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升騰的恐怖蘑菇云

        升騰的恐怖蘑菇云

        時間:2023-05-12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升騰的恐怖蘑菇云1938年3月16日,從奧地利返回德國的希特勒在柏林國會大廈里正式宣布成功“和平”吞并奧地利的消息。在附近邊防哨所的比利時士兵聞訊后趕到事發(fā)地點進行營救。他的手受到了嚴重燒傷。由于他的疏忽,泄露了德軍作戰(zhàn)的重大機密。遠在柏林的希特勒獲悉西進情報泄露,陷入狂怒之中。至4月9日凌晨4時20分,德軍全面展開入侵挪威和丹麥的“威悉河演習”行動。德國派出250萬軍隊集結在法國、荷蘭以及比利時的邊境。

        升騰的恐怖蘑菇云

        1938年3月16日,從奧地利返回德國的希特勒在柏林國會大廈里正式宣布成功“和平”吞并奧地利的消息。面對希特勒赤裸裸的侵略行為,英法兩國只是發(fā)出了強烈抗議,依然沒有對德國采取實質性的制裁行動。于是希特勒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捷克斯洛伐克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

        1938年9月,在《慕尼黑協(xié)定》簽訂幾小時后,蘇臺德小鎮(zhèn)普拉納的街道上就掛滿了納粹旗幟,小鎮(zhèn)也被更名為普拉。

        百密一疏

        事情的詳細經(jīng)過是這樣的。1940年1月10日,德國軍官、32歲的賴因貝格少校和駕駛員穿著便服駕駛一架輕型飛機沿著比利時邊境飛行。由于引擎故障,飛機緊急迫降在比利時境內(nèi)。迫降時,飛機的機翼已經(jīng)被樹枝撕掉了。在附近邊防哨所的比利時士兵聞訊后趕到事發(fā)地點進行營救。兩個德國人均未受傷,他們被帶到了附近的比利時軍隊總部。在那里,他們要求和德國駐比利時使館武官通電話。在等待比利時訊問人員到達時,賴因貝格少校佯裝打盹,正當旁邊的比利時士兵開始松懈時,賴因貝格突然跳起來,快步跑到燒得通紅的爐火邊,將藏在大衣口袋里的一沓紙快速地扔了進去。待兩個比利時士兵回過神來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恰好,比利時地方長官艾米利歐·羅志上尉正推門入內(nèi),打算訊問兩個德國人??吹竭@種情形,他飛快地將手伸進火爐里,將已經(jīng)開始燃燒的紙卷拿了出來扔在地上,迅速用腳踩在上面撲滅了火焰。他的手受到了嚴重燒傷。賴因貝格二話沒說,沖上去便搶羅志的手槍,兩人開始在地上扭打起來。聞訊沖進來的比利時士兵快速制伏了這個狂妄的德國人。

        賴因貝格叫囂著:“我完了!我永遠不能原諒我所做的!我不是要殺你,而是要殺死自己。”由于他的疏忽,泄露了德軍作戰(zhàn)的重大機密。比利時的情報機構將燒得焦黃的碎片進行了復原。頓時,一個完完全全的“黃色”方案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紙片上寫著:“西線的德軍將在北海和摩澤爾河之間發(fā)動進攻……”德軍所有的有關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目標一一呈現(xiàn),這是一個重大情報。

        二戰(zhàn)期間德軍配備的105毫米高射炮

        為了搞清楚這是否是德軍情報機關的一個陰謀,比利時人在監(jiān)聽的情況下,特意讓德國駐布魯塞爾的武官溫赫·威林格少將與賴因貝格單獨進行談話。通過電子竊聽器,比利時情報人員聽到賴因貝格在向威林格匯報說自己成功地將“黃色”方案燒掉后,威林格少將舒了一口氣。這令他們不得不相信,這個“黃色”方案是真實的。

        遠在柏林的希特勒獲悉西進情報泄露,陷入狂怒之中。他的密友陸軍將軍威海姆·凱特爾描述道:“元首幾乎氣瘋了,大聲咒罵手下人的魯莽和愚蠢,這些人的行為幾乎威脅到他的西進計劃,使該計劃差點夭折?!毕L乩蘸退纳蠈痈吖賯冋J為,“黃色”方案可能已經(jīng)泄露給盟軍。奇怪的是,據(jù)德國的情報機構匯報,英法兩國的部署沒有任何變化,希特勒這才放下心來,繼續(xù)執(zhí)行該計劃。

        按原計劃進攻

        被俘的德軍士兵
        1940年5月,被挪威軍隊俘虜?shù)牡萝姂?zhàn)俘正通過挪威北部城鎮(zhèn)哈爾斯塔。這一年的1月27日,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由陸??杖姼髋沙鲆幻斫M成的戰(zhàn)役準備工作參謀部,擬定出代號為“威悉河演習”的戰(zhàn)役計劃,目的是快速奪取挪威和丹麥。3月1日,希特勒發(fā)出了實施“威悉河演習”的絕密指令。至4月9日凌晨4時20分,德軍全面展開入侵挪威和丹麥的“威悉河演習”行動。德軍只用了4小時就占領了丹麥,但面對頑強抵抗的挪威人,德軍直至6月10日才占領了挪威全境。

        在1940年初,一些關注戰(zhàn)局的歐洲國家從不同渠道先后得到了希特勒將要在西線進攻的消息。在羅馬,意大利王子的妻子瑪麗·祖絲找到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時任外交部長),哭著告訴他,她獲悉德軍將要進攻她的祖國比利時。齊亞諾伯爵是一位秘密的反納粹者,他告訴她,“根據(jù)我們的最新消息,這種進攻是完全可能的,你應該毫不猶豫地通知比利時國王雷鮑德”。不過,這些人并不是最先獲得消息的,消息最靈通的還是英國。英國最秘密的密碼破譯機構“阿綽”(Ultra)早就截獲并破譯了數(shù)百個德軍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都表明“黃色”方案將在近期內(nèi)實施。此外,英國和法國的偵察機發(fā)現(xiàn),在德國邊界有德國步兵和裝甲車在大規(guī)模集結。毫無疑問,他們都知道一場大的戰(zhàn)事即將發(fā)生。

        為了阻止“黃色”方案,德國國內(nèi)一個名為“黑色管弦樂隊”的秘密反納粹組織開始了行動,該組織由德國高級軍官和政府要員組成,這些愛國人士堅信希特勒引燃的戰(zhàn)火會把德國引向徹底的毀滅之路。4月30日,德高望重的律師穆勒博士抵達羅馬,作為黑色管弦樂隊的負責人之一,他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以教皇為牽線人聯(lián)系英國駐梵蒂岡大使奧斯本,通知他德國將要在西線進攻的消息。消息很快傳了出去,在5月2日,布魯塞爾也收到了比利時駐羅馬大使發(fā)來的警報。接著,荷蘭、法國等國家相繼得到了“黃色”方案將要實施的消息。這個時候,德軍相繼占領了北歐小國丹麥和挪威,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認為進攻西歐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1940年5月7日,希特勒下令實施略作修改的“黃色”方案。早前由于情報泄露,在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的提議下,將原計劃經(jīng)比利時中部以法國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改為以阿登山區(qū)為主要突擊方向,該建議令希特勒大加贊賞。德國派出250萬軍隊集結在法國、荷蘭以及比利時的邊境。

        1940年5月10日凌晨3時,德軍如潮水般擁向阿登山區(qū)的森林,向南部城市阿琛集結。此次行動的進攻發(fā)動時間為3時半,希特勒的司令部就設在一所位于懸崖上的碉堡里。在希特勒抵達司令部半小時后,無數(shù)“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帶著巨大的轟鳴聲沖向了正在熟睡中的中立國家荷蘭和比利時。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德軍步兵和裝甲車在兩小時后沖過了邊界,盡管這些中立國家事先已經(jīng)得到了警報,可是他們的兵力和裝備不是士氣高昂的德軍的對手。盟軍的將軍們在手足無措的情形下就做了俘虜,連德國人自己都對如此巨大的戰(zhàn)果感到驚奇。希特勒率領下的德國軍隊的勝利終于讓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以失敗告終!然而,盟軍高級將領在事先得到情報的情況下,仍然毫無防備,這確實是一個不解之謎。

        1940年5月,德軍裝甲集群穿過阿登山區(qū),突然出現(xiàn)在馬其諾防線側翼。

        05 “無人”駕駛的神秘飛機 鬼飛行員

        時間:1942年春

        地點:中國桂林

        事件:一架神秘的P-40戰(zhàn)斗機出現(xiàn)在桂林上空,機艙里的美軍飛行員施恩已死,無“人”駕駛的飛機在飛抵桂林后墜毀。

        解密飛行任務

        飛機駕駛員:施恩

        飛機型號:P-40 戰(zhàn)斗機

        飛行路線:菲律賓棉蘭老島→中國臺灣→中國桂林

        行動原計劃:轟炸位于中國臺灣的日軍機場,之后前往中國桂林的美軍機場作修整。

        二戰(zhàn)期間曾經(jīng)發(fā)生過許多千奇百怪的事件,這些奇怪的事件給二戰(zhàn)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或許它并不是什么不解之謎,但也夠令人匪夷所思了。

        “玉米”的任務

        1942年春天,日本的鐵騎橫行于南太平洋,海、陸、空都被太陽旗的恐怖所籠罩。此時的菲律賓已經(jīng)淪陷,大批被日本人俘獲的美、菲聯(lián)軍正行進在前往戰(zhàn)俘營的路上。與他們相比,來自南加州的施恩和剩下的11名技師還算幸運,待在棉蘭老島上。棉蘭老島此時還未被日本人占領,可是島上的美軍物資奇缺。飛機若是沒有油就是一堆廢鐵。綽號“玉米”(他的老家南加州人有喝玉米漿的習慣)的飛行員施恩在幾天前接到一個任務,去轟炸臺灣島上的日軍機場。施恩和技師們把幾架舊飛機拆解下來,用沒有壞掉的零件重新組裝成一架性能較好的飛機,裝上所有彈藥,再把每架舊飛機上剩下的油集中在一架上,使它能飛到足夠遠的地方。如果油料使用情況好的話,他還可能飛到美軍在中國的桂林機場作休整。在出發(fā)之前,施恩已經(jīng)做好了必死的準備,說:“它能飛多遠就飛多遠吧?!?/p>

        中國南部上空的飛虎隊P-40戰(zhàn)斗機
        二戰(zhàn)中,P-40戰(zhàn)斗機是最早打下日軍飛機的美軍戰(zhàn)斗機。它造價低而且容易生產(chǎn),這一特點使它成為戰(zhàn)時可快速補充的一種出色戰(zhàn)斗機。至1942年7月為止,P-40戰(zhàn)斗機在中國的空戰(zhàn)中一共擊毀日機500多架,而P-40戰(zhàn)斗機才損失了50多架,取得了戰(zhàn)損比1:10的奇跡。“飛虎隊”的P-40戰(zhàn)斗機在機頭處涂畫有鯊魚嘴的裝飾性圖案,這也成了當時頗具特色的景觀。

        實際上,這是一次大膽而又危險的行動,因為一架飛機是不可能抵擋日軍在臺灣島上的蚊式機群的,即便是打了就跑也要冒著生命危險。從棉蘭老島起飛后5小時,施恩來到了臺灣島上空,日軍機場上的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整整齊齊地排在那里,毫無防備。施恩迅速開始聚焦,對準敵機就是一陣猛射。很快,底下亂作一團,飛機起火了,指揮所也被炸掉了,一陣混亂之后,清醒過來的高射炮開始瘋狂還擊,一枚炮彈打中了施恩的P-40戰(zhàn)斗機。幾分鐘之后,那些未被炸掉的敵機像一群被惹惱的蚊子,一窩蜂地圍了上來,他們開始瘋狂地向這架P-40戰(zhàn)斗機掃射。施恩技術高超,此時的他和飛機均受到重創(chuàng),他仍奮力駕駛飛機盤旋著沖上了云層,借助云層的掩護很快甩掉了日本人。他一邊喘息著一邊朝中國的桂林方向駛去,那里有美軍的機場。

        機場發(fā)現(xiàn)

        1942年4月的一天,這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空中下著雨,駐守在中國南部桂林機場的飛虎隊(美國志愿航空隊)已經(jīng)有一周的時間沒有升空了。機場上停著8架美式P-40戰(zhàn)斗機,它們被外界稱為“飛虎”。幾天沒有敵人來襲,士兵們反而變得有些焦急,他們渴望新的戰(zhàn)斗任務。傍晚時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往常的平靜。一位負責聯(lián)絡的中國官員告訴他們,據(jù)遠處觀測站的匯報,有一架身份不明的飛機正向桂林機場駛來,它的飛行高度很低,懷疑是日本人的轟炸機。美國人聞訊感到蹊蹺。

        指揮官約翰·漢普什命令6架飛機停在機場待命,他自己和另一名士兵作為偵察機先行去看個究竟。就在離桂林機場16千米的地方,漢普什和他的偵察兵同時發(fā)現(xiàn)了它。當時他們距離尚遠,還看不清楚對方,這架不知名的飛機飛行高度僅60余米。漢普什的兩架飛機做好了進攻的準備,當無名飛機越飛越近時,他們向它開了火??墒牵瑵h普什突然看到,這架飛機上竟然印有美國徽章,那是一架與他們的飛機同型號的P-40戰(zhàn)斗機。他們立即停止了射擊,并試圖與該飛機接近。

        接近后,他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架飛機幾乎已經(jīng)被打成了篩子,渾身布滿了彈孔,機上的駕駛員顯然是個美國人,但從機艙望去,在風擋玻璃后是一張血肉模糊的臉,他顯然受了重傷。漢普什試圖與他交談,卻沒有得到回應。奇怪的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飛機還是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飛行,可能是他用膝蓋夾住了操縱桿。兩架飛機發(fā)現(xiàn)它之后,一左一右地護送他往桂林方向飛去,但沒有幾分鐘,飛機突然一頭栽倒在地,并發(fā)生了猛烈的爆炸。這架無名飛機和機上的駕駛員光榮犧牲了。

