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是氣管、支氣管和肺泡的分泌物,在正常情況下分泌很少,不會引起咳嗽等不適。當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分泌物增多時,即形成痰液。痰液主要由黏液和炎性滲出物組成,唾液和鼻咽分泌物雖可混入痰內,但并非痰的組成成分。
痰標本采集法(sputum specimen collection)一般分為:常規(guī)痰標本、痰培養(yǎng)標本、24小時痰標本等。
1.目的 臨床用于檢查細菌、蟲卵或癌細胞等,觀察痰液的顏色、氣味、量及性質,以協(xié)助診斷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評估與溝通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排痰情況及配合程度。
(2)需要采集標本的種類、有無影響標本采集的因素。
(3)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
3.用物準備 根據(jù)痰標本的類別準備檢驗單,選擇容器并貼上標簽。
(1)常規(guī)痰標本:痰盒。
(2)痰培養(yǎng)標本:廣口無菌集痰器(盒),漱口溶液200ml。
(3)24h痰標本:清潔廣口集痰器。
(4)無力咳嗽者或不合作者:另備吸引器、吸痰管、生理鹽水、一次性手套,必要時備漱口液。
4.操作流程
5.注意事項
(1)痰液采集:一般應采集清晨第1口痰為宜。此時痰量多,痰內細胞也多,以提高陽性率。
(2)痰少或痰不易咳出時,可霧化吸入10%溫鹽水(45℃)后再采集;小兒可輕壓胸骨柄上方以誘導咳痰。
(3)不可將唾液、漱口液、鼻涕等混入痰標本內。昏迷患者、無法咳痰或不合作患者留取痰培養(yǎng)標本時,可用吸痰法留取痰標本。
6.健康教育
(1)注意衛(wèi)生習慣,不隨地吐痰。
(2)增強體質,預防感冒,防止呼吸系統(tǒng)感染。
(3)指導正確進行深呼吸、咳痰。
7.評價
(1)標本采集正確無誤。
(2)與患者交流效果及配合情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