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癥的食療驗方
1.黑木耳花生衣紅糖飲
【配方】黑木耳30克,紅糖30克,花生衣20克。
【制法】將黑木耳、花生衣分別用冷水泡發(fā),清洗干凈,入沙鍋,加水適量,先以大火煮沸,改以小火煨燉30分鐘,待黑木耳煨燉至酥爛時,調(diào)入紅糖,再煮至沸,紅糖完全溶化即成。
【用法】早、晚分服或當點心,隨量服食,當日吃完。
【功效】養(yǎng)陰補血,補腎溫脾。主治各種類型的貧血,對中老年氣血兩虧、脾氣虛弱型貧血患者尤為適宜。
2.黑木耳豆棗羹
【配方】黑木耳30克,黃豆50克,紅棗15枚,山楂片、濕淀粉各適量。
【制法】將黑木耳用偏涼的溫水泡發(fā),撕成朵瓣,洗凈,備用。黃豆、紅棗分別洗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5小時,待黃豆熟爛,加黑木耳以及適量山楂片,繼續(xù)煨煮至黃豆、黑木耳酥爛,用濕淀粉勾芡成羹。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補益肝腎,溫脾補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黑木耳粥
【配方】黑木耳30克,阿膠10克,粟米100克,紅糖20克。
【制法】將黑木耳用冷水泡發(fā),撕成小瓣,洗凈,備用。將粟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加黑木耳,繼續(xù)煨煮。阿膠洗凈,鍋內(nèi)加水煮沸,待阿膠完全烊化后,調(diào)入黑木耳粥鍋中,加紅糖,拌勻,待粟米酥爛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補虛養(yǎng)血、補血益氣。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4.金花菜粥
【配方】鮮嫩金花菜200克,紅棗15枚,粟米10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鮮嫩金花菜揀去雜質(zhì),洗凈,切成段,備用。將紅棗、粟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待粟米酥爛,加入金花菜,拌勻,加精鹽、味精,再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補虛益氣,止血養(yǎng)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氣血兩虛、肝腎陰虛型貧血也適宜。
5.莧菜阿膠粥
【配方】青嫩菜頭150克,阿膠10克,粟米10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青嫩莧菜頭揀去雜質(zhì),洗凈,切成段,備用。粟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加另鍋完全烊化的熱阿膠,拌勻,煮沸,加青嫩莧菜頭段,加精鹽、味精,拌勻,再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滋陰補氣,補血止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肝腎陰虛、氣血兩虧型貧血患者也適宜。
6.番茄粥
【配方】成熟番茄150克,阿膠10克,粟米10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番茄洗干凈,放入溫開水中浸泡片刻,沖洗后,將其切碎,并連皮剁成番茄糊,盛入碗中,備用。粟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調(diào)入番茄糊,繼續(xù)用小火煨煮。阿膠洗凈,另鍋加水煮沸,待阿膠完全烊化后,調(diào)入番茄粥中,拌勻,再煮至粟米酥爛,加精鹽、味精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補虛養(yǎng)血、益氣調(diào)經(jīng)。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氣血兩虧、肝腎陰虛型貧血患者也適宜。
7.仙鶴草粥
【配方】仙鶴草30克,粟米100克。
【制法】將仙鶴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放入沙鍋,加水煎煮30分鐘,過濾,去渣,留汁,待用。粟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視藥汁量可再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至粟米酥爛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補虛攝血,養(yǎng)血補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8.番茄棗茶
【配方】成熟番茄500克,紅棗10枚。
【制法】制法將成熟番茄去除茄柄,反復(fù)洗凈外表皮,切碎,放入果汁機中,快速絞榨制備番茄汁,收集后盛入碗中備用。紅棗洗凈,晾干、待用。
沖泡茶飲,將紅棗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加入適量番茄汁,拌和。
【用法】代茶飲,可連續(xù)沖泡3~5次。
【功效】補虛健胃,益肝養(yǎng)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9.金花菜豆腐
【配方】鮮嫩金花菜頭200克,嫩豆腐200克,植物油、蔥花、姜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鮮嫩金花菜頭揀去雜質(zhì),洗凈,放入淘籮待用。將嫩豆腐放入淡鹽水中浸泡片刻,入沸水鍋中焯下,取出,切成1.5厘米見方的豆腐塊待用。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加蔥花、姜末煸炒香,加入豆腐煎煮片刻,輕輕翻動,加適量精鹽及清水(或雞湯)適量,待燒至入味,加鮮嫩金花菜,緩緩翻動,待燒熟,加味精,再煮至沸即成。
【用法】當菜佐餐,隨意服食,當日吃完。
【功效】補腎溫脾,益氣養(yǎng)血。主治各種類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0.莧菜煨豬皮
【配方】菜及粗莖250克,豬皮100克,火腿肉30克,植物油、蔥花、姜末、精鹽、味精、紅糖、五香粉、濕淀粉各適量。
