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格式的語法意義
1.2 “V來V去”格式的語法意義
對于“V來V去”格式的語法意義,相關(guān)論著大多認為表示“動作反復(fù)”,如姜德梧(2002)認為這一格式表示“動作多次重復(fù)”。劉月華(1998、2005)和呂叔湘(1999)將“V來V去”的語義分別解釋為:“表示動作反復(fù)和交替進行”;“動1+來+動2+去,表示動作的多次重復(fù)?!倍顣x霞(2002)、張虹(2007)認為表示“動作的持續(xù)或反復(fù)進行”,這一觀點更為完善,但“持續(xù)和反復(fù)”雖為相關(guān)的兩個概念,在這一格式中,有時卻是對立的。其中“反復(fù)”強調(diào)多次,“持續(xù)”強調(diào)不間斷的進行。那么什么時候表持續(xù),什么時候表反復(fù),或者是否有的情況下兩者兼有,尚未見到較為明確的說明。而這個問題恰是動詞V對格式義制約作用的體現(xiàn)。下文將根據(jù)“來、去”的虛化與否及與動詞的關(guān)系,對“V來V去”所表達的語義進行具體分析。
1.2.1 “V”為位移動詞
“來、去”在位移動詞之后作補語,動作義弱化,趨向義凸顯。表示動作移動的方向,具有較為實際的意義。
有位移便涉及到空間的變化。李林立(2004)對李晉霞(2002)“V為持續(xù)動詞的‘V來V去’都表示動作的持續(xù)進行”提出異議。指出在進行語義分析時,不應(yīng)該只考慮結(jié)構(gòu)中動詞的語義特征,還要考慮“來、去”在這個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這一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后文分析中,李林立(2004)卻似乎認為“來、去”的作用便是“表示動作的反復(fù)進行”,即僅表示動作在一定范圍內(nèi)向不同的方向運動,認為“我們在路上走啊走,走了半天也沒有到達目的地”中,因為“走啊走”表示的是“方向呈線性,是動作的持續(xù)進行”,因此不可替換為“走來走去”。
我們在仔細觀察實際語料后,認為V為位移動詞的“V來V去”確實可表示動作的持續(xù)進行,而李林立(2004)所說的“反復(fù)進行”是指“空間反復(fù)”,所謂“空間反復(fù)”是指動作在進行過程中,不斷的經(jīng)歷相同的空間。但在語料中發(fā)現(xiàn)僅有部分例句有這一特征,其他相當(dāng)一部分語句則表示呈線性運動,在特定的語境下甚至忽略方向、空間因素,僅表示“多次進行”。因此,V為位移動詞時,“來、去”既可以表“反復(fù)”也可以表“持續(xù)”,這與“來、去”的虛化程度和方向性相關(guān),主要通過語境表現(xiàn)出來。為了便于比較,以下大部分例句以“走來走去”為例,分三小類來看:
Aa:“來、去”具有趨向義,相互搭配提取方向相反義,引申為“來回地走”,有[+空間反復(fù)]的特征。句中一般有空間限定,如下例中“門前、這條巷內(nèi)、城下、駿河臺町、教室外”,“走”的動作在這一空間內(nèi)持續(xù)進行。
(9)前日門前見客官[走來走去],見了我指手點腳的,我背地同姊妹暗笑。
(10)只在這條巷內(nèi)東認西認,[走來走去],急切里認不得大路,又不好開口問得人。
(11)次日早起,劉基、徐達二人同在城下,[走來走去],熟察形勢。
(12)正穿著極闊的洋服,帶著黑布,在駿河臺町[走來走去],其意是要惹陳女士注意。
(13)學(xué)校蓋不起圍墻,村里的豬啦、牛啦、在教室外[走來走去],叫聲不斷。
Ab:“來、去”只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持續(xù),沒有方向義,表示“不停地走”。空間不斷發(fā)生變化,具有[—空間反復(fù)]的特征,此格式之后往往有表示行為結(jié)果的語句出現(xiàn),如下例中“看到前面有一點亮光、跑到北門了、天也不早了,肚子也餓了”等。這些結(jié)果是動作行為者無法控制而自然出現(xiàn)的。如:
(14)上岸后,馬玉龍還是順著這根繩子往西南撲奔,[走來走去],看到前邊有一點亮光。
(15)張老俠認為海川記得道兒,沒想到[走來走去]拐彎兒抹角兒跑到北門了。
(16)和尚領(lǐng)著兩位班頭往前走,[走來走去],天也不早了,肚也餓了。
(17)[走來走去],他一看曠野荒郊,大樹林兒里頭有一座破廟。
(18)越走山越多,[走來走去],走到太陽壓山,可就進入昆明地界了。
Ac:當(dāng)語境中時間、空間距離拉長的時候,V的進行中有時間間隔,不能表示動作的持續(xù)進行,而是表示“多次進行”,如下兩例,分別表示“24年里多次在槍林彈雨中打仗”,“在世界各地多次乘坐飛機”。在這里,空間和方向因素已經(jīng)不重要了。
