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學習采寫新聞稿件有什么基本要求嗎?答案很簡單:“用心!”無論你之前是什么學歷,什么專業(yè),從事人社宣傳工作一定要有做好這項工作的熱情?;鶎油ㄓ崋T撰寫新聞稿件的優(yōu)勢是對工作重點、難點的知情。在對工作的重點、難點的準確掌握上,基層通訊員所具有的優(yōu)勢是專業(yè)新聞記者難以比擬的。新聞寫作看似枯燥,可是鉆研進去,卻是樂在其中,這也是翻讀本書內容的前提。
美國新聞學者麥爾文·門徹撰著的《新聞報道與寫作》被美國300余所大學的新聞院系作為教科書。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概括一下我們所觀察到的記者們的工作內容,我們也許會得出下面的結論:
試圖通過以下途徑準確報道事實真相:
A、直接觀察。 B、使用權威的、靈通的、可靠的人的消息來源和相關的、可靠的物的消息來源。
努力寫出有趣的、及時的、清晰的報道。引語、故事、情節(jié)與人情味使得這些報道生動感人。如果說新聞工作需要規(guī)則,那么,這就是起點。
對于新聞宣傳工作的入門者來說,做好人社宣傳工作的技巧,就是要牢牢記住六個字——“多想、多看、多寫”,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如果在工作中多下功夫,會很快推開新聞稿件采寫的這扇門。
首先,我們來說說“多想”,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
從事人社宣傳工作,我們要先思考我們要宣傳什么,也就是我們的宣傳主題是什么?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宣傳的方向就明確了。人社工作始終貫穿一條主線“民生為本,人才優(yōu)先”,工作的范圍涵蓋就業(yè)、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建設、人事制度改革、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勞動關系等六大版塊。我們的新聞稿件采寫一定要緊緊圍繞人社工作的主題來進行,超出范圍就是跑題,遠離主旨的寫作就是在做無用功了。
我們采寫稿件的服務對象是普通的群眾,“為人民服務”在新聞稿件的采寫中,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清楚作品的受眾是誰,他們想了解什么,我們就寫什么。一篇好的新聞稿件,立意一定要非常明晰。
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對于大家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較大幫助。平常我們經常說,新聞寫作是“七分看問題,三分寫稿件”,想好了再動筆,方為上策。
撰寫新聞稿件要真實、及時、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確實也做出了很多成績,這些成績如果能夠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出來,可能會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時,某某報紙或電視報道了某某單位或個人的事跡后,我們就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還不如我們做得好呢!這不僅僅是隨口一說,而真是他們的工作做得比被報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時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傳出去,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基層通訊員會苦惱寫新聞稿件,每天事務性的工作雖然人和事各不同,但是都非常有共性,不知道到哪去找新聞。其實新聞就存在你每天工作中,發(fā)生在你身邊的一些小事上,就看你怎么找角度,怎么去挖掘了。特別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和媒體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新聞素材,可以通過報刊、網(wǎng)絡選取新聞的著眼點,這些渠道都可以有效利用。
在第25屆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中,《內蒙古日報》一篇獲獎蒙古文消息《蘇尼特牧民:趕著羊群上天貓》,這是《內蒙古日報》(蒙文版)的兩位記者在“走轉改”中,深入牧區(qū)發(fā)現(xiàn)此新聞線索。消息的新聞點抓得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出售肉制品不是新鮮事,但遠在草原上的牧民在放牧之余,點著鼠標在“天貓商城”線上購物網(wǎng)站交易,就是新聞?!摆s著羊群上天貓”題目也吸引人。這是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的放牧形式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奇妙結合。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在中國的具體場景,是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發(fā)生現(xiàn)代化巨變的寫照,也是未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篇消息產生的效應也是媒體融合的典型例子。蒙文消息先是在蒙文版的網(wǎng)絡、手機報、微信、客戶端發(fā)布,10天后,《內蒙古日報》(漢文版)頭版刊出,經過全國各大新聞網(wǎng)站推送,形成了更大范圍的傳播。
撰寫新聞稿件需要通訊員有一定的查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具有較為扎實的文字基礎,還要有較強的協(xié)調能力。
如果你要采寫宣傳的是某項政策,你就要對這一業(yè)務開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你還要找來相關的文件研讀,要以權威的文件為稿件的采寫依據(jù)。政策宣傳除了需要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素材外,還可以加上一些真人真事的采訪,使稿件的內容更加豐富精彩。無論是采訪百姓還是業(yè)務部門的相關負責同志,采訪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對采訪的對象和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事先寫一個采訪提綱,把你想到的與采訪有關的問題羅列出來,做好充分的采訪準備。
在采訪中,要做到傾聽和觀察,并做好相應的記錄。這樣,寫作前的準備工作就基本完成了。我們每次采訪一個部門的工作,都要先查找、收集大量的資料看看,然后找找相關的報道研究一下,才能夠確定從哪個角度入手來抓報道主題。
如果你要采寫的是一個部門的、涉及幾個版塊的綜述類的宣傳稿件,你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得翻倍了,理清綜述里涵蓋內容的總體思路,有條理地進行采寫前的素材整理和采訪準備工作,寫作時就事半功倍了。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細,問題問得越清楚越好。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寫的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人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工作是自己一滴滴汗水干出來的,寫起來是信手拈來,駕馭自如。
