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兒童生活故事征文”有感
讀“兒童生活故事征文”有感
一
過去把學(xué)齡前兒童和小學(xué)低年級學(xué)生讀的文學(xué)作品,統(tǒng)稱為低幼文學(xué),生活故事也統(tǒng)稱為低幼生活故事。如今把兩者合并,稱為幼兒文學(xué)。曾有人擔(dān)心,這樣一來,小學(xué)低年級讀物會不會被忽略。
現(xiàn)在看,這個問題似乎不必擔(dān)心,因為各兒童報刊都規(guī)定了它們的讀者對象,幼兒讀的畫書,也大多標明了讀者的年齡。只是畫書,為學(xué)齡前兒童出的多,為小學(xué)一二年級出的好像少了一些。學(xué)齡前兒童,由家長或幼兒園的老師給讀,低年級兒童認識了一些字,可以自己讀。不過,情況有點復(fù)雜。孩子們所處的環(huán)境各異,聽和讀的能力也就不同,不能一刀切,只能求個大致,不知什么時候起,幼兒刊物規(guī)定給幼兒寫東西限制在三五百字,有的低年級刊物還把六百字及以上的作品叫做“大稿”。讀給幼兒聽的故事或童話,則規(guī)定不超過一千字。可是,讀給孩子聽的千字故事,幾分鐘就完,他們不過癮。而二年級的孩子手捧大部頭的書看,卻是屢見不鮮。有的低年級孩子讀三五百字的東西也感到吃力,怎樣提高孩子聽和讀的能力,有待于教育家、出版家和作家去共同解決。
但有一點卻需注意:兒童的年齡有差別,其認識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別的。給多大年齡的孩子寫東西,最好認定了、拿準了再寫。1986年的“兒童生活故事征文”,大體上說,沒有過淺、過深的感覺。
電視的出現(xiàn)和普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擴大了孩子的視野。有形象和音響的東西,是容易得到孩子歡迎的。電視把各種語言教給了孩子,同時,大人或小伙伴的談話,都在教著語言。大街上的招牌、廣告等,也在教孩子認字。八十年代的兒童,語言要豐富多了。
1983年,在西安召開的全國低幼文學(xué)講習(xí)班上,我曾提出故事中盡量不用“雖然……但是”、“于是”、“卻”、“然而”等詞,現(xiàn)在看來,有點不適了(但并非說要作者去寫難懂的詞語)。前幾年,我看到一個五歲的男孩很淘氣,忽然捅了他姐姐一下,他姐姐說:“給你告訴媽媽去?!彼蠛暗溃骸澳阈☆}大做!”不知道這孩子從什么地方學(xué)來的這個成語,用得滿有意思,而且挺恰當(dāng)。最近又見到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姥姥說:“你這樣做,就把東西弄壞了?!彼R上接過去說:“所以我就不這樣做?!比龤q的孩子能用“所以”,這是從前想不到的。當(dāng)然,這也可能是偶然的例子。
八十年代的孩子,有相當(dāng)多是思想活躍、知識豐富、個性突出的。記得五十年代,我問過好幾個四五年級的孩子:“你爸爸做什么工作?”“工人?!薄笆裁垂??”“不知道?!薄肮べY多少?”“不知道。”一臉憨厚的樣子。前幾年聽說,幾個孩子踢球,把一個球踢歪打碎了窗玻璃,大家讓他賠,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爸爸一個月工資多少多少,獎金多少,我媽媽工資多少多少,獎金多少,我們家賠得起嗎?兩個人的工資加獎金,不至于賠償不起一塊玻璃,但這孩子的語氣,既承認打碎玻璃又不想賠償?shù)男那?,卻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
