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組織標準其實就是知識組織標準。
(一)分類標引
1.國際標準(《杜威十進分類法》簡稱DDC)
目前,國際上的分類法主要有:以《杜威十進分類法》(簡稱DDC)、《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簡稱LCC)為代表的列舉式體系分類法;以《冒號分類法》(簡稱CC)、《布利斯書目分類法》(簡稱BC2)為代表的分面組配式分類法:以《國際十進分類法》(簡稱UDC)、俄國《圖書館書目分類法》為代表的體系—組配式分類法在此,選介全球使用最廣、影響最深遠的DDC。
《杜威十進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ive Index,簡稱DDC)是由美國的杜威于1873年創(chuàng)制,并于1876年首次正式出版的綜合性等級列舉式分類法。最新一版則為2011年出版的第二十三版,簡稱DDC23。而2003年7月出版的是第二十二版,簡稱DDC22。目前DDC的維護由「The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Editorial Policy Committee(EPC)」負責,而網(wǎng)站資料的更新維護與出版工作則是OCLC。
DDC已被全球超過135個國家的圖書館使用,并且被翻譯逾30種語言,在美國,有95%的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25%的學院及大學圖書館及20%的專門圖書館使用DDC。此外,DDC更能用來組織網(wǎng)際網(wǎng)絡上的各種資源。
DDC是用傳統(tǒng)的學科來分類,總共以10個主要的學科(main classes)來涵括所有的知識體系,每個大類下細分10類(divisions),接著又再分成10小類(sections),它的十個大類(main classes)分別是:
000Computers,information,&general reference計算機、信息及總類
100Philosophy?。sychology哲學及心理學
200Religion宗教學
300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
400Language語言學
500Sciences科學
600Technology科技
700Arts?。ecreation藝術及娛樂
800Literature文學
900History &geography歷史及地理學
DDC除了主要的分類表外,另有六個復分表,分別是:標準復分表、地區(qū)、時代、人物復分表、文學復分表、語言復分表、種族和民族復分表、語種表。另外,DDC首創(chuàng)了圖書分類法的類目相關索引,提供了從主題字順系統(tǒng)的角度來查找類目的途徑。DDC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作為標記符號,分類號第三位與第四位之間用小數(shù)點隔開,小數(shù)點后面通過消息列舉或類號組配表示類目的細分。
DDC共出版兩種紙本型式:詳版及簡版(Abridged Edition),其中簡版主要是提供館藏量低于20,000冊的圖書館使用。詳版目前最新版是2011年出版的第23版(DDC23),共計四卷,內容分為九大部分:第一卷主要包括DDC23版新增特色和變更說明、DDC簡介及使用方法、術語表、分類法簡介及術語表索引、手冊、六個復分表,以及DDC22與DDC23對照表;第二、三卷是分類法的全文,包括概要(前三級類目)和主表;第四卷為相關索引(DDC的主題字順表)。
除了紙本外,DDC于1996-2001年間,另有出版光盤型式的Dewey for Windows,內容每年更新一次,于一月出版。目前,DDC的更新主要是利用網(wǎng)站型式的Web Dewey,自1997年上線使用,每季更新一次。同時,OCLC Dewey Services網(wǎng)站上也會隨身提供DDC新增及修訂的款目、與LCSH的對照表、相關研究等最新動態(tài)消息。
2.國內標準(《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和《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期刊分類表》)
(1)《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簡稱《中圖法》(第五版)
我國自編的目前還在使用的分類法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科學院圖書館分類法》(簡稱《科圖法》)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人大法》)。在此,選介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中圖法》,它已成為我國文獻分類法領域事實上的國家標準,國內的大型書目、檢索刊物、機讀數(shù)據(jù)庫以及GB/T5795-2002《中國標準書號》等也都著錄《中圖法》分類號。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在第3版原名《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是我國圖書館和情報單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綜合性的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編。1971年北京圖書館(現(xiàn)中國國家圖書館)等36個單位組成編輯組開始編制,1973年3月編成試用本,1975年10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成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進行修訂,1980年6月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第5版。
中圖法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五大部類,22個基本大類,具體如下:
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B哲學、宗教
C社會科學總論
D政治、法律
E軍事
F經(jīng)濟
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H語言、文字
I文學
J藝術
K歷史、地理
N自然科學總論
O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P天文學、地球科學
Q生物科學
R醫(yī)藥、衛(wèi)生