        “玉米”施恩以一種悲壯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任務,使這次飛行成為一個奇跡。

        06 一個決定影響一場戰(zhàn)爭 斯大林的錯誤決策

        時間:1942年

        決策者:斯大林

        錯誤方針:由積極防御轉為積極進攻。

        戰(zhàn)事回顧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出兵入侵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德軍迅速占領了蘇聯(lián)西部的大片領土。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莫斯科戰(zhàn)役中,德軍首次失利,被迫放棄進攻莫斯科的計劃,轉而集中兵力在蘇聯(lián)北部和南部戰(zhàn)線發(fā)動新一輪局部攻勢。

        后續(xù)事件

        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蘇軍在位于伏爾加河下游西岸的蘇聯(lián)重要工業(yè)城市斯大林格勒與德軍展開一場歷時6個半月的保衛(wèi)戰(zhàn),并最終取得到勝利,這場戰(zhàn)役也被譽為二戰(zhàn)轉折之戰(zhàn)。

        誰是生來就會打仗的呢,何況是如此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失敗和錯誤中,被鍛煉的不僅僅是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還有領導者的戰(zhàn)略決策。

        以動制靜

        熟悉二戰(zhàn)的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的慘烈程度早已載入了史冊??墒酋r有人知道正是由于斯大林一個錯誤的決策,導致了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發(fā)生。

        1941年12月5日,蘇聯(lián)軍隊在冬季進行反攻作戰(zhàn),他們向莫斯科城下的德軍發(fā)起了反攻,重創(chuàng)德軍38個師,粉碎了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突擊莫斯科的企圖。就在蘇聯(lián)軍隊重挫德軍的大好情形下,斯大林又收到了來自遙遠的東方的好消息,即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發(fā)起了太平洋戰(zhàn)爭,這樣日軍對西伯利亞的威脅就暫時解除了。好事連連,斯大林召開了最高統(tǒng)帥部會議,以制訂下一步作戰(zhàn)任務。蘇聯(lián)最高級別的將領都出席了這次會議,包括有“斯大林救火隊員”之稱的朱可夫大將、鐵木辛哥元帥、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以及伏羅希洛夫元帥等。會議上,將帥們對形勢作了一致的分析與判斷,但在下一步的戰(zhàn)略方針問題上卻出現(xiàn)了分歧,即在局勢有利于我方的情況下,是采取攻勢作戰(zhàn)還是防御作戰(zhàn)的問題。

        西南方向總司令鐵木辛哥元帥認為,要避免戰(zhàn)爭初期的被動局面就要以攻勢戰(zhàn)略為主,打亂敵人可能對西南方向進攻的計劃。他的建議立即得到了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的支持。然而,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卻反對這一建議,他認為,德軍雖然在前期受到挫折,但在兵力上仍然占有優(yōu)勢,再加上歐洲戰(zhàn)場還未開辟第二戰(zhàn)場,在此之前蘇軍仍應以積極防御作戰(zhàn)為主,為了保存戰(zhàn)斗實力,不應立即賦予大部分戰(zhàn)略預備隊以具體任務。朱可夫大將也認同此觀點,認為“任何輕率的進攻,是對形勢過火的樂觀。我們應該以靜待變,以靜制動”。會議上,兩種觀點僵持不下,最后,他們把問題交給了蘇聯(lián)最高決策者斯大林。

        戰(zhàn)略失誤

        斯大林是個鐵腕人物,他奉行“進攻是最好的防御”的軍事理念,認為用攻擊來牽制敵人的進攻,打亂敵軍部署,以奪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是大好形勢下的最佳打法。他看了一眼會場上的將軍們,說:“同志們,我們?nèi)绾文茏寯橙讼认率譃閺娔亍M管積極防御仍然非常重要,但積極防御并不代表消極的等待。我們應以積極的攻勢行動,打亂敵人部署,奪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此言一出,無論眾將服與不服,都將照之而行。最后,他們制訂了在克里米亞、哈爾科夫等方向的作戰(zhàn)計劃,打算以積極的進攻粉碎德軍的進攻。

        斯大林的攻勢戰(zhàn)略方針,給形勢好轉的蘇軍抹上了一層凌厲的寒霜。本來,德國的冬季作戰(zhàn)之所以失敗,完全是由于蘇聯(lián)人會打防御戰(zhàn),他們把自己掩藏在戰(zhàn)壕、工事、彈坑等掩體之下,出其不意地給不熟悉地形的德國人以沉重打擊,這是在這一階段最適合蘇軍的打法??涩F(xiàn)在,士兵們卻要跳出掩體,與敵人明明白白地硬碰硬,毫無疑問,這是放棄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正中希特勒的下懷。

        1942年春天,斯大林決定把克里米亞半島作為進攻重點,而這里也正是希特勒進攻的重點。一次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大對攻即將開始。德軍此次進攻克里米亞半島的人物是赫赫有名的曼施坦因。精明的曼施坦因觀察到,蘇軍將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在半島北部,而其南部的兵力卻薄弱到只有6個師。如果以3個師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攻擊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然后向北部蘇軍后方和側翼會合,會同北部正面攻擊部隊形成合圍之勢,蘇軍必敗。于是,他制訂了一個代號為“鴇”字的作戰(zhàn)計劃,果然,蘇軍上當了。5月8日,當蘇軍仍在加強北線防御時,曼施坦因的主力已經(jīng)悄悄迂回包抄到其后方,在合圍的形勢下向蘇軍發(fā)動了攻擊。斯大林的對攻戰(zhàn)徹底失??!

        1942年7月底,對攻戰(zhàn)導致的災難性后果使蘇軍撤退到伏爾加河一線,在那背后,就是他們堅持的最后底線——斯大林格勒。

        07 納粹密謀襲擊美國本土 “帕斯特里歐斯”行動

        時間:1942年6月

        行動代號:“帕斯特里歐斯”行動實施者:8名納粹間諜

        行動內(nèi)容:在美國本土制造恐怖襲擊

        行動過程

        1942年5月26日:第一小組的4名納粹間諜乘坐德國U型潛艇從德國出發(fā),駛向美國。

        1942年6月14日:第一小組4名納粹間諜在美國紐約阿馬甘塞特海灘秘密登陸。數(shù)天后,第二小組的4名納粹間諜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市附近的彭特維德拉海灘悄悄上岸。

        1942年6月27日:8名納粹間諜全部被捕。

        后續(xù)事件

        1942年8月8日:美國軍事法庭判處6名納粹間諜死刑,并當即執(zhí)行。達斯奇和另外一名納粹間諜厄內(nèi)斯特·布格因與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合作有功”,被免除一死,入獄服刑。

        1948年:達斯奇和厄內(nèi)斯特·布格因得到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的特赦,并被驅逐回德國。

        二戰(zhàn)的戰(zhàn)火始終未燒到美國本土,對美國而言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珍珠港事件后,美國人宣布參戰(zhàn)。希特勒決定先下手為強。如果不是德國的“帕斯特里歐斯”行動敗露,相信美國在當時不會太平。

        破壞計劃

        日軍偷襲珍珠港后,遠在柏林的希特勒聞知此事不無氣惱地說:“為什么要惹那個美國人?”希特勒并不愿意同強大的美國作戰(zhàn),因為美國一旦參戰(zhàn),就極有可能成為德國最強硬的對手。一番分析之后,希特勒決定率先向美國宣戰(zhàn),先下手為強。為了給那個遠在美洲的巨人一記重創(chuàng),希特勒責令德國軍事情報機構到美國本土搞一些破壞活動,讓美國人吃些苦頭。于是德國軍事情報機構策劃了“帕斯特里歐斯”行動,主要目的是派遣熟悉美國的德國間諜到美國大城市發(fā)動炸彈襲擊,目標包括火車站、猶太人商店、化工廠、水電廠以及重要的運輸船只等。很快,他們招募了在美國生活過的一批納粹間諜,并對他們進行了簡單的訓練課程。該課程名為“破壞課”,間諜們首先要學會如何隱藏身份融入美國社會、如何使用炸藥、如何使用隱形墨水書寫、如何炸毀鐵軌以及如何駕駛火車等,此外還要學習各種間諜技巧。他們還被帶到德國的工廠、火車站、水渠等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中,他們被告知同類工廠中哪些地方是最易襲擊的弱點。最后有8名納粹間諜通過了測試,他們被分成兩組參加“帕斯特里歐斯”行動。

        行動開始

        1942年6月14日,一艘德國U型潛艇載著第一小組的4名納粹間諜經(jīng)過19天的秘密航行駛近美國東海岸,在濃霧的遮掩下,頭目喬治·達斯奇和3名同伙在紐約長島的阿馬甘塞特海灘悄悄登陸。他們攜帶了大量高能炸藥、雷管、裝有硫酸的水筆,此外還帶著9萬美元現(xiàn)金。幾天之后,在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市附近的彭特維德拉海灘,第二小組的4名間諜也秘密登陸。

        第一小組一上岸就急著把炸藥埋在沙地里,剛換上平民衣服,就被一名在海灘邊巡邏的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員發(fā)現(xiàn)了。當時他們?nèi)硕鄤荼姡策墕T也拿他們沒辦法。4名德國間諜飛速趕往附近的火車站,乘坐火車到了曼哈頓?;蛟S是美國經(jīng)濟的繁榮與和平的景象感染了達斯奇,在紐約市轉了幾圈后,他放棄了襲擊的念頭,并決定向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自首。可是當他來到紐約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分部時,那里的特工根本不相信他的供述,反而將他當成一個胡言亂語的瘋子。達斯奇決定到位于華盛頓的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總部去自首。這時,他的3名納粹同伙正在紐約的夜總會中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顯然他們也忘了襲擊美國的任務,而將大部分時間消磨在紐約一家妓院里。達斯奇到達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總部后,一開始總部官員也不相信他的“鬼話”,直到他將隨身包中的8.4萬美元全都倒在桌子上,這些官員才開始認真對待起來,并最終相信他說的一切全是真的。當時胡佛任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局長,在得悉納粹特工潛入美國本土密謀襲擊之后,立即命令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特工和美國警方展開大范圍搜捕行動。到6月27日,另外7名潛入美國的納粹間諜被一一捕獲。

        洗手間里,一位美國士兵抬頭看著上方鏡子旁的兩行字,意思是:“如果你說得太多,這個男人將死!”二戰(zhàn)開始后,部隊動向、物資轉移、裝備生產(chǎn)等都是重要的軍事機密??紤]到國家安全,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呼吁民眾提高防范意識,保守軍事秘密,宣傳“Silence meant security”(沉默就是安全)。

        08 艱難的荒島爭奪戰(zhàn) 喋血瓜島

        時間:1942年8月~1943年2月

        地點: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東南端的火山島嶼瓜島

        事件:美軍和日軍圍繞瓜島展開激烈爭奪戰(zhàn),大小戰(zhàn)役共計三十多次,是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也是二戰(zhàn)中最著名的戰(zhàn)役之一。

        美軍損失情況

        人員傷亡:約3300人陣亡

             約2500人受傷

        艦船沉沒:2艘航空母艦

             8艘巡洋艦

             14艘驅逐艦

             3艘運輸船

        飛機損毀:約250架

        日軍損失情況

        人員傷亡:共計2.5萬人

        艦船沉沒:1艘航空母艦

             2艘戰(zhàn)列艦

             4艘巡洋艦

             11艘驅逐艦

             6艘潛艇

             16艘運輸船

        飛機損毀:835架

        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這座荒涼的火山島千百年來人跡罕至。1942年,這塊寂靜之地突然熱鬧起來。位于世界兩端的兩個國家在這里拼了個你死我活,以至于這場戰(zhàn)役成為人類戰(zhàn)爭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島嶼爭奪戰(zhàn)。

        自負的日本人

        自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海軍基地之后,美國人徹底從孤立主義情緒中驚醒過來,珍珠港上的每一絲硝煙、每一縷火苗都在刺激著美國人的戰(zhàn)斗神經(jīng),他們重新認識到這場戰(zhàn)爭的意義,并全力投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zhàn)中。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任命切斯特·尼米茲為新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這位美國海軍的天才級人物在此后長達4年的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成為日本海軍的死敵。在他的率領下,美軍很快便在隨后的珊瑚海戰(zhàn)役、中途島戰(zhàn)役中報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接二連三的失敗并沒有使日軍從橫行太平洋的自負中清醒過來,為了彌補艦載航空兵力和岸基航空兵力的不足,他們打算進攻新幾內(nèi)亞島,占領所羅門群島以及奪取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的戰(zhàn)略要地莫爾茲比港,以此來掩護主力行動的側翼安全。為了實現(xiàn)這一計劃,日軍決定在所羅門群島找一個大點的地方建立機場,而這個地方最終定在了瓜島。1942年6月底,日軍派遣總數(shù)為2700人的工兵部隊和240人的海警部隊開始在瓜島修建機場,擴建軍事設施。自負的日本人太輕敵了,如果美國人在此地發(fā)動進攻,區(qū)區(qū)3000人將如何抵擋?而與此同時,美國人也正打算在南太平洋地區(qū)建立一個反攻基地,使之成為遏制日軍南侵的要塞,他們同樣把眼光放在了瓜島上。很快,根據(jù)美軍偵察機獲得的情報,日軍在瓜島機場建設速度很快,已經(jīng)接近完工,如果日軍此舉一旦成功,那么美軍在東南太平洋上空將受到嚴重威脅,日本飛機可以輕易地打擊美英盟軍來自于澳大利亞的補給運輸。南太平洋司令羅伯特·格姆利中將指揮部隊盡快搶灘登陸瓜島,以打亂日軍戰(zhàn)略部署。如此一來,兩雙眼睛同時聚焦在這個世界上最荒涼的地方,一場血戰(zhàn)不可避免。