(19)師長、司令員,一直到總參謀長,打了24年的仗,在槍林彈雨里[鉆來鉆去]。
(20)全國各地乃至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地,為了工作的需要,他總是[飛來飛去],天南地北地出現(xiàn)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通過以上分析,V為位移動詞的“V來V去”語義特征為[+位移]、[+持續(xù)]/[+反復(fù)]、[±空間反復(fù)],統(tǒng)稱為A類。
1.2.2 “V”為非位移動詞
V為非位移動詞時,“來、去”語義虛化,失去動作義和趨向義,只表示持續(xù)或反復(fù)的進程及情態(tài),與以上Ab、Ac有相同作用,有學(xué)者將其稱為“事態(tài)助詞”(張虹,2007),如:“扭來擺去、想來想去、說來說去”等。下面依據(jù)“1.1.2.2”中關(guān)于非位移動詞的分類分別進行考察。
1.2.2.1 V自身可延續(xù)
這類動詞組成的“V來V去”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V來V去”只有持續(xù)義,在時間上沒有明顯的間隔,語義特征是[-位移]、[+持續(xù)]。如:
(21)我只想說[等來等去],千萬不要等來的是分別。
(22)[盼來盼去]終于盼到放暑假了。
另一種情況,“V來V去”在不同語境中,有的表[+持續(xù)],有的表[+反復(fù)]。
(23A)這頓飯[吃來吃去],吃了一個小時還沒吃完。(持續(xù))
(23b)[吃來吃去]還是這家飯館好。(反復(fù))
再如:
(24A)在門口的廣場上原想吃幾樣小吃果腹,但是[看來看去],衛(wèi)生實在是太差了。(持續(xù))
(24B)誰知,[看來看去],方圓數(shù)十里的姑娘看了兩打,彭德懷竟一個也看不上。(反復(fù))
例(23a)、(24A)都是在短時內(nèi)持續(xù)進行,沒有明顯的時間間隔,有[+持續(xù)]的語義特征;而例(23b)、(24B)則是在不同時間內(nèi)多次進行,有[+反復(fù)]的語義特征。
1.2.2.2 V自身不可延續(xù)
V具有瞬時性,“V來V去”表示多次、反復(fù)進行。語義特征是[-位移]、[+反復(fù)],如:
(25)他們見到陳國民在往爐膛一鏟一鏟送煤,還不停地在里面[拍來拍去],滿身的汗水伴著煤灰,仿佛成了大黑人。
(26)4個人頓時表情緊張,閃爍其詞,[推來搡去],都不愿出示車票。
例(26)動作的進行主體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多個同時交替進行動作,這也影響到其[+反復(fù)]義的形成。其中的“推”和“搡”實際表達的是同一動作,或者說可以忽略其中的差異,看作是相同的,只是語形上不同,再如“蹦來跳去”。另外,“V1、V2”的意義相反、相對時,也表示“交替反復(fù)”,V1的開始意味著V2的結(jié)束,V2的開始也意味著V1的結(jié)束。如:
(27)他去市場買東西,最樂于跟小販[討來還去]。
(28)她的興趣被錢康的手提電話吸引,拿起來[順來倒去]地看。
此類“V來V去”雖然表示動作反復(fù)或交替進行,動作是非持續(xù)的,但V及與V同類、對立的動作在一段時間內(nèi)連續(xù)反復(fù)進行時,兩者相隔的時差往往很小,看起來是占據(jù)了一段完整的時間,從這一角度看,也可將其看作是持續(xù)的。馬慶株(2004)曾將“敲、碰”等詞語歸入“持續(xù)性動詞”,理由是“可以多次重復(fù),可以加‘著’”,與(23b)、(24B)相比,不妨將其稱作“持續(xù)性反復(fù)”。以上非位移動詞組成的“V來V去”統(tǒng)稱為B類。
1.2.3 關(guān)于“說來說去”類
在B類里有一小類詞語,如“說來說去、講來講去”等,以“說來說去”最為典型(以下均以“說來說去”為例),不但“來、去”虛化,V表示“言說”的實際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虛化了。下面以檢索到的200多個含“說來說去”的例句為對象進行考察。
這類“說來說去”通常與“還是、都是、就是、最、其實”等詞語共現(xiàn),傾向于形成一個表示“歸總義”的“說來說去……還是/都是/就是/總歸……”格式,以下例句劃線部分印證了這一點。
(29)“[說來說去],我們小區(qū)的地皮,是被人給‘拐賣’了!”業(yè)主們歸結(jié)說。
(30)“[說來說去],總歸是人太多了?!币晃幻襟w朋友這樣總結(jié)道。
