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素質問題的思考
易宏軍[1]
【摘 要】 高校是人才的搖籃,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大學生。教師的綜合素質由職業(yè)道德與業(yè)務素質組成,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的建立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系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為此,本文就新時期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以及如何提高高校教師的素質等問題進行了論證和探討,旨在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高校教師;綜合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
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高等學校,肩負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歷史使命。21世紀是新技術革命的時代,全球都在重視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對高校畢業(yè)生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畢業(yè)生全面發(fā)展的內涵更加豐富化,人才素質越來越被強調與重視。如:更富創(chuàng)造性、更加成熟化、更有適應性。教師作為科技興校的主力軍,是高校教學與科研的主體,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力量和院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人才,必須從提高教師素質入手。
一、高校教師素質現狀透析
長期以來,國家和高等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隊伍的結構逐步改善,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也逐步增加,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絕大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部分教師基本素質的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表現是:
(一)思想觀念陳舊
近些年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斷形成,科學教育思想和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不斷被引進高等教育領域。但一些教師還未能學習和接受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從根本上消除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弊端的陰影,滿足于以前的老方法,采取“滿堂灌”“說教式”的傳統(tǒng)方法,而對于社會在人才要求方面的變化不敏感,對學生的需要不管不問。社會在變遷,時代在發(fā)展,觀念在更新,而有的教師跟不上新的形勢,造成了思想觀念落后于教育發(fā)展現實。
(二)敬業(yè)意識淡薄
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容易誘使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觀的流行,這種情況使得有些教師敬業(yè)意識淡薄,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在課堂上只起了教書匠的作用,埋頭教書而無視課堂紀律,任其發(fā)展,致使課堂紀律和學風每況愈下。
(三)教學能力不強
有些教師由于知識面狹窄、知識陳舊,教學內容膚淺,教學方法呆板,照本宣科,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灌輸式”教學,課前不認真?zhèn)湔n,課堂不認真講授,課后不認真答疑和輔導。有些教師工作馬虎,工作上滿足現狀,不求進取,教學能力不強。
這些表現,影響了教學,危害了教風,損害了教師形象。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教師是學校的主力軍,是學校教學與科研的主體,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力量,是院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面對新世紀的要求,高校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身心素質、業(yè)務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等等。
(一)思想素質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人格品質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教師要塑造他人的靈魂,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師只有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德才兼?zhèn)洌囵B(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才能確立自己在教學中的崇高地位,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載體。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觀,才能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成為引導學生成長進步的“靈魂工程師”。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努力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黨的教育理論和法規(guī),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熱愛祖國、熱愛黨,忠誠國家育事業(yè)。
(二)業(yè)務素質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有“一桶水”?,F在看來,一桶水永遠不夠,教師要教好課,應有一塘水,一池水,溪水長流。因此,作為教師個體而言,更需要不斷地進修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堅決克服“半桶水效應”,努力使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成為一條“聲聲不息的奔流”。
教師的業(yè)務素質主要包括專業(yè)知識、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
1.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教師應對本專業(yè)的知識了如指掌,并能熟練地運用本專業(yè)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還應通曉本學科發(fā)展史,了解本學科的發(fā)展現狀,預測本學科發(fā)展的趨勢和應用。
2.要有高超的教學能力。教師要對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學、教學法等知識有較深刻的領會,能深刻理解和熟練運用教育科學理論。根據教育規(guī)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進行教育、教改和教育實驗。尤其應加強對教育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的學習,并用這種理論和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要有足夠的科研能力。高等學校要走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學,走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教師的科學研究主要包括專業(yè)知識研究和教育方法論等方面的研究。
(三)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1.現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不僅學生負擔重,教師負擔也重,教師不僅要搞好教學,還要參與科研,要耗費大量的體力與精力。因此,教師應加強體育鍛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保持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才能在努力實踐已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未知領域。
2.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活動過程品質和個性特征。教師要重視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自身要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及時處理生活及工作中各種情況,善于與人相處,能正確對待并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挫折,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經得起考驗,不斷調控心理狀態(tài),以適應探索未知領域和創(chuàng)新領域的需要。
(四)創(chuàng)新素質
現代教育,要把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課題,更新教材內容,充實科學的新成就,而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素質。盡管學生可以從課堂中學到知識,但沒有與教師進行知識的對話和交流,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很難被激發(fā)的。為此,教師要做到啟發(fā)式教學,努力引導學生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獨創(chuàng)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超過老師。
三、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及途徑
高校教師要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教書又育人,面對新的競爭和挑戰(zhàn),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理論學習
1.教師要自覺地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自身修養(yǎng)。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所以,教師必須通過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敖逃弑叵仁芙逃薄耙斚壬?,必須先當學生”。在終身教育的學習型社會里,教師接受教育不是一勞永逸的。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取知識,必須深入到實踐中,深入到人民中,老老實實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經常地、及時地獲得新知識、新信息,使自己不落后時代,不脫離社會,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學校領導要注重對教師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F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教師知識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藝術的精湛都需要不斷學習。因此,首先,學校領導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必須對教師定期地進行培訓,建立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教師培訓體系,從而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學歷水平和整體素質。教師培訓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特點,培訓工作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應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上。教師只有具備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在教學中不斷提出和解決新問題,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培訓方式可采取長期與短期相結合、脫產與非脫產相結合、面授與遠程相結合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立體式培訓體系。其次,必須充分發(fā)揮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實行導師制,加強師資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再次,必須充分發(fā)揮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力度,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學中的生力軍作用。
高校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要提高對教師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必須花大力氣把它抓緊抓好。使教師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
(二)增強實踐知識
提高高校教師綜合素質,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聘請教學經驗豐富、師德高尚的老教師給青年教師上示范課,進行師德教育培訓,使青年教師盡快掌握教學規(guī)律和方法。
2.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教師水平。高??砷_展不同層次的教師講課比賽、多媒體講課比賽、教案比賽等一系列的教學比賽活動;開展多領域的學術活動,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交流;請著名專家來校講學等。通過這些活動,使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業(yè)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
3.參加社會實踐,深入到生產實際中去。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科研、社會服務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為廣大人民服務的,這決定了作為高校主體的教師必須深入社會,充分了解國情、明確自己承擔的歷史責任,將理論學習與國情、民情緊密結合起來。高校教師只有植根于中國實際、扎根于群眾之中,才能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教師從社會實踐中也將提高和豐富思想認識,同時,教師將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去,也會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三)強化內部管理
俗話說得好,管理出效益。高校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管理,科學地評價教師,這也是更好地提升教師素質的關鍵。
1.要加強師德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但要言傳,而且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因此,高校要明確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制定教師行為規(guī)范,并納入職業(yè)素質的評定和業(yè)績考核中。
2.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建立各種規(guī)章制度。要結合高校和教師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條例和規(guī)章,使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3.加強教師責任機制建設。把教師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做到有章可循。根據《教師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對教師的明確要求,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
4.要努力加強學風、校風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氛圍,形成良好育人環(huán)境。
面對新形勢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只要我們深刻認識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性,不斷加強教師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必然形成。
參考文獻
[1]龔樂進著.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洪珍主編.教師能力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3]柳禮泉等著.“兩課”教學法研究與述評[M].長沙:湖南出版社.
【注釋】
[1]易宏軍,男,陜西洋縣人,本科,經濟與法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理論和高等教育研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