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蘿卜益胃升陽
初春時節(jié),陽氣升發(fā),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亦順應春陽之氣而生發(fā),新陳代謝旺盛,根據(jù)“天人相應”的養(yǎng)生觀,飲食調養(yǎng)重在“扶陽”,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fā)散性質的食物,少食用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上升而健旺。在眾多應節(jié)的果蔬中,鮮美多汁的白蘿卜既能行氣助消化,又能防治感冒,是初春最便宜有效的“養(yǎng)生菜”之一。
在我國一些地方,立春吃蘿卜是一種傳統(tǒng)習俗,名為“咬春”。這一習俗源于古時一場冬春之交的瘟疫,當時人們正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不料一種怪病四處蔓延,得病的人個個心虛氣短沒胃口,走路頭重腳輕,有氣無力。后來經“仙人指點”吃了蘿卜,居然就沒事了。自此,每到立春,人們就吃蘿卜以求平安。因為蘿卜味辣,還有“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立春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里吆喝:“蘿卜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卜給孩子咬咬春。
初春食蘿卜的最大好處是消油膩、助消化。從春節(jié)到元宵,人們一直沉浸在過節(jié)的歡愉氣氛中,其間少不了大魚大肉的飲宴歡聚,肉類和油膩食物吃多了,消化病自然找上門來,最多見的就是胃脹、食欲不振、便秘等癥狀,這時多買些脆嫩水靈的蘿卜來,切成絲,拌上適量的醋和糖,酸甜爽口,既解膩,又能清除體內的熱毒,有助消化。
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室內溫度仍然較低,特別是到了傍晚,氣溫明顯降低,體質虛弱之人,此時容易感受寒邪而引發(fā)感冒。再加上過節(jié)期間腸胃負擔重,多少有些積滯,也是容易誘發(fā)感冒發(fā)熱的原因。巧用蘿卜煮水當茶喝,也可防治感冒。具體做法是:取新鮮多汁的白蘿卜半斤,無須去皮,洗凈后切成薄片,加3碗水,煮成2碗,趁熱先倒一碗,視個人口味加適量糖,或是直接飲用,隔個把小時后將第2碗加溫服下。照此法連服兩三天,可有效預防感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