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肝癌的治療要點

        肝癌的治療要點

        時間:2023-05-18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脂肪性肝炎以氣機郁滯為病機核心,故重視調(diào)理肝脾以治其本;病毒性肝炎從濕毒論治,肝炎治療還需主動出擊防傳變。肝硬化的治療需辨病程、辨標本、辨臟器失衡狀態(tài)。在肝癌治療上要抓主病,強調(diào)除抗癌外,重點在于對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療;要抓主癥,針對主癥辨證治療,加減用藥。

        第五章 診治肝病經(jīng)驗

        導讀要點:仝小林教授認為肝炎(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若干年后轉(zhuǎn)變?yōu)楦斡不?,最后進展為肝癌是慢性肝病演變的三步曲。脂肪性肝炎以氣機郁滯為病機核心,故重視調(diào)理肝脾以治其本;病毒性肝炎從濕毒論治,肝炎治療還需主動出擊防傳變。肝硬化的治療需辨病程、辨標本、辨臟器失衡狀態(tài)。治療主要從通絡(luò)、扶正、祛邪方面考慮:活血化瘀通絡(luò),改善微循環(huán);扶正以培本固元;祛邪以蕩滌濁實。在肝癌治療上要抓主病,強調(diào)除抗癌外,重點在于對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療;要抓主癥,針對主癥辨證治療,加減用藥。

        一、病案分析

        1.四君子湯加減治療肝硬化性肝癌

        王某,女,71歲。1999年9月1日由門診收入院。

        患者因“雙下肢水腫、乏力1年余”,于1999年9月1日由門診收入院。患者1年前因勞累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乏力,曾在外院查抗HCV陽性。B超示:肝硬化。曾口服保肝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后來我院住院治療,診斷為“肝硬化、低蛋白血癥、脾功能亢進、丙型肝炎,給予保肝及中醫(yī)辨證治療,病情好轉(zhuǎn)出院。10天前又因勞累出現(xiàn)乏力、雙下肢水腫伴腹部膨隆,行B超檢查,提示“肝彌漫性病變,肝內(nèi)低回聲占位”,CT示肝硬化、肝癌。為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收入我科??淘\:右脅隱痛、乏力、口苦,納呆,大便不成形,舌質(zhì)紫暗,邊有瘀斑,苔黃膩,脈弦細。查體:鞏膜輕度黃染,心肺(-),雙下肢水腫,腹部膨隆,腹水征(+);生化檢查結(jié)果,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3.5×109/L,血小板計數(shù)(PLT)40×109/L;肝功:谷丙轉(zhuǎn)氨酶(GPT)105U/L,膽紅素(BIL)28mg/L,谷草轉(zhuǎn)氨酶(GOT)129U/L,總蛋白(TP)65g/L,白蛋白(ALB)3.1g/L,甲胎蛋白(AFP)320mg/L。

        【診斷】臌脹。

        【辨證】脾虛水泛。

        【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活血通絡(luò)軟堅。

        【處方】四君子湯加減。

        【方藥】黃芪30g,太子參12g,茯苓15g,白術(shù)9g,黃精9g,生山楂15g,醋鱉甲30g,炮穿山甲6g,水蛭9g,桃仁9g,赤芍30g,白芍30g,丹參30g,三七6g,當歸15g,生麥芽3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服藥7劑后,右脅隱痛消失,無口苦,乏力較前減輕,雙下肢水腫減輕,腹部稍膨隆,膩苔已退。上方加三棱、莪術(shù)各6g,住院14天,雙下肢水腫及腹水消失出院。出院后堅持服用上方加減之中藥4年,一般情況尚可,生活質(zhì)量較高,每天散步、做家務(wù),無明顯不適,未再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及腹水。

        2.大黃蟄蟲丸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田某某,女,35歲,日本籍。1992年5月16日初診。

