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問題及處理

        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問題及處理

        時間:2023-04-09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頭號殺手,其病死率幾乎等于癌癥、意外事故、肺炎、流感及其他病因死亡人數(shù)的總和。常見的心血管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發(fā)性高血壓、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等。1.心理咨詢 通過攝入性談話,讓病人盡情宣泄被壓抑的矛盾沖突和內(nèi)心痛苦體驗,并找出心理問題的關鍵點,從而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使之放松心情,改善預后。這3000多人中有113例患CHD,其中TABP者CHD和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顯高于非TABP者。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頭號殺手,其病死率幾乎等于癌癥、意外事故、肺炎、流感及其他病因死亡人數(shù)的總和。常見的心血管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發(fā)性高血壓、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等。這里重點討論冠心病和高血壓。

        一、概述

        (一)心血管疾病的身心反應

        1.懷疑 一旦被診斷出心血管病,有些年輕病人會懷疑醫(yī)生搞錯了,而加以否認。

        2.憤怒和敵意 具有憤怒和敵意的人,尤其是“A型行為類型”(TABP)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病。一旦患病,且不得不面對時,便怨天尤人,并認為自己的病都是由某人、某事或不公正待遇所造成的,因而憤怒、怨恨和敵意更加明顯,使病情加重,影響預后。

        3.恐懼和焦慮 病人恐懼疾病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如高血壓病人恐懼腦出血、腦梗死導致癱瘓、植物人,甚至腦猝死;冠心病(CHD)病人恐懼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而病人整日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其結(jié)果是血壓持續(xù)高水平不降,CHD癥狀非但不緩解反而加重。

        4.消極悲觀,抑郁寡歡 當不得不面對疾病時,內(nèi)向、不穩(wěn)定的抑郁質(zhì)病人不是積極應對,配合治療,反而更加消極悲觀、抑郁寡歡、興趣索然、自我封閉,進一步使病情迅速惡化。

        (二)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干預

        1.心理咨詢 通過攝入性談話,讓病人盡情宣泄被壓抑的矛盾沖突和內(nèi)心痛苦體驗,并找出心理問題的關鍵點,從而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使之放松心情,改善預后。

        2.心理治療 常用的方法如下。

        (1)支持性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源于精神分析理論,利用解釋、鼓勵、保證等手段,支持和幫助病人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用成熟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勇敢地應對社會現(xiàn)實,以度過心理危機,避免精神崩潰,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從而緩解癥狀。

        (2)認知療法:艾里斯的合理情緒療法,其核心是ABC理論。讓病人明白痛苦“C”,并非完全是由疾病“A”所引起,而是由認為“老天爺不公”“從此身體跨了”等不合理信念“B”介入所造成。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既來之則安之,積極配合治療,預后將大大改觀。

        (3)血壓、心電生物反饋治療:該療法是利用電子儀器,把血壓、心電等信息經(jīng)過處理后,轉(zhuǎn)換成聲或光的信號反饋給病人,使病人學會自我隨意控制血壓和心電接近或達到正常標準,從而使病情緩解。該療法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10天1個療程。

        (4)森田療法:森田療法主張不刻意控制癥狀。首先讓病人面對癥狀“順應自然”,不予理睬,與癥狀“和平共處”,多做少想,轉(zhuǎn)移注意力,并帶著癥狀回歸社會,其結(jié)果是癥狀反而被淡化、減輕,以至消失;其次是“為所當為”,使病人積極坦然面對癥狀,忍受疾病的痛苦,“只有‘度’過許多病痛癥狀的人,才能體驗到戰(zhàn)勝病痛后勝利的喜悅”。

        (5)家庭療法:家庭治療是圍繞著協(xié)調(diào)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家庭氛圍、健全家庭功能3個方面進行的。強調(diào)團結(jié)友愛、和睦相處,淡化是非曲直,重親情和良好行為,多理解寬容,多支持共情,不計較過去,只關注現(xiàn)在。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解決自家問題。

