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因材施教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
將因材施教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
程 偉
為進一步推進個性化教育,充分挖掘?qū)W生潛質(zhì),文華學院自2009年10月起開始推行潛能導師制度。潛能導師制度是文華學院在積極探索個性化教育道路上邁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步。
在潛能導師制實施的一年多時間里,我深深體會到,潛能導師制不僅讓學生受益,同時擔任潛能導師對我們青年教師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這項工作促使我不斷地思考,潛能導師應該怎樣去發(fā)掘?qū)W生潛能,怎樣讓個性化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聽取了劉獻君院長題為“理解教育”的專題講座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淺,也對個性化教育進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個性化教育重在培養(yǎng)自我認知,爭取主動自我實現(xiàn)。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本書,啟發(fā)很大。書名叫“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主人公于智博小學留過級,考過倒數(shù)第一名,上低級別的高中和大學。他的成長過程從傳統(tǒng)角度來說可以說是“失敗”的,但是他的家庭從小注重培養(yǎng)他的理性思維和積極進取、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zhì)。這些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通過自主努力從一般大學考上哈佛商學院。27歲畢業(yè)后,他成為花旗銀行“全球領袖計劃”成員,28歲擔任聯(lián)想集團總裁助理。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真正的成功是終點的成功,而不是起跑時的快與慢。成功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通過努力將自己的個性發(fā)揮到極致。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就是要幫助每個人培養(yǎng)自我認知,發(fā)現(xiàn)自我,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主動自我實現(xiàn)。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告誡我們:“認識你自己。”劉獻君院長也曾說過:“教育是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苗,燃燒則是學生自己的事?!笨梢?,培養(yǎng)自我認知、主動自我實現(xiàn)才是一種成功的教育。
而目前中國的教育絕大多數(shù)是應試教育,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fā)揮,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教育存在重智育、輕素質(zhì)的傾向,導致高等教育接納的生源綜合素質(zhì)偏低。這就要求高等學校的個性化教育重點要放在思想教育、人格素質(zhì)、精神素質(zhì)等非智力因素,即所謂軟實力的培養(yǎng)上。要通過個性化教育使被教育者具備良好的人格精神素質(zhì)、自我認知和判斷能力及主動進取的精神?!昂民R蹄自揚”,被教育者只有具備了準確的判斷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喜歡什么,自己擅長什么,才能主動地、有目的地朝著目標努力奮斗。
其次,個性化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方法最早出自孔子,孔子常教導學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么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孔子恐怕子路還未孝養(yǎng)父兄,就去殺身成仁了。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應該聽到后就去實行?!惫魅A問道:“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教先生?!笨鬃诱f:“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p>
孔子近乎完美地實行了“因材施教”,其基礎就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學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所以作為潛能導師,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個性才能進而挖掘其潛能,使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就要求潛能導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見面,談心交流,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能分析學生的心理以及個性特點,進行正確的教育指導。
最后,教師要注意把個性化教育理念貫穿于教學活動中。
“因材施教”的觀點在現(xiàn)代教育的理論上早已被充分接受,但實踐并不成功。教師幾乎都把備課看做是備教材、備教案,很少是備學生,不了解學生的個性差別,千篇一律地灌輸知識,至于哪些學生能接受,哪些學生不能接受,學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師不去考慮。
真正要在教學上做到“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針對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zhì),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不足,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當教育能夠注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能夠提供個性化和多元化選擇,能夠多一把尺子衡量時,受教育的對象將迎來別樣的人生。
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靈活地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設計和施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首先,教師要特別注重分析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的表現(xiàn),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獨特的認知特點,進而分析出問題所在,提出對策。另外,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擅長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教師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學生的特性,從而為下一步的針對性教學方法打下基礎。
2.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
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而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因此,必須從動機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的狀態(tài)下學習,這對于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殺了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無異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們發(fā)展的動力之源。
3.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的風格
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有針對性地提供與其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zhuǎn)化為學習策略。
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風格是個體所擁有的比較穩(wěn)定的并且往往是無意識之中偏愛的學習方式,而學習策略則是靈活的、有計劃的、根據(jù)具體的學習任務的性質(zhì)而隨機應變的。成為一名有策略的學習者至少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學習能力類型,知道并且能夠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只有在教師有意識地點撥培養(yǎng)下,學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動地揚長避短。當學生具備了學習策略意識,認識到自己的習慣性學習方式及其利弊時,就會主動地進行調(diào)節(jié)。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局限于知識的傳授
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有人這樣說過:“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維?!?/p>
現(xiàn)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盧瑟福對思考極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爾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還在埋頭做試驗,便好奇地問:“你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在做試驗。”“下午呢?”“做試驗?!北R瑟福不禁皺起眉頭,繼續(xù)追問:“那早上呢?”“也在做試驗?!鼻趭^的學生本以為能夠得到導師的一番夸獎,沒想到盧瑟福問道:“你一天到晚地在做試驗,什么時間來思考呢?”知識從來就是不完全的,我們需要思考。
學生是時刻處于思考之中的生命體,思考不僅能讓人獲得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面臨需要作出人生重大抉擇的十字路口時,清晰理性的思考能幫我們作出正確、適合自己的選擇,并且能將這種思考和理想變成現(xiàn)實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支持我們最終實現(xiàn)目標。
所以教師要注重傳授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經(jīng)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外在信息和自身背景知識,來構(gòu)建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體系,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習慣。
以上是本人在擔任潛能導師期間對個性化教育理念的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xù)思考總結(jié),以思想指導行動,完善潛能導師工作,力爭為文華學院的個性化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作者系文華學院城市建設工程學部教師)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