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膠州灣畔升起火紅團旗——青島團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
青島,是偉大的五四運動的緣起地,也是載有中國革命運動、中國青年運動業(yè)績的光榮城市。
20世紀初,隨著西方教會學校、殖民者所辦學校,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及民間所辦各種學校的開辦,青島出現(xiàn)了一個有文化、關心政治、具有愛國主義之心的知識青年群體。五四運動成為中國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更成為中國青年運動的起點。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922年5月,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領導機構。很快在全國16個省市的30多個地區(qū)建立了地方組織。在社會主義青年團二大的決議案中,有“應在膠濟全路淄博各礦及青島設法擴充進行(組建團組織)”的指示內(nèi)容??傊鄭u地區(qū)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五四的圣火、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表明:建立中共青島地方組織和先進青年組織的條件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政治經(jīng)濟條件、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1923年11月,團的一大代表、黨的三大代表、團中央巡視員王振翼與中共濟南地委書記、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就青島建團問題先后來到青島進行指導工作。1923年11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青島第一個團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在一個秘密的地點——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工程科一間辦公室(王象午工作的地點)宣告成立,鄧恩銘任支部書記,10名進步青年成為青島第一批團員,他們是膠澳商埠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許興業(yè)、郝駿夫、傅建生、李松舟、李萃之、姜秩東、李樹柏、張肅甫和電話局職員王少文、孫秀峰。(按團中央指示,20人以下只能成立支部,20人以上可成立團委。)支部下設3個團小組,由10名團員和鄧恩銘、王象午兩名黨員共12人組成。團青島支部屬團中央直接領導。
從此,團旗在青島升起;從此,青島有了跟隨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民族獨立、富強為己任,以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為奮斗目標的先進青年組織;從此,青島的青年運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青島青年運動出現(xiàn)了新氣象,團員十分活躍,閱讀進步書刊,參與社會活動,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僅在職業(yè)學校每期就可銷售30多份。鄧恩銘在《膠澳日報》上先后發(fā)表了《列寧傳》、《今日感想》、《青島勞動概況》等文章,向青島人民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俄國十月革命之路,抨擊北洋政府勾結帝國主義禍國殃民的罪行,用大量事實揭露資本家的殘酷剝削,號召廣大工人團結起來與資本家斗爭。鄧恩銘與另一位青島最早的中共黨員王象午組織進步學生、青年工人閱讀進步書籍,并在群眾中推銷、贈閱《向?qū)А?、《中國青年》、?a href="http://123shoppingwar.com/lilun/390462.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link">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入門》、《唯物史觀解說》、《共產(chǎn)主義初步》等革命書刊。在青島中華書局、啟新書社、青島書店、膠澳日報社等處設代銷點,鄧恩銘、王盡美還在青島籌建了以進步書籍為藏書的圖書館。他們經(jīng)常召集青年工人、學生閱讀進步書籍交流讀書心得,使馬克思主義在青島得以傳播,使青島接受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青年越來越多。
青島第一個團組織成立后,團組織發(fā)展很快,在膠澳商埠職業(yè)學校、電話局、四方機廠、內(nèi)外棉紗廠、印刷廠、商店、醫(yī)院、小學都有團員和團的組織活動。膠澳商埠職業(yè)學校以團員和進步學生為主,成立了學生自治會,并聯(lián)絡其他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膠澳督辦公署門前,舉行慶祝青島從日本手中收回1周年活動。
1924年10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簡稱“青島團地委”),選舉孫秀峰任秘書(即書記),林禮周任組織委員,丁祝華任宣傳委員,卜韶庭任農(nóng)工委員,梁德元任學運委員,張裕弟、趙魯玉、傅健生任候補委員。團地委下設4個支部,共有團員20人。到12月底,他們又在四方機廠建立第五支部,團員增至32人。
