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患者可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1)全血細胞減少:一般為低色素性貧血,少數(shù)為溶血性貧血,有抗紅細胞抗體。約15%患者抗人球蛋白直接試驗陽性。50%患者白細胞<4×109/升?;颊哐逯锌捎锌拱准毎贵w,主要為淋巴細胞毒素。血小板<100×109/升,可發(fā)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亦可有抗血小板抗體。
(2)紅細胞沉降率增快:活動期明顯增快,緩解期可恢復正常,也有臨床癥狀控制而紅細胞沉降率仍不下降者。
(3)血清學檢查: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和總蛋白增加。蛋白電泳顯示γ-球蛋白明顯增高,有時α2-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增多。巨球蛋白和冷球蛋白亦可增加。約75%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癥。25%患者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40%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
(4)免疫學試驗:80%~90%患者紅斑狼瘡細胞陽性,活動期陽性率更高。90%以上患者抗核抗體陽性,其滴度大于1:64,可作為診斷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標準之一;且抗核抗體滴度隨病情活動而升高,病情穩(wěn)定而下降,可作為療效觀察指標之一??筪s-DNA抗體(雙鏈脫氧核糖核酸)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特異性很高,活動期陽性率可達100%,20%~25%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抗Sm抗體陽性并具有特異性。一般抗ENA和抗RNP抗體陽性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及其他內(nèi)臟損害少。60%以上抗核抗體陰性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可測出抗SSA抗體。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患者50%以上可測出抗SSA抗體和抗SSB抗體。
(5)紅斑狼瘡帶試驗(LBT):有助于紅斑狼瘡的診斷及鑒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皮損處92%呈陽性,正常人的皮膚曝光部位為70%陽性,非曝光部位為50%陽性;盤狀紅斑狼瘡患者皮損處90%陽性,而正常人的皮膚為陰性。該試驗在病情緩解后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因此對判斷療效及預后也有意義。
(6)細胞免疫功能測定:常見玫瑰花結(jié)形成率及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均降低,治療后指標上升,反之提示病情嚴重。
(7)其他:20%~50%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15%患者梅毒血清反應呈假陽性。病情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加。31%患者血清中可測出冷球蛋白,冷球蛋白多是混合性,代表血中的免疫復合物,含IgG和補體C1、C3及IgM和(或)IgA。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