        1942年8月的瓜島,照片中的尸體是日本人遺棄在瓜島上的先遣隊員,美軍士兵準備將這些尸體集中處理掉。瓜島位于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的最南端,長150千米,寬48千米,千百年來人跡罕至。但自珊瑚海海戰(zhàn)和中途島海戰(zhàn)之后,美日雙方均將目光瞄準了這里,為爭奪這個荒涼 的火山島展開了一場血戰(zhàn)。在整個瓜島戰(zhàn)役中,日軍陣亡及失蹤1.4萬人,并最終被迫從瓜島撤離。這是日本陸海軍協(xié)同作戰(zhàn)的第一次敗北,從此盟軍在南太平洋上掌握了戰(zhàn)爭主動權。

        登陸瓜島

        1942年12月19日,一架美軍“無畏”式俯沖轟炸機飛過瓜島附近的海面。出現(xiàn)在它下方的是美軍“進取”號、“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為了截斷瓜島上日軍的物資供應,美軍對日軍運送士兵和物資的船只進行了狂轟濫炸。1942年11月之后,美軍甚至將全部可以調(diào)用的陸海空兵力迅速調(diào)至瓜島。

        8月7日清晨,瓜島上的熱帶雨林釋放出薄薄的輕霧,美國第1陸戰(zhàn)師師長范德格里夫特陸戰(zhàn)隊少將率領1.9萬士兵在30余艘戰(zhàn)艦的掩護下悄然登陸。8日,他們輕易地便擊潰了日軍在瓜島上的微弱抵抗,迅速占領了瓜島以及鄰近的圖拉吉島等島嶼。面對這個消息,日本戰(zhàn)時大本營竟然不相信美軍會在那里大做文章,他們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只不過是美軍的小規(guī)模襲擊,而非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反攻,要奪回瓜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當時有情報顯示,美軍此舉只是意在破壞瓜島機場而非大規(guī)模反攻,日軍指揮高官對此深信不疑。在獲悉美軍占領瓜島之后,他們推測美軍在瓜島上最多不過派遣了2000人,所以一開始只向瓜島增派了1000余人的兵力,這些人無疑是去送死。

        美國第1陸戰(zhàn)師以1.9萬人輕易奪取瓜島,他們調(diào)侃為“小本經(jīng)營做大生意”。反觀日軍,輕敵使他們在戰(zhàn)術上采取了分散用兵,逐次“加油”的錯誤方針,不僅導致了后來的多次失利,還極大地增加了傷亡。8月13日,日本戰(zhàn)時大本營命令第17集團軍司令百武晴吉中將指揮瓜島奪回戰(zhàn),在錯誤的判斷下,他只派出一個團不到1000人的兵力作為先遣隊登陸瓜島。18日晚,先遣隊隊長一木清直率領1000名士兵登陸瓜島,進入瓜島深處,21日凌晨1時,一木與眾士兵落入了美軍精心安排的包圍圈內(nèi),經(jīng)過數(shù)小時激戰(zhàn),一木清直的先遣隊全軍覆沒。日軍爭奪瓜島初戰(zhàn)失利。同一天,日軍將領山本五十六接到情報,有9艘美軍艦船將要運輸物資到瓜島,山本五十六認為只要會同百武晴吉中將一起殲滅島上美軍,就可以奪回瓜島機場并誘出美國海軍主力決一死戰(zhàn)??上?,他對瓜島上的美軍實力也進行了錯誤的判斷,登陸瓜島時只派出了5000人。8月24日,在部隊登陸之前,山本五十六的艦隊與美軍第61特混艦隊在東所羅門海域進行了一場??沾髴?zhàn)。本來戰(zhàn)爭雙方勢均力敵,可日本人偏偏自我感覺良好,向長官頻頻告捷,山本五十六在錯誤的情報下認為美軍已經(jīng)被打敗,即命令運輸?shù)顷懖筷牭拇辉诠蠉u靠岸并登陸。

        美軍第61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觀察到,日軍正在進行一次魯莽的登陸行動,他決定將計就計,以退為攻,等日軍登陸后再以岸基機和艦載機予以迎頭痛擊。果然,在2000余人的日本先頭部隊剛剛上岸后,就被美軍火力打得血肉橫飛,傷亡慘重。此時,日軍終于意識到美軍在瓜島絕不是什么戰(zhàn)術襲擊,也不僅僅是要破壞機場,而是要把瓜島作為一個重要的反攻基地。8月31日,日軍戰(zhàn)時大本營下達命令,在瓜島方向集中陸海軍主力,協(xié)同作戰(zhàn)迅速擊潰瓜島美軍。這天晚上,日軍第35旅旅長川口清健少將率領4200人在夜色下乘驅逐艦強行登上瓜島,從此時起,雙方開始了一場為期半年之久的瓜島爭奪戰(zhàn)。

        1942年11月的瓜島,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利用竹筏渡過馬坦尼考河。

        1942年11月,瓜島上的克魯茲角,兩名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隊員在搜查日軍的一處暗堡。

        日軍“零”式戰(zhàn)斗機飛行員
        1943年4月7日,日本海軍“瑞鶴”號航空母艦駛離所羅門群島的布因島。甲板上,“零”式戰(zhàn)斗機飛行員正在為稍后的飛行任務做準備。不久,他們將駕駛戰(zhàn)斗機前往薩沃島,破壞盟軍在瓜島與圖拉吉、佛羅里達群島之間的航空和海上運輸線。

        戰(zhàn)略轉折

        及至此時,日本戰(zhàn)時大本營仍未對美軍在瓜島上的軍事實力有清楚的認識,足見在軍事情報的準確性上與美軍相比相差甚遠。他們一點一點地增加兵力,每一次增加都是失敗,而美軍在第一次登陸作戰(zhàn)時就投入了約2萬人的兵力,作戰(zhàn)效果不僅顯著而且傷亡也小。在瓜島的美軍指揮官名為范德格里夫特,具有豐富的叢林島嶼作戰(zhàn)經(jīng)驗。在8月7日至31日這段時間內(nèi),他組織美軍官兵在工事、兵力、作戰(zhàn)物資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還諷刺地利用起了日本人自己新修的機場,對日軍運輸兵力以及運輸物資的船只進行了狂轟濫炸,有力地延緩了日軍的登陸進程。從8月31日至9月15日為止,日軍第一次大規(guī)模進攻瓜島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眼見瓜島戰(zhàn)役屢戰(zhàn)屢敗,日軍大本營終于認識到,美國人在瓜島的力量不可小覷。在此情形下,爭奪瓜島顯得益發(fā)重要,日軍不得不增派大量援軍登陸瓜島。在海軍的炮火掩護下,至10月中旬,日軍在瓜島登陸作戰(zhàn)的兵力已經(jīng)達到2.2萬人。他們向島上的美軍發(fā)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擊,可均未占到什么便宜。此時,日軍在瓜島面臨著嚴重的物資匱乏,美國人控制了機場,使日軍的物資不能及時到達,許多日本官兵餓著肚子在打仗。日軍大本營指揮官明白,爭奪瓜島的時間拖得越久對日方越是不利。11月初,戰(zhàn)時大本營再一次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進攻,除了繼續(xù)增援部隊之外,還以強大的海軍炮火為掩護,在島上發(fā)動了一場全面進攻。面對日軍的威脅,美國也志在必得,總統(tǒng)羅斯福下令,將全部可調(diào)用的陸海空武器迅速調(diào)到瓜島,以強大的火力支援島上的美軍作戰(zhàn)。

        隨著一次次的失敗,瓜島戰(zhàn)役持續(xù)到1943年1月4日,日本人終于認清了形勢,戰(zhàn)時大本營下達了從瓜島撤退的命令,總共有1.3萬名日軍分三次從島上陸續(xù)撤出。2月9日下午,美軍完全占領了瓜島,成為半年爭奪戰(zhàn)以來的最后勝利者。整個瓜島戰(zhàn)役,雙方共交戰(zhàn)30多次,日軍傷亡十分慘重,總共3.6萬名島上日軍,有1.4萬人陣亡或失蹤,9000余人病死,1000人被俘。反觀美軍,僅有1600人陣亡,4200人受傷。

        1942年12月,瓜島上的一處海灘上遍布日軍士兵的尸體。此前不久,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在這里發(fā)起了一場登陸戰(zhàn),并取得了勝利。

        美軍傷員
        1943年1月15日,瓜島上,美軍第25師第35步兵團士兵穿過叢林,順馬坦尼考河而下,稍作休息時,將一位在前線戰(zhàn)斗中受傷的士兵從臨時擔架上轉移到另一個擔架上。

        本來美、日軍事實力自中途島戰(zhàn)役之后只是達到一個臨界點,優(yōu)劣還未充分顯露,而在瓜島戰(zhàn)役之后,日軍的軍事實力遭到進一步削弱,勝利的天平已經(jīng)開始向美國傾斜。日本大勢已去,在自己的血泊中走上了潰敗之路。

        09 一次鮮為人知的失敗作戰(zhàn) 空降西西里

        時間:1943年7月

        地點:意大利西西里島

        實施空降原因:若盟軍從海上登陸西西里,勢必與德軍有一場惡戰(zhàn)。為降低傷亡,保存兵力,盟軍采用一種新型戰(zhàn)術——派空降兵先進入西西里島,配合地面部隊作戰(zhàn)。

        結果:80%以上的空降兵未被空投在作戰(zhàn)目標地,空降師傷亡慘重,整個空降作戰(zhàn)行動以失敗告終。

        參戰(zhàn)空降部隊

        美軍:第82空降師(5307人參戰(zhàn),至7月15日撤離前線休整時僅剩3024人)

        英軍:第1空降師

        相關數(shù)據(jù)

        空降次數(shù):4次

        出動飛機數(shù)量:約4000架作戰(zhàn)飛機

        被擊中飛機數(shù)量:運輸機被擊落45架,擊傷86架,失蹤25架;滑翔機被擊落69架,著陸時墜毀15架,失蹤10架。

        空降總人數(shù):9816人(其中傘降1500多人)

        登陸西西里島,美英盟軍首次在二戰(zhàn)中采取了大規(guī)??战底鲬?zhàn)的方式,可惜此次空降并不像陸軍登陸那么好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西西里島空降戰(zhàn)后給馬歇爾將軍的備忘錄中甚至說:“我不相信空降師。”是什么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如此失望呢?

        劍指西西里島

        1943年5月,盟軍在北非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了保證同盟國在地中海的運輸航線暢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攻占西西里島成為美英盟軍打擊德、意法西斯的重頭戲。軸心國對此早有防范,西西里島歷來是易守難攻的咽喉之地,作為意大利最重要的南方門戶,德意聯(lián)軍守護這條海防線長達四年之久。盟軍打算登陸西西里島時,它由意大利艾爾雷多·古佐尼將軍指揮的第6集團軍(包括有11個意大利師和2個德國師)嚴加防范,其中有6個師依托堅固陣地組織防御,另外7個師作為戰(zhàn)役快速機動部隊,隨時在島內(nèi)發(fā)生戰(zhàn)事的地點之間機動防御。繼“肉餡行動”成功實施之后,希特勒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把德軍主力調(diào)往撒丁島和希臘,但德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依然意識到盟軍極有可能進攻西西里島,將戈林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派往西西里島,增強了該島的防御力量。因此,盟軍如果從海上登陸,就意味著將與把守在西西里島海防線上的德、意守軍展開一場惡戰(zhàn)。

        執(zhí)行此次登陸西西里島計劃的是由巴頓將軍率領的美第7集團軍和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英第8集團軍組成的盟軍第15集團軍群。為了盡快奪取勝利,兩位盟軍最高長官決定啟用新型的空降師配合地面作戰(zhàn),在登陸行動發(fā)起之前,先動用美軍第82空降師和英軍空降兵第1師,對登陸地域進行突擊,壓制意大利軍隊的海灘防御工事,為海上登陸部隊開辟登陸場,以保障英、美兩大集團軍主力順利踏上西西里島的土地。這是自二戰(zhàn)以來,盟軍首次采用大規(guī)??战当鲬?zhàn)的動作。

        西西里島空降計劃制訂之后,為了確保順利完成任務,美第82空降師和英第1空降師作了戰(zhàn)前演習準備。詹姆士·蓋文上校指揮美第82空降師與美空軍運輸機第52聯(lián)隊在烏杰達附近首次進行了空降運輸實戰(zhàn)演習,這是美空降師自成立以來的首次演習,因而顯得十分重要。6月20日前后,盟軍把空降戰(zhàn)役的時間確定在兩棲登陸之前的晚上,在夜色的掩護下順利著陸。按規(guī)定,美第82空降師分為兩個梯隊共5307人由蓋文上校指揮,由美第52運輸機聯(lián)隊的1500架C-47運輸機運送。英第1空降師在希克斯將軍指揮下分為兩個梯隊,搭乘137架滑翔機進入西西里島。

        這不是演習

        1943年7月9日晚,天氣突然變得惡劣,空中覆蓋著厚厚的云層,更糟的是個大風天,風速達15米/秒。此時的氣候條件十分不利于空降飛行,但箭已在弦上,空降計劃照舊執(zhí)行。20時45分,美第82空降師的第一梯隊起飛,他們的任務是在杰拉以東地區(qū)傘降,切斷公路,阻止敵軍增援,然后協(xié)同登陸奧里弗機場,第二梯隊負責增援第一梯隊的作戰(zhàn)。在大風天氣下,要準確地駕機飛行是比較困難的,更何況是在夜間。飛行員們艱難地駕駛飛機,盡量不使隊形散亂,但由于領航員缺乏復雜氣象及夜間飛行經(jīng)驗,許多飛機偏離了預定航線,向西西里島的東岸飛去。此時,守護東岸的德、意軍隊發(fā)現(xiàn)了機群,即用高射炮開始對空進行密集射擊。初次參戰(zhàn)的飛行員們慌了手腳,一次又一次地反復飛過海岸上空尋找空降場地標。雖說傘兵們早已做好了跳傘準備,可卻因為找不到降落位置而遲遲不敢跳傘。折騰一個多小時后,共有8架飛機被擊落,10架飛機被擊傷,傘兵們無奈之下顧不上方位對與不對,慌慌張張地便跳了下去。在10日凌晨,美第82空降師的2000余名傘兵七零八落地著陸了,許多傘兵,連蓋文上校本人在落地后都不相信是否是落在了西西里島上。顯然,預定的任務是完不成了,他們只好一邊各自為戰(zhàn),一邊收攏失散的部隊,至中午時,已收攏200余名傘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形下,他們?nèi)該敉肆说萝妼γ赖?5師登陸場的反撲。

