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5.1 胴體剖分圖
1.肩胛肉 2.胸下肉 3.肋肉 4.腰肉 5.后腿肉
1.肩胛肉
從肩胛骨后緣及第4對肋骨前的整個部分。
2.胸下肉
從肩端、肋軟骨以及腹下無肋骨部分,包括前腿脛骨以下。
3.肋肉
從第12對肋骨處至第4~5根肋骨間橫切。
4.腰肉
從第12對肋骨與第13對肋骨之間至最后腰椎處橫切。
5.后腿肉
剩下的部分為后腿肉。
最好的肉為后腿肉和腰肉,大型肥育羊后腿肉和腰肉常占胴體的50%。
三、羊肉的儲藏與保鮮
羊肉是極易腐敗的食物,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對肉中蛋白質和含氮物的分解所引起的。肉內微生物主要是屠宰時由血液、腸管等侵入肌肉組織內,在水分、溫度、介質適當?shù)那闆r下而產(chǎn)生腐敗現(xiàn)象。肉的外部微生物污染則是由屠宰和儲藏時的衛(wèi)生條件不良而引起的。因此,嚴格控制衛(wèi)生和儲藏條件,可延緩肉的腐敗過程。暫時保存待售的鮮肉于冰柜中,宜在0~5℃下保存1~2d,長期保存則需在-10℃以下,見表4.5.5。
表4.5.5 羊肉對比牛肉保藏時間與溫度的關系
【評估考核】
一、填空
1.羊肉中的脂肪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亞油酸、揮發(fā)酸、甘油等組成。
2.羊胴體按肌肉發(fā)育程度和脂肪分布分等定級為_______個等級。
3.嚴格控制衛(wèi)生和儲藏條件,可延緩羊肉的腐敗過程。一般暫時保存待售的鮮肉于冰柜中,宜在_______℃下保存_______d,長期保存則需在_______ ℃以下。
二、簡答
如何對羊肉胴體進行分級?
任務三 毛類產(chǎn)品加工
【基本概念】
羊毛,即羊身上的毛,它是人類在紡織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纖維之一。羊毛纖維柔軟而富有彈性,可用于制作呢絨、絨線、毛毯、氈呢等生活用和工業(yè)用的紡織品。羊毛制品有手感豐滿、保暖性好、穿著舒適等特點。
【教學重點】
羊毛的形態(tài)學構造及毛纖維品質的評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羊毛的形態(tài)學及組織學構造,掌握毛纖維品質的評定方法。
2.技能目標
◆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羊毛的品質評定,并能預防生產(chǎn)缺陷毛的出現(xiàn)。
【教學內容】
一、毛纖維的形態(tài)學構造
羊毛纖維在形態(tài)學上分3部分,即毛干、毛根和毛球。此外,還有一些附屬器官,如圖4.5.2所示。
(1)毛干
纖維露出皮膚表面的部分,通常稱毛纖維。
(2)毛根
羊毛纖維在皮膚內的部分稱為毛根,它一端與毛干相連,另一端與毛球相接。
(3)毛球
位于毛根下部,為毛纖維的最下端,毛球圍繞著毛乳頭并與之緊密相接,外形膨大成球狀,故稱為毛球。毛球依靠從毛乳頭吸收養(yǎng)分使毛球中的細胞不斷增殖,因而毛纖維不斷地生長。
圖4.5.2 毛及皮膚的縱剖面圖
