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具體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
結腸癌:結腸癌以手術為主。這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結腸的結構,手術時可以在遠離腫瘤5厘米左右的地方切,甚至還可以多切一點。作為局部腫瘤來講,這樣切除就比較徹底,比較干凈。做放療不良反應太重,主要是因為主結腸周圍有小腸,橫結腸與肝、膽、胰相鄰,直接照射會造成這些臟器的損傷。會影響病人進食、營養(yǎng)吸收及排便。病人的這一生命過程全亂套,生存都無法保障,就更別談治療了。所以一般不做放療。而傳統(tǒng)觀念認為結腸癌對化療不敏感,其實不然。曾有一位病人是因胸腔積液中發(fā)現(xiàn)“低分化腺癌”住進腫瘤科的。當時已處于衰竭狀態(tài)。完全不能進食,24小時離不開氧氣。1.5米的身高,體重只有30千克。雖然胸腔積液中發(fā)現(xiàn)腺癌細胞多是轉移來的,但病人的情況不允許醫(yī)生再慢慢去找原發(fā)灶了。征得家屬同意后,立即給病人用氟尿嘧啶和順鉑化療。連續(xù)做了5天化療。病人胸腔積液明顯減少,呼吸可以不用氧氣,也能進流質、半流質食物了。休息3周,又給了5天化療。病人情況明顯好轉,可以下床活動,飲食完全恢復。這時才有機會找原發(fā)灶。當時X線胸片、B超到處查不到,就每隔一段時間做一程化療。病人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近10個月。10個月后發(fā)現(xiàn)腹水,穿刺抽腹水查出的還是低分化腺癌。這時B超檢查提示卵巢、子宮異常。懷疑原發(fā)灶在卵巢。請婦科手術探查,女科主任切開后立即指出是胃腸道腫瘤轉移到子宮、卵巢。向上探查發(fā)現(xiàn)病灶在橫結腸。因為術前未做腸道手術的準備工作,沒有清潔灌腸,如果做病灶切除很可以吻合口不愈合,形成腸瘺,病人會更痛苦。也擔心病人無法同時接受兩個手術的創(chuàng)傷。當時就只切除了子宮和卵巢。因原發(fā)灶未切除,術后病人體質漸差,病情惡化,化療也控制不了。大約在術后3個月,病人去世了。這個病例告訴我們,并不是所有的大腸癌對化療都不敏感。如果當時化療控制病情后,能做一個正電子掃描(PET),查查身體哪個部位還有病灶。在其他部位還未出現(xiàn)轉移時切除原發(fā)灶,再間斷鞏固化療。這個病人還能生存3~5年,甚至治愈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個病例還提示我們,化療對胃、腸道低分化癌是有效的。如果腸鏡檢查確診為低分化癌時,應該先做一程化療,把全身的亞臨床病灶先消滅掉,然后做根治術。盡可能切干凈原發(fā)灶。術后再適當給化療和其他提高全身免疫功能的治療。應該說結腸癌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腫瘤內科學》(孫燕,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中指出大腸癌術后5年生存率是48%~55.4%。是胃腸道腫瘤中術后5年生存率是高的。
病理診斷為高分化腺癌的結腸癌,一般轉移較晚,盡快行根治術。然后配合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藥和食療,效果會更好。這種類型不適合做化療。因為高分化腺癌對化療不敏感。化療后沒有效果只有毒性,反而會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促成轉移。所以治療一定要掌握好適應證。首先是該不該治。應該治的一定要治,不能“心軟”,因為“心軟”耽誤了治療時機,會造成病情發(fā)展害了病人。不該治的堅決不治,因為治了會因毒性反應害了病人,家屬會后悔一輩子。其次是應該如何治。低分化的結腸癌先做全身治療(化療),再做局部根治術,術后堅持用中藥、食療還要間斷做預防性化療1.5~3年。高分化的結腸癌先做局部根治術,再以中藥、食品等堅持預防性治療。不做化療的結腸癌治療方法介于兩者之間??梢韵然?,觀察腫瘤對化療是否敏感。敏感的按低分化結腸癌的原則進行,不敏感的按高分化結腸癌的方案做。
