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血開城何以可能
最先提起這一話題的是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和京都大學教授、中國漢學專家貝冢茂樹。他們早在1956年的對談里,就觸及了這個問題。
湯因比說,政治變革的無血性與佛教有關(guān)。佛教思想中的不殺生起了作用。顯然,這是湯因比對東洋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籠統(tǒng)之說。
貝冢茂樹則強調(diào)儒教思想骨格里的易姓革命(依據(jù)天命,有德的君主占居王位。這種思想的背后有避開爭斗的禪讓精神)。顯然,這是貝冢茂樹從個人喜愛出發(fā),得出的一個半真半假的結(jié)論。
1995年,日本著名學者山折哲雄和司馬遼太郎,在《何為日本——宗教·歷史·文明》(NHK出版,1997年)的對談集里,司馬談到了朱子學。他說慶喜是水戶家出身,而水戶家就是搬弄朱子學的學問屋。當時水戶學者,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光圀,就依據(jù)朱子學的正統(tǒng)體系,開始著手編撰《大日本史》。用朱子學的名分論,對天皇作名分分析。如哪位天皇屬正統(tǒng),哪位天皇是旁系。誰代表善誰代表惡等。其結(jié)果是,刁難旁系北朝天皇的足利尊氏被認定為惡人,而為南朝后醍醐天皇殉身的楠木正成被尊為善人的典范。這種“尊王斥霸”的價值觀,深深影響和左右了德川慶喜。他不想成為足利尊氏第二,這是不是就是無血開城的最大原因呢?司馬這樣設(shè)問。司馬說,如果這不歸屬“宗教問題”,那也一定和“宗教世界”有關(guān)聯(lián)。這是司馬的精辟之處。
此外,日本著名的宗教哲學家梅原猛,在和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對談時這樣說:“日本神話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話,即大國主神轉(zhuǎn)讓國家。對新的入侵者轉(zhuǎn)讓權(quán)力。這個神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在遙遠的過去,繩文人住的地方被彌生人侵占,繩文人就把國土讓給彌生人。神話是這個記憶的復蘇。明治維新是這個記憶的再現(xiàn)?!边@段談話,后來被收入《政治和哲學》(PHP研究所,1996年)一書。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官軍之所以接受無血開城,還有一個理由是江戶城里的金藏里存有大量的“慶長大大判”。如果與幕府軍全面開戰(zhàn)的話,大大判就無法落入官軍之手。所謂慶長大大判,就是以十兩為大判,1000枚為單元,所以也叫“分銅金”。一個相當一萬兩黃金。本來這是豐臣秀吉統(tǒng)一天下后用收集來的黃金制成,大量存放在大坂城里。家康攻陷大坂城后,奪取了這個金藏。2代將軍德川秀忠即位將軍職位的時候,這個慶長大大判還有不少。但是進入江戶城的官軍,打開金藏一看,慶長大大判只存有一個。也就是說當時德川幕府持有的現(xiàn)金只有一萬兩。說明幕府的財力已到了如此地步,再想君臨天下何以可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