1.毛乳頭 2.毛鞘 3.脂腺 4.脂腺的分泌管5.毛球 6.毛根 7.毛干 8.毛的髓質層9.毛的皮層 10.毛的鱗片層
毛纖維周圍的附屬器官:
①毛乳頭:是供給羊毛營養(yǎng)的器官,位于毛球的中央,它由結締組織組成,其中分布有密集的微血管和神經(jīng)末梢,和血液一同進入毛乳頭的營養(yǎng)物質滲入毛球,保證了毛球細胞的營養(yǎng),使其不斷增殖,構成毛纖維新的部分。
②毛鞘:是由幾層表皮細胞形成的圓管,它包圍著毛根,如囊狀,故稱毛囊。
③脂腺:位于皮膚中沿毛鞘的兩側,分泌管在毛鞘中開口分泌油脂,可以滋潤和保護毛纖維,油脂在皮膚表面和汗混合成油汗。
④汗腺:位于皮膚深處,分泌管直接開口在皮膚表面,有時靠近毛孔,汗腺的生理作用是可以調節(jié)體溫和排泄無用的代謝產(chǎn)物。
⑤豎毛肌:是皮膚內一種很小的肌纖維,一端附著在皮脂腺下部的毛鞘上,另一端和表皮相連,豎毛肌的收縮與松弛調節(jié)汗液和皮脂的分泌,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huán)。
二、毛纖維的組織學構造
毛纖維組織學構造上,有髓毛分為3層,即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無髓毛分為兩層,即鱗片層和皮質層。
(一)鱗片層
鱗片層居毛纖維的表層,是由扁平、無核、外形不規(guī)則的角質細胞組成,像鱗片一樣覆蓋毛干的表面,一端附著于毛干本體,另一端向外游離,朝向纖維的頂端,外觀呈鋸齒狀。鱗片的形狀分環(huán)形和非環(huán)形。環(huán)形鱗片是單獨一個鱗片,好像一個環(huán)一樣,圍繞毛干一周,把毛干完全包起來。非環(huán)形鱗是2~3個或更多個各種形狀的鱗片,在毛干周圍彼此相互靠近地包圍著毛纖維。
鱗片對毛纖維具有保護作用,保護毛纖維的皮質層免受物理、化學和機械等因素的影響,使毛纖維保持一定的特性。細毛的鱗片排列較密且邊緣向外向上突出,反光能力較弱,所以光澤比較柔和。粗毛的鱗片排列較稀,且緊貼于毛干,反光能力較強,故纖維光澤發(fā)亮。鱗片層受到損傷后,毛失去天然光澤,強度等特性受到影響。
(二)皮質層
皮質層位于鱗片層下,皮質層是毛纖維的主體,占毛纖維總量的90%左右。它由細長的梭狀角質化細胞所組成,并沿纖維的縱軸排列,以細胞間質相互緊密結合在一起,纖維類型不同,皮質層所占的比例不同。毛越細,皮質層所占的比例越大,毛越粗,皮質層所占的比例越小。皮質層決定著毛纖維的彈性、強度、伸度等物理性質。具有天然光澤的毛和人工染色的毛、色素、染色劑均存在于皮質層內。
(三)髓質層
粗毛和兩型毛纖維中皮質層內的一層稱為髓質層,髓質層是有髓毛的主要特征。兩型毛具有點狀、斷續(xù)狀或很細的一條毛髓,粗毛多呈連續(xù)狀的,類似鉛筆芯樣,死毛的髓質層特別發(fā)達。
髓質層是由菱形或立方形的細胞所組成,各種細胞重疊似蜂窩狀,是疏松的多孔組織。有髓毛比無髓毛紡織工藝性能低,髓質層越發(fā)達,紡織工藝性能越低。
三、毛纖維類型及分類
一般將毛纖維分為4個主要類型,即刺毛、無髓毛、有髓毛和兩型毛。
(一)刺毛
刺毛分布在毛用羊和牛的顏面和四肢下端等。毛纖維粗短,光澤較亮,多呈直的,在皮膚上傾斜生長,一根覆蓋一根,故又稱覆蓋毛。組織學構造接近粗毛,髓部很發(fā)達,一般不剪,無法紡織利用。
(二)無髓毛
