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水腫發(fā)病原因和機制
第二節(jié)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是指心臟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的迅速減退,心臟及心臟以外的代償功能不能及時建立,從而導致心排血量急劇下降,甚至喪失排血功能。大多發(fā)生于已有慢性心衰患者,有舒縮功能障礙而臨床尚無心衰的部分患者,在某些誘因下也可突然發(fā)生。臨床上按其病變心腔和淤血部位,可分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見,包括急性左室和左房衰竭,肺循環(huán)急性淤血、肺水腫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礎,表現(xiàn)為急性肺源性心臟病,偶可發(fā)生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本節(jié)就急性左心衰竭闡述如下:
【病因】
1.急性彌漫性心肌損害 如急性重癥心肌炎,急性廣泛性心肌梗死等;
2.急起的機械性阻塞 如高血壓危象、嚴重心瓣膜狹窄、心室流出道梗阻、左房內(nèi)血栓形成等;
3.急發(fā)的以及容量負荷過重 如外傷、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心肌梗死等所致瓣膜穿孔及損害,腱索斷裂,心室乳頭肌功能不全,心室間隔穿孔,主動脈竇瘤破入心室,輸血及輸液過多(或)過快等。
4.急發(fā)的心室舒張受限 如急性大量心包積液或積血,快速異位心律等;
5.嚴重心律失?!∪缧氖翌潉印⑿氖彝nD、顯著心動過緩等。
【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一)臨床表現(xiàn)
1.急性肺充血綜合征 為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生的呼吸困難、焦慮不安、端坐呼吸。以間質(zhì)性肺水腫為主者咳嗽無泡沫痰,肺部聽診哮鳴音伴細濕啰音;肺泡肺水腫時則咳嗽頻繁,咳粉紅色泡沫痰,肺部聽診雙肺布滿大中水泡音伴哮鳴音。心率加快,心尖區(qū)奔馬律及收縮期雜音,心界左下擴大,可有心律不齊及交替脈,不同心臟病尚有相應體征和癥狀。皮膚蒼白、濕冷或紫紺,嚴重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血壓在起始時可升高,舒張壓常常>12.0kPa(90mmHg),后期或重癥患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合并顯著低血壓者(收縮壓)<8.0kPa(60mmHg),常提示預后不良。
2.急性心排血量不足綜合征 可出現(xiàn)暈厥、低血壓、休克及心臟驟停等表現(xiàn)。暈厥系心排血量減少致腦缺血而發(fā)生短暫的意識喪失,若持續(xù)數(shù)秒以上可發(fā)生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發(fā)紺等表現(xiàn),稱為阿-斯綜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發(fā)作大多短暫,發(fā)作后意識常立即恢復。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者,除一般休克表現(xiàn)外,尚有心功能不全、體循環(huán)淤血表現(xiàn),為心泵衰竭的極期表現(xiàn),臨床上最常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可致心臟驟停。
(二)輔助檢查
1.心電圖 顯示竇性心動過速或各種心律失常,心肌損害,左房、左室肥大及PV1終末向量(PTF-V1)陽性等。
2.動脈血氣分析 PaO2明顯下降,PaCO2正?;蛳陆?,pH值>7.0。
3.X線胸部檢查 可見不同程度的肺水腫征象。
【治療】
心源性暈厥發(fā)作大多歷時短暫,以防治原發(fā)病為主。一般急救措施:讓患者平臥,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心排血量受阻者可采用臥位或胸膝位休息、保暖及給氧;因房室瓣口被血栓或腫瘤阻塞者,發(fā)作時改變體位可能使阻塞減輕或發(fā)作中止;心動過緩者注射阿托品;血壓偏低者宜用升壓藥;嚴重心律失常者應迅速控制等。注意心源性休克及心臟驟停的救治。急性左心衰肺水腫治療原則是:①消除病因及誘因;②迅速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積;③減少肺血容量,降低肺循環(huán)壓力;④增加左室心搏量,改善心肌代謝;⑤減少肺泡內(nèi)液體滲出,保證氣體交換。針對上述治療原則可采用以下具體措施。
(一)病因治療
在進行緊急對癥處理的同時,應注意針對原發(fā)病及誘因的治療,它直接關系到整個治療的成敗。
(二)糾正缺氧
迅速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消除呼吸困難,是搶救左心衰竭肺水腫的關鍵。只要有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采用鼻塞、面罩等方法吸氧,臨床上一般采用鼻導管法,氧流量開始2~3L/min,以后逐漸增至5~6L/min,超過6L/min不易耐受。此法吸入氧的濃度一般在40%~60%,對多數(shù)輕、中度病例可奏效。面罩給氧可使吸入氧的濃度達95%以上,可供急需高濃度氧氣吸入時采用,但此法患者常有不適,故僅限短時間應用。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則必須采用呼吸機配合氧療,間歇正壓呼吸(IPPB)或雙氣道正壓呼吸(BiPAB)。此兩種方法適用于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后,PaO2仍低于8.0kPa(60mmHg);或吸入純氧10min后,肺泡動脈氧差仍高于6.0kPa (45mmHg);或以20L/min以上流速吸純氧20min后,PaO2仍持續(xù)在6.7kPa(50mmHg)以下。若IPPB并吸入50%以上濃度氧氣,PaO2仍少于8.0kPa者,則可改用呼氣末正壓呼吸(PEEP)。近年來有人采用高頻噴射通氣(HFJV)救治急性肺水腫取得較好療效,此法對循環(huán)影響小,可增加排血量,對原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不失為一種較理想的供氧方法。