        1943年,盟軍在突尼斯蘇塞港集結準備進攻意大利西西里島。

        西西里島登陸戰(zhàn)期間的馬修·李奇微少將(左二)
        1943年7月25日,美軍第82空降師師長馬修·李奇微在西西里小城里貝拉附近觀察戰(zhàn)場。馬修·李奇微1895年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1917年從西點軍校畢業(yè),曾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93年去世。

        11日,眼見美第82空降師的預定戰(zhàn)斗任務未能完成,巴頓將軍緊急命令魯本·塔克上校指揮第二梯隊出發(fā),空降在法列羅機場附近以增援美第7集團軍的登陸部隊。由于任務緊急,以至于沒來得及通知盟軍在西西里海岸附近的海軍。當天夜里10時40分,共有400余人的兩個先頭小分隊很順利地空降在指定地點,可是,當后續(xù)分隊飛抵西西里島上空時,地面和海面竟突然射出密集的炮火。載有1500名傘兵的運輸機連連中彈,有好幾架墜入海中。未被擊中的飛機被迫散開,偏離了航線,機上傘兵們手忙腳亂地跳出了機艙。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炮火竟然是盟軍的海軍艦隊和地面部隊向自己人開的火。他們早前接到情報說,當天晚上將有1個德軍傘兵團來空降(實際上是13日晚),因此一見到低空飛行的飛機就慌忙開火。結果,有23架飛機被擊落,37架飛機被嚴重擊傷,約有97名傘兵隨墜落的飛機一起葬身大海。恐怕他們至死也沒想到是被自己人打下來的。究其原因還是情報有誤以及首次空降準備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截至14日統(tǒng)計全師人數(shù)時,人們發(fā)現(xiàn),原有5300余人的美軍第82空降師,已減員至3000人左右了。相比美國人的壞運氣,英第1空降師的情形也不容樂觀。7月9日傍晚18點42分,希克斯準將指揮英軍機降第1旅2500余人,分乘由137架C-47運輸機牽引的137架滑翔機朝西西里島飛去。由于天氣惡劣,牽引機為了不使敵軍雷達發(fā)現(xiàn)而實行低空飛行,當臨近西西里島時也未升高高度,在遠距離的情況下便匆匆解纜,當場造成69架滑翔機在大風的作用下一頭栽到海里,損失600余人,其余的滑翔機散亂無序地降落在離目標較遠的地區(qū)內(nèi),其中有的在著陸時被撞毀,只有2架滑翔機著陸在指定目標——彭德格朗大橋附近。一番惡戰(zhàn)之后,在登陸部隊的支援下,他們總算攻下了彭德格朗大橋。7月12日,為了保障英第8集團軍順利通過卜利馬索爾大橋,蒙哥馬利決定使用由拉思伯里準將指揮的傘兵第二梯隊去搶占卜利馬索爾大橋。7月13日,英軍傘兵第1旅在19點左右分乘135架運輸機和19架滑翔機編隊向北飛往西西里島。為了避免盟軍護航艦隊的誤傷,機群在海上曾5次改變航線,但當他們飛抵西西里海域的東南角上空時,還是被盟軍艦隊誤認為敵機,在各種高射火器一陣猛射之下,有11架飛機被當場擊落,27架飛機因故障或迷航返航。幸存的飛機飛抵西西里島上空時,又遭地面德軍高射炮射擊,運輸機共3架被擊落,35架被擊傷?;铏C被擊毀4架,撞毀3架,1架因故障墜海。整個第二梯隊大約只有20%的兵力降落在指定位置。當時,適逢由德軍海爾曼上校指揮的空降師也在卜利馬索爾大橋傘降,準備增加大橋的防御。當他們落地時,竟然看見黑暗的夜空中飛來了英國人的滑翔機,并且進入了與自己相同的空降地。雙方傘兵立即展開戰(zhàn)斗,一番惡戰(zhàn)之下,直到16日,英軍的主力部隊到達此地后,才終于占領了該橋。

        1943年7月,英軍士兵登陸西西里島。士兵們把武器舉過頭頂,在齊腰深的水中涉水而過。

        作為美英軍隊首次進行的大規(guī)模夜間空降行動,此次西西里島空降戰(zhàn)役損失慘重。尤其以遭到己方艦隊和地面部隊的射擊而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觀,它被人們稱為“友好射擊”而載入二戰(zhàn)史。此次空降戰(zhàn)后,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在給馬歇爾將軍的備忘錄中寫道:“我不相信空降師。”一時間空降作戰(zhàn)的地位跌入低谷。實際上,這場戰(zhàn)役的失敗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與空降計劃準備不夠充分、海陸空各兵種缺乏密切而熟練的配合,戰(zhàn)場通信聯(lián)絡不暢等因素緊密相關。事實證明,在后來的諾曼底登陸中空降戰(zhàn)仍然有其巨大的戰(zhàn)術作用。

        10 消失的戰(zhàn)艦 神秘的彩虹計劃

        時間:1943年10月28日

        地點: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

        實驗對象:“愛爾德里奇”號小型護衛(wèi)驅逐艦(舷號DE-173)

        實驗結果:“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離奇失蹤,不久又詭異地重現(xiàn)。

        彩虹計劃

        實驗目的:讓軍艦隱形,躲避敵軍雷達的探測。

        第一次實驗時間:1943年7月23日

        第二次實驗時間:1943年10月28日

        結果:鑒于多件離奇事件,美國軍方終止實驗,所有實驗相關記錄均被列為絕密文件。

        戰(zhàn)爭與科學緊密相關,在戰(zhàn)爭時期,最尖端的科學往往被最先運用到武器實驗之中。20世紀最輝煌的物理成就莫過于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以及統(tǒng)一場論的理論。據(jù)傳,美國軍方曾大膽地對其統(tǒng)一場論進行了一次絕密實驗。

        大膽的試驗

        20世紀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時代??茖W經(jīng)歷著戰(zhàn)火的洗禮,而二戰(zhàn)時期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大膽運用最先進的科學以研究新型武器,原子彈的成功便是典型的例證。1925年至1927年間,愛因斯坦用德文將“統(tǒng)一場論”發(fā)表在一份普魯士的科學刊物上,一經(jīng)提出,便令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幻想家為之著迷,當然,這里面也包括了正被戰(zhàn)爭弄得焦頭爛額的美國軍方。以統(tǒng)一場論的觀點來看,物質在一種強力磁場的作用下便會產(chǎn)生屏蔽效應,簡單地說就是,人看不見我,我卻能看得見人。這種理論如果能應用于戰(zhàn)爭,那不就是戰(zhàn)無不勝了嗎?

        美國人的大膽作風舉世聞名,要知道,愛因斯坦的統(tǒng)一場論是至今尚待研究的領域??墒蔷驮诙?zhàn)時期,美國海軍就曾利用過統(tǒng)一場論來進行一項絕密試驗。該實驗的原理與夏天的路面上由受熱的空氣形成的霧氣造成的效果非常相像。只要借助電磁在軍艦周圍產(chǎn)生一個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磁場,就會使光線或雷達的無線電波發(fā)生折射和彎曲,這樣軍艦就可以干擾和躲避敵方魚雷的攻擊,后來該目標延伸為在周圍空氣中產(chǎn)生類似的強磁場而使敵人的雷達探測不到自己的存在??墒牵髞砻绹\娮罱K將其束之高閣,并矢口否認此事。一些媒體聲稱,這是因為實驗中出現(xiàn)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怪事。

        不可思議的結果

        1943年6月,在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停著一艘舷號為DE-173的護衛(wèi)驅逐艦——“愛爾德里奇”號。在這艘普通的船上,實驗人員安裝了數(shù)噸電子實驗設備。這些設備經(jīng)過適當?shù)目刂坪驼{(diào)節(jié),就可以使軍艦周圍的光和無線電波彎曲,從而產(chǎn)生屏蔽效應,讓敵人無法看見。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1943年7 月22日上午9時整,在費城的海軍造船廠里,“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進行了它的初次實驗。當時,磁力發(fā)生器的電源被接通,強大的磁場開始在艦身周圍形成。在岸邊觀看的海軍官員和科學家們睜大了眼睛,目睹這場奇觀:只見一片綠色的霧慢慢將“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包圍起來,從視線中將它遮去。隨著霧的逐漸消散,“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也蹤跡皆無。大約15分鐘后,實驗人員關上了磁場發(fā)生器,綠色的霧重又出現(xiàn),“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則在霧散去的同時在原來消失的地點重新現(xiàn)身。軍艦的物質形態(tài)竟然從人們眼中消失了,實驗的結果遠遠超出了預想!岸上的人們興奮地登上驅逐艦,這時,他們覺得有些不對勁,船上的船員們分辨不出方向,還都感到惡心。美國海軍將艦上所有船員調(diào)換走,并很快換上一批新船員。

        為了保證人員和軍艦的安全,海軍重新確定了只讓雷達探測不到軍艦存在的實驗目的,并將實驗設備做了相應改動。10月28日下午17時15分,“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進行了最后一次實驗。工作人員再次開啟了電磁場發(fā)生器,幾分鐘后,水面上的“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只能依稀看到艦身輪廓,這時似乎一切正常,突然,不可思議的事發(fā)生了,一道炫目的藍光閃過,軍艦完全在水面上消失了。幾秒鐘之后,它匪夷所思地出現(xiàn)在幾英里以外弗吉尼亞州的諾??耍⒃谀抢锿A袅藥追昼?。然后,像它神秘地出現(xiàn)一樣,它又從諾??讼?,再度回到費城造船廠的實驗基地。參觀實驗的人們目瞪口呆地看著整個過程的發(fā)生與結束!經(jīng)過這次實驗后,艦上多數(shù)船員感到劇烈惡心,有些船員失蹤,有些船員發(fā)了瘋,最怪異的是,有五名船員的肉體和艦身的鋼鐵結構居然融合在了一起!他們回憶不起在艦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后來他們都被判定為“心理健康程度不適合服役”而被迫退伍。美國海軍隨后封閉了所有消息,這次實驗的所有記錄也均被列為絕密文件。

        11 失蹤的納粹財寶 納粹高官偷運珠寶

        時間:1943年~1945年

        財寶來源:納粹德國占領區(qū)

        總價值:數(shù)額龐大,至今仍無法做出準確估量。

        疑點:納粹聚斂的巨額財富在戰(zhàn)后仍去向不明。

        財富的四個可能去向

        去向一:存于梵蒂岡、瑞士、南美的銀行,甚至英格蘭銀行和美國聯(lián)邦儲備局。去向二:在戰(zhàn)爭期間被藏匿,目的是用于納粹在戰(zhàn)后的“復興”。

        去向三:被逃脫制裁的納粹高官據(jù)為己有。

        去向四:被戰(zhàn)勝國占有。

        聚焦阿根廷

        起因:一份解密的二戰(zhàn)絕密檔案

        事件:一部分納粹財寶流向阿根廷

        其他跡象:納粹德國戰(zhàn)敗后,很多納粹黨人逃亡阿根廷。

        二戰(zhàn)時期,納粹的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他們在侵略別國的同時,也像強盜一般洗劫錢財,當然也包括私人財產(chǎn),這些巨額財富以一種隱匿的方式被藏了起來。

        復興計劃

        二戰(zhàn)中,德軍從其他國家擄掠了大量財寶,德國國家銀行把這些黃金歸入自己的黃金儲備。這是納粹侵略的最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也是希特勒將戰(zhàn)爭持續(xù)進行下去的重要資源。一些中立國家為了某種利益給納粹大開方便之門,比如瑞士、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等。通過瑞士銀行的中轉,納粹黃金先被兌換成瑞士法郎,納粹再用這些“洗”過的錢從中立國家購買戰(zhàn)爭原料?,F(xiàn)在,人們僅僅知道納粹寶藏大致存于梵蒂岡、瑞士以及南美的銀行。除此之外,納粹財寶有些在戰(zhàn)爭期間被藏匿,還有些被逃脫制裁的納粹高官據(jù)為己有,最后被戰(zhàn)勝國占有一部分,如英國和美國,因而納粹的黃金賠償問題至今仍引發(fā)許多爭議。

        2007年春天,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180份二戰(zhàn)時期的絕密文件。其中一份文件顯示,在1943年,英國軍情五處逮捕了一個名叫埃內(nèi)斯托·霍普的阿根廷人。此人是德國情報部門的秘密特工,被逮捕時正在西班牙一帶活動。英國軍情五處從他的居住處找到了無線電臺、密碼本、偽造的證件以及行動計劃等。數(shù)周的審訊后,霍普最終向軍情五處交代了真相。原來早在二戰(zhàn)結束前兩年,德國納粹高官就制訂了詳細的“復興計劃”,即準備將掠奪來的財富向包括阿根廷在內(nèi)的一些中立國家轉移,以便德國戰(zhàn)敗后能夠盡早恢復元氣。

        與此同時,盟國也在盡力尋回這些財富,然而直到1945年4月初,他們才意識到這項任務的規(guī)模之大。

        驚世黃金

        作為中立國的美洲國家阿根廷,在二戰(zhàn)中為納粹德國的經(jīng)濟活動提供了相當?shù)谋憷?。英國的解密文件顯示,二戰(zhàn)期間,在阿根廷的許多德國公司將其利潤交給當?shù)氐募{粹間諜組織充當活動經(jīng)費。通過小規(guī)模的走私活動,許多物資,如德國急需的工業(yè)用金剛石和鉑金等,仍在源源不斷地從阿根廷流往德國。不僅如此,在戰(zhàn)爭末期,許多納粹高官逃向中立國家,阿根廷正是其中之一。1944年1月,在美國的壓力下,阿根廷被迫同德國斷絕了外交關系。此后,阿根廷繼續(xù)保持中立態(tài)度。