因為結腸癌的復發(fā)或轉移多在1~3年發(fā)生,所以術后一定要嚴密觀察腫瘤指標的變化,定期復查。3年之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3年后每半年復查一次。如前所述:術前CEA陽性的,術后每3個月抽血查一次CEA。發(fā)現(xiàn)呈陽性時,每月抽血查一次,須連續(xù)3個月。數(shù)值越來越高,提示病情有復發(fā),及時做化療。如果只是偶爾1個月呈陽性,后又轉陰,就沒關系。繼續(xù)服中藥,配合抗癌食品。如果術前CEA呈陰性的病人,術后每3個月做一次全面體檢,包括X線胸片及腹部B超等。術后的鞏固化療最好堅持3年以上。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腫瘤分冊中曾介紹國外的經驗。胃腸道腫瘤包括胃和腸,根治術后的口服喃呋啶化療(每療程是30克),一年半之內完成10~13個療程,總量達300~400克,5年生存率是89%。按這個方法每療程之間只能休息一周到10天。也就是一年半幾乎不間斷地治療。國內病人能堅持的很少。間斷1~2個月做一療程靜脈化療,時間必然要延長,這就要把中藥配合好。安排好化療同時服的中藥和化療休息期應服的中藥很重要。方案制訂得好,就能爭取達到治愈。臨床上這樣的病例還是很多的。
直腸癌:直腸癌在大腸癌中占1/2~2/3。直腸癌手術后吻合口復發(fā)率比較高。由于直腸比較短,不可能在距離腫瘤較遠的地方做切除。尤其是靠近肛門的腫瘤,要想切干凈,就得連肛門一起切,然后在下腹部做一人工肛門。這樣給病人的生活就會帶來很多不便。所以直腸癌根治術要考慮的方面比較多。既要完整、干凈地切除腫瘤,盡可能減少吻合口復發(fā),又要提高病人生存質量,盡量使病人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的確是個難題。《腫瘤內科學》中給晚期直腸癌的治療做了一張診療圖(圖1)。
圖1 晚期直腸癌診療程序
化療藥物以氟尿嘧啶為主,可以配合用左旋咪唑。這是一種免疫激活劑,曾用于腸道驅蟲治療,沒什么明顯的毒性反應,能明顯提高病人的無病生存率。氟尿嘧啶還可以和甲酰四氫葉酸鈣聯(lián)合應用,效果比單用氟尿嘧啶好,但毒性反應也較單用氟尿嘧啶大。
上述是為晚期直腸癌,不能行根治術的病人定的方案。其實對中期,甚至部分早期的病人也適用。術前放療的第一個優(yōu)點是減少吻合口復發(fā)。由于血管和淋巴管因手術破壞較多,術后放療一般不敏感,直腸癌術后放療吻合口復發(fā)的不在少數(shù),術前照射就會好得多。第二個優(yōu)點是術前放療如果腫瘤明顯縮小,能使一部分原本不能做根治術的病人獲得根治術的機會。病灶離肛門不到5厘米,常規(guī)手術非切肛門不可的病人,做術前放療有可能保留肛門。能保留肛門,病人的生活質量就能大大提高。即使是早期病人,如果術前放療就能把腫瘤消滅光,術后病理檢查中看到的只是放療后壞死的,瘢痕組織,沒有癌細胞。這應該是最理想的。既不用擔心吻合口復發(fā),也能保留肛門保證生活質量,術后還不需要做化療。只要用中藥搞好保健,堅持長期用抗癌食品。所以直腸癌最好的治療安排是:術前放療,加或不加化療→根治術→間斷化療或不化療→中藥做預防性治療,長期配合食療。
上面所說的是病灶局限在大腸局部,腸外沒有轉移的病人。如果診斷時就發(fā)現(xiàn)其他部位轉移,如前面所說的那位病人,診斷時就是胸腔轉移。治療應側重于全身。先做化療,控制腸外的轉移病灶,甚至完全消滅轉移灶。然后直腸癌能做局部放療的做局部放療,放療后做根治術。結腸癌和不能做局部放療的直腸癌直接做根治術,單純化療行不行?不行?;煵豢赡?00%地殺滅腫瘤細胞。無論腫塊有多大,10厘米×10厘米,還是5厘米×6厘米,每一療程化療只能殺死這個腫瘤的70%,即使是90%,癌細胞還會有殘留。那殘留的部分就是復發(fā)的基礎。放療雖然可以100%殺死腫瘤細胞,便只局限在它照射的這個范圍之內,遠處未照到的病灶就不受影響。晚期大腸癌的病人在腸外轉移灶被控制,身體條件允許時,應做大腸原發(fā)病灶根治術,然后再間斷鞏固性化療。長期給中藥、食療,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原發(fā)灶不切除遲早會復發(fā)的。直腸癌還能做根治性放療,結腸癌的放療就很難達到根治量,所以原發(fā)灶非切不可。前面說的那個病例就是當時沒有檢查條件,找不到原發(fā)灶。在完全緩解10個月后,又復發(fā)了,導致最后治療失敗。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應該貫穿于大腸癌治療的全過程。