1924年12月,團青島地委發(fā)起在職業(yè)學校、膠澳中學、禮賢中學、西鎮(zhèn)小學數(shù)十名學生中成立進步學生團體新學生社,團地委學運委員梁德元被推選為委員長。新學生社的宗旨是“聯(lián)絡感情,研究學術,改進社會”,并提出“打倒國內(nèi)軍閥!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的口號。接著,團地委以西鎮(zhèn)和東鎮(zhèn)小學的進步學生為基礎,成立少年學會。
新學生社和少年學會開展了反對青島熊炳琦軍閥政府支持曹錕賄選、反對段祺瑞召開“善后會議”、發(fā)動大中學生組成國民會議講演團并推動國民會議促成會在青島成立、參加在齊燕會館的追悼孫中山紀念大會等活動。在追悼孫中山紀念大會上,新學生社和少年學會成員散發(fā)為孫中山先生逝世敬告青島青年學生的傳單,團青島地委書記孫秀峰和張裕弟等發(fā)表演講,號召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囑“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會后在《中國青島報》上發(fā)表《青島新學生社為孫中山先生逝世敬告青島青年學生》的文章,號召“青島的青年學生應聯(lián)合起全國的青年學生及一切被壓迫的民眾,共同繼承孫中山先生的事業(yè)而努力奮斗,以達到我們最后之勝利”。
1924年12月25日,新學生社和少年學會組織了反對帝國主義宗教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大同盟運動,發(fā)動團員青年在上海路、普集路等街頭和教堂出口處散發(fā)反對基督教傳單3800余張,以青島非基督教大同盟的名義發(fā)表宣言,支持濟南教會役夫的斗爭。
1924年12月28日,團青島地委候補委員趙魯玉發(fā)動120名司機工(接線員)舉行兩次罷工,要求增加工資、發(fā)給年終償薪,斗爭取得了勝利。隨后,趙魯玉發(fā)起成立了進步的婦女組織進德會,并擬定了章程。
1925年3月1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地委召開團員大會,出席會議的團員代表有23人。會上選舉孫秀峰任書記,林禮周任組織委員,傅書堂任工運委員,趙魯玉任婦運委員,梁德元任學運委員。鄧恩銘代表中共青島支部出席了會議并作了報告。會上,根據(jù)團的三大會議精神及決議案要求,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青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簡稱“共青團青島地委”)。
1925年4月,團地委又以職業(yè)學校學生會、新學生社、青島大學學生自治會為骨干,聯(lián)絡青島各大中小學校學生成立青島學生聯(lián)合會(簡稱“青島學聯(lián)”)。
1925年,中共青島地委領導了3次反對日商紗廠資本家和奉系軍閥迫害工人的罷工斗爭,青島團組織帶領團員們勇敢地參加了這一斗爭。5月29日,日本資本家和反動軍閥當局屠殺日商紗廠罷工工人,造成青島五二九慘案。當日,共青團員倫克忠、韓文玉等受黨團組織的委托向?qū)W校、銀行、機關等宣傳揭露慘案真相,青島大學學生自治會召開全體同學大會揭露軍閥張宗昌、溫樹德勾結日本人慘殺紗廠罷工工人的罪行,并宣布罷課聲援工人的罷工斗爭。青島團地委及其領導下的青島學聯(lián)迅速發(fā)動萬名學生上街示威游行抗議,并召開五二九慘案聲援會,號召全市大中小學校學生全體罷課,會上成立了青島慘案聲援會,組織慘案真相宣傳隊和募捐隊,支援日商紗廠工人斗爭。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慘案發(fā)生,青島學聯(lián)在青島大學召開聲援上海五卅運動大會,成立滬青慘案后援會,決定:凡屬英日兩國紙幣一律拒絕使用;凡屬英日兩國貨物一律不買不賣;擴大募捐,救濟青滬罷工工人;通電北京政府,要求向英日等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6月9日,組織萬名學生上街。6月11日,組織5000名大中小學校學生上街,臂纏黑布,手持“援助滬潮”、“誓死力爭”、“喚醒同胞”、“抵制日貨”等標語,沿主要街道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收回租界”、“懲辦兇手”、“釋放被捕工人”等口號,并派20余名代表赴上海慰問罷工工人,吊唁死難者;組成演講團30余組,每組15人左右,持旗在市區(qū)各主要街道演講募捐。6月16日,17所學校師生參加全市各界雪恥大會,與青島國貨維持會共組調(diào)查部,成立仇貨調(diào)查團,到商店、碼頭、貨棧、倉庫調(diào)查英日貨物,青島學聯(lián)、滬青慘案后援會組織多支宣傳隊,除在市內(nèi)活動,還沿膠濟鐵路到高密、濰坊、青州、濟南等地進行演講,演出《五卅血》、《投筆從戎》、《盲啞配》等劇,揭露控訴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罪行,號召人們覺醒,投入斗爭。青島學聯(lián)還派彭明晶、孫桂庭去上海出席全國學聯(lián)第七次代表大會,向大會報告青島慘案情況。
1925年7月26—27日,北洋軍閥、山東督辦張宗昌下令鎮(zhèn)壓青島工人學生反帝愛國運動,逮捕罷工主要領導人——中共青島四方支部書記李慰農(nóng),封閉了主持正義的青島《公民報》,逮捕青島《公民報》主筆胡信之,逮捕18名學生骨干,并于29日在團島將李慰農(nóng)和胡信之殺害。8月,青島學聯(lián)羅榮桓、彭明晶、孫桂庭等學生代表和膠濟鐵路總工會共青團員代表倫克忠、韓文玉等分赴北京、上海等地發(fā)表演講,散發(fā)《泣告書》,爭取各界的同情與支持。北大、清華、燕京大學、上海學聯(lián)、旅日學生均與青島學聯(lián)聯(lián)系,派人來青支持工人、學生的斗爭。8月27日,倫克忠、韓文玉在北京沙灘皇城根學府公寓被張宗昌逮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