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表開宗成周世胄,
范陽重望季漢家風。
這是位于越秀區(qū)盤福路越秀外國語學校(原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內簡氏祖祠的門聯。此聯是對簡氏來歷與先祖輝煌的頌揚,沒什么特別。特別的倒是這座祠堂是因懷念簡氏出了一位狀元而建,而倡建人又是民國時期聞名中外的煙草名商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因曾出狀元簡文會,祖祠被人們稱為“狀元祠”。
盤福路之得名據說是因為僑商伍藉磐與夫人江福貞捐資修建東邊一段,故用夫妻二人名字中的一字而合稱“磐福路”,“磐”后來又訛寫為“盤”。這說法記于《廣州市志·華僑志》的“華僑紀念地”中。所以說盤福路也非馬路中的“無名之輩”,而有了簡氏祖祠后更引人注目。
簡氏祖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簡照南、簡玉階兄弟經營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聞名國內外、能與英美煙草公司一較高下的華僑實業(yè)公司。簡氏的祖祠原在惠愛路(今中山五路)桂香街內,規(guī)模很小。至30年代初,簡氏出了煙草公司老板簡照南兄弟,祖祠氣派自然不同。適逢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推出新煙“白金龍”,請薛覺先的戲班在海珠大戲院演出名為《白金龍》的粵劇,首演之時給每位觀眾贈送新煙。而薛覺先飾演的白金龍多才多藝,劇情曲折,一時產生很大影響。簡氏族人認為祖輩簡文會是南漢時的狀元,桂香街的祖祠顯得太過小氣,于是簡照南兄弟便提議擇址另建簡氏新祖祠,后買得盤福路中間的地塊,于1933年動工,1936年建成。落成之日,自然熱鬧一番。不久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簡氏祖祠便風光不再。1947年,在該祠創(chuàng)辦眾賢中學。新中國成立后,校舍擴大,后來成為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20世紀末又易名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
正是由于成了學校,才使簡氏祖祠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1997年還作了重修。1993年8月,簡氏祖祠與在白云區(qū)太和鎮(zhèn)的簡文會狀元墓一起,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簡氏祖祠奉祀的簡文會狀元知名度不大。此因自宋代以后,以正統(tǒng)自居的封建王朝視南漢為“偽朝”,對南漢官員少有頌揚,故簡文會的經歷在古籍中沒有詳細記載,但其主要政績還是略記于《廣東通志》、《南漢書》等清代文獻之中。
簡文會(約900—958),號魁崗,南海黎水村(今佛山市石灣區(qū)瀾石鎮(zhèn)黎涌村)人。他幼年喪父,靠母親艱難撫養(yǎng),雖家貧但勤奮好學,買不起書籍便向別人借閱。年輕時已精通經典,擅長詩賦,聞名鄉(xiāng)里。南漢乾亨四年(920),簡文會高中狀元,任翰林院編修。南漢皇帝劉巖為表彰他母親育孤之功,特賜建牌坊一座。后來,簡文會官至尚書右丞,管轄兵部、刑部、工部。南漢光天元年(942),南漢第二代皇帝劉玢被弟弟劉晟殺死,劉晟自立為中宗,以殘暴著稱。簡文會仗義執(zhí)言,勸諫皇帝施行仁政,被貶到粵北任禎州刺史。簡文會到職后公正嚴明,愛民若子,興利除,很得百姓愛戴??上觳患賶?,不足六十歲便逝世于任上,歸葬于興王府金釵嶺(今廣州太和鎮(zhèn)和龍水庫東北側)。
簡文會像
2011年3月18日,《廣州日報》刊登《廣州唯一狀元祠,鎖在鬧市無人知》一文,讓人知道簡氏祖祠奉祀的是南漢狀元簡文會。
簡氏祖祠為三路三進,坐北朝南,建筑占地1592平方米,總面闊近31米,總進深51米多。中路為主體建筑,兩側以青云巷相隔為襯祠。人字封火山墻,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青磚墻石腳,內墻上端壁畫保存較好。梁架高峻簡潔,石檐柱。建筑配件上的花鳥瑞獸、戲曲人物木雕保存較好。只是祠內已沒有被供奉的狀元簡文會塑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