因此,我們在寫作之前,要多觀察、找角度、勤思考,好好琢磨,使寫作的主題設定準確、稿件的結構清晰、文章的內容豐富,這樣就能寫出不同凡響的作品。
其次,來講一下“多看”,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很多從事基層人社宣傳工作的同志都說,自己不是中文專業(yè)畢業(yè)的,不知道采寫新聞稿件從何入手,有沒有簡單快捷的入門方式?可以肯定地說,這條路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新聞寫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盡快地積累更多的業(yè)務知識和寫作常識。
閱讀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經典新聞作品,同時,多閱讀一些正在傳播的引人關注的新聞作品,無論是傳統(tǒng)的電視、廣播、報刊,還是現(xiàn)在流行的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多關注那些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特別要留意那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聞熱點。剖析人社工作的熱點前沿,了解社會動態(tài)信息,為自己的宣傳稿件采寫尋找源泉,積累大量的素材。
從事人社新聞宣傳工作的通訊員應該養(yǎng)成每天瀏覽閱讀的好習慣,工作之余多瀏覽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人社部網(wǎng)站、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wǎng)、吉林省人社廳網(wǎng)站等官網(wǎng),多閱讀《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勞動保障報》《勞動保障世界》雜志等報刊,還可以多關注一些新媒體,如,中國政府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人民日報、中國勞動保障報、勞動保障世界等微信公眾號。這個瀏覽閱讀的過程就是新聞稿件采寫的積累過程。
勤奮學習,多思考是寫好新聞宣傳報道稿件的基礎。除了上面提到的要養(yǎng)成對主流新聞媒體的閱讀習慣外,還要加強相關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和對資料的理解,從中發(fā)現(xiàn)新聞點;要經常走出去,深入一線采訪,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聞線索。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身邊不會經常發(fā)生那么多轟轟烈烈的大事件讓我們去報道,我們只能通過平時細心地觀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不同凡響的典型事跡,并且通過總結使它產生被報道的價值。
另外,要善于抓點。這里的“點”指的是新聞點。每篇新聞報道都應有它值得報道的新聞價值,新聞價值就體現(xiàn)在這個點上。
在寫新聞稿時不但要真實描述新聞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還要不斷地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意義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確點出,一針見血,這樣才能避免寫出來的稿件流于形勢,缺少內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聞圖片。因為新聞圖片是會說話的報道,一張交代清楚、視覺沖擊力強的新聞圖片勝過千言萬語的描述,一張好的新聞圖片再配幾句簡短的解說,就是一篇很好的圖片新聞,而且圖文并茂,很容易得到媒體編輯的青睞和讀者的喜愛。
再次,談談“多寫”,就是寫作,寫作,再寫作!
這里說的“多寫”,不是讓大家閉門造車、隨意編寫。初涉宣傳工作,對于新聞稿件的采寫無從下手,可以從模仿開始,這里說的模仿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如小學生一般模仿范文來寫作文。仿寫作品的出處也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那些主流媒體的相關文章,進行參考借鑒。從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中用心摸索,學習作品的觀察角度、組織結構、語言方式,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情況,寫出自己的新聞作品。
新聞寫作除了要做到手勤、腿勤、嘴勤和腦勤的基本功外,還要及時地把見報稿件和自己的底稿進行仔細研究對比,從標題到內容,看一看編輯做了哪些改動。通過學、寫、改反復“修煉”,我們的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在寫新聞通訊稿的同時,還要經??磩e人發(fā)表在報刊上的稿件,從中學習汲取,彌補自身不足,再應用到工作中。
無論寫人、寫事或是寫思想感受,都要力求寫得準確、簡潔、生動,寫得引人入勝。新聞寫作的入門和學習汽車駕駛如出一轍,一定要多練習,《賣油翁》里的一句話可以用來給初學者打打氣:“無他,但手熟爾!”是這樣的,就是要多寫、多練,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在不斷地練習中,總結歸納出來的。有時寫成一篇滿意的新聞稿件,需要反復地琢磨、推敲和修改。只有多寫、多練,才能不斷總結出針對自身工作實際的經驗和方法。
每次下筆之前,我們首先要判斷所要寫的對象到底是不是新聞,有沒有報道的價值,如果不弄清楚這點,就算你花費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計石沉大海的幾率較大。這就要求我們做有心人,超前思維,時時處處以“無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觀察、細心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
對于提高稿件質量問題,一方面要在新聞稿件的標題上下工夫。魯迅先生說過:記人,最好記他的眼睛。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最能反映人的風采和魅力。對于一篇新聞宣傳稿件來說,標題猶如“文眼”,至關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題。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決定稿件的命中率,因而要仔細推敲,容不得半點馬虎。當然,標題怎樣才算好,每個人的標準并不完全一樣,但是有三點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貼切、醒目、生動。二是要短一些,簡潔一些。三是要有個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
稿件的內容要豐富。要找準重點,突出一個“早”字;要反映熱點,緊扣一個“活”字;要對準焦點,力求一個“準”字;要抓住特點,突出一個“新”字。
總之,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勤奮學習,多寫作、多練習,勇于奉獻,就能提高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就能在人社新聞宣傳戰(zhàn)線上干出成績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