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有道,使人信服
【原典】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①,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p>
季康子②問:“使民敬、忠以勸③,如之何?”子曰:“臨④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p>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⑤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⑥,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⑦,小車無
⑧,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p>
子曰:“非其鬼⑨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p>
【注釋】
①舉直錯諸枉:舉,選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錯,同“措”,放置。枉,不正直。②季康子:姓季孫名肥,康是他的謚號。③勸:勉勵。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④臨:對待。⑤《書》:指《尚書》。⑥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講;一作延及講。⑦:音ní,木制,外裹鐵皮,豎穿于轅與衡的兩孔中,使之可以靈活轉(zhuǎn)動,不滯固。⑧
:音yuè,古代小車唯于車前中央有一轅,轅頭彎曲向上,與橫木鑿孔相對,貫其中。⑨鬼: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這里泛指鬼神。
【譯釋】
魯哀公問孔子說:“什么樣的行為能使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的人提拔上來,放置在邪惡不正的人上面,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放置在正直無私的人上面,老百姓就不會服從了。”
季康子問孔子:“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努力勞動,該怎樣去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tài)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于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p>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從政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兄弟友愛?!堰@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這也算是一種從政的形式啊,難道只有做官才算是為政嗎?”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
一樣,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張問孔子:“今后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yù)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況,也是可以預(yù)先知道的?!?/p>
孔子說:“不是你應(yīng)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見到應(yīng)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p>
解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