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表現(xiàn)
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和溝通是大部分教師經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交流的效益最大化?要知道,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學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師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學生談話不是零效果,而是負效果!
一些老師很有耐心,工作也有熱情,學生無論犯錯還是違紀,他一律作為思想問題看待,在辦公室里總要苦口婆心、長篇大論地說個沒完沒了,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說學生,就是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其他老師聽著也都不耐煩了。這些老師的動機無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但就是沒有認真分析教育的對象。要知道,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與我們年齡差距并不太大的中學生,在某些事情上懂的道理也很多,我們不能總以一種無知幼兒的眼光看待他們。實際上,學生違紀多數(shù)不是認識問題,而是素質問題,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學生的問題所在。因此,教育的重點不光是教會學生認識到錯誤,而且要督促學生改正錯誤。
另一些老師,當學生犯錯后一進辦公室,就不問緣由、不聽辯解地劈頭蓋臉一頓狠批,情緒激動、語言尖刻。時間一長,學生都能準確把握這個老師的規(guī)律了。從人的本性來說,對于表揚的話語,不管是否符合實際,都是先接受了再說;對于批評的話語,也不管正確與否,都會不自覺地生出抗拒之心??梢哉f,批評越嚴厲,抗拒之心越強烈。在實踐過程中,這種教育方式往往當時就引起學生的強烈反應。尤其是有的老師會氣急遷怒學生、拋開事情針對個人、直斥學生的品德,甚至牽累學生的家教,這些都會傷害學生感情,造成師生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鴻溝!結果就是,事情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師生關系卻又搞僵,而且老師自己也生氣的不得了!實踐證明,老師在任何情況下的情緒失控除了降低自身威信之外,不會有什么積極作用。
還有一些老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一開始還是很嚴肅地批評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學生“健談”,或者由
這里強調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主要不是針對交流的時間和頻率,而是針對交流的有效性。老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標,只有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二、原因分析
1.師生溝通不暢的原因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
(1)較重的職業(yè)壓力。“現(xiàn)在做老師太不容易了,壓力非常大!”這是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日趨重視,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中的許多問題與缺陷被提了出來,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把教育問題的矛頭都指向了教師,教師成了僵化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象征。老師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2)閱讀量少、閱讀面窄。1999年,中國教育報社曾組織過一次有關中小學師生關系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師的閱讀面比學生窄。
2001年,中國教育報又組織實施了“全國城市中小學教師閱讀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在回答“是否經常閱讀”時,91.2%的教師肯定了自己,但七成教師每天業(yè)余的閱讀時間只有半小時到1小時。關于不常閱讀的原因,有80%的老師選擇了“沒有時間”。中小學教師閱讀的價值取向明確——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師的閱讀種類結構中教參讀物高居榜首。調查表明,教師閱讀狀況與教師個人的成長關系密切。特級教師、高學歷教師、教師個人獲獎情況都與各項閱讀指標明顯相關。師生溝通不同于其他人際溝通,它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引導性,這是教師的教育職責。師生溝通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因此,教師一定要博覽群書,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師閱讀量少、閱讀面窄必然會導致師生溝通的種種問題。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互聯(lián)網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迅速發(fā)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徑日趨多樣。很多情況下,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況已超出了他們的老師。教師們只有不斷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知識,才能繼續(xù)與學生溝通,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
(3)“網絡時代”學生的特點。許多老教師都說:現(xiàn)在的學生比以前難教多了!從某些方面來講,的確如此。以前的學生視教師為權威,他們愿意聽老師的話,用心上課、讀書,因為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教師更是知識的象征?!熬W絡時代”的學生呢?網絡世界中的處處平等使他們無視權威,對自我、對民主非常重視。他們經常接觸數(shù)字科技,在某些方面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與信息已超過了自己的老師,他們看到了老師的不足,這更加強了他們的反權威意識。因此,老師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學生不聽話、叛逆……
老師們也常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們沒心思讀書。當學生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獲得知識與信息時,他們當然會喜歡在網絡上利用各種搜索器、新聞網站、學術網站取得相關的知識。對于學生們來說,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最新的知識和信息,而且這種較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言十分新穎的學習方式也更符合學生們好奇、求新的心理特點。如果教師們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那么“網絡時代”的學生們會比從前的任何一代學生都更加厭學。
(4)缺乏溝通技巧。事實上,許多教師都十分想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他們學習了許多關于如何與學生溝通的教育理論,而且非常愿意學以致用。但是實際的問題往往太靈活、太瑣碎,系統(tǒng)的理論很難具體有效地解決問題。學生們常常埋怨他們的老師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實老師們大多都能了解學生們的需要,也想要去滿足他們,但是在表達上往往會出現(xiàn)事與愿違的情況。在季洛特的《師生之間》一書中,一位教師的話可能道出了許多教師的心聲,他說:“我也已知道學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納、尊重、喜歡、信賴,需要你予其鼓勵、支持、打氣、使其高興;他還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詢、實驗、獲得成就?!宜啡钡氖撬_門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愛因斯坦的知識和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彪y道要成為一個好老師真的要具備這些苛刻的條件嗎?當然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教師們真正需要的是記住溝通的原則并掌握一些具體而實用的溝通技巧。
2.學生之間溝通不暢的原因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處于“青春前期”向“青春中期”過渡時期,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及接受能力較強。但是他們也有較強的失落感和無助感。他們的基礎知識還未打牢,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未養(yǎng)成,經
本章溝通游戲要讓同學們在游戲中正確地溝通,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