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中心幼兒園 伍佩佩
摘要:劇本是指導表演的文本基礎,而幼兒尚不認字,又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編寫劇本呢?我國最早的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慢慢地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最后形成漢字。幼兒正處于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發(fā)展階段,“以圖代文”是幼兒的主要書面表達方式。幼兒從圖到字的前閱讀認知特點與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相似。因此,我們創(chuàng)新實施了“圖譜式”劇本創(chuàng)編活動,采用圖示、符號及文字相結合方式,記錄故事中的場景、人物、對話、動作、表情等劇本元素,形成能看得懂的“圖譜式”劇本。這種形式從運用成人劇本轉變?yōu)橛變鹤跃巹”?,開創(chuàng)了兒童創(chuàng)編劇本的新形式。
關鍵詞:幼兒;創(chuàng)編;圖譜式劇本;指導
幼兒好動好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與理解文學作品。兒童劇是一種多通道、多途徑學習與表現文學作品的重要形式,可以動口講、動腦編、動手做、動情演,既符合幼兒天性又能促進其多元智能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文學作品表現形式卻存在“速成、高效”的現狀,且看以下鏡頭。
鏡頭呈現:臨近新年,某幼兒園將開展一次迎新年慶?;顒?,教師都忙著為孩子籌備精彩的節(jié)目。大班孩子們正在排練一個兒童劇,在老師指揮下,表演的孩子反復地背誦臺詞、配著動作,候場的孩子在一旁嬉笑打鬧。教師又提示語言動作又組織維持秩序……整個節(jié)目排練下來,教師教得聲嘶力竭,孩子學得無精打采,可為了完成節(jié)目,教師和孩子不得不重復這樣的活動。
分析:這種為了應付開放演出而開展的由教師策劃、操控的教育活動忽略了孩子的主體地位,與當前教改方向背道而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照本宣讀,導致創(chuàng)造性缺失。表演中的劇本為教師所編,孩子僅僅是一個演員,沒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語言經驗融入,限制了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
2.高壓速成,導致體驗性缺失。短時間內高壓完成的表演性節(jié)目,孩子沒有按自己的方式理解文學作品、參與演出籌備工作,失去了在活動中建構學習經驗的過程性體驗。
3.師導幼演,導致自主性缺失。對于教師導、教師教的華麗演出而言,孩子全盤接收,按部就班地表演,阻礙了其個性、能力的自由成長。
幼兒將兒童劇充分而有個性地演繹出來,首先要解決編劇本的問題。但幼兒尚不認字,又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來編寫劇本呢?
我國最早的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慢慢地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最后形成漢字。幼兒正處于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發(fā)展階段,“以圖代文”是幼兒的主要書面表達方式,幼兒從圖到字的前閱讀認知特點與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相似。但圖畫僅僅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手段,達不到傳遞思想的要求,這就需要表意的“符號”來實現從個人理解到大家皆可分享的目的。因此,我們打破文字劇本形式,創(chuàng)新實施了以圖譜符號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圖譜式”劇本創(chuàng)編活動。采用圖示、符號及文字相結合方式,記錄故事中的場景、人物、對話、動作、表情等劇本元素,形成能看得懂的“圖譜式”劇本。這種形式從運用成人劇本轉變?yōu)橛變鹤跃巹”?,開創(chuàng)了兒童創(chuàng)編劇本的新方式,為幼兒學習理解文學作品以及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搭建了平臺。
那么,如何讓孩子自主參與創(chuàng)編劇本、擁有屬于自己的劇本呢?以下是幼兒園里的“小編”們自主參與創(chuàng)編圖譜式劇本的過程與策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