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如何分型食療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分型食療
1.肝胃氣滯型 表現(xiàn)為胃脘脹痛,而且脘痛連脅,噯氣頻繁,矢氣較舒,或有惡心嘔吐反酸,舌苔白,脈沉弦。藥膳應(yīng)以疏肝和中、調(diào)和胃氣為主。
陳皮肉絲:胡蘿卜200克,豬瘦肉100克,陳皮10克,植物油、鹽、黃酒、蔥適量。將胡蘿卜切絲,豬肉切絲后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后切絲。先炒胡蘿卜至八成熟后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絲3分鐘,加入胡蘿卜絲,少許鹽、黃酒,添水少許燜燒七八分鐘,撒入蔥末即成。胡蘿卜性味甘、平,有健脾化滯寬胸的功用,素有“小人參”之稱,且富含胡蘿卜素。陳皮辛溫,有理氣調(diào)中作用。瘦豬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胃經(jīng),可滋陰、潤燥、益氣。三者配伍,達到利胸膈、養(yǎng)脾胃、疏肝調(diào)氣目的。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者可食用。
2.胃熱陰虛型 表現(xiàn)為胃中有燒灼感,胃痛無規(guī)律,夜間空腹時甚,口干而苦,乏力食少,苔黃,脈細數(shù)。藥膳以養(yǎng)陰清胃疏肝泄熱為主。
石玉粳米粥: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棗5枚,粳米60克。先將石斛、玉竹略洗凈煎湯后去渣取汁待用。將粳米淘凈,加入大棗及藥汁、水用文火煮至黏稠爛熟。吃棗喝粥,每日1次,連食5~7日。石斛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jīng),為養(yǎng)胃陰、生津液、滋腎陰、除虛熱之品。玉竹性味甘、平、柔潤,能生津養(yǎng)胃、滋陰潤肺。大棗為脾之果,可健脾益氣。以上3味與甘平養(yǎng)胃的粳米相配合,熬成粥,經(jīng)常食用可以養(yǎng)胃陰、清胃熱。本品適用于萎縮性胃炎。
3.脾胃虛寒型 表現(xiàn)為胃脘部隱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口不渴,喜熱飲,飯后飽脹,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藥膳應(yīng)以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為宜。
砂仁肚條:砂仁末10克,豬肚1 0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姜15克,蔥白15克,植物油、料酒、鹽、濕淀粉適量。砂仁烘干研細末,豬肚沸水焯透撈出去內(nèi)膜。將鍋中注入清湯,放入豬肚,再下姜、蔥、花椒煮熟,撈出豬肚待冷后切條。將鐵鍋中放入植物油,待熱后下入肚條煸炒,邊炒邊加入砂仁末、胡椒粉、料酒、鹽及少許原湯汁,翻炒后再用原湯汁加濕淀粉勾芡即成。本菜肴中豬肚甘溫,入脾胃經(jīng),為補脾胃之品。砂仁辛溫,可溫中化濕,行氣和胃,花椒、胡椒、生姜、蔥白均為辛溫之品,可溫中散寒。以上各食物相輔相成,溫養(yǎng)脾胃,驅(qū)散胃寒,扶助脾陽而達健胃之目的,適用于淺表性胃炎。
4.肝郁氣滯型
佛手湯:佛手片12克,豬瘦肉50克,煮湯飲用。
金橘豬肚湯:金橘根30克,洗凈切碎;鮮豬肚1個,洗凈切碎,加清水1 000毫升,沙鍋煲湯,文火燉至350毫升,飲湯食肉。
5.脾胃虛寒型
參米粥:選用黨參25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洗凈,用鐵鍋炒至微黃,加清水1 000毫升,沙鍋慢燉至350毫升,分次食用。
6.胃陰不足型
沙參玉竹湯:選用沙參12克,玉竹9克,懷山藥12克,枸杞子10克,野水鴨肉150克,切片,放入沙鍋內(nèi),煮湯飲用。
藿山石斛粉:選用上等藿山石斛研成粉末,以干燥的瓶子裝好待用,每次1.5克,早、晚各1次。
7.瘀血停滯型
豆花魚:赤小豆500克,玫瑰花15克,鮮活鯉魚1條,將鯉魚剖殺去內(nèi)臟,將赤小豆、玫瑰花洗凈放入,沙鍋清水燉爛后,去掉玫瑰花,調(diào)味分次食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