上面東拉西扯地說了一大堆,無非想說明八十年代我國的孩子是千姿百態(tài)的,我們的故事也要適應(yīng)他們的需要,向前邁進一步。故事長一點,短一點,深一點,淺一點,總會有讀者,我們不必自己限制自己。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科學(xué)的進步,我相信,我們的兒童雜志一定會厚起來,兒童報紙一期會有幾大張,以便使作者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使孩子的眼界更開闊,得到更多的享受。
漢字太難學(xué)了。有的國家的兒童,只要會拼音,或者認得幾十個字母,便能開始讀書(當(dāng)然,能認字并不等于會讀書,還需要別的條件)。但漢語自有它優(yōu)越的地方,我們的孩子還必須學(xué)會,光是短文章,總感到不夠。我常常想,孩子能獨立地讀三五百字的故事,為什么不能讀兩千字以上的東西呢?作者避開難字、難詞,故事曲折引人,語言又形象生動,孩子恐怕會讀下來的??墒牵L期寫慣了三五百字的故事的我,觀察得也零碎,總是“開門”就見了“山”,故事也連不起來,始終沒寫成。我翻譯過一冊日本作家古田足日的《一年級大個子和二年級小個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約四萬字),原作就明確了是給“幼年”(即小學(xué)低年級)孩子讀的。我本想用淺顯的筆調(diào)譯,但不行,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譯者表達能力差,譯著譯著便深了,最后成了忽深忽淺的東西,又沒有拼音,孩子讀了費力,還是需要大人給讀。
人們常說:小故事要新、奇、短。對程度高的孩子,新、奇固然要,長一點也是要的。有人說,孩子上學(xué),做作業(yè),玩,看電視,沒有那么多時間。我讀過日本作家莊野英二的中篇小說《星星的牧場》,大約八萬來字(是給中高年級學(xué)生看的),寫牧場一個善良的青年,被征到戰(zhàn)場去看馬,頭部受了傷,回來后,想起他的馬、他認識的兵、他見過的樂器,幻聽幻視展開的故事。小說寫法且不論,這篇作品大概是在報紙上連載過的,成書后,幾百字和千把字就是一小節(jié),全書由幾十個小節(jié)組成(記不清了)。這么短的小節(jié),看起來舒服,孩子讀累了,或者有別的事,隨時可以放下,有時間再讀。這種方法我們是否可以借鑒?
最近,低年級報刊上的連載(不是圖畫故事)多起來了,不過多是童話?!缎W(xué)生拼音報》就發(fā)表過故事或童話的連載?!缎W(xué)生拼音報》畢竟是全國唯一的兒童的拼音報紙,它有極大的優(yōu)越的地方,可以引導(dǎo)兒童去讀更長的作品。目前孩子的拼音,比許多大人要熟練得多。希望將來有條件,《小學(xué)生拼音報》會改成大張的,以便做圖文并茂的各種各樣的試驗。
話扯得太遠了,暫且收住。這次“兒童生活故事征文”(沒有叫成“幼兒生活故事征文”)至少對推動或提醒大家別忘了低年級生活故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
現(xiàn)在談?wù)務(wù)魑淖髌贰?/p>
首先得聲明,由于近幾年主要搞翻譯,對“兒童生活故事”注意得少。雖當(dāng)過幾年編輯,卻是“眼”也不高,“手”也很低,如今和兒童的接觸也少了,怕說不出所以然來,難免有不當(dāng)之處,要請原諒和糾正的。
從發(fā)表的四五十篇作品看,有老作者,有新作者,從獲獎的作品看,題材、手法都略有創(chuàng)新。常瑞、伍長述、黃云生、黃建祖、樓飛甫、陸弘、傅永健、朱日麗、常福生、查洪燮等,都是寫生活小故事的老手,有的還出過集子。金本和李少白過去多寫詩,他們的語言顯得簡明。宗介華出版過好幾本中篇。樓飛甫和黃建祖等還兼搞翻譯。薛烽的小故事大有進步,近年發(fā)表了不少作品。這許多同志,不論獲獎或未獲獎,長年奮斗在生活小故事的崗位上,是令人敬佩的。
獲獎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雪花兒,銀箭兒》、《換門牙》等。
可是,缺了一等獎。為什么呢?
