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時如何選用降壓藥呢?要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要全面的評價血壓、血糖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藥物選擇。同時,要給病人最簡便的治療方式,如每天1次的服藥方式。目前,常用降壓藥分為6類,即利尿藥、β-受體阻滯藥、鈣通道阻滯藥、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藥(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ARB)α-受體阻滯藥。
雖然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lián)合會第七次報告(JNC7)中,強調(diào)利尿藥在治療高血壓中的使用,認為它應作為降壓的基本用藥物和多數(shù)患者的初始用藥。老年高血壓研究(SHEA)亦顯示,使用小劑量噻嗪類利尿藥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收縮期高血壓明顯減少心血管事件。但是,國內(nèi)專家認為噻嗪類利尿藥治療高血壓患者可以使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增加。糖尿病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口服時噻嗪類利尿藥對胰島B細胞有不利作用。因此,利尿藥可小劑量短期,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病人合并水腫,心臟功能衰竭時可以應用噻嗪類利尿藥。糖尿病合并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應慎用利尿藥。
β-受體阻滯藥可以引起血糖升高,血脂紊亂,可能掩蓋低血糖的早期反應。對于反復低血糖發(fā)作的糖尿病患者,更應慎用,以免其掩蓋低血糖癥狀。糖尿病高血壓降壓藥應首選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藥(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ARB)。但是在容量負荷增加為主的高血壓患者,如老年高血壓、有高鹽飲食習慣的高血壓患者中降壓效果欠佳。除降壓作用外,此二藥還具有減少新發(fā)糖尿病,減少蛋白尿的獨特效果。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心率增快者可以使用β-受體阻滯藥。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藥(ACEI)是常用的一線降壓藥,對各級高血壓均有效,同時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危因素及預防中風復發(fā)均有效。與利尿藥合用可提高療效80%以上;該類藥物不影響心腦腎的血流量,對血脂水平無不良影響;該類藥物可以增強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及糖尿病腎病時首選血管緊張素酶抑制藥(ACEI)??ㄍ衅绽敲绹鳩DA(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唯一批準用于糖尿病的降壓藥。它還可以緩解鈣阻滯藥引起的踝部水腫,也可以減輕利尿藥導致低血鉀、血脂紊亂的副作用,血管緊張素酶抑制藥(ACEI)的主要缺點是約1/5的服用者有干咳。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ARB)亦可作為治療高血壓的一線用藥。其作用同ACEI,但不引起干咳,不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者。
鈣通道阻滯藥可用于各種程度的高血壓,對糖、脂代謝影響為中性,對腎臟功能無不良影響。鈣阻滯藥根據(jù)作用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普通短效制劑和長效劑型,長效緩釋藥作用時間為16~18小時,控釋劑型藥效作用在18小時以上。鈣通道阻滯藥主要副作用是部分病人踝部水腫,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已禁止用心痛定口含緊急降壓,因為可能會由于突然血壓下降出現(xiàn)心血管痙攣,出現(xiàn)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
維拉帕米緩釋片,主要用于心率偏快,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絡活喜的特點是起效慢,一般口服后7~10小時出現(xiàn)降壓效果,但維持時間長。
糖尿病患者應用鈣阻滯藥仍有爭議,一項薈萃分析顯示,鈣通道阻滯藥預防卒中的效果優(yōu)于ACEI、β-受體阻滯藥或利尿藥,但減少心肌梗死和主要冠狀動脈事件的療效不及上述三類藥物。鈣阻滯藥已經(jīng)應用多年,價格適中,效果較好。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對心臟的不良影響。
對于退休和收入比較低的人如何選擇低廉,效果好的藥物呢?老年患者選擇鈣離子拮抗藥(CCB)及利尿藥作為首選藥物。目前,比較便宜的是國產(chǎn)的左旋氨氯地平(施慧達),國產(chǎn)拉西地平(司樂平),國產(chǎn)的硝苯地平控釋片(欣然)。效果好,花費低。還有具有利尿和降壓作用,而且長效的藥物吲達帕胺。每天2.5毫克,經(jīng)濟而實用。
綜上所述,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藥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線用藥,既可單獨應用,也可聯(lián)合其他藥物。在出現(xiàn)蛋白尿及腎功能障礙時上述二藥對腎臟有獨特的保護作用。但在用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血鉀和腎功能。因為藥物可能使血肌酐和血鉀水平增高。鈣離子阻滯藥、β-受體阻滯藥和利尿藥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的二線用藥。利尿藥與β-受體阻滯藥對血脂和血糖的不利影響,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一般不單獨作降壓藥物使用,但可以短期、小劑量、聯(lián)合用藥,對于糖尿病伴有腎臟病變的患者多數(shù)專家認為用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藥(ACEI)或緊張素受體拮抗藥加鈣阻滯藥最佳。還需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上述藥物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及心血管危險的保護益處是在降壓充分達標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的。因此降低血壓是最基本的治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