(三)降低肺循環(huán)壓力
1.減輕心臟后負荷 目前用于降低心臟后負荷的血管擴張劑有:酚妥拉明、氯苯甲噻二嗪、硝苯地平、前列腺素E等。同時降低心臟前后負荷的制劑有:硝普鈉、哌唑嗪、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等。壓寧定(urapidil,烏拉地爾)為一種新型α1受體阻滯劑,具有中樞和外周性擴血管作用。近年用于泵衰竭獲較好療效,首劑12.5~25mg加入10mL生理鹽水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繼以50~100mg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200~400μg/min,每日1次,3~7d為1療程。
2.減輕心臟前負荷
(1)體位:取坐位或半臥位,雙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據(jù)估計,采用坐位垂腿10~20min后,可使肺血量減少約25%。對有休克者,應予平臥或半臥位。
(2)鎮(zhèn)靜:首選嗎啡,3~5mg于3min內(nèi)靜脈注射,必要時隔15min重復1次,共2~3次,如病情不十分緊急,亦可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每3~4h重復1次。亦可將嗎啡10mg溶于生理鹽水10mL內(nèi),先5mg靜脈注射,然后靜脈注射1mg/h。嗎啡不僅具有鎮(zhèn)靜、減慢呼吸、改善通氣等作用,且能擴張周圍血管,減少心臟負荷,是治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最有效的藥物,早期應用效果尤佳,但有呼吸抑制、昏迷、休克、明顯肝腎功能損害及嚴重支氣管、肺部疾患的患者忌用,老年體弱者減量。靜脈注射需注意有無呼吸受抑,可備用嗎啡拮抗劑鈉絡酮。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AMI合并傳導阻滯、心動過緩者,可合用阿托品,或選用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對嗎啡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者,可選用哌替啶和罌粟堿(30~60mg)肌肉注射或加入50%葡萄糖液20mL內(nèi)靜脈注射。
(3)快速利尿:呋塞米20~80mg靜脈注射,2min內(nèi)注完,5min起效,30min效果達高峰,作用持續(xù)2h。亦可選用利尿酸鈉25~50mg,或布美他尼(丁尿胺)0.5~2mg,以迅速減少循環(huán)血容量。呋塞米在利尿發(fā)生前即先有靜脈擴張作用,故更為有效。但對于心臟無明顯擴大及血容量無明顯增加的急性肺水腫,如AMI并左心衰竭,應慎用或小量應用,以免引起低血壓、休克。
(4)血管擴張劑:對重癥病例,尤其合并高血壓者有重要地位。作為簡便急救措施,先含服硝酸甘油0.3~0.6mg,每5min 1次,可用至8次,以迅速擴張靜脈血管,減少回心血量?;杳曰颊呖蓪⑾跛岣视驼{(diào)成糊狀,涂于舌下。上述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可應用硝普鈉10~20μg/min,作用不顯時,每5min增加5μg/min,直至肺水腫消除或收縮壓降至13.3kPa(100mmHg)左右。亦可選用酚妥拉明,但效果不及硝普鈉。使用血管擴張劑需監(jiān)測血壓,<12.0/5.3kPa(90/40mmHg)時,可同時加用多巴胺以維持血壓。
(四)增強心肌收縮力
1.速效強心甙 應有選擇性,適用于左室負荷過重引起的急性肺水腫,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關閉不全及主動脈瓣病變(狹窄或關閉不全)、輸血或輸液過多等。對心室率過快或伴快速型房顫的肺水腫,若兩周內(nèi)未用洋地黃可予毛花甙C 0.4~0.8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內(nèi)緩慢靜脈注射(5min以上),必要時1、2、4h后重復0.1~0.2mg,24h總量<1.2mg;對心室率不快者(<100次/min),可予毒毛花甙K,首劑0.125~0.25mg稀釋于5%葡萄糖液20mL內(nèi)緩慢靜脈注射(5~10min),數(shù)小時后重復0.25mg,24h總量<0.5mg。若發(fā)病前兩周曾用洋地黃,則先予半量,若無中毒癥狀可酌情在2~4h后重復原量或較小劑量。強心甙對風濕性心臟病單純二尖瓣狹窄出現(xiàn)的肺水腫一般無效甚至加重病情。此外,強心甙對冠心病、心肌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腫作用有限,對單純舒張功能障礙性心衰反而有害,應予注意。必須強調(diào),先利尿后強心,不可先強心后利尿。否則可因左、右心室排血量不平衡(右室多于左室)而加重肺淤血和肺水腫,尤其在單純二尖瓣狹窄或單純左心室衰竭時。
2.非甙類強心劑 對洋地黃禁忌者,可應用非甙類強心劑,其方法參見本章第三節(jié)“慢性心力衰竭”相關內(nèi)容。但需注意的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擬交感胺類正性肌力藥物可使心率加快,并加速房室傳導。因此,對心衰合并房顫或左心衰竭肺水腫者,即使小劑量也應慎重,尤其避免大劑量快速靜脈滴注。
3.氨茶堿 0.25g溶于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推(10min以上)或0.5g溶于5%葡萄糖液100~250mL中,靜脈滴注2~4h,一般每分不應超過25mg。氨茶堿可緩解支氣管痙攣,并有增加心肌收縮力及擴血管和利尿作用,系早期左心衰竭肺水腫患者有效的輔助性治療藥物,對老年人、肝腎功能不良者及嚴重二尖瓣狹窄引起的肺水腫慎用,伴低血壓、休克者禁用,過量或滴速過快可引起低血壓、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機械性輔助循環(huán) 對各種治療無效,尤其是伴有低血壓、休克者,可考慮實施機械性輔助循環(huán),應用主動脈內(nèi)氣囊反搏術(IABP)效果較好,必要時可考慮植入心室輔助泵。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