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胰島素分泌在體內主要受內分泌激素的調節(jié),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島素降血糖、促進內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均從半夜開始分泌并逐漸增加,至凌晨時分泌達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二個分泌高峰,而正常人的機體內基礎胰島素分泌可以隨著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與下午分別各有1個胰島素基礎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與上午就分泌較少,這樣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總是能保持在一個正常的范圍(3.6~5.9mmol/L)。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礎胰島素分泌減少或消失,會在凌晨與下午有兩個很難控制的高血糖期(這分別稱為高血糖的黎明現象與黃昏現象)。當人運動時,肌肉通過大量消耗葡萄糖提供能量,血糖就會下降,此時胰島的B細胞會立刻感知血糖已降低,在內分泌激素的調節(jié)下,自動迅速減少胰島素分泌,從而使血糖維持正常。進食后胰島素的大量分泌主要受血糖調節(jié),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100mg/dl(5.6mmol/L)時,胰島B細胞就會立即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可較基礎分泌增加3~10倍)。一般講,進食普通飲食時血糖高峰在飯后30分鐘~1小時,胰島素分泌的高峰也在飯后30分鐘~1小時。如果進食單糖類食物如水果、糖水、蜂蜜、果汁、可口可樂等含糖飲料,由于單糖消化快、吸收快,血糖高峰就會提前,胰島素分泌的高峰也會提前。正常胰島的這種在餐后隨著血糖的升高而增加的胰島素分泌模式最節(jié)省胰島素,降低血糖也最有效。隨著消化過程完成,血糖不再增高,胰島素分泌又恢復到基礎分泌水平(在進食2~3小時以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