無髓毛又稱細毛或絨毛。粗毛羊的絨毛分布在毛被的底層,細毛羊的毛被完全由細毛組成。無髓毛只有鱗片層和皮質層。直徑不超過40μm,長度5~15μm,大多有彎曲。細毛羊的細毛直徑不超過25μm,長度6~9cm,彎曲明顯。
細毛羊品種的羔羊身上常有一種比較粗而彎曲少的毛,這是胚胎發(fā)育早期由初級毛囊中形成的,稱為犬毛。犬毛在羔羊哺乳期脫落,以后為正常的無髓毛所代替。
(三)有髓毛
有髓毛亦稱粗毛或發(fā)毛,可分為正常有髓毛、干毛和死毛3種,后兩者是前者的變態(tài)。
①正常有髓毛:粗毛羊及粗毛羊與細毛羊的低代雜交羊的毛被中有這種毛,毛較粗長且彎曲少,是毛被的外層毛。它由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組成,其鱗片層為非環(huán)形。橫斷面呈橢圓或不規(guī)則形狀,細度40~120μm。
②干毛:干毛組織學結構與正常有髓毛相同,外形特點是纖維上端粗硬轉脆,缺乏光澤,毛纖維干枯。主要由于纖維上半部受雨水侵襲,風吹日曬,失去油汗,引起毛細胞內外物質發(fā)生變化而造成的。因此,多見于毛的上端,干毛越多,毛越長的品質越差,輕紡工業(yè)上叫疵毛。
③死毛:髓質層特別發(fā)達,皮質層很少,毛色灰白,無光澤,粗硬易斷,完全失去強度、伸度、彈性、光澤和染色能力,成為毛紡工業(yè)上的一害。
(四)兩型毛
兩型毛亦稱中間型毛,其細度、長度及工藝價值介于無骨髓毛和有髓毛之間,一般直徑30~50μm,毛較長。
兩型毛在組織學結構上接近于無髓毛,部分有髓,部分無髓,髓質較細,多為星點狀、斷續(xù)狀和環(huán)形鱗片。同質半細毛羊(林肯羊等)中的兩型毛彈性大、光澤好、毛長,是制造毛線和毛呢的上等原料。
羊毛按其所含纖維類型分為同質毛(細毛和半細毛)和異質毛(粗毛)。
1.細毛
由同一種類型的細毛組成,細度為直徑在25μm以內,且細度的變異系數(shù)不超過25.6%,彎曲整齊,長短一致,由細毛羊品種生產(chǎn)。
2.半細毛
由同一種纖維類型較粗的無髓毛組成,有的是由同一纖維類型的兩型毛組成,直徑25.1~67.0μm,主要由半細毛羊品種生產(chǎn)。
3.粗毛
粗毛也叫異質毛,由幾種纖維類型混合組成。其底層為絨毛,上層為粗毛和兩型毛,各類纖維的比例變化較大,一般用作地毯,由粗毛羊品種生產(chǎn)。
四、毛纖維品質的評定
(一)凈毛率
從羊體上剪下的羊毛叫污毛,亦稱原毛,含有油汗和雜質等。
經(jīng)過洗毛后將油汗和雜質洗去,這種毛稱為凈毛。凈毛占原毛的重量百分比,稱為凈毛率。
1.普通凈毛率
凈毛是指經(jīng)過洗毛烘干以后所得。凈毛重必須加上該毛樣規(guī)定回潮率的重量。洗毛后的凈毛必須含有不超過1.5%的油脂,原因在于微量油脂很難洗去,而這種微量油脂對保護毛正常的物理性質也很有必要。洗凈后的毛,允許含有不超過1%的植物雜質。
2.標準凈毛率
標準凈毛率是國際貿易所采取的方法。計算時,必須把凈毛中所含的水分(12%)、油脂(1.5%)、植物質(0%)、灰分(0.5%)4者的含量精確測定;符合者為合格,若某項偏高,一般從毛價中扣除。
影響凈毛率的因素較多,一般毛越細凈毛率越低,細毛羊羊毛的凈毛率為30%~45%,半細毛羊在50%以上,粗毛羊在60%~70%以上;同一密度的羊毛,毛越長凈毛率越高;公羊凈毛率高于母羊,風沙大的地區(qū),凈毛率低。
(二)毛的理化性質