        (6)運動療法:讓病人參加自己喜歡的各種體育活動,增強體質(zhì)和抗病能力,緩解癥狀。通過運動,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zhì)和積極、樂觀、豁達的個性。運動還能矯治A型行為和D型行為。運動可消耗掉過多的兒茶酚胺,而緩解癥狀。

        (7)文娛療法:指通過音樂、舞蹈、藝術(shù)表演等,陶冶情操、健心強體,使心情愉悅舒暢、精神振奮,積極向上,從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8)催眠暗示療法:催眠暗示療法是指用暗示的方法使病人進入似睡非睡的催眠狀態(tài),再利用在催眠狀態(tài)下的精神恍惚,對病人進行心理衛(wèi)生等積極的心理暗示治療,從而使病人不加邏輯分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催眠者的暗示治療,醒后照辦不誤,取得良好效果。

        二、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簡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系指由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冠狀動脈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一)冠心病的病因

        1.生物因素

        (1)遺傳:近年來,科學家們認為,CHD是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含量不足、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ACE)基因缺失多態(tài)性、ACE基因DD多態(tài)表型、載脂蛋白E4(APOE4)基因多態(tài)性、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態(tài)性等,均與CHD有關。

        (2)高血壓:高血壓是CHD、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3)糖尿?。簢鴥?nèi)外研究表明,血漿胰島素(ins)水平升高、胰島素抵抗(IR)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IR與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LDL有導致動脈硬化作用。腦啡肽(ENK)、神經(jīng)降壓肽(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時明顯降低。

        2.心理行為因素

        (1)情緒應激、TABP與猝死:Kannel對197例猝死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猝死者生前具有TABP特征—奮力拼搏、屢遭挫折的情緒反應;極端的TABP;沮喪、憤怒與壓抑—能預測冠心病猝死。近來還發(fā)現(xiàn),心理應激產(chǎn)生的內(nèi)皮素作用于延髓腹側(cè)面,可引起心律失常,而后者與心源性猝死有一定關系。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最嚴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6種—吸煙、酗酒、膳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缺少運動、應對心理應激能力下降、交通事故等。

        (3)行為類型

        A型行為與CHD:1950年,美國學者Friedman和Roseuman發(fā)現(xiàn),在CHD病人中有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稱之為“A型行為類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Friedman認為TABP具有“時間緊迫感以及過分競爭和敵意”兩個核心成分,TABP是一種行為和情緒的復合體(action-emotion-complex)。1959年,他們提出“TABP的人易患CHD”這一學說。1960年,他們組成西部協(xié)作研究組,用8年半的時間,對加利福尼亞3000多名39~59歲之間的健康男性雇員,采用“結(jié)構(gòu)會談”方式,進行前瞻性隨訪研究。這3000多人中有113例患CHD,其中TABP者CHD和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顯高于非TABP者。Weiss的調(diào)查也表明,1/3的MI病人是由急性應激所致,半數(shù)以上與慢性應激有關,特別是TABP者最易發(fā)生AMI,而且病死率也顯著升高。臨床實踐還表明,TABP的程度與冠狀動脈痙攣的程度有一定聯(lián)系。焦慮、恐懼、憤怒、沮喪和嚴重的失落感能激發(fā)TABP者冠狀動脈痙攣。Friedman認為TABP特征是:①試圖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成就;②經(jīng)常持有受到掩飾的泛化性敵意。時間緊迫感和敵意使TABP者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惱火(aggravation)、激動(irritation)、發(fā)怒(anger)、急躁(impatience),F(xiàn)riedman稱之為AIAI反應。Herman提出,TABP的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有力求達到預定目標的強烈愿望,有大而不切實際的抱負,因此常有時間緊迫感;②生活節(jié)奏快,整天忙不停,從不閑蕩;③走路、騎車、駕車船等均喜歡高速和超前;④好勝心強,熱衷于競爭并渴望取勝;⑤常有同時做幾件事情的習慣;⑥喜歡參與有時間限制的復雜活動,并希望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從不知疲倦;⑦參加任何活動都喜歡速戰(zhàn)速決;⑧喜歡思維,反應靈敏;⑨易焦慮和激動。但是近些年來,對于TABP是否是CHD獨立危險因素有爭議,甚至有相反的“結(jié)論”。然而,作者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過分競爭、敵意和暴怒后,具有TABP的CHD病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絞痛發(fā)作。所以應深入研究,更加準確地把握TABP與CHD間的相互關聯(lián)。