S農(nóng)業(yè)科學
T工業(yè)技術
U交通運輸
V航空、航天
X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Z綜合性圖書
《中圖法》使用字母與數(shù)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基本采用層累制編號法?!吨袌D法》主要供大型圖書館圖書分類使用。另外,為了滿足計算機編目和檢索的需要,2001年《中圖法》第4版電子版(也稱機讀版)問世,它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部大型綜合性電子分類法。隨后《中圖法》網(wǎng)站(http://clc.nlc.gov.cn)開通,周期性發(fā)布“修訂快訊”。此外,為適應不同圖書信息機構及不同類型文獻分類的需要,它還有幾個配套版本:《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本)》和《〈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期刊分類表》等。
(2)《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期刊分類表》(第三版),簡稱《期刊表》(第三版)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期刊分類表》(第三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9月)
報刊分類方法畢竟和圖書不一樣,所以,多年來,國內報刊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外國報刊目錄中》的《報刊分類表》主要應用于60年代-80年代;第二種:利用《中圖法》簡本或者《中圖法》、《科圖法》、《人大法》等對期刊分類的明確規(guī)定,如“-55連續(xù)出版物、期刊”和“Z綜合性圖書”大類中設置一組專門類目。第三種:自行編制期刊分類表。
正是由于這幾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和不足之處,為便于期刊的統(tǒng)一分類,《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于1985年編制了《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期刊分類表》(以下簡稱《期刊表》)。該表經(jīng)過多次征求意見和修改后,于1987年2月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用于國內外期刊分類的分類表,1993年出版了該表的第二版,2012年9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第三版。
《期刊表》(第三版)目錄:
基本大類
第一版編制說明
第三版編制及使用說明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B哲學、宗教
C社會科學總論
D政治、法律
E軍事
F經(jīng)濟
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H語言、文字
I文學
J藝術
K歷史、地理
N自然科學總論
O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P天文學、地球科學
Q生物科學
R醫(yī)藥、衛(wèi)生
S農(nóng)業(yè)科學
T工業(yè)技術
U交通運輸
V航空、航天
X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Z綜合性連續(xù)出版物
一、形式復分表
二、世界地區(qū)表
三、中國地區(qū)表
從表面上看,《期刊表》基本大類和《中圖法》一樣,也是22個基本大類,不同的就是Z大類名稱改為“綜合性連續(xù)出版物”以及復分表由八個減為三個(其中“形式復分表”新增),故,有人認為《期刊表》沒有存在的必要,直接使用《中圖法》即可。
實際上,如果真是這樣,《期刊表》確實沒必要存在,但當我們實際使用,或者通過《期刊表》的編制原則等,就會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和意義。1998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期刊分類表>實用指南》,該書的第二章“編制原則”通過大量實例闡明了了《期刊表》和《中圖法》的不同及意義所在。還有,《期刊表》(第三版)長達45頁的“第三版編制及使用說明”,分別從“指導思想和修訂原則”、“修訂工作進程”、“修訂重點及特色”、“各大類具體修訂及使用要點”這幾個方面一一作了解釋和說明,同樣會讓對《期刊表》有誤解的人會發(fā)現(xiàn)它和《中圖法》的區(qū)別和編制意義。
《期刊表》(第三版)維持了期刊表原編制體系,并盡量與中圖法五版的體系結構、標記符號保持一致,滿足了期刊內容綜合性強與形式特殊的個性化需求,適當調整第五版的類目結構及其設置,對《期刊表》第二版作進一步充實、完善和提高。兼顧報紙分類功能,適應期刊分類排架、開架管理、瀏覽和檢索的需要。體現(xiàn)文獻保障原則,國家圖書館中外文期刊分類使用頻率成為《期刊表》增、刪、改類目的文獻保障依據(jù)。
《期刊表》(第三版)共有各級類目近2000個,一般列類到三級、四級,個別類為五級。其中主表類目1500多個,附表類目460多個,約一半以上的類目有類目注釋,交替類目79個。此外,《期刊表》(第三版)本著實用性原則,對一些重點類進行了局部體系結構調整,對類目注釋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調整、新增了交替類目,對附表相應補充新主題,增設類目或增加注釋、修改類名以明確類目含義。
(二)主題標引
1.國際標準(《國會圖書館標題表》)
美國《國會圖書館標題表》(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以下簡稱LSCH)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編制的一部大型綜合性標題。1909~1914年,美國國會圖書館以本館藏書目錄為基礎,編制和出版了2卷本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字典式目錄用標題表》,1975年第八版改為本名,至1991年已出14版。目前,LCSH在出印刷本的同時,還發(fā)行縮微膠卷、縮微平片、計算機磁帶版和光盤版。自1989年第十二版起,將每版新增刪的標題單獨抽印,排在前言與主表之間,以便查閱。LCSH的前言介紹各版的標題分類統(tǒng)計數(shù)字、發(fā)展簡史、標題結構以及示范標題表等;主表由眾多的規(guī)范化的標題及各類參照按字順排列,許多標題后附有《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的分類號;附錄是一個專門用于兒童讀物的標題表。LCSH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應用最廣泛的標題表,在檢索語言的發(fā)展史上和當今圖書館主題編目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國國會圖書館自1984年起出版《主題編目手冊(標題部分)》,1991年已出至第四版,它是使用LCSH的最主要的輔助工具,其中除介紹主題編目工作的基本規(guī)定外,還以較大篇幅介紹了各種復分標題及其使用方法。