(31)[說來說去],看多與看空的理由林林總總歸結(jié)起來,不過是那兩句話:太多人投資,足以支撐房價;太多人消費不起,高房價難以為繼。
對“說來說去”進行上下文的考察,可以將其看作是總結(jié)性話語出現(xiàn)的一個標(biāo)志,具有篇章銜接功能,所引進的句子有的是對前文話題的總結(jié),有的是對前文提到話題原因的揭示,通常表達的是說話人的主觀論斷、主觀態(tài)度。
但“說來說去”并沒有完全虛化為一個單純表總結(jié)的詞語,依然與“說”的本義(言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從例句中,可以發(fā)現(xiàn)“說來說去”之前往往是一段評論性的話語,或是作者自己的評論,或是例舉他人對某一話題的評論;有的是對某一現(xiàn)象的描述;有的是一段思維過程。不論是“評論”、“描述”還是“思維”,說話人都主觀認為是“說的”,并對其進行總結(jié)。如下例:
(32)經(jīng)濟特區(qū)姓“社”不姓“資”。1985年,鄧小平同志說:有人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會導(dǎo)致資本主義。我們的回答是,“我們的開放政策不會導(dǎo)致資本主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是,社會主義的力量更大,而且會取得更大的發(fā)展。”1992年,他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u>
上例中,單獨看“說來說去”所在的劃線句子,是對“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歸結(jié),即“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并沒有某人在做“說”這一實際動作。但是聯(lián)系上文可以看到,“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確是已經(jīng)討論了一段時間的話題,經(jīng)歷了“說”這一過程,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反復(fù)]、[+持續(xù)]的語義特征。只是它的“言說”義弱化,在語境中的篇章銜接作用更為突出。
這類有所虛化的“說來說去”與表實義的“說來說去”同時存在,需要區(qū)分。在具體語境中,表實義的“說來說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句中有施事或受事,沒有施事、受事的可以找出或補出。如下例(33),有施事“老師”;(34)、(35)分別有受事“他們”和“這句話”。
(33)據(jù)部分中學(xué)生反映:有的老師上課[講來講去]講不清,學(xué)生課上“吃不透”,只好課后補習(xí)。
(34)他們活著被當(dāng)成死人[說來說去],使他們感到莫大的恐懼。
(35)真是活見鬼,怎么[說來說去],又是這句早已沒滋味的話呢?
2)“說來說去”前或后有表示同義的動詞出現(xiàn)。如下例(36)、(37),分別在前后有“講”和“提”出現(xiàn)。
(36)人家客客氣氣地接待了他們,曲曲折折地講了半天,[說來說去],還是以維持現(xiàn)狀為宜。
(37)[說來說去],亦陀提到了小崔太太。但由于虛化的“說來說去”還存在一定的實際意義,有時候較難分清,如:
(38)大家都在談?wù)摗靶腋!保劦牟皇峭粋€東西。[說來說去],我們習(xí)慣于從自己的幸福觀來判斷別人是否幸福,殊不知這第一步就走錯了,因為你把別人想象成了你。
上例中“說來說去”究竟是承接上文的“談?wù)摗倍哂袑嶋H意義呢,還是表示作者要對“幸福”這一話題做個總結(jié)?是模糊不清的,只能說它正在由具體走向抽象,我們將其稱為C類。
1.2.4 小結(jié)
綜上所述,對于“V來V去”的語義可以做以下歸納:
圖1-1
當(dāng)V為位移動詞時,“來、去”為實義,可進入的動詞V有[+位移]和[+持續(xù)]特征,“V來”和“V去”分別可以單說,凝固性較弱。如:“走來”和“走去”,“搬來”和“搬去”可以分別單說。當(dāng)V為非位移動詞時,“來、去”為虛義,“V”一般是表示人物動作和心理變化的動詞,“V來”和“V去”一般不可以單說,兩者凝固性較強。如“扭來”和“擺去”,“愛來”和“愛去”都不能單說。從以上“V來V去”的虛化程度來看,可以劃分這樣一個等級:
Aa<Ab、Ac、B<C
總的來說,“V來V去”的語法意義為:動作持續(xù)或反復(fù)進行。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