        D型人格與CHD:D型人格是荷蘭學者Denollet于1996年提出的。D型人格的提出是對A、B、C型人格概念的擴展和整合?!癉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又稱“憂傷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指消極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NA)與社會壓抑(social inhibition,SI)。只有NA和SI兩者同時出現(xiàn),才會對心臟產(chǎn)生破壞作用。NA是指人們長期經(jīng)歷和體驗到憤怒、沖突、沮喪、焦慮等負性情緒,對負性刺激特敏感。SI是指人們在社交中壓抑情感和行為的表達,因而感到緊張、不安全,從而自我壓抑。D型人格者認為世界充滿了威脅,所以與人交往不自如,盡量逃避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高SI特征者,心臟不良反應增多,心臟復原能力差,心率變化范圍縮小,久而久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fā)CHD。Denollet認為,D型人格引發(fā)心血管病的機制有兩方面:①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D型人格病人血小板功能障礙、心率變化幅度小、心肌突然缺血會導致他們心血管病復發(fā);②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可能是D型人格病人預后不良的原因。

        3.社會因素

        (1)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諸多負性生活事件給人們帶來強大的壓力。同時,人際關系日益復雜并變得敏感,使人們經(jīng)常處于緊張、忐忑不安之中。超負荷的職業(yè)應激,常使人們心身“耗竭”、筋疲力盡、無望、無助,甚至絕望,而損害心血管。

        (2)社會孤獨和缺乏社會支持的人,容易發(fā)生焦慮、抑郁,與CH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3)文化應激:由于國度和民族不同,其風土人情、生活習俗、行為模式等各異,引起跨文化的不適應,嚴重地影響了當事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社會功能,即所謂“文化休克”。由此而引起的焦慮、恐懼、憤怒、敵意、無助、抑郁等負性情緒都與CHD有關。

        (4)自然環(huán)境應激:自然災害,如大地震、海嘯、洪水泛濫、凍雪等嚴重災害所造成的強烈應激,使人們恐慌、焦慮不安、抑郁,易損害心血管系統(tǒng)而導致疾病。

        (二)TABP、情緒應激與冠心病相關的中介機制

        1.第一信使(神經(jīng)遞質(zhì))變化 美國亞特蘭大精神保健研究中心發(fā)現(xiàn):急躁、激動的TABP者腦脊液(CSF)內(nèi)去甲腎上腺素過高。所以當心理應激時,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有如下變化。

        (1)兒茶酚胺升高:腎上腺素使心肌收縮力明顯增強、心率加快。過多的去甲基腎上腺素作用于細胞膜受體,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液黏度增加、血栓素A2(TXA2)與前列腺環(huán)素(PGI2)平衡失調(diào),使血流變慢,促發(fā)血栓形成及冠脈痙攣,而發(fā)生CHD。研究還發(fā)現(xiàn),TABP可能通過兒茶酚胺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使之產(chǎn)生血管內(nèi)皮素(ET)而引起CH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分緊張后一定時間內(nèi),血漿膽固醇升高,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發(fā)生CHD。

        (2)分泌大量皮質(zhì)激素:過分緊張后,由于分泌大量皮質(zhì)激素而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與CHD發(fā)生也有關。