1.細度
毛纖維橫截面長徑與短徑之和的一半稱為細度,用微米表示。細度測定方法多采用估測法,并對照毛樣細度標本進行判定,實驗室用顯微投影儀測量。
2.長度
羊毛的長度分為自然長度和伸直長度,自然長度指毛叢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長度,一般測定的是羊體皮膚表面至羊毛頂端的高度,伸直長度是指單根纖維將彎曲伸直時的長度,一般6cm以上供精紡用,6cm以下供粗紡用。
3.彎曲
羊毛纖維在自然狀態(tài)下,沿著長度方向,呈有規(guī)律的弧狀彎曲。彎曲度是指單位長度內羊毛彎曲的數(shù),淺彎曲和正常彎曲是比較好的,如圖4.5.3所示。
4.強度和伸度
毛的強度是指毛纖維被拉斷所用的力即抗斷能力。絕對強度指單根纖維或一束纖維拉斷時所需的力;相對強度指將毛拉斷時,在單位橫切面積上所需用力,單位為kg/cm2,實驗室要用擺式單本纖維測定儀測定。
圖4.5.3 羊毛的彎曲
1.平彎曲 2.長彎曲 3.淺彎曲 4.正常彎曲 5.深彎曲 6.高彎曲 7.拆線狀彎曲
伸度是指將已經(jīng)伸直的毛纖維再拉伸到斷裂時所增加的長度占原伸直長度的百分比,一般為20%~50%,是評定羊毛機械性能的指標。
5.彈性及回彈力
對羊毛施加壓力或延伸時則變形,當除去外力時仍可恢復原來的形狀和大小,這種性能稱彈性?;謴驮瓉硇螤詈痛笮〉乃俣确Q為回彈力。由于毛具有這種性質,所以毛制品可以經(jīng)久保持原來的形式,回彈力差的衣物很快會失去原來的形狀。
6.氈合性
毛在水濕、溫熱和壓力影響下,具有相互氈合的特性,稱氈合性。這一特性用于羊毛搟氈及制造呢絨織物的縮絨過程,在洗滌毛料時切忌洗液過濃,溫度過高,用力揉搓。
7.顏色和光澤
毛的顏色指洗凈后的自然顏色,一般為白、黑、雜3種。除特殊用途外,以白色最理想,白色的程度用白度儀來測量,白度越高越有利于染色。
光澤是指洗凈毛對光線的反射能力,一般為玻光、絲光、銀光和弱光4種,玻光最強(安哥拉山羊毛),絲光比玻光稍弱(長毛種和林肯羊的毛),銀光柔和(美利奴羊毛)。弱光是一種比較暗淡的光澤,多因鱗片受損所致。
8.吸濕性和回潮率
吸濕性是指毛在自然狀態(tài)下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毛在自然狀態(tài)下含水量稱為濕度。污毛一般含水量15%~18%,吸水的原因在于鱗片結構形成的多孔性,有利于水附著,而且羊毛中存在有親水力強的基團。
回潮率指羊毛中所含水分,占其毛樣絕對干重的百分率。
在羊毛貿易上因各地溫度和濕度不同,使羊毛重量有增有減。為了正確決定羊毛重量以便合理計價,每個國家已規(guī)定的回潮率標準,稱為公定回潮率。在國際貿易上規(guī)定的回潮率標準,稱為標準回潮率,見表4.5.6。
表4.5.6 公定回潮率和標準回潮率
9.化學性質
(1)抗堿能力較弱
容易被堿溶解,5%的苛性鈉對羊毛損傷很大;而弱堿如碳酸鈉、肥皂等在溫度、濃度處理時間合適時,對羊毛沒有什么損害。15%~38%的苛性鈉處理羊毛,其強度能增強30%。
(2)抗酸能力較強
3%~4%的硫酸對羊毛無損害,而且能完全分解羊毛中的植物雜質,但濃硫酸等強酸對羊毛則有破壞作用。
對羊毛加熱達100℃時,經(jīng)過24h羊毛會失去全部水分,纖維變粗、硬,強度降低,放回空氣中又會不同程度地恢復原有柔性和強度,如果加熱超過100℃,或超過40h,羊毛會分解產(chǎn)生氨和硫化氫。