        已經(jīng)被確認的納粹運送到阿根廷的最大一筆財富,是納粹高官馬丁·鮑曼在1943年至1944年期間,由西班牙轉運至阿根廷的大批掠奪財富。美國作家法拉格聲稱,這些轉移記錄都保存在阿根廷、英國和美國的檔案中。所有運到阿根廷的財物以埃娃·庇隆夫人的名義存入了阿根廷中央銀行的金庫里。這筆巨額財富后來被庇隆家族侵吞了不少。20世紀50年代,埃娃夫人去歐洲旅行期間,在數(shù)家瑞士銀行存入了超過8億美元的資產(chǎn),由此可以想象這筆納粹財富之巨?,F(xiàn)在雖然無法確切知道被鮑曼轉移到阿根廷的納粹財產(chǎn)的數(shù)量,但它無疑是未被追回的最大一筆納粹財富。

        另外,在戰(zhàn)后還有一則與此相關的傳聞。戰(zhàn)爭即將結束時,一支德國潛艇隊攜帶大量財物,甚至包括希特勒在內(nèi)的納粹要員前往阿根廷避難。1998年,據(jù)俄國《真理報》稱,約20艘德國潛艇在1945年5月1日至6日間從挪威的卑爾根港起航,在佛得角群島附近與另外一支德國潛艇隊會合。他們在那里獲悉德國投降的消息,一些潛艇隨后被艇員鑿沉,還有一些向盟國投降,但其中至少有6艘潛艇繼續(xù)向阿根廷航行。這6艘潛艇內(nèi)的大量財富,是否流向了阿根廷已成未解之謎。

        這幅畫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作品,1939年被納粹軍官漢斯弗蘭克盜走,至今下落不明,它最后出現(xiàn)的地點是波蘭克拉科夫市最具盛名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

        12 生死諾曼底 D日解密

        時間:1944年6月

        地點:法國西北部諾曼底

        行動代號:“霸王行動”

        參戰(zhàn)雙方

        盟軍:美國、英國、加拿大、自由法國和波蘭?約287萬人

        德軍:約138萬人

        D日的誕生

        1943年5月:華盛頓會議中,英美兩國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于1944年5月實施登陸。之后,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簡稱“考薩克”)開始制定“霸王行動”的相關計劃,將登陸點定在諾曼底。

        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期間,英、美、蘇三國確定于1944年5月發(fā)動“霸王行動”。

        1944年1月: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修改了該計劃。

        1944年2月:英美聯(lián)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修改后的作戰(zhàn)計劃,同時將登陸日期推遲至6月初。之后,盟軍統(tǒng)帥部開始確定登陸的具體日期和時間。

        1944年6月4日:登陸行動最終確定在6月6日開始。

        D日作戰(zhàn)題材影視

        《最長的一天》/1962年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兄弟連》/2001年

        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規(guī)模空前宏大的一場登陸戰(zhàn)役,它擊潰了希特勒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使德軍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困境,決定了納粹德國在二戰(zhàn)中的徹底失敗,因而被世界歷史永遠地記載??墒沁@一登陸戰(zhàn)為什么要在1944年的6月6日6時30分進行呢?這里面大有文章。

        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

        1941年夏天,希特勒的侵略擴張囂張到了極致。從北極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脈,東至維斯瓦河,西達大西洋之濱的半個歐洲均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最后的東歐平原上最大的國家蘇聯(lián),一直是希特勒最想征服的地方。6 月22日4時30分,希特勒單方面撕毀與蘇聯(lián)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發(fā)動了一次規(guī)模最大的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蘇聯(lián)在戰(zhàn)爭初期接連失利,傷亡十分慘重。

        丘吉爾首相在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當天就發(fā)表了向蘇聯(lián)提供支援的演講,美國的羅斯??偨y(tǒng)也表明了向蘇聯(lián)提供外交援助的態(tài)度。東西方世界之間的爭吵暫時停了下來,他們將聯(lián)手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1年10月1日,英國、美國與蘇聯(lián)召開莫斯科會議,簽署了著名的《莫斯科宣言》,英、美兩國同意在援助蘇聯(lián)的同時,還答應在適當?shù)臅r機開辟一個相對于蘇德戰(zhàn)場的第二戰(zhàn)場。

        斯大林太需要槍、炮、飛機和坦克了,而他更需要的,是把戰(zhàn)火再次引向西歐,這樣將大大減緩他東線戰(zhàn)場的緊張局面,才有可能緩過一口氣來反敗為勝。1941年是蘇聯(lián)紅軍在戰(zhàn)場上最吃緊的一年,斯大林自7月起就多次寫信要求英國在當年就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英國政府對此猶豫不決,因為在二戰(zhàn)中其自身也受到了相當大的打擊,無論從兵力還是物資上都嚴重匱乏。在這個時候僅憑英國實力開辟第二戰(zhàn)場無異于送死。所以,丘吉爾一直在開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上不給予斯大林明確的答復。

        盟軍向諾曼底集結
        1944年6月6日,天氣異常惡劣,盟軍在法國諾曼底實施登陸,諾曼底海岸附近到處是運兵船。為了實施這一大規(guī)模的登陸戰(zhàn),盟軍集結了多達約287萬人的部隊,其中陸軍投入36個師,海軍投入5300艘作戰(zhàn)軍艦,空軍投入1.37萬架作戰(zhàn)飛機。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參戰(zhàn),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多了一個最有力的盟友。開辟第二戰(zhàn)場有了美國人的加入后,可行性就高了許多。1942年4月1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批準了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關于在西歐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五個條件??墒牵瑸槭裁磪s一直拖延到了1944年6月6日呢?

        行動開始

        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主要以美、英聯(lián)盟作戰(zhàn),因此只要任何一方有不同的意見這個戰(zhàn)場就開辟不了。之所以斯大林早在1941年提出的建議被延至1944年,一個原因是提出時美國未參戰(zhàn),英國缺乏實力因而時機不成熟;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參戰(zhàn)后在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問題上與盟友英國遲遲未能達成一致。尤其是在決定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地點、時間的時候,兩個國家曾產(chǎn)生過嚴重分歧。美國軍方堅持在西歐開辟戰(zhàn)場,而丘吉爾則打算在地中海區(qū)域開辟。1943年11月,在開羅會議上,丘吉爾與美國馬歇爾將軍甚至吵得不可開交。丘吉爾建議在愛琴海上的羅德島開戰(zhàn),他認為,如果攻占了這個島,就可以搶在蘇聯(lián)人前面,從巴爾干半島向前推進,占領羅馬尼亞、奧地利和匈牙利。其意就是寧愿多些損失也不想讓蘇聯(lián)人搶頭功。可是,美國人并不同意他的觀點,堅持要在西歐開辟第二戰(zhàn)場。丘吉爾差點沒氣暈了,他激動地扯著上衣翻領,口沫橫飛地對馬歇爾說:“我告訴你,我們英國皇家軍隊只知道步槍必須吐火,坦克必須馳騁沙場!”馬歇爾將軍與他針鋒相對地說:“假如讓我決定的話,我絕對不會讓我們的士兵去那個該死的島上送死,不,上帝可以證明,絕不容許!”其口氣更加堅定。最后,不管丘吉爾多么不愿意,在作戰(zhàn)實力大大超過英國的美國人的說服下,雙方終于達成了在1944年5月發(fā)動“霸王行動”的共識。

        1944年6月的諾曼底,一名戰(zhàn)地記者從一座大橋上用相機捕捉到了這個場面:一艘盟軍坦克登陸艇上停滿了吉普車,一艘拖船拖拽著它前行。登陸艇出現(xiàn)于二戰(zhàn)之前,是一種小型兩棲艦艇,可以運送登陸兵及武器裝備在岸灘直接登陸。這種艦艇吃水淺,機動靈活,可以深入到登陸艦不能到達的淺水區(qū)和岸灘登陸。

        1944年6月,盟軍艦隊行駛在公海上,它們將駛往諾曼底登陸海域。每艘艦船上方都有一個觀察氣球,兩者通過一條電纜連接。如今諾曼底的海風早已將當年的戰(zhàn)火硝煙吹得無影無蹤,但我們還可以從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中重拾那一段永不磨滅的回憶。

        為了實施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登陸戰(zhàn),美英雙方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指揮官。盟軍以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為最高司令,英國名將蒙哥馬利將軍則擔任陸軍總司令一職。一時間,他們齊集于英國倫敦,確定以法國北部的諾曼底海灘為登陸地點。為了避免讓德國的情報機構知道“霸王行動”的登陸地點,盟軍做了大量的保密和欺騙敵人的情報工作。后來,竟然成功地讓希特勒誤以為是在法國加萊地區(qū)登陸,并把大量的德軍主力部隊調(diào)到那里防備。地點是定了,可在登陸時間的問題上卻讓最高統(tǒng)帥艾森豪威爾作了難。要知道,海、陸、空三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必須要有一個適宜的氣象條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當時,空軍和陸軍要求在一個月明星稀、能見度較好的氣象條件下登陸,以便于發(fā)動火力打擊,而海軍則提出,最好是在月黑之夜登陸,能見度低才能使德軍不便于發(fā)揮岸炮火力。三軍只有在低潮時登陸的要求是共同的。如何滿足不同軍種不同氣象的天氣條件,可真是一個大學問。直到6月4日,盟軍得到的氣象分析仍舊是“云層低、風大、波濤洶涌”。怎么辦呢,戰(zhàn)勢不等人啊?艾森豪威爾命令盟軍負責氣象的軍官斯塔格迅速拿出一個適宜作戰(zhàn)的時間來。經(jīng)驗豐富的斯塔格明白,此時287萬人均已做好戰(zhàn)斗準備,容不得拖延時間。經(jīng)過一天的分析,他終于算出了一個相對適宜的作戰(zhàn)時間,即6月6日。在5日的一場大雨之后,6日將有一段36小時的宜于三軍作戰(zhàn)的時間。艾森豪威爾在仔細聽取他的報告之后,沉默地思考了一陣,然后,從嘴里吐出了三個詞:“Let's go!”

        就這樣,歷史在這里在這個時間定了格,1944年6月6日6點30分,龐大的海陸空三軍共287萬人,如潮水一樣向希特勒吹噓的“大西洋壁壘”奔去。

        6月6日清晨諾曼底海灘上的激戰(zhàn)

        巴頓缺口之謎

        諾曼底登陸戰(zhàn)是一次由盟國諸名將親自操刀的軍事盛宴,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巴頓,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將。在他們的領導下,諾曼底登陸像一把致命的匕首,插向第三帝國的心臟。其縝密的戰(zhàn)術配合,“出奇”情報戰(zhàn)的勝利,超低的傷亡率,無一不顯示出精兵強將們在軍事上的完美演繹。不過,如同世界上沒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在整個諾曼底登陸作戰(zhàn)中,仍然顯示出戰(zhàn)術配合的欠缺來?!鞍皖D缺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1944年8月12日,盟軍把德國第7集團軍包圍在陣地東端,只剩下法萊斯和阿干坦之間的一個缺口還沒有封住,形成一個巨大的口袋,德軍被裝在這個口袋里,盟軍只需將口袋封住,就可以打一場漂亮的圍殲戰(zhàn),提前結束二戰(zhàn)。可是,這個本應由巴頓將軍統(tǒng)領士兵去進行封堵的缺口,卻因一個突然的命令而暴露在德軍面前,導致數(shù)萬德軍在8月20日盟軍的包圍圈封合之前溜之大吉。這次安全大撤退被稱為“德軍的敦刻爾克”,德國歷史學家蘇拉姆教授描述道,“在德軍這一撤退行動中,敵軍得以切斷并且殲滅全軍的機會也就一去不復返”。8月12日,巴頓率領的第3集團軍進抵阿干坦,只要他在此時向北急進19千米,就可以到達法萊斯,與加拿大人和波蘭人的軍隊會師,整個德軍將陷入包圍圈中??墒?,他們沒有這樣做。13日,巴頓的偵察部隊已經(jīng)接近了法萊斯,途中接到一個奇怪的命令,要他們撤回阿干坦。后來,這個缺口足足敞了一星期之久,德軍當然溜了。

        登陸猶他海灘
        并不是每一處海灘都帶給盟軍巨大的傷亡,在猶他海灘登陸的美軍第4步兵師和第90步兵師就相當輕松和從容。他們所攻擊的地區(qū)只有一個連的德軍駐防,在3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中,美軍只傷亡197人,還不到預計的1/10。

        負傷的美軍士兵
        美國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第3營的士兵們在成功登陸奧馬哈海灘后稍作休息,他們背靠一處懸崖而坐,因為這樣相對安全。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受了傷,但香煙和食物給了他們暫時的安慰。

        作為一名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老將,巴頓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下達這個奇怪命令的人,必定是比巴頓軍銜更高的將領。而在當時,只有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地面部隊司令蒙哥馬利、美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雷的軍銜比他高。是誰給巴頓發(fā)布的命令呢?領導第21集團軍的,正是地面作戰(zhàn)總指揮蒙哥馬利將軍。適時,蒙哥馬利直接指揮下的英國、加拿大部隊正在法萊斯缺口的一側,從8月7日起,他就對法萊斯發(fā)動了代號為“總體作戰(zhàn)”的攻擊計劃,至10日,距法萊斯還有7千米路程,作戰(zhàn)雙方均損失慘重,蒙哥馬利的部隊被德國人死死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此時,只有在不遠處的巴頓部隊能完成封閉包圍圈的任務了,可是,正在巴頓向法萊斯前進之際,卻被美集團軍群司令布雷德利電告不得繼續(xù)向北移動,如果有小部隊已經(jīng)進至“法萊斯附近或者到達阿干坦以北,即應撤回?!边@道指令后來成為盟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最引起爭論的一道指令。巴頓和他的第15集團軍大感意外地眼睜睜地看著數(shù)萬德軍從“缺口”蜂擁而出。實際上,布雷德利并不是命令的發(fā)布人,他對撤回的指令也怒不可遏。