根據(jù)我的水平,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第一,選材的面不夠廣,內(nèi)容雖有不同,總感到像在哪兒見過。另外,題材的提煉也不夠。這并不是說在模仿誰,而是說長期形成了的習(xí)慣,觀察方法,挖掘題材,都有一種拘束?!皟和罟适隆毕薅藢懙湍昙墐和?,而這些兒童的活動天地,多半是比較窄的。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找點別人沒注意的呢?同樣的題材當(dāng)然也可以,但寫法卻要新。在我們的漫畫或小故事中,常可以看到取笑別人而自己吃了苦頭的,偷偷做好事的,看到一件事改了缺點的,吵架又和好了的,做個夢就認識到某個錯誤的……這些自然都可以寫,生活中相同相近的事物很多,不再深入去研究,難免雷同或失敗。
舉兩篇有關(guān)寫信的《小艾林寫信》和《雷雷寫信》為例。
《小艾林寫信》的作者本身就在報社工作,這篇作品可能基本上是事實(我沒有問過,說錯了,請諒)。往報社寄蟲子,挺新鮮,也符合兒童恨蟲子的淳樸心理。最好提醒一下,等蟲子曬干了再寄。小艾林的想法也是孩子氣的,一封封信里都裝著死蟲子,真難為了郵遞員。寄蟲子做什么用呢?蟲子吃綠葉,大家才恨蟲子,那么就不要寄綠葉,寄被蟲子咬壞的枯葉子怎么樣?《雷雷寫信》的作者寫過不少好作品,語言也生動??吹贸?,作者是在極力想避免常見的題材,打破一些框框。小孩子盼父母早點回家,這是常情。別人都回來了,父母還沒回來,著急,不會寫信,用畫代替,這也是許多故事中常見的。貼了那么多郵票,而這封信卻像契訶夫筆下的“萬卡”的信那樣沒人收到。剛裝進郵筒,父母卻回來了,充滿了兒童情趣。讀到這里,我曾想,孩子總該見過郵遞員叔叔在郵筒里取信。還沒離開郵筒,也許是他太高興了,才說出郵筒的“本領(lǐng)真大”的話。這么盼父母,父母回來了,是該先奔向父母,還是先抱住郵筒呢?我還瞎想過,在我所住的中等城市里,一二年級的孩子打電話是較多的,向熟人了解父母的工作單位,查電話號碼,打電話找人又不在,也是挺“冒險”的。
例如《婷婷照相》,立意挺好。前線的爸爸想女兒,要女兒一張戴花兒的相片。女兒戴了一朵玫瑰花,高高興興地去照相,忽然看見同學(xué)也在照相,胸前戴了“做好事、守紀律”的“小紅花”,于是,婷婷不照了,表示等得到“小紅花”再照。“媽媽笑了,笑得真甜!”類似的題材,在報刊和畫書上是常見的。領(lǐng)獎狀、受表揚等,認為自己不夠格,等改好了再來。但在這篇故事里,我總感到不足。爸爸想女兒,要照片,并沒有提出要戴“小紅花”。要得到“小紅花”恐怕需要些時間,而爸爸則不能早點看到女兒的笑容了,何況爸爸還是在前線呢!先照一張寄去,有“小紅花”了,再照一張,不更好嗎?
第二,表現(xiàn)手法問題。兒童生活故事,容易寫得平淡。能吸引孩子讀,技巧方面是很難的。我認為,故事不那么曲折有趣,至少要寫得不枯燥。
倒并不是本次征文中的問題。
例如,有了缺點,家長講個道理就解決了?;蛘叽笕酥v個故事,故事里面套“故事”。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上邊也說了一點,不再多敘。
再如,用做夢的形式來表現(xiàn)。我也寫過讓孩子做夢,可解決不了問題,故事弄得挺長,有趣的夢成了無趣的夢。
常見到小故事講完了,作者總要加上幾句:“小朋友,你覺得怎樣?”“小朋友,你認為誰對?”故事本身應(yīng)該引起小朋友思考,作者最好不要插話。
有位演員說過,在舞臺上演老師訓(xùn)學(xué)生,小朋友最反感了。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小手”、“小嘴”、“小拳頭”,那是大人眼里看到的,孩子并不感到親切。小孩子希望快長大,向上的心情是很強的。
第三,提煉了的兒童語言。這方面,講的人很多,我就不說了。
前輩作家教給了我們很好的經(jīng)驗:深入生活、細致觀察、多讀書、勤寫札記。
我們把看到、聽到、想到的,有意思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情節(jié)等等,都隨時記在本子上。對我們的寫作,幫助是很大的。素材多了,容易選擇,寫成三五百字的故事,容量會大一些,也容易避免雷同。札記是一種積累生活的方法。我們的札記寫多了,又做了整理,有的則構(gòu)思過,再遇到“征文”,就不會倉促上陣。
關(guān)于我看到的問題,就是這一些。
我不大評論別人的作品,一是水平低,二是邏輯思維差,散散漫漫,又是個直性子,想到什么說什么,難免說錯話。而編輯又要求我少說“贊揚話”,多說“批評話”,將了我的軍。我舉出的例子,并不是說那些作品就沒有優(yōu)點,其實,優(yōu)點還是主要的,獲獎作品嘛。我的評論難免吹毛求疵,也沒說在點子上,零零散散,也不了解情況,說錯了請糾正。
