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刊物面世
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和五四運動的爆發(fā),馬克思主義迅速傳入中國并廣泛傳播,全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報刊日益增多,浙江早期鼓吹新思潮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報刊,自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初,已有上一章述及的《浙江新潮》和隨后出版的《錢江評論》。到1921年,則有《新塍半月刊》面世,過后又有《少年新塍》的創(chuàng)刊。
1921年2月16日,《新塍》半月刊發(fā)刊于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嘉興南湖之畔的新塍鎮(zhèn),由沈選千、朱良臣發(fā)起,聯(lián)合朱仲虎、竺飲冰、黃駕白共同創(chuàng)辦。先是成立新塍半月刊社,發(fā)展社員31人,辦刊經費依靠社員和讀者捐助。該刊為4開2版鉛印,逢重要節(jié)日擴展為4開4版,如5月1日第6期出《紀念勞動節(jié)專號》,6月1日第8期出《婦女問題專號》。刊物在松江綺春閣書社印刷,每期500份,標明“非賣品”,300份供給本地讀者,200份郵寄北平、天津、上海、杭州、蘇州及日本東京等地的新塍同鄉(xiāng)。
《新塍》半月刊的《創(chuàng)刊話》宣稱:“我們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底暗示,覺得新塍的好壞新塍人大家有責,所以不慚簡陋,有這個半月刊底發(fā)行?!边@表明其辦刊宗旨是為了推進社會變革。該刊的宣傳內容和政治主張是發(fā)展新文化運動,進行反帝、反軍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改造社會經濟組織。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鳴晦寫的《勞工神圣》,宣傳尊重勞工;拜農寫的《弭禍的要策》,主張改革社會經濟組織。拜農在文章中說:“‘平民革命’、‘經濟革命’這一呼聲,已經從西方響應到我國來了!一般富貴階級底人,誰不談虎色變,惶恐萬分!但要消弭此禍,倒也不甚煩難,只需把現(xiàn)代不良的經濟組織,逐漸設法改革,使社會底貧人慢慢減少起來,那亂自然就不會鬧了。”他在《勞動節(jié)感言》中,更是十分明確地提到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是今后社會組織的原則”;“不工作者不得食,是今后人類生活的信條”;“人人有生存權,人人有勞動權,是今后世界上必然趨勢”。
在對青年、婦女做發(fā)動工作方面,《新塍》第2期在所刊沈選千的《我國現(xiàn)在的青年》一文指出:“人群中最有作為的是青年,最有責任的也是青年,將來的一切建設,固然全在于現(xiàn)在的青年,就是現(xiàn)在的一切建設也處處要依靠現(xiàn)在的青年”。此文激勵青年要勇敢地向舊制度宣戰(zhàn),強調青年要有“堅定的意志,奮斗的精神,冷靜的頭腦,熱烈的感情,舍身救世的決心,常常立于時代的前面,為一般人先導的‘積極派’”。文章還開導青年“要珍惜青年時代,去改造自己,改造社會”。另外在1921年6月1日《婦女問題專號》上,由曾岑女士所撰《女子應該要經濟獨立》,以及此后發(fā)表的《什么是女同胞的一線希望》、《對于婦女的解放與改造談》等一批觀點鮮明、富于鼓動性的文章,字里行間都傾注了筆者為婦女解放而吶喊的心聲。
該刊雖是一份地方性的小型刊物,卻辦得很有特色,順應了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深入發(fā)展的潮流。隨著發(fā)行范圍的擴大,不僅在嘉興周邊中小城鎮(zhèn)中產生影響,而且通過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新塍人,與北京、南京、長沙等地的一些同仁志士,甚至與日本東京一些留學生也建立了較密切的聯(lián)系。刊物出至1923年上半年止,??虿幻?。
繼《新塍半月刊》??螅?923年10月10日,沈選千、朱良臣又創(chuàng)辦了《少年新塍》。4開4版,先出旬刊,后改為月刊,以“暴露黑暗,揭露腐敗,改造社會”為宗旨。次年5月9日出版的第8期上,發(fā)表了《列寧底精神》、《巨星隕了》等文章,介紹列寧生平,報道列寧逝世,主張學習俄國十月革命,推動社會進步。沈選千在《列寧底精神》中說:“我們如果煮酒以論當世的英雄,那么我們都不能不首舉那為全俄、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奮斗的尼古拉列寧。有人說他是‘千古一人’、‘萬世師表’委實不是過譽話。本期《記述欄》,既介紹他的一些事跡,我再來介紹他那偉大的精神……”文章接著從4個方面闡述了列寧精神的偉大。當時的反動統(tǒng)治當局極端仇視俄國革命,《少年新塍》發(fā)表這些文章,顯示了很大的革命勇氣,同期刊物還在《共雪國恥》一文中,鼓吹進行反帝反封建的社會革命。該刊約于1924年停辦。沈選千、朱良臣在新文化運動中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于1924年至1925年間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四愛國運動以后,上海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又一個中心。浙江毗鄰上海,大批浙江籍知識分子參與了上海的新文化運動,并從事創(chuàng)辦進步報刊,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其中以邵力子為主編、陳望道助編的上?!睹駠請蟆犯笨队X悟》,對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產生過重要影響。邵力子(1882—1967)原名聞泰,字仲輝,紹興人。早年從南洋公學、震旦公學、復旦公學肄業(yè),后去日本留學,專攻新聞學。1907年至1916年,分別協(xié)助于右任和葉夢傖在滬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力報》和《民國日報》。陳望道(1891—1997)原名參一,又名融,義烏人。1915年留學日本,1919年畢業(yè)回國,除參編《覺悟》副刊外,還曾在浙江一師任教,返鄉(xiāng)翻譯《共產黨宣言》,被聘為《新青年》編輯,后致力于高等教育事業(yè)。
1920年七八月份,上海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在共產主義小組直接指導和影響下,《覺悟》副刊創(chuàng)辦于1919年6月。此后的一段時間,《覺悟》實際上成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園地。1920年底前到1921年上半年,曾譯載大量關于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文章,如《關于〈共產黨宣言〉中的唯物史觀》、《勞動問題》、《勞動組合運動和階級斗爭》、《勞動經濟論》、《現(xiàn)代文明和經濟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所謂過渡期》等。邵力子和陳望道是譯文最多的兩位。該刊還最早載文批駁張東蓀等反社會主義言論,如1920年11月,接連刊登邵、陳的文章,揭露張東蓀以“開發(fā)實業(yè)”為借口排斥社會主義的荒謬論調,強調指出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使一般人過著“人的生活”。12月21日、22日,邵力子又以《主義與時代》、《心與力》為題,繼續(xù)駁斥張的謬論。
在醞釀國共合作期間,《覺悟》曾刊發(fā)共產黨人瞿秋白、惲代英、鄧中夏、蕭楚女等人的評論、講稿或文學作品,還有關于列寧、俄國十月革命及我國革命烈士的紀念文章。1925年12月,上海《民國日報》為國民黨右派所把持,其副刊《覺悟》的進步性隨之消失,于1931年12月停刊。
浙江籍沈定一主編的周刊上海《星期評論》,1920年五一節(jié)出版“勞動紀念號”,發(fā)表李大釗所撰《五一運動史》,在當時知識界影響很大?!缎瞧谠u論》1919年6月創(chuàng)刊到1920年6月???,沈定一撰文百篇左右,其中不少文章是歌頌勞工運動、宣傳依靠工農創(chuàng)建新社會的,有一部分是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參與發(fā)起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陳望道、施存統(tǒng)等,都是該刊主要撰稿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