(三)羊毛的分類分級
1.細毛
一等:細度23.1μm,長度6.0~7.9cm,油汗3cm以上,品質比差114%。全部為自然白色的同質細毛,毛叢細度、長度均勻,彎曲正常,手感柔軟,有彈性。允許部分毛叢頂部發(fā)干或有小毛嘴,無干、死毛。
二等:細度23.1μm,長度4.0~5.9cm,品質比差107%。油汗不到3.0cm,全部為自然白色的同質細毛,但毛叢的細度均勻程度較差,毛叢結構松散,較開張,彎曲不夠正常,彈性差。
2.半細毛
一等:細度25.1~34.1μm,長度7.30~9.9cm,有油汗,品質比差114%。自然白色的同質半細毛,細度、長度均勻,有淺而大的彎曲,彈性良好,有光澤,部平嘴或帶有小毛嘴,呈毛股狀,無干、死毛。
二等:細度25.1~34.1μm,長度4.0~6.9cm,有油汗,品質比差107%。其他同一等品。
3.山羊絨原絨分級
一等:纖維細長,色澤光亮,等級比差100%。毛感柔軟,可帶小量活膚皮,含絨量80%,含短散毛。
二等:纖維粗短,光澤差,含絨量和短散毛各50%,或帶有嚴重膚皮和不易分開的薄膘,短絨,黑皮絨。等級比差35%。
品種比差:活羊抓絨100%,活羊拔絨90%,生皮抓絨80%,熟皮抓絨、灰退絨、湯退絨、干退絨50%。
色澤比差:紫絨100%,青絨110%,白絨120%。
無毛絨分級:原絨經(jīng)過初加工處理以后,去掉大部分粗毛和雜質作為無毛絨出口,其規(guī)格可分三檔:
Ⅰ檔絨:有髓毛含量不超過1%。
Ⅱ檔絨:有髓毛含量不超過2%。
Ⅲ檔絨:有髓毛含量不超過5%。
五、疵點毛及其預防
凡是在品質上有缺陷的羊毛,都稱為疵點毛。其成因主要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者在剪毛、包裝、儲運以及初加工過程中操作工藝不規(guī)范而引起。疵點毛的工藝性能顯著降低,極大影響成品質量。為了提高羊毛品質,為毛紡工業(yè)提供優(yōu)質原料,現(xiàn)就幾種主要的疵點毛及其預防辦法介紹如下:
(一)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造成的疵點毛
1.饑餓毛
饑餓毛也稱“弱節(jié)毛”。主要是由于羊毛生長過程中的某一段時期,羊只營養(yǎng)嚴重不足,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而導致該階段生長的羊毛明顯變細,形成弱節(jié),又叫“饑餓痕”;其次是懷孕、疾病等原因也能形成這種毛。弱節(jié)毛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斷裂,羊毛變短,影響成品質量。預防辦法是保證羊全年均衡的營養(yǎng)供給,特別是冬春枯草季節(jié)的補飼,懷孕母羊懷孕后期的補飼都十分必要。另外,病羊應及時治療。
2.疥癬毛
疥癬毛是指從患皮膚疥癬病羊身上剪下的羊毛,混有從皮膚上脫落的痂塊和皮屑?;歼@種病的羊,皮膚正常生理機能和營養(yǎng)受到嚴重破壞,羊毛不能正常生長;所以毛細而短,干枯易斷,品質低劣?;烊胙蛎械钠ば?、痂塊等雜物在洗毛、梳理中也不易除凈,給深加工及染色工藝造成很大困難。預防辦法主要是于每年羊剪毛后,進行藥浴1~2次,十分有效。一旦發(fā)現(xiàn)病羊,應與健康羊分開飼養(yǎng)管理,并及時治療。