2.國內標準(《漢語主題詞表》)
《漢語主題詞表》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綜合性的敘詞表,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圖書館主持,1975年開始編制,1980年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共收正式敘詞91158條,非敘詞17410條,范疇類目分為三級。1991年自然科學部分出增訂本,增補新詞8221條,刪除不適用詞5434條?!稘h語主題詞表》分3卷10冊:第一卷(2冊)為社會科學部分,第二卷(7冊)為自然科學部分,兩部分均包括字順主表、范疇索引、詞族索引和英漢對照索引,第三卷為附表,包括世界各國政區(qū)名稱、自然地理區(qū)劃名稱、組織機構名稱及人物名稱?!稘h語主題詞表》涵蓋各個學科專業(yè),收詞量大,編制體例規(guī)范,對推動中國主題標引工作的開展和促進專業(yè)敘詞表的編制起了重要作用。
《漢語主題詞表》是一部顯示主題詞與詞間語義關系的規(guī)范化動態(tài)性的檢索語言詞表。它是溝通情報文獻工作者與情報用戶之間的思維橋梁,是自然語言與情報系統(tǒng)語言之間的媒介,同時又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在進行情報存儲與檢索方面的聯(lián)系工具?!稘h語主題詞表自然科學部分》,作為綜合性敘詞型詞表,主要供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廠礦企業(yè)情報部門、圖書館、檔案館等標識處理國內外科技文獻之用;既適合用以組織計算機化情報系統(tǒng)的存儲與檢索,也適合用以組織編制手工檢索的主題目錄和主題索引;還可作為漢英-英漢綜合科技詞匯使用。
本詞表作為一部大型綜合性科技檢索工具,收詞范圍包括自然科學、醫(yī)學、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等各學科領域的主要名詞術語,適合對各種科技書刊、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會議錄、專利、標準以及產(chǎn)品樣本等圖書情報資料進行敘詞標引與檢索。由于考慮到手工檢索中一般使用組配的級別有限,本詞表在選定詞時,對詞組型主題詞的數(shù)量作了適當?shù)奶岣摺?/p>
(三)分類主題一體化(《中國分類主題詞表》)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簡稱《中分表》)是在《中圖法》編委會的主持下,從1987年開始由全國40多個圖書情報單位共同參加編制,1994年出版的一部大型文獻標引工具書。它是在《中圖法》(第三版)(包括《中國圖書資料法》)和《漢語主題詞表》(1979年版)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分類檢索語言和主題檢索語言兼容互換的工具。它的出版使分類標引和主題標引可以同時進行,降低了文獻標引的難度和成本,提高了文獻標引的質量和效率。
為了與《中圖法》四版一體化標引功能相配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在2005年9月出版了《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包括印刷本和電子版。2010年,其網(wǎng)絡版正式發(fā)布。
《中分表》目前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分類主題一體化標引的信息資源組織工具,共收分類法類目52992個,主題詞110837條、主題詞串59738條、入口詞35690條。修訂后的《中分表》(二版)對初版中的分類號、類名、注釋、對應的主題詞及其參照關系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修訂,增補了新學科、新事物的主題概念,增補了自然語言形式的入口詞。它和第一版一樣,也包括2卷,第1卷“分類號——主題詞對照表”(2冊)和第2卷“主題詞——分類號對照表”(4冊)。其中,第1卷與其電子版內容完全相容;第2卷由于篇幅所限,省略了電子版的部分內容,如主題詞英譯名、名稱主題詞、類目對應的出題詞串,并在主題詞款目中不設“屬”和“分”項,而在族首詞下采用等級關系全顯示。
所有版本:
(1)印刷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9月
意義:是我國第一部非常成功的分類主題對照索引式一體化詞表,也是中文文獻資源拿主題標引事實上的國內標準。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及其電子版手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8月;
意義:是應用《中分表》進行分類——主題一體化標引和檢索的規(guī)范指南,是文獻資源知識組織人員的必備工具。
(2)電子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電子版2005年
意義:實現(xiàn)了正式意義上的分類主題一體化標引和檢索,并為實現(xiàn)機助標引和自動標引提供了知識庫和應用接口。
(3)網(wǎng)絡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網(wǎng)絡版2010年
意義:將實現(xiàn)一系列新功能:(a)用戶可通過網(wǎng)絡獲得《中分表》最新版本數(shù)據(jù);(b)用戶可通過《中分表》語義瀏覽界面向類似OPAC的檢索系統(tǒng)獲得主題檢索(包括分類檢索)服務,實現(xiàn)聯(lián)機檢索目錄(Web OPAC);(c)能滿足可更新擴展的實用分類體系(知識本體)的建設需求;(d)通過授權下載數(shù)據(jù)庫和管理系統(tǒng)(MARCXML轉換格式),為網(wǎng)絡、專業(yè)用戶、多語種用戶服務;(e)提供友好的可視化界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