【制法】將莧菜嫩莖葉、粗莖分揀開來,嫩莖葉可另炒。粗莖者剝撕其外皮,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可先用精鹽適量腌漬一下)。將豬皮洗凈,放入沸水鍋中先煮30分鐘,取出,用快刀剖成1厘米寬、3厘米長的豬皮片。火腿肉洗凈,切成片。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加蔥花、姜末,煸炒出香,加清湯(或雞湯)適量,并加豬皮片及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待豬皮熟爛,加莧菜莖段,繼續(xù)煨煮30分鐘,加火腿片,并加精鹽、味精、紅糖、五香粉,用濕淀粉拌和勾薄芡即成。
【用法】當菜佐餐,隨意服食。
【功效】滋陰補氣,養(yǎng)血補血。主治各種類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1.番茄肉絲炒雞蛋
【配方】成熟番茄300克,豬瘦肉50克,雞蛋1個,枸杞子30克,植物油、蔥花、姜末、料酒、精鹽、味精、濕淀粉、麻油各適量。
【制法】將番茄洗干凈,切成薄片。將雞蛋磕入碗中,順時針方向連續(xù)攪打50次,加入洗凈的豬肉片,拌勻,待用。枸杞子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溫開水浸泡片刻。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加蔥花、姜末煸炒出香,投入肉片雞蛋糊,急火翻炒,烹入料酒,加番茄片及清水適量,并加入枸杞子,拌勻后用中火煨煮10分鐘,加精鹽、味精,用濕淀粉勾薄芡,淋入麻油即成。
【用法】當菜佐餐,隨意服食。
12.地榆炭花生蜜飲
【配方】地榆炭60克,花生衣30克,蜂蜜30克。
【制法】將地榆洗凈,曬干或烘干,切成薄片,入鐵鍋焙炒成炭(亦可從中藥店購買),與花生衣一同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濾汁放入杯中,趁溫調(diào)入蜂蜜,拌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升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3.茅根馬蘭頭甘蔗飲
【配方】新鮮白茅根100克,馬蘭頭60克,甘蔗300克。
【制法】將新鮮白茅根、馬蘭頭揀去雜質(zhì),洗凈,晾干,切成碎小段備用。將甘蔗連皮洗凈,絞切成3厘米長的段,每段分劈成8片,與白茅根、馬蘭頭同放入沙鍋,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合并2次濾汁,拌和均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升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4.涼血四飲
【配方】鮮藕150克,鮮生地黃30克,鮮墨旱蓮60克,鮮小薊30克,白糖20克。
【制法】將以上4味洗凈,切碎,壓榨取汁,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升高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5.仙鶴草水牛角蜜飲
【配方】仙鶴草30克,水牛角50克,白茅根30克,蜂蜜20克。
【制法】將水牛角刨碎,與仙鶴草、白茅根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合并濾汁,趁熱加入蜂蜜,待蜂蜜溶化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升高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6.紫草丹皮粥
【配方】紫草10克,牡丹皮炭8克,生地黃12克,粳米60克。
【制法】將紫草、牡丹皮炭、生地黃洗凈,入鍋,加適量的水,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煮成稠粥。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清熱涼血,升高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7.藕節(jié)紅棗粥
【配方】藕節(jié)30克,白茅根50克,紅棗15枚,粳米100克。
【制法】將藕節(jié)、白茅根洗凈,分別切碎,同放入沙鍋,加水煎煮20分鐘,過濾取汁備用。紅棗、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成稠粥,即將熟時加入藕節(jié)、白茅根濃煎汁,拌勻,再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清熱涼血,健脾止血。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兼有乏力心慌者尤為適宜。
18.生地大黃蜂蜜糊
【配方】生地黃15克,大黃50克,蜂蜜200克。
【制法】將生地黃、大黃曬干或烘干,研成細粉,服用時與蜂蜜調(diào)成糊狀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取生地黃、大黃粉2.5克,與10克蜂蜜調(diào)成糊狀后吞服。
【功效】清熱涼血,升高血小板。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9.仙鶴草花生糕
【配方】仙鶴草30克,花生(連衣)250克,糯米粉300克,粳米粉200克,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仙鶴草洗凈,入沸水鍋中稍燙,撈出陰干。再將花生淘洗干凈,曬干或烘干,與陰干的仙鶴草共研成細末,與糯米粉、粳米粉及紅糖水,共揉成面團,用模具制作成糕狀,上籠蒸至熟透即成。
【用法】當點心,每日2次,每次吃50~100克,或隨餐適量服食。
【功效】清熱涼血,健脾消瘀。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兼有神疲乏力者尤為適宜。
20.土大黃藕節(jié)粉
【配方】土大黃30克,藕節(jié)粉60克。
【制法】將以上2味曬干或烘干,共研成細粉即成。
【用法】上、下午各吞服6克,溫開水送服。
【功效】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主治熱盛迫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