3.草芥毛
草芥毛是指羊毛中混有一定數(shù)量植物雜質的羊毛,主要是由于放牧和補飼過程中被毛沾染上植物種子和莖葉而形成。這類毛為羊毛加工過程增添許多麻煩,同時也損害羊毛品質。預防辦法是不要在生長帶刺帶芒植物種子的草地上放牧。此類草地應在抽穗前或開花前放牧利用;補飼的干草、秸稈類飼料應鍘短或粉碎,放入專門的飼槽或草架內飼喂。
4.圈黃毛
圈黃毛是指被糞尿污染的羊毛,主要在羊的四肢、腹部、后軀等部位。受污染的羊毛,顏色變黃,不易洗白,毛纖維干枯易斷,羊毛品質大大降低。此類毛主要是由于圈舍地面潮濕、積水而引起。只要定期勤換墊草或勤墊干土,經(jīng)常保持圈舍地面干燥清潔即可預防。
5.油漆毛和瀝青毛
油漆毛和瀝青毛是指用油漆或瀝青等在羊體被毛上涂識別標記而形成的油漆、瀝青等難溶性物質。給羊毛加工工藝造成極大困難,很難清除,嚴重影響產(chǎn)品質量。所以要絕對禁用這類物質做羊體標記涂料。陜西一毛廠研制的羊用涂料是可選用的理想涂料,顏色耐久不褪且容易洗掉。此外給羊做標記時,應盡量選在羊體次要部位。
6.重剪毛(二刀毛)
由于剪毛技術不熟練,不是一次緊貼皮膚剪下羊毛,而是一個部位的羊毛重剪兩刀,結果出現(xiàn)很多2cm左右的短毛。這種短毛的存在,造成加工過程中紡紗不均,紗線表面不光滑,直接影響成品質量。剪毛過程中,當留在羊皮膚上的毛茬不齊平時,不要重剪修整,以免出現(xiàn)二刀毛。
(二)由于儲存不當造成的疵點毛
1.蟲蛀毛
羊毛儲存過程中,由于存放地點濕熱、不通風,為蛾類蛀蟲提供了孳生環(huán)境,結果形成蟲蛀毛。這種毛各種性能均受到破壞,完全失去使用價值。所以羊毛一旦遭蟲蛀,損失極大。預防辦法是,羊毛一定要做到通風、干燥、低溫儲存,必要時還應在羊毛中放入預防性驅蟲藥劑。
2.霉爛毛
霉爛毛是羊毛在儲運過程中受潮發(fā)霉,使羊毛品質受到破壞。預防辦法是,羊體被雨水淋濕時不應剪毛,潮濕的羊毛必須晾干后再入庫;運輸過程中要防雨淋,儲存羊毛的地方應通風、干燥。
(三)由于遺傳因素而產(chǎn)生的疵點毛
1.死毛
被毛中混有一定數(shù)量的死毛纖維,則大大降低羊毛的使用價值。這種毛需要通過嚴格地選留種羊的辦法來消除,首先是對種公羊的選留要嚴格,因為它有極強和極大范圍的遺傳性。
2.有色毛
白色被毛中混有散生的有色毛纖維。這種毛不能用于加工白色的紡織品,也影響成品質量,降低了羊毛的使用價值。白色毛用名種羊應嚴禁有有色斑塊毛的公羊做種用。
【評估考核】
一、填空
1.羊毛纖維在形態(tài)學上分3部分,即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此外,還有一些附屬器官。
2.毛纖維組織學構造上,有髓毛分為3層,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無髓毛分為兩層,即_______和_______。
3.一般將毛纖維分為4個主要類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二、簡答
1.簡述生產(chǎn)上出現(xiàn)疵點毛的原因及其預防辦法。
2.簡述羊毛的主要性狀。
3.羊毛的種類有哪些?羊毛纖維的類型有哪些?
