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甲年僅15歲,卻偷盜成性,先后在附近村社作案8起,盜竊總金額達5萬元。行為要構成犯罪,實施危害行為的人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能夠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在此階段,行為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均不承擔刑事責任;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我國刑法將之確定為相對負刑事責任的人。實施了除這8種特定危害行為以外的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
例:甲年僅15歲,卻偷盜成性,先后在附近村社作案8起,盜竊總金額達5萬元。有人說甲是未成年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這種說法對嗎?
答:對。行為要構成犯罪,實施危害行為的人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能夠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我國刑法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確定了不同的刑事責任能力:對于未滿14周歲的人,我國刑法將之確定為絕對不負刑事責任的人。在此階段,行為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均不承擔刑事責任;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我國刑法將之確定為相對負刑事責任的人。在此階段,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8種特定的危害行為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實施了除這8種特定危害行為以外的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對于已滿16周歲的人,我國刑法將之確定為絕對要負刑事責任的人。在此階段,行為人實施了任何嚴重危害社會并為刑法規(guī)定為犯罪的危害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出于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本案例中的甲雖然多次盜竊,但由于甲未滿16周歲,屬于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而盜竊又不屬于上面提到的8種特定罪名,故而甲不構成犯罪,也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應責令其家長嚴加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