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有人說,人的一生有三天:今天、昨天和明天。是的,人的一生并不漫長,是否過得充實、有意義,都掌握在我們的一念之間。而在這短短幾十年的光景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關于人生、事業(yè)、學業(yè)等等。樹立了地目標才能讓自己精神百倍地去努力,因為夢想在前方招手,我們要不顧一切地跑上去。
目標,或許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交點。有了目標,才有了努力的“路徑”;有了“路徑”,才能去頑強地拼搏;有了拼搏才會有結果。這就是目標“凝聚”成奮斗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應當盡自己的所能去選擇目標,制定計劃,從容地去面對目標,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塔木德》上說:“一位百發(fā)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背晒Φ莫q太人非常重視明確奮斗目標的重要性。
猶太人每天都給自己樹立目標,然后每天都要按這個進度去完成,分分秒秒都是充實而多彩的。猶太人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堅定孩子們要為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學習,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曉·海夫納的人生經歷向人們闡釋了猶太人關于樹立人生目標的重要意義。
曉·海夫納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親格連當時在美國芝加哥一間鋁制品公司當會計,家庭收入不多,生活較為清貧。海夫納讀完中學后就不再讀書了,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激烈之時,他應征參軍了。
1949年海夫納,在芝加哥一家漫畫公司謀得一職,每周工資45美元。由于收入微薄,他仍住在父母家里,甚至結婚后一段時間也如此。早已確立了奮斗目標的海夫納在漫畫公司工作了幾個月后,經過四處尋訪,終于找到一家叫《老爺》的雜志聘用他,每周工資60美元。
海夫納到該公司工作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周多15美元對他的生活無濟于事,他志在向該公司學習經營手法并熟悉市場。因為《老爺》雜志是美國早年最暢銷的書,讀者主要是男性,以女性裸照為主要內容。海夫納從讀大學時,就一直是該雜志的讀者,他早就希望有朝一日進入該雜志社工作。
1951年,海夫納已對《老爺》雜志的運作了如指掌,他要求增加工資卻被老板拒絕,于是決定離開該雜志社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決心辦一種類似《老爺》的雜志,要與《老爺》爭個高低。盡管有凌云壯志,無奈卻毫無資本,這使他苦不堪言。加上妻子生下一女,生活負擔又加重了,他創(chuàng)業(yè)的設想擱置起來了。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又到一家兒童雜志社做發(fā)行工作,此時的周薪為100美元,生活稍為得到些許改善。但他卻沒有放棄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工作,一面策劃自己的刊物。
海夫納從父親那里借得幾百美元,另外從銀行貸得400美元,湊起來剛好1000美元,他決心以這點錢作為自己創(chuàng)辦雜志的本錢,辦一本名叫《每月女郎》的月刊。由于他吸取了《老爺》的經營之道,加上自己的改進,第一期發(fā)行即打響,共銷售5萬多本,獲得了空前的成功。15個月后,每期銷量直線上升,達到30萬份,海夫納開始發(fā)跡了。
當海夫納正要出版第二期的《每月女郎》時,他突然接到《老爺》雜志律師的信,警告他的雜志魚目混珠,揚言如不將《每月女郎》改名,則要起訴他。海夫納反復思考后,認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刊名無所謂,關鍵是內容吸引讀者。于是他低頭從命,把其雜志改名為《花花公子》。結果,改名后的雜志更暢銷。
曉·海夫納向著自己的目標毅然決然地進發(fā),憑借自己的努力和細心朝著目標前行最終獲得了成功。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便要不斷地努力學習,堅定不移地朝著讓自己向這個目標前進。
事實上,這也是猶太人的一種普遍的特性,即從青少年開始,他們就樹立人生的奮斗目標,以后千方百計為達到目標而努力。在人生中,一定要明確適合自己的明確目標,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不懈努力;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善于變通和克服。
猶太人家訓:一位百發(fā)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目標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交點。有了目標,才有了努力的“路徑”;有了“路徑”,才能去頑強地拼搏;有了拼搏,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