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定義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另一種定義是通過信息交互作用來影響看法、決策和行為,在需求獲取的溝通中信息就是這個系統的需求。需求獲取溝通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系統需求的概念,統一對系統需求的定義和理解,即系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溝通的模式見圖12-1。
圖12-1 溝通模式
注意這里的溝通必須是雙向的。需求獲取中的溝通要素包括傳送-接收者,任何溝通參與者都毫不例外既是傳送者也是接收者,溝通參與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角色是在相互關系中,個體所起到的特定作用和可以用一組規(guī)范來比照的行為方式,在需求獲取中參與者主要是用戶和開發(fā)人員。信息:包括與需求相關的符號、文章、思想和情感等;渠道:通過聽覺、視覺或者觸覺來實現溝通;噪音:需求獲取過程中噪音主要是對需求定義不同的理解和產生歧義的信息;反饋:傳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溝通成立的必要條件,反饋不一定是語言,比如回復的email、調查問卷的答案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反饋;環(huán)境:帶有主觀意味的選擇和設定,是溝通發(fā)生的地方。溝通按照發(fā)生的主客體分類,可以分成人際溝通、人機溝通和組織溝通,組織溝通是指組織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傳遞,需求獲取是組織溝通的一種,組織溝通分成下行溝通、上行溝通和平行溝通。下行溝通為組織中上級對下級命令、指示或通報等形成的溝通。上行溝通是下級對上層反應的溝通。平行溝通是組織統一層次之間的溝通。需求獲取應該就是這種溝通,避免成為下行或者上行溝通。
口頭溝通:通過口頭溝通,我們可以以一種更準確、便捷的、及時性的方式獲得信息,為討論、澄清問題、理解和及時反饋提供了場所。在口頭溝通時候要觀察對方身體語言、語音語調這些豐富口頭交流的重要因素??陬^溝通應該坦白、明確,不要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產生誤導或者難以理解,溝通交流的核心不是語言,而是理解,口頭溝通的雙方都應該重視聆聽。在溝通過程中信息的發(fā)送者和接收者在某些問題上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
會議和座談:會議是加強組織建設,強化成員期望,促進對項目目標的投入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為了使會議有效,會前必須確定會議的目的、與會人員和議程,并且把會議目的、議程和資料分發(fā)給每位與會人員。會議期間,必須按時召開會議,指定會議記錄人員,會議主持人應該督促而不是支配會議,會議內容應該及時并盡可能記錄下來,在會議或者面談中應該使用筆記本電腦,指定一個打字熟練的人把所有的討論記錄下來,記錄的同時還要做一定的整理,另一種辦法就是采用錄音的方式,會議參與者全身心投入到會議中,而事后通過錄音整理。如果不這樣做,那么結束會議的時候人們就會發(fā)現,所有的討論只剩下一個模糊的印象,需求對會員來說仍然是一件遙遠的事情,會議結束前總結會議成果并文檔化,請參與討論的用戶對記下的內容評論并更正,控制進度和討論范圍,按時結束會議。會后,公布會議結合,要安排人員對項目決定和安排進行跟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