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月經周期療法在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根據月經周期卵巢的變化運用周期療法對66例排卵障礙性不孕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經過3個月經周期的治療,排卵者43例,6個月經周期內排卵者52例,排卵率為78.79%.成功受孕41例,妊娠率為62.12%.結論:月經周期療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療效肯定.
關鍵詞:不孕癥;月經周期療法;專家經驗;中藥
不孕癥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經避孕1年未妊娠者.排卵障礙導致的不孕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約占25%30%.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朱師用月經周期療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資料來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66例不孕患者,其中20-30歲45例,31-40歲21例,平均年齡26歲,病程最長者7年,最短者2年,均經詳細的臨床檢查診斷為排卵障礙性不孕,診斷依據[1]:①連續(xù)BBT測量為單向;②月經后半期宮頸黏液仍為羊齒植物狀結晶,無橢圓體陰道;③脫落細胞學檢查無周期性變化;④月經前或來月經12小時內做子宮內膜檢查為增殖期改變;⑤月經第9天檢測,FSH、LH<15U/ml、E2<100pg/ml;⑥輸卵管通暢試驗明確輸卵管障礙;⑦子宮因素、外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及男方因素等所致.
1.2 診斷標準:不孕診斷納入標準參照西醫(yī)“婦產科學”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
2.治療方法
2.1 月經周期療法:是根據中醫(yī)陰陽轉化和陰陽消長的理論調整腎-天癸-沖任-胞宮軸,進而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一種方法,筆者按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行經期進行分期治療如下.
2.1.1 經后期(卵泡期):為月經周期的513天,此期呈“重陰”狀態(tài),即陰長狀態(tài),治以滋陰養(yǎng)血填精,佐少許補陽之品,促進卵泡發(fā)育生長.方予以養(yǎng)精種玉湯[3]加味:熟地黃20g,山茱萸15g,當歸15g,白芍15g,女貞子15g,阿膠15g,紫河車15g,肉蓯蓉15g,桑寄生15g,麥冬15g,自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每日1劑,每劑分3次服用,連服5劑.并予以朱師自制膏藥養(yǎng)腎膏(熟地黃、棗皮、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烏賊骨、紫草、菟絲子、懷牛膝、當歸、砂仁等).用法:養(yǎng)腎膏每次20g,開水化服,每日3次,空腹服用.從月經周期的第5天開始服用,連服5天.
2.1.2 經間期(排卵期):為正常月經周期的第14天,此期為“重陰必陽”之時,被稱為“的候”“真機”[4].經間期補腎活血促排卵,朱師自擬促排卵方[淫羊藿15g,巴戟天20g,菟絲子30g,西洋參12g,熟地黃30g,當歸15g,丹參30g,枸杞子30g,制附子15g (先煎1小時)、通草10g,炙甘草10g],用法:于月經周期第10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每劑煎3次,早中晚飯后服用.連服5日.
2.1.3 經前期(黃體期):為正常月經的1528天,此為“陽長”之期,陽長陰充,此期以補腎陰陽,補陽為主,維持黃體功能[5].方用毓麟珠加減.熟地黃20g,當歸15g,紅參15g,白術15g,茯苓12g,白芍15g,杜仲15g,川椒6g,鹿角霜15g,菟絲子30g,淫羊藿15g,合并肝氣不舒者,加合歡花、柴胡、郁金;痰濕重者,加薏苡仁、陳皮、蒼術;帶下過多者,加蒲公英、敗醬草;腎精不足者,加龜甲、紫河車.用法:于月經周期第16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服5日.
2.1.4 行經期(月經期):為正常月經的15天,行經期“重陽轉化”期,重陽則開,治當活血化瘀通經,促進月經周期的恢復.朱師自擬調經方[黨參20g,益母草30g,紫花地丁20g,當歸18g,延胡索20g,赤芍30g,川芎10g,桑寄生20g,千年健15g,熟地黃15g,山藥15g,黃芪20g,官桂5g,生蒲黃10g(包煎)].用法:于月經來潮第1天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3次服用,至月經干凈為止.
進行序貫療法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持續(xù)監(jiān)測BBT、宮頸黏液變化、B超監(jiān)測排卵等情況.待優(yōu)勢卵泡發(fā)育,囑患者同房.