        2.第二信使——環(huán)核苷酸(CN) 作者曾對TABP易患CHD的CN中介機制進行前瞻性研究,初試結(jié)果提示:相同強度非急性應激,TABP者血漿內(nèi)cAMP和cAMP/cGMP比值降低程度明顯大于B型行為類型(type B behavior pattern,TBBP)者,而且應激強度與血漿cAMP /cGMP比值降低程度呈正相關。這可能正是TABP是CHD獨立危險因素的分子生物學中介機制。

        3.第三信使(基因) 王擇青的研究表明,CHD TABP者ACE基因DD多肽表型及D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分別為53%和74%,與健康TABP者(21%和53%)相比,差異顯著(P<0.001);而CHD TBBP者則為7%和34%,與健康TBBP者(3%和32%)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

        (三)冠心病的臨床干預

        1.生物干預

        (1)常規(guī)藥物治療:治療CHD的西藥非常多,不贅。中藥在治療CHD方面有獨到之處,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微循環(huán)、芳香開竅、止痛等標本兼治的多重作用。

        (2)外科手術(shù)治療:常用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shù)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形術(shù)(PTCA)。但,PTCA缺點是術(shù)后3~6個月,有高達30%~50%的病人會由于新內(nèi)膜增生而出現(xiàn)再度狹窄。

        (3)基因治療:近年來,基因治療CHD的研究卓有成效。Symes等為20例心絞痛病人直接心肌內(nèi)注射編碼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phVEGF165),除1例4個月時死亡外,其余全部有效,70%的病人在注射60天時心絞痛完全消失。目前研究重點是基因和細胞聯(lián)合治療。

        基因治療:冠心病的基因治療是指把治療基因?qū)肴毖跔顒用}或心肌中,使之轉(zhuǎn)錄、表達有血管生成功能的蛋白質(zhì),從而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并形成側(cè)支循環(huán),改善心肌供血。

        基因治療和細胞移植的聯(lián)合治療:這是新的治療方向。目前認為骨髓間充質(zhì)細胞(MSC)最好,具有使心肌定向分化為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肌重建和血管重建的治療。近日,日本《干細胞》雜志報告,用9名女性經(jīng)血中的間葉細胞培植增生1個月后,再與老鼠心臟細胞混合,3天后,20%的間葉細胞轉(zhuǎn)化成片狀的心肌細胞。將其注入患心肌梗死的鼠心肌內(nèi),病情改善。其成功率較骨髓干細胞修復心臟的能力高100倍。

        2.行為干預 戒除危險因素和不良行為,戒煙,不飲酒或少飲酒,限制鈉鹽攝入量,不暴飲暴食,不食高脂、高糖和油炸食品。養(yǎng)成良好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防止過度肥胖,防治糖尿病,以降低CHD發(fā)生。

        3.心理干預

        (1)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本身就有治療作用。首先無條件地尊重和關愛病人,通過攝入性談話、耐心傾聽病人宣泄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所引起的痛苦體驗,深挖被病人壓抑在潛意識的敵意、怨恨、焦慮、緊張和不滿情緒的原因,然后給予疏導、心理支持,并指出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調(diào)整其心理至平衡狀態(tài),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

        (2)心理治療:有針對性地選用支持性心理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放松療法、森田療法、催眠暗示療法、家庭療法、音樂療法、幽默療法等均頗有裨益。

        (3)TABP的心理干預:Friedman對患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的1035例病人進行心理干預,1年后,75%AMI病人TABP逆轉(zhuǎn)。矯正其不利于健康的AIAI反應,保留其高效率和快節(jié)奏,以及競爭性等社會所期待的個性特征,可逆轉(zhuǎn)TABP,對CHD的預后有良好作用。