        患者1992年3月中旬開始出現(xiàn)全身瘙癢感,食欲不振,肝區(qū)不適。在日本某大學病院檢查:抗線粒體抗體(AMA)(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640(正常值:陰性,10倍以下),堿性磷酸酶(ALP)481U/L(74~223U/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207U/L(25~50U/L),總膽固醇(TC)2.38g/L(1.97g/L),IgM7.7g/L (0.48~3.5g/L),總蛋白(TP)86g/L(65~82g/L),白蛋白/球蛋白(A/G)1.21(1.38~2.43),白蛋白(ALB)54.7%(58.9%~71.8%),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17.8U(0.5~6.5U),硫酸鋅油度試驗(ZTT)7.3U(2.3~12U),谷草轉(zhuǎn)氨酶(GOT)92U/L(10~40U/L),谷丙轉(zhuǎn)氨酶(GPT)147U/L(5~45U/L),Y-谷氨酰氨基轉(zhuǎn)移酶(Y-GTP)273U/L(60U/L以下),C反應(yīng)蛋白(CRP)9mg/L(6mg/L以下),被確診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刻診:眼眶及面色黧黑,視物模糊,口唇發(fā)紫,體胖,皮膚瘙癢,食欲不振,極易疲勞,肝區(qū)微脹,大小便正常,舌質(zhì)隱紫,舌苔白略厚膩,脈沉細。

        【診斷】肝血勞。

        【辨證】瘀血內(nèi)阻。

        【治法】祛瘀生新。

        【處方】大黃蟄蟲丸。

        囑其每日服大黃蟄蟲丸1丸,日3次,并停服所有西藥。

        服藥后定期復查各項指標均逐漸好轉(zhuǎn)。1994年5月18日復查,除TTT為8.2U,LAP79U/L略高于正常值外,余均轉(zhuǎn)為正常。

        【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預(yù)后不良的疾病,西醫(yī)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大黃蟄蟲丸出自《金匱要略》,為治虛勞病內(nèi)有干血而設(shè)。本例患者,兩目黯黑,肌膚瘙癢,唇舌紫黯,內(nèi)有瘀血明矣,故用大黃蟄蟲丸治之。

        3.小陷胸湯加減治療脂肪性肝炎

        張某,男,53歲。2008年2月28日初診。

        患者發(fā)現(xiàn)脂肪肝2年余,于2005年體檢時發(fā)現(xiàn)脂肪肝,未系統(tǒng)治療。刻下癥:心下痞滿,大便稀溏1天2次,小便正常,睡眠正常,飲食正常,舌暗紅,苔根部黃厚膩,舌底紅,脈沉弦滑數(shù)。三酰甘油:8.48mmol/L,膽固醇:7.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9mmol/L。既往史:糖尿病,2年余,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5%。

        【診斷】脂肪肝。

        【辨證】痰熱互結(jié)。

        【治法】清熱化痰。

        【處方】小陷胸湯加減。

        【方藥】黃連30g,清半夏30g,瓜蔞仁30g,黃芩45g,知母45g,葛根30g,五谷蟲30g,紅曲12g,苦參15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

        2008年3月27日二診:服藥后心下痞滿明顯減輕,大便稀溏日1~2次,視物模糊,余無明顯不適。舌暗紅,苔黃厚膩,舌底紅,舌下脈絡(luò)瘀滯,脈沉。糖化血紅蛋白6.5%,三酰甘油: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5mmol/L,極低密度脂蛋白:1.82mmol/L。上方加入:生大黃3g,水蛭粉6g(分沖),紅參3g(單煎兌入),生姜3片,42劑水煎服。

        2008年5月19日三診:服藥后,心下痞滿消失,偶有腸鳴,飲食正常,夜間背部皮膚瘙癢,用藥時大便稀溏,日行大便2~3次,停藥后大便正常,矢氣多。舌暗紅,苔根部厚膩,舌底瘀滯,脈滑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6.4%。膽固醇:5.96mmol/L,三酰甘油:3.3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8mmol/L,極低密度脂蛋白:1.54mmol/L。3月27日方加蒼術(shù)9g,繼服14劑告愈。

        【按】小陷胸湯出自《傷寒論》:“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毙∠菪販髦涡〗Y(jié)胸病,選藥精良,配伍嚴謹。方中黃連苦寒,苦以降氣,寒以制熱,為清熱下氣之良藥。半夏辛溫,辛以開氣,溫以散結(jié),為化痰蠲飲之要藥。二者相合,辛開苦降,其苦借辛開,燥濕之中可使?jié)癫坏枚舴?,其寒借辛散,清熱之中可使熱不得?nèi)結(jié)。栝蔞實甘寒滑利,開胸潤腸,乃方中之君。如《傷寒證治準繩》所論“栝蔞實……以其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甘緩潤下痰自降,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郁熱……”,其既得黃連之苦以清熱、半夏之辛以化痰,又借連夏辛開苦降之力,散痰熱之結(jié),三藥合用,氣機條暢,中焦得健,痰熱分消,共奏清熱化痰、開胸散結(jié)之功。