        D日登陸有必要嗎

        在盟軍積極備戰(zhàn)“霸王行動”的時候,德國人在干什么呢?希特勒讓隆美爾和倫德施泰特兩位元帥到西線戰(zhàn)場上抵抗意欲登陸的盟軍。雖說戈培爾把大西洋壁壘吹噓得如銅墻鐵壁,但國內(nèi)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高級將領都明白,德國一旦開始兩線作戰(zhàn)就是失敗的開始!而這個失敗已經(jīng)在所難免了。對此,德國反情報機構負責人威海姆·卡拉瑞斯早已明了,早在4年之前,他就加入了反納粹的“黑色管弦樂隊”組織,并成為其中的靈魂人物。他們一直努力設法得到美英等國的支持,致力于除掉希特勒,早日結束戰(zhàn)爭。然而,盟軍對他們的建議總是不予理睬。

        身為德國情報機構負責人的卡拉瑞斯明白,盟軍將要在1944年6月的某個時候發(fā)動一次大的進攻,因為在這之前,已經(jīng)有大批兵力集結在英吉利海峽一側,卡拉瑞斯不會不知道這場戰(zhàn)役的重要性。這個一向謹慎的人在這時已經(jīng)將“謹慎”二字拋到九霄云外了。在5月下旬,他托一名可靠的法國地下組織人員給英國軍情六處領導人曼茨寫了一封信。信上再次要求盟軍與黑色管弦樂隊合作,以避免即將發(fā)生的戰(zhàn)事??墒牵麉s不知道盟軍要求德國無條件投降,志在必得的他們刀已出鞘,不會理睬他的建議。英國軍情六處領導人曼茨給他回了一封信,要他到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去取回信。

        登陸戰(zhàn)中的五個灘頭陣地

        劍海灘

        劍海灘是一段低矮的沙質陡壁下長約3千米的海灘,是五個登陸灘頭中最東邊的一個,負責劍海灘登陸的是英軍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當天在劍海灘登陸的2.9萬名英軍中,僅有630人傷亡。

        朱諾海灘

        朱諾海灘正面為沙丘地帶,寬約10千米。朱諾海灘的登陸部隊是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第2裝甲旅,他們在登陸開始時就遭受重創(chuàng),登陸先頭部隊傷亡率高達50%,接近中午時分才牢固控制朱諾海灘的登陸陣地。此戰(zhàn)中,加拿大部隊官兵共有2.14萬人,傷亡人數(shù)約為1200人。

        金海灘

        金海灘是整個登陸行動的中心點,此處海灘海岸的坡度較緩,對于英軍第50步兵師及第8裝甲旅的登陸十分有利。臨近傍晚的時候,已有2.5萬名英軍順利登岸,其間只有413名官兵傷亡。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是五個灘頭中德軍防守最嚴密的一個,其正面寬10千米,德軍第352步兵師駐守在高30米的灘頭峭壁之上,地勢十分險要。負責在這里搶灘登陸的是美軍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他們在中午突破守軍防線,建立登陸陣地。當天美軍登陸人數(shù)為3.4萬人,而傷亡人數(shù)達到2400人。

        猶他海灘

        猶他海灘由一片低矮沙丘組成,雖然美軍第4步兵師及第90步兵師實際登陸地點要比預定位置向東偏離近2千米,但走運的是德軍在這里的兵力不是很多,美軍在3小時之內(nèi)就越過灘頭陣地。猶他海灘登陸戰(zhàn)是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中傷亡人數(shù)最少的搶灘登陸作戰(zhàn),2.3萬名美軍官兵中只有197名傷亡。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4年6月5日下午,英國格林漢姆科門的皇家空軍機場,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登陸戰(zhàn)役開始之前視察101空降師。這些傘兵即將登上飛機,參加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第一次登陸戰(zhàn)役。在這里,艾森豪威爾進行了名為《反攻動員令》的著名演講。

        這是一封事關生死的絕密信件,為了挽救德國,盡量減少人員傷亡,他決定鋌而走險,做最后的嘗試。1944年6月4日下午6時,卡拉瑞斯來到位于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在一位嬤嬤的臥室里,他與法國地下組織(該組織在那時受英軍情六處的指揮)領導人阿莫德上校見了面。兩個敵對勢力的領導人在一種不可思議的情形下聚在了一起。阿莫德將曼茨的信交給他。卡拉瑞斯戴上眼鏡,開始仔細地閱讀這封至關重要的信的內(nèi)容。一片安靜之后,他失望地嘆了一口氣,說:“德國完了。”

        36小時之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至于戰(zhàn)場上的傷亡,有艾森豪威爾的話語為證,“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下全是死人和腐爛的尸體……”

        對于許多德國人來說,如果由盟軍和德國內(nèi)部反納粹組織合作,除掉希特勒,停止戰(zhàn)爭將會大大減少傷亡。著名的德裔美國歷史學家卡羅來斯·馮·魯?shù)喜?,他在?zhàn)后長時期內(nèi)宣傳這場戰(zhàn)爭的不必要性,數(shù)百萬將士和平民就會免于傷亡。眾所周知,德國國內(nèi)在戰(zhàn)爭后期已經(jīng)有許多人在反對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的刺殺事件就是一個明證??上У氖?,盟軍的目的是要徹底摧毀這座城,掃除一切納粹分子及其精神。因而,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必須而且要徹底。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丘吉爾首先站出來承認,英美聯(lián)軍在戰(zhàn)時沒有對德國內(nèi)部的反抗力量予以理會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情。

        諾曼底戰(zhàn)場上,一個美軍士兵戰(zhàn)死了,他的戰(zhàn)友將他的槍和頭盔樹立在他犧牲的地方。“所有參加了D日的勇士都不應該被忘記。”關于這場血腥的戰(zhàn)爭,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曾這樣說。

        13 “狼穴”里的爆炸聲 刺殺希特勒

        時間:1944年7月20日

        地點:德國拉斯滕堡市和波蘭肯特申市之間的“狼穴”

        暗殺行動代號:瓦爾基里

        策劃組織:暗殺惡魔小組

        暗殺執(zhí)行者:施陶芬伯格

        結果:希特勒只受了輕傷,逃過一劫。施陶芬伯格和另外幾名行動策劃者被立即槍決。

        施陶芬伯格檔案

        1907年:出生在一個德國貴族家庭。

        1943年4月7日:在北非觸雷,失去左眼、右手和左手的兩根手指。

        1943年9月:擔任德國陸軍辦公廳參謀長,成為反納粹團體核心人物。

        1944年6月:晉升為上校,同時擔任國內(nèi)駐防軍司令弗洛姆將軍的參謀長。

        1944年7月20日:執(zhí)行暗殺希特勒的行動。

        后續(xù)事件

        蓋世太保開始在德國和占領區(qū)大肆搜捕所謂的密謀份子,數(shù)千人被處決,上萬人被關進集中營,三位德軍元帥被牽連,其中維茨勒本被處死,隆美爾和克魯格被迫自殺。

        時至今日,仍有德國人不堪回首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二戰(zhàn)歲月,這個曾經(jīng)為人類奉獻出康德、愛因斯坦、莫扎特、貝多芬的國家在二戰(zhàn)中是怎么了?難道就沒有人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的不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正義和使命感使一些德國人行動起來,他們想用生命挽救國家。

        瓦爾基里行動

        1943年,德國軍隊在二戰(zhàn)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大批德國士兵在異國陣亡或是被俘,其余受傷者殘疾者更是無數(shù)。許多德國軍官在這時開始反省這場戰(zhàn)爭,他們雖然身處于戰(zhàn)場或是指揮所,心里其實早已厭倦了戰(zhàn)爭,期望能早點結束這場戰(zhàn)爭。同時,德軍軍營中早已出現(xiàn)反納粹組織,他們痛恨希特勒和他的納粹主義,他把德國引向戰(zhàn)爭,使這個國家在犯罪,而這一切只有除掉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才能停止。在這個時候,一批勇敢的德國軍官成立了一個密謀刺殺希特勒的“暗殺惡魔小組”。其首領包括德國陸軍總司令部的海爾姆斯·斯蒂夫將軍、德國后備軍參謀長施陶芬伯格上校等,該組織人數(shù)達到數(shù)百人,他們都是對納粹深懷不滿的德軍軍官,愿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德國的和平。在那時,希特勒在國內(nèi)仍有絕對的影響力,擁有大批納粹支持者,這些軍官明白,即使他們的計劃成功也要冒著被狂熱的納粹分子絞死的危險??墒牵绻粴⑺老L乩?,就還會有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毫無意義地死去,還會有數(shù)不清的猶太人、波蘭人、斯拉夫人被送進毒氣室。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察看爆炸現(xiàn)場
        1944年7月20日,正是因為墨索里尼將要在14時30分到達,才使得原定于13時召開的會議提前到12 時30分。施陶芬伯格得知會議時間更改時,時鐘已經(jīng)走過了12時。倉促之間,這位上校只來得及組裝好一枚炸彈。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當時引爆的是兩枚炸彈,也許希特勒的生命將終止在1944年,而二戰(zhàn)的歷史也將會改寫。

        密謀集團的成員之一、陸軍辦公廳主任弗雷德里希·奧爾布里希特將軍。在后來的搜捕行動中,他也被黨衛(wèi)隊抓捕并處決。

        1944年7月,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暗殺惡魔小組加緊了刺殺希特勒的計劃。他們策劃了一個名為“瓦爾基里”的行動。瓦爾基里在北歐日耳曼神話中是一群美麗而可怕的少女,據(jù)說她們飛翔在古戰(zhàn)場上,尋找那些該殺死的人。刺殺阿道夫·希特勒,用這個名字再合適不過了。在刺殺計劃實施以前,密謀者之一特雷斯克上校曾說:“行刺必須進行,不惜任何代價。即使失敗,也必須行動。因為問題已不在于具體目的,而是德國抵抗運動在世界和歷史面前敢于做出這一決定性的舉動。”因此,刺殺行動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具體目的本身。它表明了德國人敢于推翻希特勒政權的決心和立場。

        執(zhí)行者

        刺殺希特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慮到希特勒身邊保鏢重重,能接觸他的全是德國軍界最高層的人,在執(zhí)行此計劃時,必須是能接近希特勒的人,他至少要能有和希特勒握手的機會。而在執(zhí)行行刺活動的過程中,最好能順帶除掉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戈林和希姆萊。

        暗殺惡魔小組決定讓剛剛被晉升為國內(nèi)駐防軍總司令部最高長官的施陶芬伯格上校執(zhí)行這個重大的任務。

        施陶芬伯格于1907年出生在德國一個貴族軍人家庭,良好的家境和軍人門風使他從小養(yǎng)成了保衛(wèi)祖國,為德國人民戰(zhàn)斗的思想。早在希特勒上臺執(zhí)政之前,他就加入了德國國防軍,希特勒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受其影響成為一名納粹的崇拜者??墒窃陂L期的作戰(zhàn)中,他逐漸對納粹黨徒們的橫行霸道和滅絕人性感到厭惡,對希特勒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深感不滿,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他受傷之后。1943年,施陶芬伯格在突尼斯的一次戰(zhàn)斗中嚴重受傷,炮彈炸斷了他的右手,左手只剩下三個指頭,右眼完全失明。在那之后,他開始深刻反省這場戰(zhàn)爭,對希特勒在軍事上的一意孤行徹底絕望。此番行動他志在必得,能挽救德國于水深火熱的戰(zhàn)爭之中,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希特勒十分賞識這位作戰(zhàn)英勇、指揮有方的德國青年軍官,曾公開表揚他是一個有思想、很理智的指揮官。因此整個德國高層軍官中,沒有人會懷疑施陶芬伯格要做什么“壞事”。

        在整個刺殺行動中,施陶芬柏格只是行動主要執(zhí)行者,主要策劃者是他背后的德國高層將領,如最高統(tǒng)帥部通訊處長埃里希·菲爾基貝爾將軍、陸軍辦公廳主任弗雷德里希·奧爾布里希特將軍、總參謀部的林德曼將軍等。

        刺殺始末

        當時,在今波蘭境內(nèi)距華沙北面200千米的偏僻樹林內(nèi),一個希特勒以“狼”命名的俗稱“狼穴”的地方,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東線軍事指揮中心。德國的元首大本營周圍戒備森嚴,四周布滿了地雷,時刻有荷槍實彈的衛(wèi)兵手中牽著狼狗走來走去。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召集德國高層軍官在這里舉行會議。10時30分,施陶芬伯格上校在副官的陪同下手提公文包經(jīng)過三道崗哨進入“狼穴”的中心,公文包內(nèi)藏有兩顆重1950克的炸彈。那是東線中級指揮官菲利普·馮·伯澤拉格爾為他提供的英國特制炸彈。早在7月初,施陶芬伯格就在包內(nèi)一直裝著這種炸彈,由于機會不成熟而沒有引爆,因為反納粹小組堅持要把希特勒及其主戰(zhàn)骨干一網(wǎng)打盡。7月中旬,施陶芬伯格曾三次與希特勒有過直接接觸,但由于戈林和希姆萊均未在場,所以未下決心動手。這一次對他而言則是一個絕好的暗殺機會,希特勒的高官都會來,而且由于官員眾多,他可以趁混亂逃出去。

        2007年,好萊塢拍攝了一部反映“7·20”事件的電影《刺殺希特勒》(英文片名Valkyrie),制作方挑中了美國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右)來飾演施陶芬伯格(左),導演則是曾執(zhí)導了《X戰(zhàn)警》、《超人歸來》等賣座電影的著名導演布萊恩·辛格。2007年7月18日,該片在德國柏林開機,劇組進入柏林城中知名的歷史建筑物本德勒布洛克(Bendlerblock)進行實地拍攝,這是制片方與德國軍方和政府交涉數(shù)月爭取到的。1933年至1945年,本德勒布洛克是德國陸軍參謀部辦公地,施陶芬伯格就是在這座灰色混泥土建構的龐大建筑群落中的一個庭院里被執(zhí)行槍決的。2008年,《刺殺希特勒》上映,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贏。