        Roseuman為此制訂了矯治TABP之AIAI反應的自我訓練措施。首先,針對匆忙癥的訓練方法之一是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如每天定時記錄自己的匆忙事例,并檢查出現(xiàn)匆忙的原因。每周小結(jié)1次,以便找出克服匆忙的方法;放棄同時思考多個問題或完成幾件事的習慣。其次,針對好勝心過強的訓練方法之一是學會向所有認識的人微笑,習慣成自然,一旦能做到微笑自然,就表明已克服了爭強好勝。通?;疾∏埃捎诓∪舜嬖趦e幸心理而沒有決心改變其TABP,故收效甚微。一旦罹患CHD,尤其是MI,因體驗了病痛的折磨,容易主動配合心理醫(yī)生矯治TABP。借鑒上述方法,采用以下措施矯治TABP。

        針對匆忙感:①建立每天記錄匆忙事件及其原因的習慣,每周一小結(jié);②當一個耐心的聽眾,不打斷別人的談話;③放棄同時思考幾個問題或做多種事的習慣;④需等待時,可看書、看雜志,避免焦急;⑤不要超過你前面走得快的人;⑥時間短、任務多時,先易后難,一件件地解決。

        針對爭強好勝:①增加對他人的理解,減少一些敏感;②對幫助過你的人誠心說聲謝謝;③向你認識的人自然微笑,主動打招呼;④當不能肯定自己對錯時,說聲“可能我錯了”;⑤在玩時,不必太過認真,學會愿意認輸;⑥面對焦慮時,坦然平靜,面對挫折、打擊時,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

        (4)D型人格的心理干預:借鑒森田療法中順應自然,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及為所當為的理念矯治之。D型人格者平時應注意心理保健,不斷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對自己、對環(huán)境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對所做的事,不必強求十全十美、不求全責備,要知足常樂,要隨遇而安。有時需要有點阿Q精神。學會自嘲,可緩解D型人格的NA和SI。借鑒《通玄真經(jīng)·符言》中“不求利即無害,不求福即無禍,身以全為常,富貴其寄也”。對自己的事業(yè),遵循孫思邈的“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等訓言頗有裨益。

        4.社會干預

        (1)充分利用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以順利度過難關。例如,家庭成員的關愛、親朋好友的理解、社會團體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的援助和支持等,都會大大改善CHD的預后。

        (2)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物、心理、社會應激,以降低應激反應,做到防患于未然,達到CHD的一、二級預防。這需要政府行為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構(gòu)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做到早預測、早預報、早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把損害和應激反應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全方位地達到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三、原發(fā)性高血壓

        原發(fā)性高血壓也稱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并伴有心、腦、腎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的臨床綜合征,占全部高血壓病人的90%以上。在原發(fā)性高血壓中可能混雜著另一種高血壓,叫做單基因性高血壓。

        (一)高血壓概述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疾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出血和腦栓塞等疾病的常見誘因。目前,中國有1億多高血壓病人,每年新增300萬人以上。腦卒中病人現(xiàn)有500余萬,每年新發(fā)病150萬人,死亡20萬人,其中76%的人有高血壓病史。冠心病病人約有1000萬,其中65%有高血壓病史。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最新規(guī)定,成年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且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正常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且(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根據(jù)對心、腦、腎的損害程度可將高血壓分為3期:Ⅰ期無心、腦、腎損害;Ⅱ期有心、腦、腎損害,但功能尚處代償期;Ⅲ期有心、腦、腎損害,且功能失代償,發(fā)生腦出血或腦梗死、心力衰竭、腎衰竭等。

        (二)高血壓的病因

        高血壓的病因雖然尚未完全闡明,但生物、心理、社會3個因素與之密切相關。

        1.生物因素

        (1)下丘腦-垂體-靶腺軸興奮:與腎上腺髓質(zhì)激素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增加有關。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亢奮,也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均導致血壓升高。

        (2)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學說:腎臟缺血時,腎小球旁器中球旁細胞和致密斑細胞分泌腎素增多,腎素轉(zhuǎn)換成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Ⅰ轉(zhuǎn)化成血管緊張素Ⅱ,后者又轉(zhuǎn)化為血管緊張素Ⅲ,使周圍小動脈強烈收縮和心臟搏動加強,而導致血壓升高。