        近年來多數(shù)中醫(yī)學者認為,“脂肪性肝炎”“高脂血癥”為血中之痰濁,“血脂”為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質(zhì),其吸收、輸布以及在體內(nèi)的代謝賴于臟腑的協(xié)同作用,若嗜食肥甘或素體脾虛,導致脾失健運,則水谷精微不歸于正化,形成病理性的痰濕脂濁。本例患者痰熱互結(jié),中焦氣機樞紐受阻,升清降濁失調(diào),故心下痞滿,大便異常,脾失健運,水液無法正常輸布,久則釀生痰濕脂濁而血脂升高。故以小陷胸湯加味,取其寬胸利氣,清熱祛痰之效,使痰消熱散,痞悶自除,血脂得降。

        二、仝小林臨證診療心得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是臨床常見而難治的內(nèi)科疾病。我國是肝炎高發(fā)地區(qū),肝炎病人很多。目前國內(nèi)外治療肝炎尚無特效藥,干擾素治療肝炎雖有一定效果,但其有效率僅為10%左右,這導致許多慢性肝炎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若干年后由肝炎發(fā)展為肝硬化,最后進展為肝癌。肝癌病人和上述三期并存,了解肝炎-肝硬化-肝癌這一疾病演變過程,對于我們臨床辨證治療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仝小林教授通過30年臨床實踐,在對肝病的認識和治法、用藥方面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脂肪性肝炎以氣機郁滯為病機核心

        脂肪性肝炎可由肥胖、高脂血癥、內(nèi)分泌疾病、藥物中毒等引起。無論其成因如何,均有向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方向轉(zhuǎn)歸的可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本病發(fā)病率亦逐漸增高。

        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和以往的研究基礎(chǔ),仝小林教授總結(jié)出本病的病機多為氣機郁滯所致,肝病日久,憂思郁慮、憤怒等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郁結(jié)而成氣郁,氣機升降失調(diào),精微物質(zhì)不歸正化,聚而為膏,入血為濁,膏濁相互搏結(jié),聚滯于肝形成脂肪肝。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停,氣郁日久,影響及血,使血液的運行不暢,形成氣血阻滯,瘀血膠結(jié)于肝絡(luò),肝失濡養(yǎng),從而致使肝“纖維化”不斷加重,直至形成痞塊、積聚。針對其病機特點,仝小林教授用如下原則辨治本?。?/p>

        1.重視肝脾治其本

        本病發(fā)病過程中,肝脾二臟功能失調(diào)是病機的關(guān)鍵,故臨證時重視肝脾以治其根本?!鹅`樞》中載“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就是說,膏的生成主要是由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而成的,若飲食不調(diào),傷及脾胃,礙及膏的生化,使之清從濁化,壅于體內(nèi)則為病。因肝脾兩臟在生理上的相互依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故肝與脾的關(guān)系,特別是肝與脾的乘侮關(guān)系值得重視?!端貑枴毭握摗吩唬骸巴恋媚径_”,肝主疏泄,有助于脾胃氣機的升降,肝氣和順,氣樞常運,則脾升胃降調(diào)和,即《血證論 臟腑病機論》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比~天士曰:“補脾必以疏肝,疏肝即所以補脾也。”治療上,健脾與疏肝法同用治療脂肪性肝炎即出此意。

        2.主動出擊防傳變

        在治療疾病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病情的發(fā)展趨向,掌握主動權(quán),以防病邪深入傳變。因該病中肥胖患者占大多數(shù),故應(yīng)針對該病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減肥、消脂、保肝、降酶、防纖維化。減肥消脂是治療本病的基礎(chǔ)。早期患者可應(yīng)用小陷胸湯以清化痰熱、大柴胡湯以開郁清熱,選加澤瀉、山楂、何首烏、荷葉、決明子等配合減肥消脂;對合并有肝功能異常者,及早應(yīng)用保肝降酶及退黃藥物,如夏枯草、田基黃、垂盆草、山豆根、五味子、甘草、茵陳等;早期適量應(yīng)用活血通絡(luò)藥物,尤其要配以通肝絡(luò)之品,可積極有效預(yù)防并推遲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fā)生,如絲瓜絡(luò)、地龍、柴胡、郁金、青皮、赤芍、澤蘭、枳殼等;對合并有肝纖維化者,應(yīng)同時進行抗纖維化治療,以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結(jié)為基本治則,可選用冬蟲夏草、紅參、黨參、黃芪、砂仁、白術(shù)、茯苓、當歸、熟地黃、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健脾益氣、養(yǎng)血柔肝,丹參、醋鱉甲、龜板、炮穿山甲、紅花、桃仁、生牡蠣、莪術(shù)、土鱉蟲、水蛭、海藻、昆布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結(jié)。