任務四 皮類產(chǎn)品加工
【基本概念】
動物屠宰后剝下的鮮皮,在未經(jīng)鞣制以前稱為生皮,可分為毛皮和板皮兩種。帶毛鞣制的產(chǎn)品叫毛皮,毛沒有實用價值的生皮叫板皮,板皮經(jīng)脫毛鞣制成的產(chǎn)品叫革。
【教學重點】
動物皮革制品的分類及初加工技術。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皮革的分類,掌握毛皮、板皮的品質評定方法。
2.技能目標
◆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生皮的剝取和初步加工。
【教學內容】
一般成年羊生產(chǎn)的皮為板皮,用來制革,專用品種的綿、山羊生產(chǎn)毛皮。在毛皮中羔羊出生后1~3d以內剝取的毛皮為羔皮,1個月齡以上的羔羊所剝取的毛皮為裘皮。羔皮產(chǎn)品皮面外露,花案奇特,美觀悅目。裘皮產(chǎn)品皮面向里,保暖、結實、美觀、輕便。
一、羔皮
(一)卡拉庫爾羔皮
該羔皮顏色主要有黑色、灰色、彩色(蘇爾色)、粉紅色等;毛卷類型有臥蠶形卷、大豆形卷、肋形卷、鬣形卷、環(huán)形或半環(huán)形卷、豌豆形卷、螺旋形卷等。光亮而不刺眼,圖案花紋清晰,手摸有絲綢樣感覺。
一等:被毛緊密,顏色正常,光澤良好,毛卷花紋清晰而堅實。正身部位60%以上為臥蠶形卷或75%以上為較松的臥蠶形卷,其他為鬣形卷或肋形卷;皮面為大、中、小花排列清晰而較有規(guī)則的鬣形卷或肋形卷。
二等:被毛密度、顏色、光澤略差。正身部位30%以上為較堅實的臥蠶形卷或50%以上為較松的臥蠶形卷;正身部位為排列不整齊的鬣形卷、肋形卷;全部為彈性良好而清晰的環(huán)形卷或半環(huán)形卷。
三等:被毛密度、顏色、光澤均差。正身部位以環(huán)形卷為主;正身部位有30%以上各種過渡類型毛卷特征。
面積規(guī)定:等內皮為1111cm2,不足者降級。
等級比差:一等100%,二等80%,三等60%,外等25%。
色澤比差:黑色100%,灰色130%,雜色100%。
(二)湖羊羔皮
湖羊羔皮板皮薄而輕柔,毛小細短無絨,毛根發(fā)硬,富有彈力,潔白如絲,炫耀奪目,花紋呈自然波浪狀,卷曲明顯緊貼皮板,雖加抖動而毛不會散亂,可染成各種顏色。
一等:小毛(1.0~2.5cm)或小中毛(2.5~3.0cm),毛細,波浪形卷花或片形花紋占面積50%以上,色澤光潤,板質良好。
二等:毛中長(2.5~3.5cm),波浪形卷花或片花形花紋占全皮面積50%以上,毛細略短,花紋欠明顯,或毛略粗而花紋明顯。色澤光潤,板質良好。
三等:毛細長(大于3.25cm),波浪形卷花或片形花紋占全皮面積50%以上。花紋隱暗或毛粗澀而有花紋。板皮尚好。
等級比差:一等100%,二等80%,三等60%。
(三)青猾子皮
青猾子皮由黑毛和白毛相間生長而形成的青色,有正青(黑毛30%~50%)、粉青(黑毛30%)、鐵青(黑毛50%以上),毛長2.2cm±0.3cm,光澤多呈銀光和絲光,比細毛被光澤較好,以波浪形花為最美觀,流水形花、片花和暗花次之。
一等:毛細密適中,呈正青色或略深,清晰,堅實的波浪形花紋不小于全皮面積的50%,色澤光潤,板質良好,面積944cm2以上。
二等:與一等相比毛色較深或較淺,毛略長或略粗或略軟而有花紋;毛細,緊密,花紋隱暗。面積944cm2以上。具有一等皮毛質,板質,面積在889cm2以上。
三等:毛色鐵青或粉青;毛略粗直,毛略空軟而有花紋,毛略大,略小而有花紋。面積889 cm2以上。具有一、二等皮毛質,板質,面積770cm2以上。
等級比差:一等100%,二等75%,三等50%。
二、裘皮
(一)灘羊二毛皮
灘羊二毛皮毛股長而緊實(8~9cm),有波浪形花穗和良好的光澤(串字花和軟大花),保暖性能好,不氈結,皮板彈性好,致密結實,輕便。
一等:毛綹花彎曲,色澤光潤,板質良好。
二等:毛綹花彎曲較少或板質較薄弱。