        (3)遺傳因素:目前已經(jīng)證明,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微效基因”聯(lián)合缺陷和外源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血壓異常升高。而單基因遺傳性高血壓是由于某一個基因突變所致。

        2.心理行為因素

        (1)精神緊張和創(chuàng)傷:導致大腦皮質(zhì)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調(diào),縮血管中樞沖動占優(yōu)勢所致。

        (2)A型行為:TABP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還有資料表明,高血壓病病人中有79.5%的人具有TABP。

        (3)D型人格:D型人格測量的常模為10分,若被試的NA≥10分,SI≥10分,判斷為D型人格。根據(jù)這一標準,50%的高血壓病人可診斷D型人格。

        (4)不良行為:①高鹽飲食行為是發(fā)生高血壓的重要原因,每日攝鹽量>7克,過多的Na可沉積在動脈管壁而發(fā)生動脈硬化,同時過多的Na使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②致肥胖行為,如高脂、高糖飲食及運動少,也促進高血壓病的發(fā)生。高血壓病病人大多超重,所以肥胖是高血壓的易感因素。肥胖者高血壓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的2~6倍。③有煙酒嗜好者也易患高血壓。中等量以上的飲酒者,其發(fā)病率明顯增高。

        3.社會因素

        (1)職業(yè)應激: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高血壓病發(fā)病率,發(fā)達國家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城市高于農(nóng)村,中老年人高于其他年齡組,知識階層高于非知識階層。長期緊張、高度集中注意力等職業(yè)常使人們心力“耗竭”、心身疲憊、形體憔悴,處于無望、無助之中,患病率高。

        Eliot指出,工作過分緊張可在短時間內(nèi)使血漿膽固醇上升10毫克/毫升之多。Alexander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抑制憤怒而得不到宣泄的人易發(fā)生高血壓。作者曾為公安系統(tǒng)518人進行健康查體,其中238人患高血壓,其患病率高達45.9%,而且發(fā)病年齡大大提前,30~49歲者占總發(fā)病人數(shù)的79%。

        (2)社會應激:經(jīng)濟拮據(jù)、家庭不和睦、工作不順、事業(yè)受挫、人際關系緊張、個人需要得不到滿足、社會動亂、戰(zhàn)爭等,均與高血壓有關。如日本侵略者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空襲馬尼拉,德國法西斯圍困列寧格勒等,當?shù)鼐用窀哐獕汉蜐儾“l(fā)病率均高于平時。WHO報告(1978),平時血壓正常者,突發(fā)緊張刺激,可引起一過性高血壓。

        (3)社會孤獨和缺乏社會支持的人發(fā)生焦慮、抑郁,與高血壓的發(fā)病密切相關。

        (4)文化休克:不同的國度和民族,風土人情、生活習俗、行為模式等有很大差異,嚴重地影響當事人的社會功能和正常生活秩序,產(chǎn)生所謂“文化休克”。由此而引起的焦慮、恐懼、憤怒、敵意、無助、抑郁等負性情緒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5)自然環(huán)境應激: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洪水泛濫、暴凍雪等所造成的強烈應激,使人們驚恐萬狀、焦慮不安、精神崩潰,高血壓發(fā)病率較平日明顯升高。

        (三)高血壓發(fā)病的中介機制

        1.精神、神經(jīng)學說(psychogenic theory) 當在外因刺激下,病人長期或反復較明顯的精神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使大腦皮質(zhì)興奮、抑制平衡失調(diào),導致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亢進,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去甲腎上腺素使外周小動脈血管阻力增加,收縮增強;腎上腺素使心縮力增強,心排血量增加。兩者均使血壓升高。