        (二)病毒性肝炎從濕毒論治

        古代醫(yī)家已認識到本病的發(fā)生與濕邪密切相關(guān),如《內(nèi)經(jīng)》云:“濕熱相交,民將病疸”;《金匱要略 黃疸病》說:“黃家所得,從濕得之”;《瘟疫論》云:“疫邪傳遞,移熱下焦,小便不利……其傳為疸,身目如金”,反映出“雜氣”“疫毒”與人體固有的水液有極強的親和性。上述致病因素入侵體內(nèi),與內(nèi)濕相合,借肝經(jīng)氣火之力迅速化熱,濕熱搏結(jié);濕遏日久,肝郁不暢,熱邪內(nèi)生,久而傷及人體陰液,致使肝腎陰虛?!峨s癥會心錄濕癥》指出“因濕生熱而陰愈虛,陰虛則精血內(nèi)耗,而濕熱反稽留不去”。濕邪困滯氣機,并挾內(nèi)生之肝郁、脾虛、陰傷,血行不暢,瘀血阻絡(luò)。肝郁氣滯,脾為濕困,濕蘊郁熱,濕熱生痰,痰阻血絡(luò),瘀血與痰濕互結(jié),凝積成塊,壅遏不通,日漸增大,寄于脅下,則成痞塊。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各種研究亦證實:濕熱活動與HBV的復制、血清丙氨酸轉(zhuǎn)移酶(ALT)的升高存在相關(guān)性?!皾駸嶂凶栊汀敝砸腋瓮憩F(xiàn)為ALT顯著升高,ALT的升降與濕熱邪毒的進退呈正相關(guān),邪進酶升,邪退酶降,濕熱去而復返則酶降而復升,濕熱余邪稽留不清,則酶持續(xù)難降。

        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復雜,加之經(jīng)歷諸多方法治療,因之臨證時常會遇到難題,比較突出的是“養(yǎng)陰與化濕”和“正虛與邪實”這兩種情況。慢性肝病患者久病必虛,應(yīng)該扶正,順理成章,但若邪毒亦盛又當祛邪為先,而對于虛實夾雜或虛實“并重”的患者,處方用藥則更需謹慎,以免造成“虛其虛”或“實其實”的后果。仝小林教授認為,如果肝病邪毒較盛時則應(yīng)以祛邪(清熱解毒化濕)為主;如肝炎癥狀明顯,膽紅素、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明顯升高者,待邪毒消退時再酌加補益之品為時未晚,反之,即使邪毒之象已盡,肝功能復常,處方中也應(yīng)適當加祛邪藥,以防病情反復??傊?,要做到“正邪兼顧,分清主次”。肝病日久必傷及陰,患者多見口干舌燥,舌質(zhì)紅之象,然而濕邪未清常有苔膩胃滯之征,若據(jù)傳統(tǒng)之法,養(yǎng)陰則滯濕,化濕則傷陰,造成治療中之矛盾,處理頗感棘手。據(jù)仝小林教授經(jīng)驗“養(yǎng)陰”“化濕”可采用“雙通道”的治法,即如有濕邪仍可用化濕之品,如有肝陰虛則同時應(yīng)用養(yǎng)陰之藥,但要注意的是掌握藥味和比重,少用燥濕、滋膩的藥物,并根據(jù)病情掌握分寸,避免過猶不及,否則適得其反。

        (三)肝硬化的診治要點

        肝病日久,或久治不愈,或治療失當,遷延日久皆可發(fā)展為肝硬化,其辨治要點在于:一辨病程,肝炎時間越長,正氣越虛,正虛與邪實二因并存;病程短的,要考慮其發(fā)展轉(zhuǎn)歸的問題;二辨標本,即辨本虛與標實的相互關(guān)系。長期肝炎耗傷人體氣、血、陰、陽,所以患者都有本虛的臨床表現(xiàn),標實包括氣滯血瘀水停胃腸積滯,應(yīng)辨明以本虛為主還是以標實為主;三辨臟器失衡狀態(tài),肝硬化可以出現(xiàn)腹水,使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胃腸瘀血、水腫,導致食欲下降;水濕潴留,影響到心腎功能,負擔加重,心臟泵血過程中受到很大阻力,呼吸、心率代償性加快,腎臟亦會發(fā)生改變。使臟腑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故在辨證時要辨臟器平衡狀態(tài)的輕重,失衡狀態(tài)越重,調(diào)節(jié)越困難。