如果有條件的話,《小學(xué)生拼音報》能召開低年級生活故事的交流會,以提高小故事的水平,那就太好了。我國的低幼故事受到的重視仍不夠,作者越來越少,不少作者改了行,去寫高一些年級的。情況比較復(fù)雜,但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注意。
三
我國的作者比較老實,童話就是童話,故事就是故事(生活故事),兩者界限分明,很少去想越雷池一步。小故事常常針對一個問題,一個優(yōu)點,一個缺點等去敘述描寫,有時不如童話活潑,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易突出。
《園丁之友》第一期刊載了黃云生的《生活故事創(chuàng)作談》,談到“要特別重視孩子們富于幻想色彩的生活情景?;孟耄鞘沟陀變和降纳顑?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的主要原因;透過低幼兒童獨具的幻想,才能顯示出他們生活新奇美妙的特征?!蔽液芡膺@種看法。
文中還舉了中川李枝子的《鯨魚云》為例。這篇文不長,現(xiàn)把它抄在下邊:
鯨魚云
這是第四節(jié)課的事。
一年級二班的孩子們正在做體操。忽然,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條很大的鯨魚。啊!雪白的鯨魚云。
“一、二、三、四!”鯨魚一伸一縮,也做起了體操。
大家沿著操場跑圈,云彩鯨魚也在空中轉(zhuǎn)。
老師吹哨,讓大家“立定”,鯨魚也站住了。
“向后——轉(zhuǎn)!”老師下了號令,鯨魚也在空中向后轉(zhuǎn)。
“那條鯨魚準喜歡學(xué)校?!?/p>
大家大聲喊:“喂——!”
鯨魚也回答:“喂——!”
大家邀請它說:“到這兒來——!”
鯨魚也邀請說:“到這兒來——!”
“好,我們跳到云彩鯨魚身上去吧!”
“到天上去,一、二、三!”
大家跳起來,可是只跳了三十厘米。
“再高些,再高些!”
鯨魚給他們加油。
“到天上去,一、二、三!”
這時,風(fēng)一下把他們吹到天空,坐到云彩鯨魚身上。
“哎,我游泳啦!”
鯨魚在藍色的天空里,游呀游,向著海,向著村莊,向著城鎮(zhèn)……
大家唱著歌,天空是無邊無際的。
“咦,到中午啦!”老師看著手表,吃驚地說。
“那么,回去吧!”鯨魚向后轉(zhuǎn)了。
過了一會兒,他們看見了學(xué)校的房頂。鯨魚把他們放在攀登架上。
“再見!”
大家揮手的時候,下第四節(jié)課的鈴響了。
“再見!”
云彩鯨魚,一擺尾巴,回到了藍色的天空里。
有人說這是生活小故事,有人說這是小童話。介于故事和童話之間,別有一番風(fēng)味,比單寫上體育課要活潑得多,而且表達了孩子們健康、向上的心情。
再有一篇高一些年級看的童話:《南島魔法的故事》(《誰也看不見的陽臺》,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敘述一個青年翻譯家正在翻譯一篇難譯的童話,截稿時間已到,晚上起了臺風(fēng),停了電,他急得不得了,去找一段蠟燭,找到后,身子已在海岸邊。他和所譯童話中的小仙女,經(jīng)歷了驚險,成了夫妻。天亮?xí)r,他發(fā)現(xiàn)自己仍坐在椅子上,蠟燭已燃盡了。他認為自己睡著了,急壞了,再一看,稿子已經(jīng)譯完,并且譯得非常好。
看起來,青年像在做夢,他也可能打了瞌睡。其實,在他點起蠟燭翻譯時,進入了故事世界,不知不覺地譯完了。你說這篇作品是小說還是童話?這種寫法不僅新,還介紹了青年所譯童話的內(nèi)容,避免了枯燥,同時擴大了選材范圍。
小孩子的想象力很強,他們往往把現(xiàn)實和空想交織在一起,講出他們的故事。他們家里養(yǎng)的貓,他們的玩具,都是他們說話的對象。低年級孩子大了些,這種現(xiàn)象少了,但頭腦里的活動還是很豐富的。我們的生活故事多半較枯燥,較平淡,與沒有突破這一點,有沒有一點關(guān)系?有的國家,把低幼兒童讀的故事,一律叫做童話,生活故事就叫生活童話,生活童話中也往往加進空想的成分。我們的童話,有的把小孩子的性格和事,硬加在小貓和小兔身上,沒有其他特色,去掉小貓和小兔,和寫小孩子沒有什么兩樣,這種作品算不算童話呢?
兒童生活故事,有待于我們?nèi)グl(fā)掘,去創(chuàng)新。
拉拉雜雜寫了一大堆,有些問題自己也沒想好,只是提出來,希望得到指正。
1988年2月8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