三等:晚春皮,秋皮,毛花過粗,毛梢發(fā)黃。
毛長規(guī)定:灘羊二毛等內皮7.7cm以上。
面積規(guī)定:一等2444cm2以上,二等2000cm2以上,三等1556cm2以上。具有一等皮毛質,板質,面積2889cm2以上為特等。
等級比:一等100%,二等80%,三等60%,特等120%。
(二)中衛(wèi)沙毛皮
白色者居多,黑色者油黑發(fā)亮,毛股長7~8cm,多彎曲,形成良好的花穗(串子花,軟大花及不規(guī)則的花),纖維類型有絨毛、兩型毛和有髓毛。皮板結構細密,富有彈性,其保暖、結實、輕便、美觀、不氈結等特點可與灘羊二毛皮相媲美。
盡管沙毛皮與灘羊二毛皮相似,但兩者仍有以下區(qū)別:
①沙毛皮近于方形,帶小尾巴;灘羊二毛皮近于長方形,帶大尾巴。
②沙毛皮的被毛密度較灘羊二毛皮稀,易見板底,手感沒有灘羊二毛皮豐滿和柔和。
③沙毛皮光澤較好為絲光,灘羊二毛皮則呈玉白樣光澤。
等級規(guī)格:一等,毛綹花彎曲較多,毛長6.7cm以上,色澤光潤,板質良好,面積2222 cm2以上;二等具有一等皮毛質,板質或白毛帶黃梢,黑毛帶紅梢,面積1778cm2以上;三等毛略短或略空,毛質、板質尚好,面積1340cm2以上。
等級比差:一等100%,二等80%,三等60%。
三、板皮
板皮分為3層,較薄的外層稱為表皮層,厚而質密的中間層稱為真皮層,松軟的下層稱為下皮層。表皮層又可分為角質層和發(fā)生層,角質層對化工原料具有抵抗性,一般制皮時予以除掉;發(fā)生層為表皮與真皮連接部分。真皮層由致密的結締組織構成,是皮最厚最堅韌的部分,占皮厚的90%以上,是制革主要部分。其皮層可分為乳頭層和網(wǎng)狀層。乳頭層在上部占皮厚的1/5左右,表面有許多乳頭狀突起,易被微生物污染;若保管不好,會遭到微生物破壞,產(chǎn)生裂面或二層現(xiàn)象,網(wǎng)狀層由交錯的纖維組成,非常柔韌。網(wǎng)狀層下面是下皮層,在剝皮時要避免刀傷。
四、毛皮、板皮的剝取和儲藏
(一)宰殺及剝皮
專門生產(chǎn)羔皮和裘皮的羊宰殺時間一定要適當,以保證毛皮具有該產(chǎn)品完善的特征,剝皮時要盡量保持完整的外形,要有全頭、全耳、全腿,并去掉耳骨、腿骨、尾骨,公羔的陰囊皮要盡可能留在羔皮上,對于剝取板皮的牛羊,結合肥育后上市屠宰,剝取板皮,盡量避免人為傷殘。
(二)生皮的初步處理
1.清理
將皮上殘肉、糞便、泥土、脂肪及無用部分除去,以防止腐敗。
2.防腐
利用去水、低溫和防腐劑抑制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有干燥法、鹽腌法,在溫度20~30℃,相對濕度45%~60%時,將生皮置于干燥通風場所,懸皮方向要順著氣流方向,皮與皮之間保持12~14cm,能得到良好的干燥皮,如果溫度過高或濕度過低,干燥雖快,但皮面效果差,如果溫度過低,濕度過高,則不易干燥,造成腐敗變質。鹽腌法,將鹽均勻地撒在鮮皮肉面上,鹽量為皮重的35%~50%,鹽將溶解于皮面的水中并滲入皮內,將皮內水分排于皮面,在皮面又溶解鹽,直到皮內外鹽濃度相等,一般需6~8d,為了更安全,可加入鹽重1.0%~ 1.5%的防腐劑(對氯二苯)。
3.保存
生皮經(jīng)過防腐、晾干之后,可將其按板對板,毛對毛,用細繩捆成小捆,加上防蟲劑(精萘粉、衛(wèi)生球等),放入倉庫保存。毛皮堆上要用塑料布等遮蓋,以防塵土落下,生皮堆應防雨、防潮、防曬、防鼠。
【評估考核】
一、填空
1.羔皮的主要品種有_______羔皮、_______羔皮、_______羔皮等。
2.裘皮的主要品種有_______、_______等。
3.動物屠宰后剝下的鮮皮,在未經(jīng)鞣制以前稱為_______,可分為_______和 _______兩種。
二、簡答
何為羔皮和裘皮?各有哪些特點?品質如何鑒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