        肝硬化治療主要從通絡(luò)、扶正、祛邪方面考慮。

        1.活血化瘀通絡(luò),改善微循環(huán)

        仝小林教授認為,瘀血阻絡(luò)是導致肝纖維化的重要原因,治療肝硬化,活血化瘀通絡(luò)是關(guān)鍵。肝主藏血而通調(diào)氣機,體陰而用陽。肝病日久,必然會影響肝臟的正常疏泄功能,導致肝失疏泄,肝氣郁結(jié)。氣郁日久,必致血瘀,正如《周氏醫(yī)學叢書

        臟腑藥式》中云:“肝主血,而氣者所以行乎血,氣滯則血凝,行血中之氣正行血也”。因此,慢性肝病病人尤其是肝硬化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現(xiàn),臨床上可通過觀察病人的面色、舌色、舌底及有無肝掌、蜘蛛痣來判定瘀血的輕重,而分別采用活血、化瘀、通絡(luò)之法。如僅見舌質(zhì)偏暗,說明瘀血較輕,可選用川芎、桃仁、紅花等活血之品以治之;如舌有瘀點、瘀斑或舌下靜脈增粗紆曲,說明瘀血較重,可以三棱、莪術(shù)等化瘀之品以治之;如出現(xiàn)舌底瘀點、瘀斑,甚至見到肝掌、蜘蛛痣,說明病深入絡(luò),當以土鱉蟲、水蛭、地龍等通絡(luò)之品治之。針對慢性肝病不同階段瘀血的輕重,選擇不同的活血、化瘀、通絡(luò)藥物治療,體現(xiàn)了診治疾病的層次性以及用藥的準確性。由于從慢性肝炎到肝纖維化再到肝硬化,是肝細胞不斷受損,不斷纖維化的一個漸進過程,所以慢性肝病的各階段之間又往往是相互滲透,沒有嚴格界限的,此時則需要活血、化瘀、通絡(luò)之品并用。

        2.扶正以培本固元

        針對正虛不同可予以益氣健脾、滋陰養(yǎng)血。益氣用黃芪、黨參;健脾用茯苓、白術(shù);養(yǎng)血用當歸、雞血藤、赤芍、丹參。同時大劑量赤芍、丹參又有抗纖維化的作用,可用至30g。肝陰不足時要滋補肝腎,可選用山茱萸、枸杞子、龜板之類。

        3.祛邪以蕩滌濁實

        濁實主要包括氣滯、血瘀、水停。行氣理氣用厚樸、枳實、香附、佛手;活血用水蛭、地龍、桃仁、大黃;破瘀用三棱、莪術(shù)、炮穿山甲、桃仁;利水用茯苓(大劑量)、生白術(shù)、益母草、澤瀉;消導用焦三仙、萊菔子;黃疸用茵陳、四金化石丸;轉(zhuǎn)氨酶升高用田基黃、五味子、山豆根、夏枯草;濕熱甚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濕毒甚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對于肝硬化病人尤其是伴有門靜脈高壓、脾大的患者,可選用醋龜板、醋鱉甲、炮穿山甲等滋陰柔肝、軟堅散結(jié)之品以對癥治療。

        4.治療過程中要顧護胃氣

        因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故應(yīng)時刻調(diào)理脾胃以扶正祛邪;要注意日常生活調(diào)理:不宜吃生冷、刺激性的東西,不要生氣、勞累,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但營養(yǎng)要豐富。

        (四)肝癌的治療要點

        仝小林教授認為,肝癌的治療要點一是要抓主病,肝癌常由肝硬化而來,疾病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以肝硬化為主線,最終導致氣血水同??;二是要抓主癥,即什么是突出矛盾,是食欲不振還是腹水,是出血、黃疸,還是肝昏迷,針對主癥加減用藥辨證治療。肝硬化是肝癌的病理基礎(chǔ),在治療時應(yīng)治病求本,抓住肝硬化導致氣、血、水運行不利這個根本病機,以活血、通絡(luò)、扶正、健脾為治療大法。強調(diào)在肝癌治療上除抗癌外,重點在于對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