        會議本來準備在13時開始,而希特勒卻在12時半就開始了會議,這使施陶芬伯格不得不倉促著手組裝定時炸彈。對施陶芬伯格這樣一個手有殘疾的人來說,要在數(shù)分鐘內(nèi)組裝好炸彈比較困難。當時有幾位軍官甚至從他附近走過,看見他在包什么東西。但是沒有誰會想到,施陶芬伯格竟敢在希特勒的指揮部組裝炸彈。由于時間倉促,他在僅裝好一枚定時炸彈的情況下便趕往會議室。

        此時,希特勒正背朝門,坐在桌子中央。他一邊把玩著放大鏡,一邊聽陸軍副總參謀長兼作戰(zhàn)部長豪辛格將軍匯報東線局勢。施陶芬伯格一踏進會議室便向希特勒問候。之后,他在豪辛格身旁就座,把棕色的公文包放在桌腿底下,盡量把它推向希特勒,離希特勒只有2米。此時,時針指向12時37分,還有5分鐘爆炸。趁大家專心致志聽報告時,施陶芬伯格借口打個電話悄悄地離開了會議室。

        豪辛格是反希特勒密謀圈的邊緣人物,他并不知道這一謀殺計劃。他的副官俯身到桌面上來,想更清楚地看一看地圖,但是那只棕色的公文包礙事,他想用腳把它踢到旁邊去,沒踢動,他就用手把它放到了桌子底座的另一邊。

        然而,可能就是這一挪,救了希特勒的命,從根本上改變了歷史進程。幾分鐘后,一聲巨響,會議室頓時籠罩在煙塵中,碎片橫飛,數(shù)名軍官被炸得血肉模糊。

        1944年7月20日12時42分,炸彈在“狼穴”爆炸,會議室濃煙滾滾,火焰升騰,房屋的玻璃被徹底震碎,一面墻壁受損,石膏天花板掉了下來,曾經(jīng)置于會議室內(nèi)的這張橡木會議桌也被炸得四分五裂。在這次爆炸中,4名納粹高級軍官命喪黃泉,但希特勒卻沒有受到致命傷害。根據(jù)英國作家羅杰·摩爾斯在《干掉希特勒》一書中的統(tǒng)計,希特勒一生中至少遭遇過20次暗殺。這個戰(zhàn)爭狂人一生逃過了如此多的暗殺,最終卻難逃自殺的結局。

        當希特勒被人攙扶著走出會議室時,幾乎讓人認不出來,他的頭發(fā)被燒焦,右胳膊肘有輕微淤血,左手掌有幾處擦傷,雙耳鼓膜受損。暗殺并未成功。原計劃中的兩枚炸彈施陶芬伯格只使用了一枚,炸彈缺乏足夠的威力,再加上厚重的橡木桌面保護了希特勒,使他躲過一劫。

        事后余波

        施陶芬貝格被執(zhí)行槍決的庭院
        這個庭院是柏林城內(nèi)的著名建筑本德勒布洛克的一部分,庭院的中央豎立著一尊施陶芬伯格的銅像。本德勒布洛克所在的街道原名本德勒大街,戰(zhàn)后也被改名為施陶芬伯格大街。1944年7 月21日,就在這個位于德國柏林城內(nèi)的德國陸軍參謀部大院里,施陶芬伯格被執(zhí)行槍決,時年36歲。對于刺殺希特勒這件事,他在自己的日記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做這件事的人需要明白,人民可能會說我們是叛徒,但如果不做,我們就是良知的叛徒?!?/p>

        在自己的司令部遭到自己人的暗殺,希特勒差點沒氣暈了。驚魂初定的希特勒立即向密謀者展開了血腥的報復。他向全國廣播:“我的德國公民們,今天我向你們講話的目的是讓你們聽聽我的聲音,讓你們知道我的確安然無恙……”接著他宣布,人人有義務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殺勿論。希特勒從此之后變得更加神經(jīng)質、狂躁,不相信任何人,總是感到人們在背叛他。事實上,他離眾叛親離的日子也不遠了。

        黨衛(wèi)隊共抓捕了5000多名涉嫌謀刺的男女,其中許多人無辜受到了牽連,這些人多半在逮捕后被槍決。所有“瓦爾基里”行動的直接參與者,在第一時間內(nèi)被逮捕并處以槍決。他們包括斯蒂夫將軍、施陶芬伯格上校、特里斯克上校等人,甚至連他們的親戚都被抓來處以死刑。不僅如此,此次暗殺行動連累多名德國將領成為替罪羊,包括名噪一時的隆美爾元帥、維茨勒本元帥、克魯格元帥、哈斯將軍、瓦格納將軍等,他們皆以服毒自盡收場。這些人本是德軍陣營的精兵強將,損失多員大將,使正在苦戰(zhàn)中的德軍內(nèi)部受到重挫。

        在德國沉默了60年之后,德國人對刺殺希特勒的行動終于有了正面評價。2004年,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盛贊這次英雄壯舉:“我向所有參加這次行動的人表示欽佩和崇高的敬意,他們?yōu)榱宋覀兘裉斓男腋I瞰I出了生命。”

        14 法西斯頭子的窮途末路 墨索里尼最后的日子

        全名:貝尼托·墨索里尼

        出生時間:1883年7月29日

        出生地:意大利弗利省多維亞蒂·普雷達皮奧市

        死亡時間:1945年4月28日

        死亡地點:意大利科摩湖畔

        墨索里尼一生主要經(jīng)歷

        二戰(zhàn)前

        1900年:加入意大利社會黨,走上從政之路。

        1902年:被意大利政府驅逐出境。

        1919年:組建戰(zhàn)斗法西斯。

        1921年:組建法西斯政黨。

        1922年10月:通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成為意大利王國總理。

        1936年:使意大利與德國結成羅馬—柏林軸心。

        1938年3月:任意大利最高帝國元帥。

        二戰(zhàn)期間

        1940年6月10日:對英法兩國宣戰(zhàn)。

        1943年7月25日:被剝奪一切權力,并遭逮捕。

        1943年9月23日:任新組建的意大利社會共和國領袖。

        1944年夏:逃亡波河流域。

        1945年4月27日:與情婦佩塔奇一起被意大利游擊隊俘獲。

        1945年4月28日:被意大利游擊隊處決。

        公道自在人心,人民的犧牲滿足的是法西斯集權主義個人膨脹的野心。幾乎所有的獨裁者在位時都飛揚跋扈,專橫不可一世,可他們一旦下野,就會受到最無情的還擊。

        窮途末路

        1943年5月,英軍將全部德意法西斯軍隊趕出了非洲,7月,英美聯(lián)軍登陸西西里島,盟軍反抗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曙光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

        墨索里尼陷入了內(nèi)憂外患的煎熬之中。他把意大利的命運綁在了德國法西斯的戰(zhàn)車上,戰(zhàn)爭的慘敗,使意大利陷入了崩潰的深淵。一時間,民怨沸騰,意大利國內(nèi)反法西斯運動不斷。人們痛恨墨索里尼,正是他把意大利引向絕路。意大利法西斯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在一片反對聲中分崩離析,包括意大利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巴多格利奧元帥、外交部長齊亞諾(墨索里尼的女婿)都在暗中策劃推翻墨索里尼的統(tǒng)治。

        7月24日夜晚,在意大利中斷了4年的大法西斯委員會復會,會議決定恢復有民主議會的君主立憲制,并通過了將墨索里尼的全部權力重新交還至意大利國王的決議。25日,國王埃曼努爾召見了墨索里尼,告知他被撤除一切職務,隨后,他被裝進一輛救護車押走。到此,墨索里尼才如夢方醒似的明白自己成了階下囚。幾經(jīng)周折,他被押送到大薩索山。27日,新上任的意大利總理、巴多格利奧元帥宣布解散法西斯黨。

        消息傳至柏林,希特勒為了救出這個難兄難弟,親自策劃了一個名為“橡樹”的營救行動。9月12日,精悍的德國特種兵以空降突襲的方式救出了墨索里尼。之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薩洛組建了一個意大利社會共和國的傀儡政府。然而,這個短命的政府很快于1945年4月消亡。

        4月25日,感到大勢已去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克拉雷特·佩塔奇離開米蘭逃往瑞士。28日,墨索里尼和佩塔奇化裝成德國兵出逃,被在東戈附近的意大利解放組織的游擊隊員捕獲。為了防止節(jié)外生枝,最后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員會宣布處死他們,在科莫湖邊的科莫村外,墨索里尼和佩塔奇在兩聲槍響后變?yōu)樗朗?/p>

        尸骨之謎

        1945年4月29日上午9時30分,墨索里尼的尸體被游擊隊員們拉到了米蘭,以一種最羞辱的方式出現(xiàn)在米蘭最熱鬧的洛雷托廣場上——墨索里尼和佩塔奇的尸體被倒掛在一座車庫的大梁上。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觀看這個大戰(zhàn)犯的下場。負責看守這些尸體的士兵根本無法阻止憤怒的人群,他們將滿腔怒火都發(fā)泄在了這兩具尸體上,吐唾沫,用腳踢,向尸體開槍,甚至有婦女在墨索里尼的尸體上撒尿。后來,這兩具尸體又被倒掛在廣場的一個加油站頂上。墨索里尼的尸體隨后被運往米蘭大學的醫(yī)院。最后,墨索里尼的尸體被葬在米蘭郊外穆索科區(qū)的一座墓地里,墳墓上除了編號384外,沒有任何標記。顯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墨索里尼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防止其他法西斯分子對這具尸體加以利用。

        第二年4月的一天,3個頑固的法西斯主義支持者還是盜走了墨索里尼的尸體,意大利政府歷經(jīng)一番周折之后又將其尋回。隨后的12年內(nèi),墨索里尼的尸體一直被移來移去,曾經(jīng)放置過多個地點,譬如修道院、空的別墅等。1957年,墨索里尼的尸體終于被運到他的出生地——普雷達皮奧的圣卡西亞諾墓地下葬。

        1966年3月,一名美國外交人員前往普雷達皮奧,拜訪了墨索里尼的遺孀拉凱拉。他此行的目的是將墨索里尼的大腦切片物歸原主。原來,美國人一直覺得這位獨裁者是一個瘋子,他死去不久,在美國軍方的要求下,醫(yī)生從墨索里尼的頭顱中取了一些腦組織作為研究之用。他的腦切片一直放在美國華盛頓的伊麗莎白精神病醫(yī)院。

        事隔數(shù)十年之后,墨索里尼的尸骨才終于得以完全安歇。歷史向人們闡釋了這樣一個真理:玩火者必自焚,生前受人痛罵,死后也會不得安寧。

        15 將人類帶入戰(zhàn)爭深淵的惡魔 解密希特勒

        全名:阿道夫·希特勒

        生出時間:1889年4月20日

        出生地:奧地利與德國接壤的邊境小城布勞瑙

        死亡時間:1945年4月30日

        死亡地:德國柏林總理府地下室

        希特勒一生主要經(jīng)歷

        一戰(zhàn)期間

        1914年8月4日:進入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16團服役,成為一名陸軍下士。

        1918年:在毒氣戰(zhàn)中雙止暫時性失明。

        一戰(zhàn)后

        1919年:加入德國工人黨。

        1923年11月8日:發(fā)動啤酒館暴動。

        1933年1月30日:成為魏瑪共和國總理。

        1934年8月1日:成為德意志帝國元首兼帝國總理。

        二戰(zhàn)期間

        1944年7月20日:在狼穴僥幸躲過炸彈暗殺。

        1945年4月28日:與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

        1945年4月30日:飲彈自殺。

        有人說希特勒是地獄來的使者,也有人說他是天才軍事家、演講家。作為二戰(zhàn)的頭號戰(zhàn)犯,他早已被永遠地載入世界歷史,背上了千秋罵名。無數(shù)英雄在這個戰(zhàn)爭狂人的叫囂聲中倒下,卻不知他可曾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

        雙重性格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二戰(zhàn)之時才為世界所熟悉。與眾不同的是,這個殺人狂魔在童年與青年時期始終對自己充滿了幻想與期待,即便是在最落魄的時候。

        這是唯一一個可以將希特勒這個殺人惡魔與優(yōu)雅的燕尾服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刻。然而精心梳理的發(fā)型、筆挺合身的服裝卻都無法掩蓋住他兇狠而狡黠的目光,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已經(jīng)放在了荷槍實彈的士兵們身上,戰(zhàn)爭何時發(fā)起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

        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時30分,希特勒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是一位私生子,母親就是阿洛伊斯的外甥女克拉拉,從血緣關系上講他們屬于近親結婚。很難想象,沒有比他更不相稱的人來繼承俾斯麥、霍亨左倫家族皇帝和興登堡總統(tǒng)的地位了。或許正是這種不一般的出身造就了希特勒獨特的氣質和性格。阿洛伊斯性情粗暴,對孩子動輒打罵,使希特勒后來也養(yǎng)成一種殘酷暴烈的性格。老阿洛伊斯希望阿道夫將來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一名公務員,可是少年阿道夫卻想成為藝術家,只要一想到將來坐在辦公室里寫文件的日子,他就會難受得頭疼。同樣,他也輕視體力勞動,在最初的青年時期,他靠溺愛他的母親供養(yǎng)著。從16歲起,希特勒就成為熱衷于政治的德國民族主義者,幻想著制訂一番宏偉的計劃,并爆發(fā)出一種壓抑不住的演講欲來。母親去世之后,希特勒才開始正視謀生的問題。他野心勃勃卻又一無所長,在維也納過了一段流浪漢的生活。之后,他靠賣畫養(yǎng)活自己,但這位熱愛政治的“畫家”很快就把他的單身公寓變成了一個政治俱樂部。在這里,他進行了自己最初的政治演講,聚在這里的人有上流人士,也有市民階層的失意者。人們喜歡聽他的演講,因為他的演講充滿了激情與煽動性。就這樣,直到一戰(zhàn)爆發(fā),他才有了用武之地,他開始平步青云,逐步登上德國的政治舞臺。

