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學會獨立,不依賴
當孩子從爬行開始,就意味著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嘗試,來了解周遭的環(huán)境和看到的景象。通常我們會聽到孩子的講話“囡囡來!”“寶寶要”……這些許的關鍵詞語都傳遞著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獨立行為的開始。
個案回放:
安安3歲了,是個聰明的小男孩,在家長的眼里,聽話、有禮貌,唯獨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不管在家里干什么都要爸爸媽媽陪著??磩赢嬈?,“媽媽,你和我一起看好嗎?”和小朋友玩,“爸爸,你站在邊上看著我”,在家里的時候,只要媽媽不陪著,他就吵鬧不止。每天總要等他入睡以后媽媽才能做家務。
為了進一步證實安安的這種行為,媽媽約見了幼兒園的黃老師,了解到安安在幼兒園也總是跟在老師的后面,“安安,去滑滑梯啊?!薄班?,黃老師,你看著我哦!”不夠獨立的安安真讓媽媽有些頭疼,怎樣才能讓安安學會獨立,不依賴他人呢?
叢老師解說:
孩子具有天生的獨立意愿。當他們看到玩具時就會伸手去拿,想玩時就會坐下來研究個明白。面對這種情況,往往總是父母無法割舍的溺愛,一次次地剝奪了他們的獨立意愿、獨立行為,讓孩子錯誤地感受依賴的安全、依賴的舒適。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事,不由家長代勞的好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當孩子要“自己來”的時候給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肯定的鼓勵,每每此刻,孩子才能體會到不依賴他人,獨自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呢!
叢老師支招:
(1)肯定和鼓勵。孩子希望自己來做的時候,在規(guī)避風險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個大大的鼓勵: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好!
(2)尊重感受。當孩子要為自己服務的時候,應當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她)盡情體會。這種自己照顧自己的感受是培養(yǎng)獨立性很重要的一步。
(3)初步的責任意識。當和孩子外出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拿小帽子或是其他小物品,讓孩子學習體會初步的責任意識。
(4)重視孩子的意愿。當牙牙學語的孩子表達要外出或是要喝水的時候,家長對于正確合適的要求給予認同,不正確的及時婉轉修正,逐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判斷。
(5)接受現(xiàn)狀。當孩子獨立完成的結果令家長不滿意的時候,要平和、中肯地給予指導,接受現(xiàn)狀,不指責、不抱怨,并挖掘積極可行方面,欣賞孩子的獨立之作。
(6)敢于放手。多和孩子說“OK! LET’S TRY!”丟掉“不要!不可以!不行!太危險!太困難”等有礙嘗試的擔心用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