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19年(1882)世子9歲。高宗決定這年春天為世子舉行嘉禮,所以,前一年,即高宗18年(1881)11月15日下達了禁婚令。換言之,住在漢城(今首爾)的9歲到13歲的兩班處子不可以結婚。[1]不過,并非所有的兩班處子都受禁婚令的限制,[2]有關可以結婚的兩班處子,高宗明確宣布了其范圍。這一慣例從前也曾有過,但并非需要被徹底執(zhí)行。
舉行同牢宴時各種器物的配置圖;地上東西方向鋪著綢緞,右邊留出了世子的位置,左邊留出了世子嬪的位置
《〈純宗?純明后〉嘉禮都監(jiān)儀軌》(高宗19年,1882)
昌德宮重熙堂的“同牢宴排設圖”禁婚令下達以后,漢城府需要呈上兩班處子的名單。到了11月28日,單子(候補名單)還沒有呈上來。高宗嚴格訓斥了漢城府的堂上官,催促其趕緊遞交名單。三次揀擇過后,12月9日,新婦未來的住所被定在了安國洞別宮。我們推測這里可能是明成皇后曾經(jīng)居住過的感古堂(位于今天的德成女高所在地),其中包含了王妃要訓練兒媳的這一意圖。
第二年的1月10日,世子首先到成均館文廟舉行了入學儀式。世子在此講評了《小學》,圍觀之人據(jù)說達3500余名。那天,世子是將頭發(fā)編成兩支,梳成雙童髻,頭戴空頂幘,來到文廟的。此后,過了五天,即到了1月15日,進行初次揀擇。三天后的1月18日進行再次揀擇。兩天后的1月20日,昌德宮重熙堂里舉行了冠禮這一成人儀式。這些都是為嘉禮而進行的準備工作。第三次揀擇于1月26日舉行,左贊成閔臺鎬之女被宣布為最終候補之后,高宗就此詢問了大臣們的意見。閔臺鎬為閔鎮(zhèn)遠的后裔和明成皇后是親戚兄妹關系,閔臺鎬之女相當于明成皇后的親戚侄女輩分。根據(jù)我們的猜測,在揀擇世子嬪一事上,明成皇后的幕后影響力應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世子嬪的年齡是11歲,比世子大2歲,該世子嬪就是日后的純明孝皇后(1872—1904)。
三次揀擇結束之后,新婦到安國洞別宮開始接受王妃的課程培訓。之后,根據(jù)六禮先后舉行了相關儀式。首先,傳達請婚書的納彩禮于2月3日在仁政殿舉行。之后,2月7日傳達禮物的納徵禮、2月9日告知婚期的告期禮及2月19日將新婦冊封為世子嬪的冊嬪禮也都是在仁政殿舉行的。2月19日這天,教命、竹冊及玉印等被傳達給世子嬪。此后過了兩天,即到了2月21日,又在仁政殿舉行了醮戒禮,這是高宗向世子傳達有關婚姻訓誡之言的一種儀式。
醮戒禮一結束,世子立即前往安國洞別宮和世子嬪一起擺上活鴻雁,然后相互問候,舉行了親迎禮。之后,世子帶著新婦返回昌德宮,在重熙堂二人同飲合食,舉行了同牢宴。嘉禮自此全部結束。第二天早上,世子嬪依次跟大殿(王)、中宮(王妃)、大王大妃趙氏(翼宗王妃)及王大妃洪氏(憲宗王妃)問候,這稱為朝見禮。這天,高宗接受了大臣們所行的慶賀禮,隨后頒布大赦令,赦免了死囚在內(nèi)的所有犯人,以同天下共同分享這一喜悅。
純宗的嘉禮結束后,由左議政宋近洙擔任都提調(diào)的嘉禮都監(jiān)編纂了2冊的《〈純宗?純明后〉嘉禮都監(jiān)儀軌》。該儀軌為都廳、一房(教命與衣襨等)、二房(輦車與儀仗等)、三房(竹冊與玉印等)、特別工作組及修理所等各部門所編儀軌的合訂本,共制作了7件,7件目前全部尚存。[3]儀軌中收錄了反映世子帶著世子嬪朝宮廷行進的70頁彩色“親迎班次圖”,也收錄了描繪嘉禮上傳達給世子嬪的竹冊、玉印等器物、儀仗及同牢宴的器物配置等的彩色圖說?!鞍啻螆D”顯示出隊列的前半部分是世子的,后半部分是世子嬪的。
這次嘉禮調(diào)用了25名畫員與畫師,制作并使用了“郭汾陽行樂圖”、“百子童圖”及“牡丹圖”等屏風。這些屏風均包含了企盼子孫繁盛的這一愿望。
補充說明一下,這時舉行嘉禮的世子嬪純明皇后很可惜于1904年去世,享年33歲。之后,純宗又迎娶了尹澤榮的女兒為繼妃,她就是純貞孝皇后。
注釋
[1]實錄中記載道,禁婚令的對象被定為7歲到13歲,但儀軌中記載的卻是9歲到13歲,二者有所不同。本文決定遵照儀軌中的記載。
[2]被禁婚令排除在外的處子包括:(1)具有國姓的處子,即全州李氏的處子。(2)與大王大妃同姓的五寸以內(nèi)的處子。(3)與王妃同姓的七寸以內(nèi)的處子;與王妃異姓的六寸以內(nèi)的處子。(4)世子異姓親戚兄弟行列中同宗八寸以內(nèi)的處子。(5)父母均不在人世的處子。(譯注:“寸數(shù)”是朝鮮王朝確定親屬關系的一種計算方法。夫妻間為零寸,父母與子女間為一寸,親兄弟姐妹之間為二寸,叔伯子侄之間為三寸,堂兄弟之間為四寸,……同一曾祖父的遠房堂兄弟之間為六寸,……)
[3]奎章閣藏有奎章閣本(399章)、侍講院本(399章)、五臺山本(399章)、江華府本(399章)及禮曹本(399章)等5件。藏書閣藏有赤裳山本(400章)。日本宮內(nèi)廳藏有太白山本。有關赤裳山本,請參考李成美的簡單題解(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上揭書,44-46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