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奏免身丁錢傳說的流傳
北宋時代產(chǎn)生的、胡則上奏免除衢婺身丁錢的傳說,此后一直在金華府流行。
到了南宋中期,甚至部分官僚也把胡則奏免身丁錢傳說當作歷史典故來引用。如南宋宗室趙善括(32)在其《乞免臨安府丁錢》(33)中談到:
兩浙稅丁之重,至有生子不舉,長不裹頭者。丁謂為相,蘇、秀獲免,胡則在朝,衢、婺遂蠲。天子駐蹕臨安,五方之人萃聚繁衍,法當嘉惠而優(yōu)恤之。(34)
按趙善括的說法,蘇州和秀州的免除,乃出于宰相丁謂旨意,而衢州、婺州的免除,則是胡則的上奏。作為歷史事實,如前所述,秀州和婺州身丁錢的免除,起于明道元年兩浙路轉運司的上奏。另外,趙善括文中提到因為丁謂身為宰相,所以丁謂故鄉(xiāng)的蘇州及秀州身丁錢被免除,這一說法也毫無根據(jù)。秀州身丁錢是因為兩浙轉運使的上奏,而與婺州一道被免的。至于蘇州,北宋《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留有如下的記錄:
《圖經(jīng)》:每歲有丁身錢,自大中祥符四年詔以兩浙、福建路、荊湖南北、廣南東路在偽國日出丁身錢,并特除放,凡歲免緡錢四十五萬有余貫,由是蘇民至今無計口算緡之事,蒙澤最厚。(35)
按照吳郡圖經(jīng)的記載,蘇州自大中祥符年間就與其他地方一道被免除身丁錢,即蘇州身丁錢的除放,實乃出于當時全國統(tǒng)一的政令,與丁謂沒有任何的瓜葛。考慮到宋代朋黨關系嚴重,丁謂、胡則為同黨,成為后世士大夫的批判對象,把一些沒有必然關聯(lián)的事實,牽扯到他們身上去,可以詆毀打擊他們。也就是說,趙善括所引用的所謂典故,實屬子虛烏有的東西。
元代,婺州路蘭溪縣吳師道在《敬鄉(xiāng)錄》中說:“今縣之方巖廟食甚盛,郡志以為公嘗奏免衢婺丁身錢,民被其惠所致云”(36),即元代婺州的方志把胡則信仰在當?shù)厥⑿械脑驓w結為胡則曾上奏免除當?shù)厣矶″X。這樣的說法,在明清時期的方志中一直被記載,以下試列舉幾例:
嘉靖《浙江通志》載:“在縣西北十余里方巖山,世傳宋兵部侍郎胡則嘗奏免婺衢身丁錢,民為之立祠,今在處多有侍郎行祠,額曰赫靈者,皆謂則云?!?sup class="calibre1">(37)嘉靖《浦江縣志》載:“去縣南二里,正祠在永康方巖山,祀宋兵部侍郎胡則。相傳為胡公奏免衢婺丁身錢,民感遺澤祠之。布滿縣境,皆祖方巖舊額云。”(38)崇禎《義烏縣志》載:“縣境內所在有之。以宋侍郎胡則嘗奏免衢婺丁身錢有功,故祀之?!?sup class="calibre1">(39)康熙《金華府志》載:“(蘭溪縣)赫靈祠:一在縣南,一在縣東,祀宋侍郎胡則。則,永康人,嘗奏免衢婺二州丁錢,民甚德之,所在立廟奉祀?!?sup class="calibre1">(40)
如上面方志所載,“奏免衢婺民身丁錢”傳說,可以說是胡則信仰的核心內容。這一傳說,反映了民眾的愿望,即滿足了民眾渴望國家減輕賦役負擔的心理欲求。與此同時,也表達了對保護當?shù)孛癖娎娴?,像胡則這種官僚的敬意。這樣的傳說,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有很強的生命力。而墓志銘及《宋史》等所記載的胡則事跡,雖然也被載入《永康縣志》、《金華府志》、《浙江通志》等的胡則傳,但這些事實全然被當?shù)孛耖g社會忽視,或者是根本不知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