        2.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A)系統(tǒng)平衡失調(diào) 腎缺血時腎小球旁細胞血流灌注壓低,分泌過多的腎素,可將血管緊張素原分解為血管緊張素Ⅰ,再經(jīng)肺循環(huán)中轉(zhuǎn)化酶的作用,轉(zhuǎn)變?yōu)檠芫o張素Ⅱ。血管緊張素Ⅱ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交感神經(jīng)功能亢奮或直接收縮血管,使血壓升高,也刺激腎上腺分泌醛固酮,引起水鈉潴留。

        3.遺傳學說(genetic theory) 高血壓病病人多有家族史,其直系親屬的血壓水平比同齡非直系親屬的高,雙親均有高血壓的子女發(fā)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大。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即在多個“微效基因”聯(lián)合缺陷和外源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血壓異常升高。單基因性高血壓是由某一個基因突變造成的,常少年發(fā)?。ǚ厦系聽栠z傳定律)。

        4.心鈉素學說 心房、腎臟和血管內(nèi)均有心鈉素,有利尿、排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心肌血流量的作用,還可抑制血管緊張素促醛固酮的作用,及對抗兒茶酚胺的縮血管作用。而高血壓病人心鈉素明顯降低,上述作用也明顯降低,故導致血壓升高。

        5.離子學說 包括鈉泵活性降低、鈉-鉀離子協(xié)同轉(zhuǎn)運缺陷、細胞膜通透性增強、鈣泵活性降低,可導致細胞內(nèi)鈉、鈣離子濃度升高,膜電位降低,激活平滑肌細胞興奮-收縮耦聯(lián),使血管收縮反應性增強和平滑肌細胞增生與肥大,血管阻力增高。

        6.胰島素抵抗 約50%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肥胖、高三酰甘油、高血壓與糖耐量減退的病人中最為明顯。

        (四)高血壓的臨床干預

        1.生物學干預

        (1)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關鍵是強化病人遵從醫(yī)囑的行為,使病人能積極主動遵醫(yī)囑,堅持長期按時服用降壓藥,才能使血壓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水平。

        (2)基因治療:基因治療高血壓,特異性強、效果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長、毒副作用小,從根本上控制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高血壓發(fā)生,從而降低人群中高血壓發(fā)病率。

        2.心理干預

        (1)心理咨詢:通過攝入性談話,讓病人傾訴內(nèi)心矛盾沖突,以及敵意、怨恨、焦慮、緊張和不滿,深挖病人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矛盾沖突,然后給予疏導和心理支持,指出錯誤的信念和認知,調(diào)整其心理至平衡狀態(tài),進而改善病人的情緒,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

        (2)心理治療:通常采用以下3種療法。

        松弛療法:松弛療法屬于行為療法的范疇。病人自由坐在舒適的椅子上,入靜,排除雜念。處于“無我”狀態(tài),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平靜。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如此反復進行3~6個月,最終達到能“隨意”控制血壓至正常水平。

        生物反饋療法:是以血壓或脈搏速率用聲音或屏幕顯示出來,作為血壓反饋的信息反饋給病人,通過反復訓練達到隨意控制血壓的目的。

        將上述兩種方式結(jié)合應用,有時用其他藥物均無效的情況下,單用肌電生物反饋儀治療收到奇效。

        運動訓練:氣功、太極拳、快步走、慢跑等有氧運動,能消耗掉過多的兒茶酚胺達到降壓和降脂作用,還可以減肥,減少并發(fā)癥,增強體質(zhì)和延年益壽,矯治TABP。

        TABP心理干預參見CHD有關部分。

        3.社會干預

        (1)充分利用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以順利度過難關。

        (2)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物、心理、社會等應激源,以降低應激反應,可做到防患于未然,達到高血壓病一級、二級預防。這需要政府行為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構(gòu)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早預測、早預報、早預防,以便控制自然災害,把損害和應激反應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全方位地作到高血壓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王 力)

