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的變化
科學家們相信今天的動物與億萬年前的動物不同——它們持續(xù)不斷、循序漸進地變化。下面用紙來探索一下進化論原則。
材料:紙;剪刀;彩色鉛筆。
步驟:
1,準備四堆紙,每堆五張,每堆的各張按1—5標好號。
2.每堆基本步驟(3~6為具體步驟):在五張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并把第一張放在一旁;在余下的四張紙上剪下一個圓,把第二張放在一旁;在余下的三張紙上剪下一個長方形,把第三張紙放在一旁,在余下的兩張紙上剪下一個半圓,并把第四張紙放在一旁,在第五張紙上剪下一個正方形。每堆紙都按基本步驟做,但從每堆紙剪的形狀、大小和位置要有變化。
3.第一堆紙照基本步驟做,勿需變化。
4.在剪之前,把第二堆分成兩半,然后用這堆的一半來照基本步驟做。
5.第三堆紙,在按基本步驟做完之后,把紙從中剪開,扔掉沒有標記的那半。
6.最后一堆,不用剪,相反,用彩色鉛筆在紙上按其形狀來畫,并著色。
7.在地板上放張白紙,用做過的紙擺個十字形,把空白紙放在中心,每堆紙做十字的一邊,在每邊把紙排成一行,把標號“1”的紙放在離空白紙最近的地方。
8.所有在十字上的紙都由空白紙開始,中心處的空白紙是它們共同的祖先。比較中心空白紙與十字最外邊的紙。你能看出小變化積累起來成了大的變化嗎?所有外圍上的紙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把紙分成兩半會產生很大變化嗎?把紙割分成兩半后會產生很大變化嗎?如:在剪其他部分之前或之后,動物會怎樣像紙上的那樣發(fā)展?
話題:動物特性
查爾斯·達爾文是生活在19世紀初的英國自然學家。在他旅行全球,觀察動物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時,他收集了大量資料,這些資料構成了現代的“進化論”理論。進化論包括生物改變和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方式。進化論的一條重要理論就是“自然選擇”或“適者生存”——能最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的動物會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而不適應的就無法繼續(xù)生存。進化過程特別慢,它是小變化的累積。不同環(huán)境不相似的動物也能產生很大很大程度的不同的變化。像冰川時代的大變化能很大程度上影響進化過程。
進化論表明現存生物都是從簡單的生命形式,經過成千上萬年的變化發(fā)展而來的。根據進化歷史,哺乳動物是動物中最年輕的一組??茖W家們認為最早的哺乳動物是由生活在20億年前像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演變成的。這些像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既有爬行動物特征,又有哺乳動物特征(例如:哺乳動物似的牙齒、頭顱和四肢)。隨著時間變化,許多哺乳動物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今天的海豹好像就是從有腿的陸上動物演變而來的,科學家認為蝙蝠并不是開始就會飛的。不管怎么樣,其他的哺乳動物,如老鼠,看起來未發(fā)生太大變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