3.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6]:顯效,成功受孕;有效,未受孕,但排卵正常,月經不調等癥狀較前好轉;無效,患者未受孕,月經周期、經期、量、色、質未見明顯改變.
3.2 治療結果:66例患者,經過治療,3個月經周期排卵者43例,6個月經周期內排卵者52例,排卵率為78.79%;成功受孕41例,妊娠率為62.12%.
4.案例舉隅 王某,女,30歲,已婚.初診:2012年12月15日(經間期).患者結婚4年,同居,未避孕,仍未受孕,其配偶精液正常,曾行B超檢查未見優(yōu)勢卵泡及排卵.服用克羅米芬治療未果,故尋中醫(yī)治療.末次月經2012年12月1日,平素月經推后,經色淡暗、量少,小腹冷,帶下量多,色清稀,腰膝酸軟,夜尿多,頭暈耳鳴,眼眶黯,面部暗斑,性欲淡漠;舌質淡黯、苔白,脈沉細弱.朱師辨證為不孕癥.方用其自擬促排卵方:淫羊藿15g,巴戟天20g,熟地黃30g,當歸15g,西洋參15g,炙甘草10g,制附子(先煎1小時)15g,枸杞子30g,菟絲子30g,丹參30g,通草12g.于月經周期第5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每劑煎3次,早中晚飯后服用.連服5日.
二診:2012年12月21日(經前期),服用上方后帶下正常,夜尿減少,腰膝酸軟明顯好轉,但訴小腹冷如浴涼水.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方用毓麟珠加減:熟地黃20g,當歸15g,紅參15g,白術15g,茯苓12g,白芍15g,杜仲15g,川椒6g,鹿角霜15g,菟絲子30g,淫羊藿15g,補骨脂12g,肉桂5g.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服7日.
三診:2012年12月29日(行經期),患者月經來潮第1天,月經量少、色黯,見少量血塊,腰膝酸軟,小腹痛可耐受.舌質暗紅、苔薄,脈弦澀.方用朱師自擬調經方:黨參20g,益母草20g,紫花地丁15g,當歸15g,延胡索20g,赤芍30g,川芎12g,桑寄生15g,千年健15g,熟地黃20g,山藥20g,黃芪15g,官桂5g,蒲黃(包煎) 12g.用法:于月經來潮第1天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3次服用,至月經干凈為止.若月經干凈(經后期),再投以養(yǎng)腎膏,每日3次,每次20g,開水化服,空腹服用.連服7天.
按此序貫療法,治療3個月經周期,B超監(jiān)測排卵,適時同房種子.
四診:2012年3月16日.停經40余天,妊娠試驗陽性,患者喜極淚泣.囑其避風寒,慎起居、飲食,注意養(yǎng)胎.
5.體會 不孕癥前人稱之為“無子”“全不產”“絕產”“絕子”“絕嗣”“斷緒”等,我國發(fā)病率為7%10%[7],是導致家庭不睦的重要因素,運用月經周期療法治療排卵不障礙性不孕有較好的療效.月經周期療法的理論基礎是中醫(yī)陰陽轉化和陰陽消長,陰陽乃萬物生長之根本,萬物負陰而抱陽,如王冰注《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根于陰,陰氣根于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8],根據月經周期陰陽的關系,建立的滋陰養(yǎng)血G補腎活血G平補陰陽G活血通經的序貫療法,陰長之時補陰,并于陽中求陰;陽長之時補陽,并于陰中求陽,因時而制宜,從而可以調整腎G天癸G沖任G胞宮軸,促進卵巢功能的恢復,達到種子的目的.月經周期療法是值得臨床推廣的.
[1]譚彩裙.中醫(yī)人工周期療法治療無排卵性不孕[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5, 12(3):305-306.
[2]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3]張保春.傅青主女科白話解[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
[4]張玉珍.中醫(yī)婦科臨床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5]夏桂成.月周期節(jié)律誘導法治療閉經[J].廣西中醫(yī)藥,1992,15(6): 13-14.
[6]張玉珍.中醫(yī)婦科臨床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7]肖承悰.中醫(yī)婦科臨床研究[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8]孫廣仁.中醫(yī)基礎理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自:譚秋萍,朱名宸.朱名宸運用月經周期療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66例臨床觀察.湖北中醫(yī)雜志,201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