        專欄20-1 王景和與中國高血壓的心理治療

        王景和(1922—1997)1947年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心理系,1956年隨該系至北京,與中國科學院心理室合并,恢復原心理研究所的建制,任個性組助理研究員。1958年3月,心理研究所展開了研究方向問題的大討論,批判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有脫離實際的偏向,所內(nèi)研究人員分為所謂“理論”和“實踐”兩派,辯論結(jié)果是多數(shù)人贊成實踐派的主張。為此,所領導調(diào)整了研究組織,將原來按學科體系分的發(fā)生、知覺、思維和個性4個組改編為聯(lián)系教育、勞動和醫(yī)療實際的3個研究組,開展了心理學聯(lián)系實際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課題,推動了應用心理學的發(fā)展。5月,舉行“躍進誓師大會”,全所研究人員分赴工廠、學校、醫(yī)院和部隊。個性組改名為醫(yī)學心理組。由于20世紀50年代,神經(jīng)衰弱癥是城市機關職工、學生?;嫉囊环N難治的慢性疾病,醫(yī)學心理組首先在北京大學各系學生中進行了神經(jīng)癥普查,篩選出患神經(jīng)衰弱較重的80名學生進行為期4周、不影響學習的、包含有心理治療內(nèi)容的綜合快速治療,獲得了短期內(nèi)痊愈和明顯好轉(zhuǎn)81.2%的優(yōu)異療效,遠遠超過了單一藥物治療的療效。接著全組人員分為2組,除繼續(xù)為鋼鐵工人和部隊干部中的神經(jīng)衰弱病人進行綜合快速治療外,又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協(xié)和醫(yī)院和北京市安定醫(yī)院協(xié)作,對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和慢性妄想型精神分裂癥這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同樣采用了類似神經(jīng)衰弱綜合治療的心理治療方法。王景和等組員主要負責住院高血壓病人的心理治療工作,他總結(jié)了288例高血壓的治療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①在病人剛住院僅接受了第一階段的心理治療后,即解除顧慮、樹立信心,在尚未接受任何治療時,血壓下降至顯著水平者占48.2%,達正常水平者已達30.9%。②心理因素對治療的另一作用是對致病因素的正確認識,當病人掌握了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后,進一步解除顧慮,結(jié)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找出有關的致病因素,樹立對心理治療的信心,使一些病人的血壓有進一步的下降。③心理因素在促進氣功入靜中也發(fā)揮了明顯的作用。練氣功時能否入靜是關鍵,一般氣功入靜需2~3周,而作者所用的誘導性氣功中加入了暗示語,能縮短入靜過程,平均只需3.5天即可達到入靜。④主觀能動性指的是對疾病的正確認識、積極的情緒和對治療的信心,積極參與和配合治療,主動向疾病作斗爭。主觀能動性較好的療效鞏固者占58.2%,較差的除個別病例外,療效均不鞏固。此外,個性特點也和療效及其鞏固有關。研究心理因素的作用并把心理治療用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獲得比單純藥物治療更好的療效,與當時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研究相比,幾乎是同時起步,并處于領先的地位。心理所各組研究人員因聯(lián)系實際做出成績,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由于聯(lián)系實際,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組逐步擴大為4個研究室,一室是教育心理,二室是勞動心理與航空心理,三室是醫(yī)學心理,四室是腦電和腦模擬。1959年11月,神經(jīng)衰弱綜合快速治療這一研究課題獲得先進集體獎,出席了全國群英大會,但由于經(jīng)歷三年困難時期,接著十年動亂,心理所一度被撤銷,醫(yī)學心理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才再度興旺起來。王景和后來從事理論心理學的研究,為中國心理學會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的委員。他所撰寫的《馮特與中國心理學》一文被萊比錫國際心理學會選入。

        (李心天)

        參考文獻:王景和.心理因素在高血壓生發(fā)展和綜合快速治療中的作用.心理學報,1961,1:44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