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作者與近代音樂教育大師蕭友梅、廖輔叔
校歌作者與近代音樂教育大師蕭友梅、廖輔叔
“花堤藹藹,北運滔滔,巍巍學府北洋高……”傳唱已久的我校校歌的作者一直不為人知。為了填補這一遺憾,我校校友會和檔案館相關(guān)負責同志經(jīng)過多方考證,終于得知我校校歌是由我國兩位近代音樂教育大師蕭友梅、廖輔叔合作譜寫完成。
在2007年第八屆世界校友代表大會期間,由北京校友會發(fā)起成立了“北洋大學研究會”,提出了發(fā)動校友挖掘收集北洋大學歷史資料,尋找1945年以前畢業(yè)的校友,探尋研究校訓、校歌、校旗、?;盏鹊挠蓙怼F渲袑πF?、校歌的研究苦于當時線索太少而被迫停滯。今年初,北洋大學研究會再次提及此事,希望母校和校友總會給予支持。
檔案館得知這個消息后主動為校友總會提供幫助,查閱了北洋大學歷史檔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1935年8月26日《北洋周刊》第74期第3頁載有一則消息:“本院前懇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蕭友梅先生轉(zhuǎn)托音樂藝文社廖輔叔君代撰院歌,俾便集會時詠唱。歌詞現(xiàn)已寄院,披露如下:花堤藹藹,北運滔滔……”
據(jù)此又做了如下的初考。
我校校歌始公布于1935年8月,此時正值我校建校四十周年校慶前夕。自我校法科被迫移出后,學校進入專辦工科時期,校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法科的停辦使我校損失嚴重,但同時工科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由1920年的3個學門發(fā)展到1935年的4個系包括7個工程組。此時學校還成立了工程研究院,在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成功制造了我國第一臺飛機發(fā)動機,建成我國第一座水工實驗室,等等。所有這些成就令“北洋人”驕傲地唱出了“巍巍學府北洋高”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校歌旋律雄渾高雅,歌詞不僅文字優(yōu)美,更體現(xiàn)了學校的辦學精神與優(yōu)良傳統(tǒng),精練而意義深遠,由此可推測作者具有較高的音樂造詣和文學修養(yǎng)。按《北洋周刊》說,校歌是由我國兩位近代音樂教育大師蕭友梅、廖輔叔合作譜寫完成。
另據(jù)悉,我校校歌曾收錄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校歌選集》中,并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首校歌。
蕭友梅(1884—1940)廣東中山縣人,曾在日本學習音樂9年,又去德國專攻音樂8年。1916年時,他在萊比錫大學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這是中國音樂界的第一位博士。1920年回國后,他參與了“北大音樂傳習所”和“國立音樂院”這兩所學校的創(chuàng)建工作,并一直擔任“國立音樂院”(后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茖W校”)的行政、教學工作,被人們尊稱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之父”。
廖輔叔(1907—2002)著名的音樂史學家、音樂教育家、翻譯家、詞學家;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1930年進入上海音專;1943年赴桂林,參加柳亞子主持的南明史編纂委員會的工作;1946年任南京國立音樂院教授、圖書館館長、文學教研室主任、音樂研究所教授和博士導(dǎo)師。他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和音樂教育工作。
北洋大學校歌出自這樣的音樂大師之手,更賦莊嚴凝重之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