味的說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長的書法。文長以詩、文、書法修養(yǎng)的余緒,涉筆成花鳥畫,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來,文長因疑忌誤殺他的繼室妻子而下獄定死罪,張元汴太史極力營救,方得出獄。晚年的徐文長對世道愈加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種更為狂放的樣子,達官名士登門拜訪,他時常會拒絕不見。他又經(jīng)常帶著錢到酒店,叫下人仆隸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頭砍擊自己的頭顱,血流滿面,頭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聲。他還曾用尖利的錐子錐入自己雙耳一寸多深,卻竟然沒有死。周望聲稱文長的詩文到晚年愈加奇異,沒有刻本行世,詩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舉同年,曾委托他們抄錄文長的詩文,至今沒有得到。我所見到的,只有《徐文長集》、《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而今徐文長竟以不合于時,不得伸展抱負,帶著對世道的憤恨而死去了。
答案:①答案為C。C項中的“奴”在句中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其余的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②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含有詞類活用的內(nèi)容。其中B項的解釋應(yīng)為“奇異,奇特”,故選B。
③答案為B。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有王者氣”的是指徐文長的詩。
④此題涉及詞類活用中的名詞用作狀語:“膝”“蛇”??梢宰g為:部下將士在他面前,總是側(cè)身緩步,跪下回話,不敢仰視。
(五)譯文:
當初,宋義遇見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他拜見楚王說:“宋義預(yù)料到武信君的軍隊必敗,過了幾天,軍隊果然失敗了。軍隊尚未交戰(zhàn)就能預(yù)見到失敗的征兆,這可以說是深知用兵之道了?!睉淹跽僖娝瘟x并同他討論國家大事,大為高興,便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被封為魯公,做次將軍,范增做末將,一起去援救趙國。各路將領(lǐng)都歸宋義統(tǒng)領(lǐng),宋義號稱卿子冠軍。楚軍開到安陽,逗留了四十六天不向前推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圍困在鉅鹿城內(nèi),我們?nèi)糈s快率領(lǐng)軍隊渡過黃河,楚軍在外邊攻打,趙軍在里邊接應(yīng),一定能擊破秦軍?!彼瘟x說:“不能這樣。叮咬牛的牛虻是不會去消滅牛背上的小虱子的?,F(xiàn)今秦軍攻趙,即使勝也會筋疲力盡,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疲困的機會;不勝的話,我就大張旗鼓向西進軍,一定能打垮秦軍,所以不如先讓秦、趙交戰(zhàn)。要講沖鋒陷陣,我不如你;要講運籌策劃,你還是比不上我呀!”說完宋義就命令全軍道:“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而不聽指揮的人,一律斬首!”于是派他的兒子宋襄做齊國的相國,親自送他到無鹽縣,大張宴席請賓客。這時天氣寒冷,大雨傾盆,士卒又冷又餓。項羽說:“將軍們本齊心合力攻秦,卻久留安陽不走。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窮困,士卒吃的是山芋、豆類,軍隊沒有存糧,還擺酒宴請客,不趕快率領(lǐng)軍隊渡過黃河,就地取用趙國的糧食,和趙軍合力攻秦,反而說什么利用其疲困。憑借秦軍的強大,進攻新建立的趙國,一定會攻下趙國。趙國被擊垮而秦軍更強盛,還有什么疲憊的機會可以利用?況且楚軍新近吃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把境內(nèi)全部的兵力集中交給上將軍一人指揮。國家安危,在此一舉?,F(xiàn)在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徇情營私,決非國家的棟梁之臣。”項羽早晨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帳中斬下宋義的首級,出帳號令全軍說:“宋義私通齊國合謀反楚,懷王密令我殺掉他?!边@時諸將都畏服項羽,無人敢有異議。大家都說:“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家。現(xiàn)在將軍殺了作亂之人,又有大功?!庇谑枪餐屏㈨椨鹱龃砩蠈④姟E扇俗汾s宋義的兒子,直追到齊國,把他殺了。項羽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懷王就傳令項羽擔(dān)任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答案:①答案為A。A項與題干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B項的“善”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C項中的“綠”是形容詞用作動詞,D項中的“恥”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②答案為D。D項是主動句,其余都是被動句。
③答案為D。D項與題干都是賓語前置;A項是主語后置,C項是疑問句,B項是干擾項,容易誤以為是賓語前置,關(guān)鍵是“莫”的意義:代詞,沒有人。
④(1)此句是省略句:置(之)以(之)為上將軍。譯為:懷王召見宋義并同他討論國家大事,大為高興,便任命他為上將軍。(2)此句是判斷句,可譯為: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家。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