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為《莊子》的閱讀開一本書,原因有兩點:
第一、《莊子》堪稱中國古文領域中的奇葩,魯迅說它“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逼鋵?,豈只是晚周諸子莫能先也,后世亦無人能出其右。這樣的一本書,有必要為它選一本恰當?shù)膶ёx書目。
第二、《莊子》之文最易讀,《莊子》之文亦最難讀。人人皆喜莊子,但大多莫能窺其門徑。這一方面因為莊子之文變幻莫測,說理天馬行空,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們讀《莊子》不得其法,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找出一條“阿里阿德涅金線”,走出《莊子》的迷宮,進入《莊子》的圣境。
當世注《莊子》最著名者當推陳鼓應先生的《莊子今注今譯》(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7年1月最新修訂版),該書融匯百家,對《莊子》注解精審周詳,對文句的訓釋多聞闕疑,廣取大家之說,時而參以己意,勘稱注本之最善者。但其書注重字詞的訓釋和全文的翻譯,對《莊子》全書如何讀法則未有深論。在《莊子》閱讀入門方面,我們推薦張默生先生著的《莊子新釋》一書。
張默生(1895—1979),名敦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縣)人,著名學者、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系畢業(yè)。曾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四川北碚相輝學院教授兼文史系主任,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張默生先生畢生治中國古典文學,尤擅先秦諸子之學,其中于《莊子》的研究造詣最深。作者生前只出版過《莊子新釋(上)》,后由山東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翰勛根據(jù)其講義和著作校訂、補寫和整理完整而成是書。
《莊子新釋》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相當于總論,包括《莊子研究問答》、《莊子傳略及其學說概要》兩文;第二部分相當于分論,是作者分別對《莊子》內篇(《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7篇)、外篇(《駢拇》、《馬蹄》、《胠篋》、《在宥》等15篇)和雜篇(《庚桑楚》、《徐無鬼》、《則陽》等11篇)作出的注釋、分析和講解。
該書第一部分的《莊子研究問答》、《莊子傳略及其學說概要》兩文,可視為全書的總論。
《莊子研究問答》著重論述了研讀《莊子》一書的“鑰匙”和程序,并提出“以莊解莊”的研究方法,金針度人,啟迪后學,功德不淺,茲錄其文如下:
我以為研究《莊子》,有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尋獲《莊子》的鑰匙。別的子書,大門是開著的,只要你肯破費工夫去游覽,不難見到它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莊子》則不然,它的大門是關著的,而且還鎖上了鎖。從遠處望去,只能見到云煙樹影和隱隱約約的幾座樓臺,至于真實的境地怎樣,那就不是站在門外的人所能想望而知的了。我主張把《寓言》列為《莊子》的第一篇,讀《莊子》時,必須先讀它,至少也得讀這一篇的第一段,必須要讀得懂?!肚f子》的鑰匙,就藏在《雜篇》的《寓言》篇和《天下》篇里。
作者認為《寓言》篇為莊子著書的凡例,《天下》篇為全書的后序,二者共同指出了《莊子》“三言”(寓言、重言、卮言)這把閱讀的鑰匙,實為閱讀全書的樞紐。這一觀點,的確言中了《莊子》一書的要害。
《莊子傳略及其學說概要》除介紹莊子生平外,全面闡述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將《莊子研究問答》、《莊子傳略及其學說概要》兩文結合起來,可與梁啟超名著《要籍題解及其讀法》結構相媲美。
在第二部分對《莊子》篇目的具體講解中,比較重要的篇章如《內篇》七篇均有“題解”,主要說明本篇的文體、結構和全篇大意,間或論及篇中文字的真?zhèn)魏湾e簡等,使讀者在研讀原文前先有一個完整清楚的印象。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聯(lián)系其他各篇有關內容加以闡發(fā),使前后相互引證,貫徹了“以莊解莊”的閱讀原則。在篇目的講解中,作者尚有“集注”為輔,就全書中各篇的難字、難詞和難句加以詮釋。其中有些解釋,在各家注釋的基礎上,斷以己意。
除此之外,本書中絕大部分篇章附有譯文,深入淺出,有如串講,個別不能直譯之處,純以意譯出之。這樣的譯法,對個別晦澀之文尤有顯豁之感。如:
《莊子·齊物論》原文: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斗: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fā)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
《莊子新釋》譯文:[自從大自然演變?yōu)槿f事萬物,于是靈長萬物的人類,由于先天的稟賦和后天的環(huán)境,造成他們各種的性行,則人類對于萬事萬物的變化,即有各種不同的反應]大智的人,所見廣博;小智的人,所見褊狹:這是智識的不同。見道深的人,他的言論反而平淡無奇;見道淺的人,他的言論卻是沾沾自喜:這是言論的不同。人當昏睡時,他的精神是交錯的;人當醒覺時,他便又目開意悟了:這是寤寐的不同。人和環(huán)境相接,很容易陷于勾心斗角,不過比較起來,有的用心寬大,有的用心深沉,有的用心精密:這是交接的不同。人的情性又多患得患失,這病犯得小的,也不過惴惴不安;這病犯得大的,往往神志喪失,就縵縵然如昏醉了:這是恐懼的不同。有人專意窺伺他人的是非,而且發(fā)言尖刻,好像箭在弦上,乘隙向人射去;有人則志在必勝,事前不肯輕易表示意見,好像立了盟誓,深藏不露,以便收最后的勝利:這是語默和性格的不同。經營馳逐的成見既存于胸中,則天真的本性,就如秋冬之氣日趨衰殺;如果沉溺于這種情形過久時,便一往而不可復返了。
這段翻譯的文字中,有以意補敘之文,如[]中文字乃是承接前文,為了接續(xù)文意而補;有以意增添之文,如翻譯文字中多有“這是……的不同”字樣,將全文翻譯成為排比句式,語義明了,便于讀者明了《齊物論》旨歸。其譯文字數(shù)將近原文字數(shù)3倍,用意不可謂不細,翻譯不可謂不精,而原文義脈的呈現(xiàn)是本書尤可稱道之處。
最后,《莊子新釋》一書力求窮盡《莊子》之義,該書如注釋、譯文中猶有未盡之意,則另辟“余論”以盡其旨,旁通發(fā)揮,務求一得之見。有此余論,譯文與之兼美,《莊子》文義遂大備于前。
《莊子新釋》一書目前常見的有三個版本。該書最早由東方書社于1948年10月出版,豎排繁體;1993年12月,齊魯書社出版了經張翰勛校補的新版《莊子新義》,簡體橫排;2007年5月,新世界出版社以《莊子新釋——研習莊子的最佳入門讀物》為名再次出版該書,亦簡體橫排。三個版本中,齊魯書社收文較全、??毕鄬^好,可資參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