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口味異常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方
口味異常,應(yīng)針對其引起的原因及病位的不同,結(jié)合證候的虛實及病情輕重,而予以辨證施治。
(1)黃芪18g,黨參15g,山藥30g,陳皮6g,白術(shù)、生地、石斛、五味子各10g,佩蘭、葛根各12g,炙草3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飲用。功能益氣養(yǎng)陰、補(bǔ)脾攝精,適用于脾胃虛熱型口甜伴有溫飲溲數(shù)、氣短乏力、大便干結(jié)、腰膝酸軟、舌干淡紅苔薄燥、脈細(xì)弱等。
(2)山楂、茯苓、神曲、麥芽各12g,陳皮6g,白術(shù)、半夏、厚樸、萊菔子、連翹、枳實、黃芩各10g,香附、黃連各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飲用。功能消積化滯、健脾和胃,適用于食滯胃腑型口酸伴噯氣酸腐、納呆惡食、脘腹脹悶、便秘或便下不爽或溏而臭穢、舌淡紅苔黃白厚膩、脈弦滑實等。
(3)紅棗20g,陳皮、生姜各6g,茯苓、棗仁、竹茹、半夏、枳實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功能清化痰熱、溫膽和胃,適用于膽胃痰熱型口膩伴膽怯易驚、多疑善慮、呵欠頻作、少寐多夢、困倦乏力、舌淡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小弦等。
(4)赤小豆、牡蠣各30g,黨參、六月雪各15g,干姜5g,生大黃、制附子、牛膝、車前子包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飲用。功能溫補(bǔ)脾腎、逐穢解毒,適用于穢毒上犯型口臭伴面灰神萎、腰膝酸軟、毛發(fā)憔悴、消瘦乏力、舌淡苔濁黃厚、脈虛弦等。
(5)生姜、蔗糖各10g。水煎服,每日1~2劑。適用于受涼、飲冷引起的口淡納呆、脘腹隱痛;砂仁、陳皮各3g。水煎服,每日1~3劑。適用于口淡乏味、脘腹氣脹者;鮮蘆根30~45g(洗凈切段),冰糖適量。水煎服,每日1~2劑,分次飲用。適用于胃火上炎之口臭;豆蔻5g,銀魚40g。煮湯服用,每日1~2劑,分次服用??蓽p輕咽部惡性腫瘤所致的口臭等;青魚一條(去鱗及腸雜洗凈),白芷10g(紗布包),蔥姜等調(diào)料各適量。一起煮熟服用,吃魚喝湯,每日1劑,分次服用??蓽p輕咽部惡性腫瘤所致的口臭等。
(6)桂皮30g,水煎代茶飲;金橘15~30g,沸水沖泡,代茶飲;金橘餅放入口中,慢慢嚼化后吞服;蓮芯3g,開水沖泡,代茶飲;茴香5g,水煎代茶飲;甜瓜子為末,每次3g,每日1~3次,含服;西瓜汁,每天頻飲數(shù)次。以上各方,均可治口臭,可酌情選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