與手術配合:術前可用賽霉湯作為清潔腸道的消毒劑做好術前腸道準備工作。當然西醫(yī)也有一套腸道準備工作,可遵醫(yī)囑。病人及家屬可以先讓病人服些扶正氣,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藥。請中醫(yī)開中藥理陰陽,服靈芝孢子粉提高免疫功能。讓病人身體處于一種最佳狀態(tài),以應對手術治療。也就是提高病人接受手術的能力。手術后病人正氣損傷,陰陽失調。但術后在未排氣前是禁水禁食的,只能靠靜脈輸營養(yǎng)。只有可進水時,才能進參湯。每天5~10克白參,煮水當茶飲,或按《中華腫瘤治療大全》上的方劑:黃芪、黨參、重樓、白花蛇舌草各20克,白芍、廣木香、香附、麥芽、谷芽各15克,當歸12克,砂仁5克,沉香粉(沖服)3克,水煎,每日一劑分2次服,還可以服靈芝孢子粉。這些對加快病人術后的恢復是很重要的。臨床上可以明顯看出服這些藥和不服這些藥是截然不同的。
與放、化療配合:為預防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可給紅棗、花生米、赤小豆煮水當茶飲,白參每日10克煮水飲。白參就是未制過的生參。西洋參屬白參中的一種。紅參是用白參通過蒸、曬制成的。性熱且藥力強。如果病人非常虛弱,也可以用紅參煮水飲。為減輕放療對膀胱的刺激可用白茅根15克,半枝蓮、敗醬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車前子(布包)、瞿麥、萹蓄、梔子、大黃、木通、竹葉各10克,甘草5克。有腹瀉時加神曲、麥芽、谷芽各15克,水煎,每日一劑分2次服。北京市中醫(yī)院腫瘤科用生黃芪、太子參、白術、茯苓、雞血藤、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根據病人具體癥狀加減,不僅預防病人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減輕了病人胃腸道反應,還增強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提高了病人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靈芝孢子粉也具有這樣的功能,服靈芝孢子粉與放療應同時進行,可明顯減輕,甚至完全消除放療的不良反應?;熀罂山o黃芪、黨參、淮山藥、蚤休、白花蛇舌草各20克,白術、茯苓、炒麥芽、炒谷芽各15克,陳皮、法夏、女貞子、墨旱蓮、肉蓯蓉、莪術各12克,菟絲子20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一劑,分2次服。既可扶正,調整脾胃,消除化療的不良反應,還有祛邪的作用,在化療之后繼續(xù)抗腫瘤。
在喬占兵、尹婷主編的《腫瘤病良方1500首》中推薦的民間方劑中基本沒什么有毒的中藥,可供參照使用。
方一:海蛇軟堅湯,牡蠣、貫眾炭、白花蛇舌草各30克,蜂房、丹參、蜀羊泉各15克,夏枯草、海藻、海帶、玄參、花粉、川楝子各12克,象貝母9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二:紅白蓮花湯,半枝蓮30克,紅藤15克,白頭翁、白槿花9克,苦參、草河車各9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三:黃白解毒湯,黃芪30克,黃精、枸杞子、雞血藤、槐花、敗醬草、馬齒莧、仙鶴草、白英各1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四:八角山蛇湯,山慈菇20克,蛇莓、八月扎、石見穿、敗醬草、薏苡仁各30克,雞血藤、丹參、黃芪各15克,八角金盤12克,枳殼、大黃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