        一戰(zhàn)中的希特勒(前排左一)
        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已經(jīng)25歲的希特勒突然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對于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展示舞臺,于是自愿加入德國軍隊,成了一名陸軍下士。

        1935年9月,希特勒在紐倫堡檢閱沖鋒隊。沖鋒隊是希特勒起家的準軍事組織,成立于1921年8月,在納粹黨上臺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沖鋒隊與德國國防軍積怨太深,沖鋒隊參謀長羅姆與其他納粹黨高官的矛盾太多,直接導致了1934年“長刀之夜”的發(fā)生,沖鋒隊在血洗行動中人間蒸發(fā)。

        復雜的身世和經(jīng)歷令希特勒有著怪異的性情,在他的身上明顯地體現(xiàn)出兩種性格特征。他的最后一任女秘書特勞德·瓊格說:“希特勒私底下為人非常友善……他在通過對講機發(fā)布命令時,聲調(diào)比較平和,但當他發(fā)表演講時聲調(diào)卻變得刺耳,姿勢也變得夸張,用一些私下從未用過的可怕字眼來攻擊猶太人,演講完畢之后他又變得很安靜,仿佛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睋?jù)1994年12月中旬美國中央情報局披露,他們在1944年2月完成過一篇有關希特勒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報告,報告中揭示了希特勒變態(tài)而復雜的性格。在感情生活上,希特勒步父親的后塵,愛上了自己的外甥女吉麗·拉波爾。吉麗死后,這段刻骨銘心的畸形感情令他后來再也不親近任何女性,直到臨死之前才宣布與情婦愛娃·布勞恩結婚。

        希特勒對自己飼養(yǎng)的動物關懷備至,充滿女性般的“仁愛”。一只孔雀死了他會傷心得掉淚,甚至一個昆蟲死了,他也會搖頭嘆息。顯然,這是一種女性化的心理特征。然而,他在下令把幾十萬猶太人送進毒氣室時,卻沒有猶豫超過三秒鐘。這位令數(shù)百萬猶太人在數(shù)年內(nèi)屠殺一空的種族滅絕者,自己卻有輕微的暈血癥,只要一見到人血,就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將其美化為“這是元首對生靈的仁慈”。為了緩解精神壓力,在夜深人靜之際,希特勒要司機以時速超過100千米的速度飛馳,可另一方面,缺乏安全感的他又嚴格規(guī)定,他所乘的汽車最高時速不準超過37千米。

        他的行為表現(xiàn)看似矛盾,實質上與他變態(tài)的性格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至今仍有性格分析學家在研究希特勒的雙重性格之謎。

        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

        愛娃·布勞恩于1912年出生在德國一個中下層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巴伐利亞的普通百姓。1933年,希特勒通過攝影師霍夫曼認識了21歲的愛娃。初次見面,身材苗條、清秀可人的愛娃就迷倒了比自己大23歲的希特勒。盡管她的雙親堅決反對她和希特勒交往,但她最終還是成了希特勒的情人。

        盡管對政治不聞不問的愛娃讓希特勒感到輕松和快樂,但是希特勒始終沒有和她結婚。曾經(jīng)有人說愛娃是德國最不幸的女人,因為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候希特勒,而她卻沒有一個名分。1945年4月,在第三帝國灰飛煙滅的前夕,希特勒才與愛娃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一天后,兩人于總理府的地堡中自殺。

        希特勒之死

        1945年5月4日,蘇聯(lián)軍隊攻克柏林,一位偵察員在帝國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里發(fā)現(xiàn)了兩具被燒焦的尸體。為了確定這是否就是希特勒與他的新婚妻子愛娃的尸體,蘇聯(lián)軍官將男尸的顱骨拿給希特勒的牙醫(yī)鑒定,牙醫(yī)從中認出了自己給希特勒做的幾顆義齒,從此,希特勒死于自殺就記入了歷史之中。希特勒自殺是蘇方對外宣稱的說法,實際上,就連斯大林自己也不相信希特勒死了。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比尼斯曾回憶說:“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斯大林非常友好地和我碰杯,我問他,‘斯大林元帥,你對希特勒之死怎么看?’斯大林回答說‘他沒死,他逃到了西班牙或阿根廷?!笔紫嚷什空碱I柏林的蘇軍元帥朱可夫在1945年6月也曾聲明:“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可能是希特勒的尸體?!焙髞?,確定希特勒牙齒的牙醫(yī)翻供,表明他無法肯定那就是希特勒的顱骨,其助手也發(fā)表了同樣的言論。

        1937年夏天,在風景秀麗的巴伐利亞貝格霍夫別墅的陽臺上,希特勒(左)、愛娃(右)和希特勒私人醫(yī)生的妻子莫雷爾(中)正在愉快地交談著,這是為數(shù)不多令愛娃感到愉快的聚會。

        這張照片大約拍攝于1935年,德國南部名城慕尼黑的一個小房間里擠滿了身穿制服的納粹黨徒,他們以納粹黨魁希特勒為中心,圍繞在一張桌子旁。

        4月30日,希特勒夫婦同下屬告別,隨后走進了地堡。此后在生還的證人中,只有近侍林格一人見過死后的希特勒。其余人只見過裹在毯子里的尸體從希特勒辦公室抬出,毯子里究竟是誰,他們并不知道。如果希特勒要逃,在那天午夜逃出帝國總理府防空洞的人多達4萬人,希特勒很容易夾在人群中混出去。戰(zhàn)爭剛結束后的頭幾周,柏林和德國到處是無家可歸的人,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消失在人流中。7月10日,一艘德國潛艇出現(xiàn)在阿根廷,8月中旬,第二艘德國潛艇又在阿根廷出現(xiàn),更增添了斯大林說法的可信度。阿根廷有很多德國移民,阿根廷總統(tǒng)貝隆公開稱贊納粹政策,許多納粹高官都在戰(zhàn)后逃往阿根廷定居。

        還有人認為,希特勒死于他殺。希特勒執(zhí)政后,瘋狂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對內(nèi)則實行法西斯獨裁,猜忌同僚,濫殺無辜,積怨甚深。在他當政期間,曾發(fā)生數(shù)起謀殺事件,但都沒有成功。在戰(zhàn)爭后期,一些軍官為了早日結束戰(zhàn)爭,同英美議和,可能趁蘇軍逼近之機殺死了希特勒。蘇聯(lián)作家尤里安·謝苗諾夫在其著作《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奉命要活著》中描述道,希特勒在蘇軍攻入柏林后,留下遺囑并決定自殺,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間,20分鐘過去后,奉命為他焚尸的鮑曼等人走進元首辦公室,看到他的新婚妻子愛娃已服毒發(fā)身亡,而希特勒卻還在遲疑不決。這時,鮑曼從希特勒手里拿過手槍,對準他的后腦開了一槍,戰(zhàn)爭狂人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對于希特勒之死,人們爭議頗多,甚至有人提出死亡的根本不是希特勒而是他的替身。這更給希特勒之死蒙上了一層迷霧。據(jù)一份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秘密報告顯示,希特勒擁有至少14個替身,但在二戰(zhàn)結束后,就沒人知道這些替身的下落,很可能在帝國總理府花園中發(fā)現(xiàn)的焦尸就是替身的其中之一。

        當年,蘇軍找到疑似希特勒的尸骸后,斯大林沒有下令將希特勒的骨骸徹底毀掉,而是裝入彈藥箱內(nèi),埋在蘇軍的軍事基地里。由于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這個秘密,因此,隨著蘇軍轉換基地,希特勒的尸骸一次次被挖出來,轉換地點再埋下,他們帶著希特勒的尸骸一起轉移,前后一共8次。直到1970年,蘇聯(lián)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下令將希特勒的尸骸徹底燒成灰,丟進了柏林的下水道,一直沖到河流,進入大海。有關焚毀過程的記錄保存至今。因此,究竟這具尸骸是不是希特勒已經(jīng)無法重新鑒別了。頭號戰(zhàn)犯希特勒,在生時專橫跋扈,死后卻不得善終,這也是對所有獨裁者敲響的警鐘。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的地堡中自殺,他的新婚妻子愛娃也與他一起共赴黃泉。圖為希特勒的尸體被焚燒的地方,坑中站著的是總理府的衛(wèi)兵,他正在向盟軍介紹當時焚燒尸體的情況。

        16 升騰的恐怖蘑菇云 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

        時間: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

        地點:美國新墨西哥州南部的阿拉莫戈多沙漠

        核武器裂變劑:钚-239

        TNT當量:約1.9萬噸

        意義:標志人類進入核武器時代

        誕生歷程

        1939年:美國政府著手研制原子彈。

        1941年12月:曼哈頓工程正式啟動。

        1942年6月:羅斯??偨y(tǒng)下令將原子彈項目列為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項目。

        1942年年底:在物理學家費密的領導下,194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建成,標志著人類利用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4年年底:成功提取鈾燃料。

        1945年春:“小玩意”開始秘密組裝。

        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試爆成功。

        后續(xù)事件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TNT當量為1.3萬噸。

        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TNT當量2萬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現(xiàn)代物理在20世紀有了質的飛躍,最先進的物理科學往往被最先應用于武器。而在整個二戰(zhàn)研制的武器中,原子彈無疑是威力最大的新型武器。

        美德核競爭

        20世紀30年代,現(xiàn)代物理發(fā)展到新的階段,核裂變現(xiàn)象成為德、美、英國物理學家紛紛研究的對象。德國納粹為了尋找一種具有巨大威力并足以改變整個戰(zhàn)爭形勢的新型武器,從1939年起就開始秘密研制原子彈。應該說,德國先于美國意識到研究原子彈的重要性。1939年9月初,德國陸軍部把鈾裂變研究集中于它的管轄下,并邀請了許多知名科學家為陸軍研究新型原子武器,其中包括有最先用中子轟擊鈾元素的奧地利科學家哈恩以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海森伯等,由當時威望最高的海森伯負責德國納粹的核武器計劃,陸軍部則不斷撥出研究資金。而此時的美國并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研究。1939年年初,丹麥物理學家玻爾訪問美國時帶去了德國科學家已成功裂解鈾原子的消息,引起了美國科學家的憂慮。費米、齊拉特和愛因斯坦聯(lián)合上書一份有關核裂變的報告給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但當時美國政府僅批給他們6000美元的研究經(jīng)費。

        1940年5月3日,德軍占領了留坎。在這里,他們控制了當時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大量重水的工廠。幾天之后,德軍又占領了有著豐富鈾礦的比利時。最后,德國科學家們在法國巴黎獲得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回旋加速器。至此,德國人制造原子彈的條件已經(jīng)具備,什么時候生產(chǎn)出原子彈只是時間問題。希特勒甚至在公開場合聲稱德國會在較短時間內(nèi)擁有一種能把人炸到2千米遠的超級炸彈。但為何直至二戰(zhàn)結束,德國人還沒有制造出原子彈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許多科學家從心底不愿意為納粹效力,甚至連海森伯也不例外。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海森伯并不贊成希特勒發(fā)展大規(guī)模殺傷性核武器,甚至有意隱瞞他們的研究進展。直到1942年,當納粹官員問可否造出原子彈時,海森伯的答復是“不能”。另一個因素是盟軍對德國人的原子彈研制計劃進行了一系列的破壞工作。

        曼哈頓工程

        美國當時并非沒有可以制造原子彈的專家,只是一直不太重視這個問題。隨著德國人狼子野心的昭示,他們覺察到了危險。1940年6月12日,卡耐基大學校長布什與羅斯福總統(tǒng)進行了一次僅10分鐘的關于國防科學研究的會談。之后,布什便被任命為國家防務委員會主席。1941年12月6日,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原子彈計劃正式啟動。而這一天正是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日子。一年之內(nèi),第一個原子反應堆就在芝加哥正式運轉。1942年,曼哈頓計劃的主持者、美國格羅夫斯將軍任命奧本海默為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主任。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美國人趕在德國之前及時地制造出了原子彈,并投入使用,迅速結束了二戰(zhàn)。

        洛斯·阿拉莫斯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一片沙漠之地,這里被稱為“秘密之城”,星散著許多低矮的辦公室、實驗室。1945年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玩意”開始在離特里尼蒂只有幾千米的一個大牧場房子里秘密組裝。初夏,原子彈組裝完畢。1945年7 月16日凌晨5點30分,世界上第一顆以钚-239為燃料的原子彈終于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試爆成功。

        阿拉莫戈多沙漠里的“巨物”

        為了檢驗內(nèi)爆式原子彈是否能夠爆炸,同時也是為了給已經(jīng)為曼哈頓工程撥款數(shù)十億美元的美國國會一個交代,于是便有了代號為“三位一體”的實爆試驗,地點定在新墨西哥州南部的阿拉莫戈多沙漠。最初,格羅夫斯和奧本海默設想爆炸要在一個容器內(nèi)進行,“小玩意”的钚裝藥總值78萬美元,如果實驗時沒有發(fā)生爆炸,或者爆炸威力很小,那么還可以回收全部或大部分钚。于是美國最大的鍋爐制造商巴布考克-威爾考克斯公司收到了一個訂單,制造一個大的鋼制容器:內(nèi)徑3.05米,殼壁厚127毫米,兩頭端蓋之間長7.62米,兩頭焊上蓋后再用0.95米厚的鋼帶纏繞,重220噸。這個結實的大塊頭被稱作“巨物”。 后來這個方案沒有采用,“巨物”只是被懸掛在一座試驗塔上?!靶⊥嬉狻北ǖ耐⑦@個距離核爆中心800米的結實家伙變成了一堆扭曲的廢鐵。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