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
很多父母都知道應(yīng)該尊重孩子,多和他平等交流。道理大家誰都懂,可是真正做起來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父母很難把自己放在一個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最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孩子經(jīng)常會這樣問:“媽媽,你是不是生氣了?”“你怎么不高興了?”“媽媽,你怎么了?”通常情況下,父母總是繃著一張臉說:“沒有?!庇袝r甚至?xí)荒蜔┑卣f:“不關(guān)你的事?!?/p>
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從這些反應(yīng)中看出父母的意思和態(tài)度。也許父母自認為偽裝得很好,可是語氣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已經(jīng)傳達給了孩子。還有些父母喜歡以命令的口吻、哄騙的口吻、引誘的口吻和孩子說話,這些都不是好的交流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孩子在行為上配合父母,恐怕心里也會不服氣。
一般情況下,父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給孩子灌輸?shù)览淼臋C會,他們總是想法設(shè)法地讓孩子接受他們的想法,但強硬的手段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導(dǎo)致他因此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而且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聽話,要求他怎樣做就怎樣做??墒呛苌儆懈改笗嬖V他這樣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結(jié)果很多孩子心里都不會完全接受父母的想法,甚至對父母懷有反抗、抵制的情緒。
要想順利地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和他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父母首先必須從內(nèi)心深處改變自己,以一個朋友的方式平等地對待他。而且和孩子說話,父母要講求方法和藝術(shù)性,認同、理解、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感受非常重要。
在臨近維尼夫雷特6歲生日的時候,我準備為她辦一個小型的生日聚會,邀請她的好朋友們一起參加。在發(fā)送邀請卡的時候,我和維尼夫雷特在是否邀請伊莎貝爾的這件事情上發(fā)生了小小的爭執(zhí)。
“維尼夫雷特,伊莎貝爾的地址是什么?”
“我不想邀請她?!?/p>
“為什么?她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
“不,她不是?!?/p>
“維尼夫雷特,這樣可不對??!”
“我不管,我就是不想邀請她到咱們家來?!贝藭r,維尼夫雷特顯然有些不耐煩了。看到這種情況,我也有些生氣了:“既然你這么不高興,那就不要辦這個生日聚會了?!?/p>
“不辦就不辦?!闭f著,女兒扭頭走回了自己的房間。
頓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伊莎貝爾是女兒最好的朋友,女兒不邀請她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我剛才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一定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所以惹怒了她。因此,過了一會兒,我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之后,走進了女兒的房間。
“你們是不是鬧矛盾了?”
“是,她總是弄亂我的東西,上次來的時候,就把小提琴的弦弄斷了?!?/p>
“你感到十分不高興,是嗎?”
“是的,我已經(jīng)跟她講過很多次了,不要亂動我的東西,可她就是不聽,而且每次來她都撥弄我的小提琴。這一點令我十分討厭?!?/p>
“那我們能不能想一個好辦法,不讓她動你的琴呢?”
女兒想了想,沉默了片刻,說:“有了,我們可以把琴盒鎖起來,然后放到臥室里去。那樣她就看不見了?!?/p>
我點了點頭:“嗯,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如果那樣的話,我們能邀請伊莎貝爾了嗎?”
她點了點頭,說:“應(yīng)該可以了?!?/p>
由于我改變了說話的態(tài)度和看問題的角度,最終使女兒敞開了心扉,以至于她能把我當(dāng)成朋友一樣,把心中的不快告訴我,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引導(dǎo)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生日聚會免除了被取消的危險。
可見,要想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一定要以一個理解的態(tài)度和認同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把全部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只有這樣,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不失時機地幫助他。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