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后養(yǎng)生是中老年人重要的養(yǎng)生法之一,科學的食后養(yǎng)生保健是中老年強身健體的重要內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行動一,食后摩腹:腹內為胃腸所在之處,腹部按摩是歷代養(yǎng)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進行。古人有“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肝腹”。食后摩腹的具體做法是:先搓熱雙手,然后雙手相重疊,置于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此種摩法能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
行動二,食后散步: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見人們對飯后散步的健身方法是非常重視的。飯后散步,是一種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大家知道,飯后胃里盛滿了食物,既不適合劇烈運動,又不適合躺倒睡覺,而適宜做一些從容緩和的活動。如在院里或田野散散步,輕微活動一下,對消化是大有幫助的。這是因為,散步的輕微震動,對內臟器官有良好刺激,再加上走路時腹肌前后收縮,膈肌上下運動,對胃腸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僅使胃腸蠕動加快,黏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對食物進行消化,防止發(fā)生“積食”。若吃飯后即臥,會使飲食停滯,食后急行又會使血流于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惟有食后散步,才有利于胃腸蠕動。飯后散步,每次以百步為佳。散步之后,宜作適當休息。
行動三,食后漱口:醫(yī)圣張機云:“食畢當漱口數(shù)次,令人牙齒不敗,口香,叩齒三十六,令津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清楚地說明了飯后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經(jīng)常做到食后漱口。這是因為,食后口腔內易殘留一些食物殘渣,若不及時清除,會發(fā)生齲齒、口臭、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時吃甜食后皆須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鹽水漱、食醋漱、中藥泡水漱等,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使用。食后漱口,是保持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
另外,中醫(yī)認為,食后看書、說話、跳躑、騎馬、登高、勞作等各種活動,都是應當避免的。此外,情緒的波動會影響胃腸的正常功能。因此,食后須避免各種情緒刺激和情感變化,如憤怒、憂郁、思慮、悲哀、驚恐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